道路安全理念在山區公路設計中的運用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在設計山區公路過程中道路安全理念符合實際需求,應用在設計中發揮了巨大的意義。因此,在設計今后的山區公路線路的過程中,應把道路安全理念作為重要標準,對線路真實情況整體思考,科學利用各種策略。結合安全理念設計選線,通過運行速度檢驗路線設計,科學設置爬坡車道、緊急停車區域等,強調隧道洞口線形連接的協調性,并成功應用防撞墻。進一步降低安全事故發生概率,提升設計公路的水平,最大程度保證車輛安全行駛,推進我國道路事業發展。
關鍵詞:道路安全理念;山區公路設計;運用
1 引言
由于山區的地形、地貌比較復雜,山區公路項目前期研究中要充分重視路線設計工作,不僅要符合規劃,更要詳細勘探當地的水文、地質、環境等因素,充分考慮運行速度與各項技術指標之間的協調性,不斷優化設計方案,從根本上杜絕安全隱患,確保山區公路的安全運行。
2 安全運行對于山區公路路線設計的重要性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山區公路建設逐漸延伸到了山區。山區地形比較復雜,給設計和施工帶來了一定的難度。路線設計的合理與否直接關系到山區山區公路的質量、成本及運行安全。山區公路設計過程中對于安全運行的考慮是公路設計中的重要內容,也是設計的關鍵點。通過安全設計,山區公路可以對交通事故的發生率進行合理的控制,將其降到最低。山區山區公路地形復雜,地勢多變,對路線設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一些特殊路段,若設計不合理,很容易存在安全隱患。因此,在山區公路路線設計的時候,需要考慮各方面的因素,將安全運行放在首要位置,重點考慮路線的平、縱線形指標及其平縱組合,將安全運行理念貫穿于整個山區公路路線設計中,確保山區公路車輛的安全行駛。
3 山區公路的有關問題
3.1 公路情況
第一,公路質量相對較低,采取相對滯后的技術手段。大多數公路結構厚度無法達到設計要求,直接影響了公路使用時間。第二,護理公路操作缺乏完善性,缺少一個規范、整體的管理制度,公路大多數沒有經過保養。大多數山區管理資金嚴重不足,挪用當地交通人員的辦公資金現象頻繁發生,降低了保養水平。還有就是車輛一般都會超載行駛,嚴重損害了公路。第三,將排水渠道大規模設計在相應路段,當出現雨雪惡劣天氣時不能正常運行,不能有效地抵抗災難。由于大多數山區公路缺少資金與技術支持,直接影響了養護操作,在運行公路中出現十分嚴重的問題。
3.2 應用理念需要注意的問題
第一,人們必須高度重視設計公路的人、車輛、道路,環境等。在設計過程中尤其注意一部分容易引發不安全的問題,并且對其有效改善。首先應高度融合安全理念與設計,認真遵守規范操作步驟與標準開展操作。第二,對事故頻繁路段應找出發生事故的原因,大規模搜集整理一部分數據信息,并在施工設計中合理應用這部分信息,盡量避免出現不安全事故。第三,有關安全問題,應開展全方位的分析,不能僅思考發生事故以后車輛與人員因素,還要整體分析公路事故。誠然,不能僅一味強調單一問題,應全方位實施了解,有利于在設計中獲得一個平衡點。第四,采取前衛的思想對安全問題積極判斷,比如在地質相對嚴峻的拐彎位置,設計警示標示。
4 理念具體運用
4.1 基于運營安全設計路線理念
在山區地段設計公路會遭遇各種地形狀況,如山嶺和重丘等,需要積極更新一部分設計理念,盡可能不要在一些不良地質的地段設計路線,針對一部分特殊的路段應盡量多選幾個方案;在選線過程中注意避免影響附近居民,降低影響附近環境的程度,高度融合規劃道路和城市。在設計初期就應思考后期運營安全,通過線形、視距、坡度等對公路在真實運營情況下的安全和順暢整體考慮,降低發生事故幾率。
4.2 以運行速度對路線設計實施檢驗
