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期下提高職業中專學校思想政治課教學實效性探析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 隨著各大高校的擴招,放寬了對各地生源的條件限制,使高校幾乎壟斷了大部分的優秀學生,而職業中專這樣的學校幾乎招不到優質生源。職業中專學校為了能夠招到學生,只能進一步降低自己學校的入學門檻,這樣做會導致招收到的學生的素質水平過低。所以,職業中專學?,F在面臨的首要問題是提升學生的素質水平,加強學生的思想道德建設,提升職業中專學校思想政治課教學實效性。
[關 鍵 詞] 職業中專;思想政治;實效性探析
[中圖分類號] G712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9)15-0290-02
新時期下,要想提高職業中專學校思想政治課教學的實效性,需要對教授政治課的教師提出以下幾點要求:首先,政治教師需具有一定的創新意識,能夠根據學生實際的思想道德水平,結合名師的教學經驗,創造出一套適合自己班級內學生的教學方法;其次,政治教師需要改進自己的教學理念,不被傳統的教學理念所禁錮。社會在發展,時代在進步,思想也要跟得上時代的腳步,實時更新。教師自身需要儲備豐富的專業知識及過硬的專業技能;教師要能做到對每一位學生一視同仁,不偏愛那些成績優秀的學生,也不忽視那些成績不理想的學生。在每次上課前,教師都應該做好充足的準備工作,認真地研讀書本上的內容,列出重點內容,設計好教案。以上內容就是職業中專學校想要達到提高學生思想道德建設水平,政治教師需要具備的幾點要求。
一、職業中專學校思想政治課教學的現狀
(一)教學觀念過于陳舊,不能實時更新
教學觀念在進行思想政治課教學的時候,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教學觀念決定著教師的教學模式,在老舊的教學觀念下衍生出的教學模式已經不適用于現今所處的時代的教學中,那種傳統的教學觀念已經跟不上時代前進的步伐,政治教師如果繼續把陳舊的教學觀念運用到實際教學中,很可能會造成時代進步、思想倒退的局面[1]。所以,教師也要不斷學習,學習社會發展產生的新理念、新思想,學習國內外先進的教學模式,實時更新自己的思想理念,讓自己的思想跟得上時代前進的腳步。尤其是對那些頑固的老教師,他們的腦海里仍舊根植著傳統的思想,傳統的教學理念,上課過程中,只會一股腦地把知識粗暴地灌輸給學生,課堂上也基本不和學生做一些互動交流,使學生的聽課效率很低下[2]。
(二)職業中專學校學生對待思想政治課的態度輕慢
學生在初中階段時,為了能夠考上重點高中,會主動地努力學習。在高中階段的時候,為了能考上一所好大學,畢業后能夠擁有一份高薪的職業會加倍地努力奮斗。但是,在學生升入職業中專類學校后,不用再面臨升學的壓力,感覺整個人都放松了下來,不再像高中時期那么緊繃。人在安逸、放松的環境中,很容易消磨掉自己的斗志。職業中專學校的管理不像高中那樣嚴格,學生處于輕松的環境下,很容易釋放自己貪玩的天性,對待學習的態度變得散漫。再者在學生的觀念里,政治課只是一門公共基礎課,只要考試能及格線就行,不像對待專業課那樣認真。所以,學生在政治課上,基本都是各做各的事情,很少有人認真聽教師講的內容。學生對待政治思想課的態度輕慢,這樣會嚴重影響思想政治課教學的實效性[3]。
(三)教師的教學方法單一,對學生的引導不足
政治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的時候,仍舊采取傳統的教學模式,整節課都是教師一個人在講,學生只在講臺下扮演著聽眾的角色。這種傳統的教學模式存在著很大的弊端。教師無法準確地了解到每位學生的學習情況,也無法知道學生思想上發生的變化,因為這種傳統的教學方法沒有給予學生表達自己、發表自己看法的機會。政治教師使用這種傳統的方法教學,會很大程度上降低職業中專學校思想政治課的實效性[4]。
二、提高職業中專學校思想政治課教學實效性的有效措施
(一)教師能夠根據實際教學情況,改進自己的教學觀念
教師的教學觀念直接關系著他們會采取何種教學模式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內容教學,而教學模式又直接關系著學生政治學習質量的好壞,所以要從根本上解決教學觀念問題。不管是職業中專類學校還是各類高校,最終目的都是想要把自己學校的學生培養成社會主義的建設者和接班人[5]。要想能夠實現這個目的,首先要從思想上開始培養,為學生塑造正確地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因此,職業中專學校必須給予思想政治課足夠的重視,提升思想政治課在學校其他課程中的地位。傳統的政治教學模式,完全是教師在向學生一味地灌輸知識,把他認為的課本上重要的觀念結合自己的理解,然后傳達給學生。學生在這個過程中一直處于被動接受知識的地位,學生雖然知道這個知識是什么,但是卻做不到充分地吸收、消化,這樣下去就失去了學習思想政治課程的意義。所以,政治教師應該結合自己所帶班級的學生實際對政治的學習情況,認真地履行新課改中規定的內容,積極配合,轉變自己的教學觀念,為學生營造出一種開放創新型的課堂,使學生的潛能能夠合理、科學地被激發出來[6]。除此之外,政治教師也要鼓勵學生關注國家最近發生的大事件,實行了什么新的政策等,讓學生能夠做到從思想上開始發生轉變,從而在新時期下進一步提高職業中專學校思想政治課程教學的實效性。
(二)教師應適時改進自己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
