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課堂教學中創造力的培養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 在21世紀,只有擁有了高素質的人才會在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教育的使命就是要培養創造型人才,筆者以一個計算機教師的視角,從教與學兩個方面說明在計算機教學中如何實施對學生創造力的開發。
  關鍵詞 創造力 發散思維 想象力 創造性思維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1更新觀念,培養想象力
  想象力是創新的基礎,在實踐中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首先要培養學生的想象力。而我國青少年缺乏想象力的現狀是不言而喻的。為什么華裔科學家都是在美國拿“諾貝爾獎”?是什么東西禁錮了我們的思維,束縛了我們民族的想象力、創造力?楊振寧教授認為:“主要是教育觀念。教育體制上出了問題?!?
 ?。?)采用圖示的方法,引導想象:針對不同的教學內容教師可以利用畫圖來幫助學生產生想象。最好是做成多媒本課件的形式。例如:學習硬件知識時,學生對內存中信息是如何存儲的感到難以想象。我就畫出一棟樓房,在其中畫上一個個小房間,告訴學生每一個房間就是一個內存單元,這個房間再不能被分割了,它是最小的單位。一個小房間里住著八位的二進制數,一串8位二進制數就象一家人一樣,他們一定要住在一個房間里,不能占兩間房。從而使學生在理解內存的時候,能夠通過想象化難為易。
 ?。?)形象類比教學法,展開想象:想象力往往是在一些己知事物的基礎上產生的。所謂形象類比教學法就是打比方,將新知識與大家熟悉的一些事情聯系起來。有助于學生掌握新知識,并能產生進一步的想象。
  2打破傳統,培養創造性思維和創造性學習的能力
  我國的教育更多的是要求學生循規蹈矩,對老師的話和書本上的知識 不加懷疑地全面接受,不僅如此,許多學生還將老師的話奉為至理名言,這極大的束服了學生創造力的發揮。因此,我們要在教學中要求學生打破這種傳統的方式,激發他們獨立地有主見地去思考問題。要敢于懷疑,放下對權威的盲目崇拜。
  2.1培養創造性思維
  創造性思維就是對已知事物的或未知事物進行前所未有的思考。對未知的事物進行前所未有的思考,是探索性的,創造性的,對己知的事物的思考是對人們熟悉或已認識到的問題,從新的角度、新的途徑重新進行思考,提出新穎、獨特的見解。著名的心理學家吉爾福特指出:“人的創造力主要依靠發散思維,它是創造思維的主要成分?!眰鹘y教育只強調聚合思維(集中思維、求同思維、正向思維),而不講發散思維(求異思維、逆向思維、多向思維),傳統教學模式強調以教師為中心,強調教師對學生單向講授知識,把學生當作知識灌輸對象,其目標是把學生培養成能很好地理解、消化和應用前人知識與經驗(但不善于創造新理論、新知識)的應用型人材,很顯然這己經不適應現代社會發展的需要了。
  2.2培養創造性學習的能力
  敢于對書本知識提出穎惑,敢于懷疑權威正是我們這個時代缺少的東西。教師千萬不要用固定的模式去限制學生,鼓勵多動腦筋變被動接受為主動接受知識。在我的課堂里,要求學生在任何時候有了問題,可以立即提出來。因為你有疑惑的地方可能正是很多人有問題的地方。我還定期的在課堂組織一些討論,大家可以提出自己的設想。例如:學習計算機硬件知識時,有的學生針對外存的訪問比內存慢,提出“是否我們可以設計出那樣的機型,讓CPU可以直接訪問外存?”。盡管在現階段這是個看似幼稚的問題,但是教師是應該鼓勵學生大膽的設想,先不要考慮是否合理,只要能想出來就值得鼓勵。諾貝爾獎獲得者理查德·費曼認為他之所以成才是因為不理會過去的思考方法。如果學生們按照常規的思路去思考,得到的也將永遠是貫常的東西。
  3跨躍思維障礙,打破思維定勢
  有時舊東西的束服往往成為創造新東西的障礙。學生的學習過程就象蟬蛻一樣,只有推陳才能出新。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有意識地幫助學生克服一些習慣性的思維方法,克服定勢心理。將“創”與“造”這兩個過程有機結合起來的,才能真正的發掘出學生的創造力。所謂的“創”就是打破常規,所謂“造”就是在打破常規的基礎上生產出具有現實意義的東西。因此,我們首先要鼓勵學生“創”,創是造的基礎。要“創”首先要打破常規,弱化思維定勢。例如:學習QBASIC語句:x=x+1,學生總愿意把它想象成是一個數學方程,而這絕不是一個簡單的數學等式呀!這樣的思維定勢束服了學生接受新知識進而影響了他們的創造性思維。這時就要引導學生忘記己經學過的數學知識,把x=x+1當成一個全新的知識點來接受。經過這樣的引導之后有的同學還把這條語句進行了改造,寫成:x←x+1,說今后他們自己要創造出一種更容易學習和掌握的語言。教師通過引導和點拔,使學生能夠走出思維定勢的誤區,極大的促進他們創造的熱情。而法國生物學家貝爾納說過:妨礙學習的最大障礙,并不是未知的東西,而是已知的東西。的確,為了創新,我們有時需要忘記已知的東西!
  參考文獻
  [1] (美)羅伯.史登堡,特德.魯巴特.不同凡響的創造力[M].北京:中國城市出版社,2000.
  [2] 牛道生.美國“面向二十一世紀示范中學” [J].比較教育研究,1998(04).
  [3] 陳琦,劉儒德.當代教育心理學[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97.
  [4] 寒青.青少年最需提高創造力[N].北京日報,2000-01-13.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920216.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