我國一般將設計速度作為設計公路的基本參數,但在實際運行車輛的過程中,汽車運行與設計速度通常出現了較大的差異。僅采取單一的設計速度建設道路,容易發生一部分問題,獨立的設計要素容易威脅運行安全。在真實運作中,駕駛員采取的實際車速通常會伴隨駕駛感覺的改變而超出設計速度,因此,在設計過程中,對影響運行速度的情況全面思考,檢驗路線設計時將運行速度作為基礎。根據現行的目標開展設計,確保設計線路的穩定性,若出現不合格的運行速度協調性路段,應利用評、縱等參數指標不斷完善。
4.3 停車區和緊急避險車道設計
若在山區公路同時行駛很多大型客車與貨車時,同時這部分車輛屬于超載狀態,車輛在下坡時必將進行長時間剎車,在較短時間內會迅速提升輪胎和剎車輪的溫度,對制動性能有效降低,進一步引發交通事故,所以迫切需要設計避險車道。失控車輛利用其可以逐步離開主干道,實現安全減速的目標,直至最終停車,降低了財產和人員的損失與傷亡。此外,還可以在坡頂位置停車區域設計檢修與加水等設備,同時安裝有關的警告引導標識,充分保證車輛在危險發生之前完成維護,提升車輛操作水平,最大程度對事故有效規避,提升車輛安全行駛性能。在公路設計過程中,若在越嶺路線中出現長的下坡,不僅需要對緩坡妥善安排,還要嚴格規范坡長,充分考慮設計避險車道的區位和安全水平,特別是當坡底周圍和長下坡過程中出現較小半徑時,應在半徑較小路段之前設計避險車道,防止失控車輛在這一曲線上缺少充分專項而引發交通事故。
5 爬坡車道、隧道進出口和混凝土設計
5.1 爬坡車道安全設計
應結合山區的長縱坡地形設計公路,避免由于較大的坡度對形成造成影響。長縱坡區域的爬坡速度必將直接影響山區整體交通情況,因此在設計中,應對超過貨車比例30%的車道設計爬坡車道,從而更加方便的開展貨車運行。除了爬坡車道以外,還要構建相對健全的安全標志,從而科學引導相應車型,確保車輛安全在行車區域運行。
5.2 隧道進出口安全設計
山區公路擁有大量的隧道,在隧道路段地區非常容易出現事故,為了防止這部分事故,應全面使用安全設計理念,協調設計隧道的線性區間、進出口等,保證車輛在隧道區域安全行駛。為了達到安全目標,需要應用這些設計:第一,交通項目路面特點一定程度影響安全,因此需要對隧道地質和洞口線位科學思考,提升該區域的協調水平;第二,對隧道進出口位置的路段穩定情況整體思考,防止這些區域的坡度對安全造成直接威脅;第三,隧道可以選擇直線型設計,協調處置出入口的連接線。
5.3 混凝土防撞墻
山區公路會擁有大量的急轉陡坡,并且車輛出現十分嚴重的超載和超速現象,引發各類重大交通事故的幾率很大。在設計過程中,把波形梁護欄安裝在擋墻位置,但是地形橫向十分陡峭,該地段并不適合放坡,基于行車安全系數增強思考,可以把梁護欄替換為混凝土防護墻。
6 結束語
公路的迅速發展,使得相應出現了很多山區公路。針對山區地形地貌的特殊性,增加了設計公路的難度。尤其在考慮路線平縱面參數時,應重點關注車輛行駛的舒適性和安全性等。因此,在設計山區公路初期就需要科學利用安全理念,降低發生事故的概率。正是因為山區公路有十分復雜的地形,對設計也有著十分嚴格的要求。故本文主要選擇道路安全理念,對山區公路設計思想簡單分析,并著重討論了這一理念的科學應用。
參考文獻:
[1] 劉瑞.基于新安全理念下的公路設計分析[J].林業科技情報,2017(4):100~102.
[2] 陳曉明.設計新理念在山區高速公路橋梁中的應用探討[J].工程建設與設計,2017(2):75~76.
[3] 鄧盼盼.基于運行安全的山區高速公路路線設計[J].建材與裝飾,2017(3):271~272.
[4] 楊林愷,魏遠棟.安全理念在山區公路設計中的應用[J].黑龍江交通科技,2016(11):19~20.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76771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