現在,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普遍存在一種現象,就是一旦有教師證明一種教學方法或者教學模式可以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其他的教師就會紛紛地模仿,套用進自己的課堂教學中,這樣學生可以很輕易地就摸清了教師的上課模式,對學生而言,沒有什么新鮮感,使學生對學習感到厭煩,滋長厭學的情緒。針對這種現象的出現,要求政治教師要能夠適時地改進自己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人都容易對新鮮的事物的產生好奇心,一旦產生好奇心,很容易就會驅動著學生去了解這部分自己沒接觸過的事物。比如,政治教師可以采取舉行辯論賽的模式進行課本內容教學,而且辯論賽可以讓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敏捷度得到大幅度地提升,并且還可以訓練學生注意力的集中能力,因為在辯論賽中一旦出現注意力分散的情況,很可能會給對手可乘之機,擾亂自己的思維,導致自己這方輸掉比賽。學生彼此之間也能夠通過辯論賽加強交流,增加彼此的了解。 除此之外,學生能夠通過辯論賽加深對知識的了解、吸收程度,增加政治方面知識的厚度,鍛煉自己各方面的能力。教師可以在下一次的上課期間,提前把辯論賽的題目給學生,讓學生可以在辯論賽開始之前圍繞辯論的題目查找相關資料,并仔細地分析題目,整理好自己在辯論賽中進行辯論時的思路和邏輯。比如,教師在教授和中東和平問題有關的內容時,就可以在辯論賽中設計“美國的插手會讓中東的和平進程加快還是倒退”之類的題目。學生可以在辯論的過程中掌握相關的內容,而且學生也能夠在辯論的過程中了解各方的是非對錯,使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和實際運用能力得到有效增長,并且還在很大程度上鍛煉了學生的語言表達和邏輯思維能力。教師除了采取辯論賽的模式進行教學外,還可以采取問題情境式的模式進行。問題情境模式就是讓學生根據日常生活中出現的問題,實行角色扮演。比如,現在社會上,關于婚姻和房產的問題,可以根據這些話題,讓學生從自己的情感角度出發,實施情境教學。如果男女雙方感情很好,結婚時女方想要在房產證上加上自己的名字,男方應不應該答應女方的要求?答應了,男方可以順利地娶到妻子,但心中可能總有些不是滋味。不答應的話,事情會朝著什么樣的方向發展?男女雙方是否能夠順利舉行婚禮?這件事情是否會影響男女雙方的感情?如果你是事件中的男方,在這種情況下,你會進行怎樣的處理。教師從日常生活場景出發,把它們提煉用來進行課堂內容教學,會讓學生覺得教師所講的內容不再是那樣空泛和高級,而是和自己息息相關,這樣可以使教學內容更加地貼近日常生活,能夠讓學生把學到的知識在生活中合理地運用,加深對政治課內容的理解,科學、有效地提升職業中專學校思想政治課教學的實效性。
(三)職業中專學校要對思想政治課程給予足夠的重視
首先,作為教授思想政治課程的教師要提升自身的專業素質和專業能力,要有足夠的責任心,明白作為教師自己的職責就是做好教學任務,引導學生的思想向正確的、積極的方向轉變,充分發揮自己作為政治教師的積極作用,有效保證提升職業中專學校思想政治課程的實效性。只有教師先保證政治在自己心中占據著重要的地位,教師才能夠給學生傳輸一種正確的思想、正確的價值觀取向,學生才能夠正確地學習、了解政治。保證教師對政治的足夠重視后,學校也要足夠地重視政治課程的開展,注重安排政治教師的專業知識素養培訓,以及為政治課程提供一些便利。學校和政治教師共同努力,提升思想政治課程的實
效性。
三、結語
教師的本職工作是教書育人,職業中專學校的政治教師要具備專業的政治素養,努力地鉆研課本上的知識,并進行全面地剖析,確保學生能夠真正聽懂政治課上所講的內容。與此同時,政治教師也要不斷地進行學習、優化、改進自己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儲備自己的政治專業知識,提升自己的政治教學水平。使用一些生動有趣的課堂教學,激發學生學習政治的興趣和熱情,提升職業中專思想政治課的實效性。
參考文獻:
[1]梁瑩.新時期下提高職業中專學校思想政治課教學實效性探析[J].教育現代化,2018,5(20):79-80.
[2]黎炯唐.中職學校思想政治課教學面臨的新形勢及教學策略探析[J].中國職工教育,2013(2):127-128.
[3]曾凱.新形勢下提高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實效性探析[J].教育與職業,2011(9):150-151.
[4]吳秋燕.試論新形勢下中等職業學校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徑[J].科學技術創新,2011(20):195.
[5]于淼.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實效性探析[J].佳木斯職業學院學報,2011(4):30-31.
[6]朱偉才.大眾化視野下提升高職思想政治課教學實效性探析[J].教育與職業,2011(11):124-126.
[7]吳志娟.教育環境變遷背景下增強高職院校思想政治課教學實效性的思考[J].遼寧經濟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0,51(5):104-106.
編輯 李 靜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92399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