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力工程中配電電纜施工技術要點探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電力工程為滿足人們日常生活與工作基礎性建設工程,電力工程配電電纜進行施工時,涉及專業操作比較多,施工人員只有按照規定標準與技術進行施工,才能有效規避各種配電電纜施工問題。本文基于電力工程中配電電纜施工技術要點展開論述。
【關鍵詞】電力工程;配電電纜;施工技術
引言
為滿足越來越大的用電需求量,電力企業以及相關單位開始增加電纜數量,配電工程項目也隨之增加,為了提高對電纜敷設技術的應用效率,確保輸電穩定性,本文就敷設技術應用時的關鍵點展開討論,根據不同敷設地點提出針對性意見,科學設計施工方案,為后期工程運行、設備維護提供幫助。
1電力工程配電電纜設計要求
1.1配電線路總體設計方案
電力工程配電電纜涉及范圍較廣,進行施工時若沒有完善化與合理化總體設計方案進行參考,難免會使電力工程配電電纜出現施工混亂或施工不合理情況,若想有效規避此種情況發生,必須對電力工程配電電纜進行總體方案合理設計。為此設計人員對電力工程配電電纜進行設計時,需要遵循總體性原則基礎,根據電力工程配電電纜要求與相關規定,對配電電纜線路依據線路路徑設計要求、工程整體布局等部分,進行合理化設計與設計說明,并在設計方案初步規劃完成后,安排所有涉及施工人員進行方案探討,以對方案不合理之處進行修訂與完善,進而確保配電線路總體設計方案規范性與合理性,為配電電纜施工提供可靠方案。
1.2線路路徑設計
電力工程配電電纜進行路徑設計時,為確保配電電纜路徑設計合理,設計員要按規范標準和實際要求進行路徑設計。設計員先要初步確定路徑設計總長度,然后以交通線路為標準,如公路或鐵路,進行路徑長度設計,以保障路徑設計可適用性。其次對配電電纜線路周圍環境,如地質環境、水文情況、地下管道與周圍設施等,應進行全面記錄,然后根據配電電纜規劃要求,進行合理化設計,盡量不損壞周圍設施,避免影響其他環境。在配電線路路徑方案規劃完畢后,需對多種配電電纜規劃方案進行選擇,選擇彎曲最少配電電纜路徑設計方案。
2應用電纜敷設技術的關鍵點
2.1選擇電纜型號
應用電纜敷設技術的前提是對電纜型號的精準選擇,只有正確選擇電纜型號,才能保證配電工程順利進行。根據目前我國配電工程施工管理規則來看,常用電纜型號有:聚乙烯電纜、橡膠絕緣電纜、交聯聚乙烯電纜等等,不僅僅導電性較好,而且經濟效益高,能夠給電力工程的安全性提供充分保障。選擇電纜型號之前,技術人員需要對工程類型進行合理劃分,從設備材料上合理選擇材料。采購人員要做好市場調查,從而源頭上控制材料質量,對電纜生產廠商的資質進行確定,要求其提供檢測文件與數據報表,避免不合格產品流入現場,造成不必要的經濟損失。
2.2計算電纜截面
在實際工程操作中,實現對電纜橫截面的正確選擇能夠提高后期施工效果。例如:電纜橫截面選擇偏小,就會造成電纜應用與目標供電要求不符合。如果電纜橫截面選擇較大,就會在材料資金投入上造成不必要的浪費,因此在這種情況下,要想保障電纜施工的安全性,就應該及時確定電纜的施工橫截面。只有以長遠的眼光去看待電纜的橫截面選定問題,這樣才能全面的提升電纜的敷設應用技術。
3電力工程中配電電纜施工技術
3.1直埋式電纜敷設技術
現階段,在進行變配電電纜施工時直埋式電纜敷設技術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在應用直埋式電纜施工技術時應與工程具體情況進行有效的結合,充分滿足施工設計圖紙的要求。從電纜敷設方案角度來看,應與施工現場地質條件、水文環境等相符,同時在進行施工時應嚴格控制電路線纜的實際走線,可以一邊施工一邊測量實際應用電纜的長度。在此應注意,在進行實際電纜長度測量時應留有一定的余量,通常情況下會將余量長度控制在5%~10%之間。在確定電纜線路長度時還應考慮電纜溝的寬度、深度等,可以應用畫白線的方式來確定電纜敷設路徑。在確定電纜寬度時應充分考慮線路敷設時所需要的寬度以及人員行走的空間,以確保電纜敷設空間并為施工人員提供方便。
3.2排管式敷設技術
直排式電纜施工技術相對簡便但是有一定的局限性,當需要敷設電纜的數量相對較大時就會給施工帶來困難,因此要想有效地解決電纜敷設量過大的問題可以在變配電工程施工中應用排管式敷設方式,為大量電纜敷設工作效率的提升奠定基礎。通常情況下,在應用排管技術進行電纜施工時多將排管埋設到地下70cm的位置;如果需要將電纜排管布置到人行道位置可以將埋設深度控制在50cm的位置。在進行電纜敷設時還應控制排管與排管間的距離,可以將管與管之間的距離控制在20mm左右,這樣可以確保電纜運行過程中的散熱。此外,變配電施工過程中應保證管道溝底部具有一定的傾斜度,確保坡度>0.55%,同時可以在排管溝的下部設置排水設置,為排水提供便利。
3.3橋架電纜的敷設施工
不論是電纜井架,中支架還是橋架,都需要對其進行接地處理,并控制好電纜橋架的轉彎半徑,不得低于電纜橋架最小允許彎曲半徑的上限,垂直電纜應當沿著墻或柱進行敷設,并于每層間設置防火隔板。對于配電技術人員而言,在敷設施工前,需要對電纜的敷設路徑和走向進行嚴格檢查,還要檢查電纜橋架有沒有問題,確保電纜敷設安全。敷設過程中,對于截面面積大的電源干線,應適當預留得長一點,如果電纜截面面積較小,長度也很短,則應做好標識工作,以免出現交叉弄混不清的問題。在電纜的敷設過程中,不應當使電纜的開頭或結尾相互交叉,使電纜的后期維修與替換電纜更加便利。在完成電纜敷設施工后,還要做好固定工作,如果電纜是橫向敷設,則應穩定的重點是開頭、轉彎和結尾處,間隔5~10m進行固定。如果電纜屬于傾斜敷設,那么固定電纜的間隔應改為2m,并設置密實耐火板。
3.4電纜布置技術
對于當前出現的線路敷設不合理的方式,需要考慮合理的路徑,認真選擇合理的運行路徑,根據周邊環境,選擇合適的敷設路徑,盡量減少輸電線路對居民生活的影響程度,有計劃的展開輸電線路敷設工作,更好提升線路運行水平。輸電線路運行中,作業人員根據實際情況,布置輸電線路,采用合理的電纜排列方式,保證電纜三相排列的科學性。對于線路較長的情況,需要采用等邊三角形排列方式,固定好輸電線路。將電纜布置在高位側,采用撓性布置的方式,提高剛性固定的有效性,對電纜支架的材質提出嚴格的質量要求,以免因電纜支架材質問題引發安全事故。合理布置電纜線路,對于電纜線路運行中的問題進行有效的管理方式改進,比如在與架空線路連接中,要采取措施將其固定好,避免因天氣原因導致線路運行中發生意外。
結束語
總之,電力企業必須重視電纜施工工作,做好電纜的敷設準備工作,加強對電纜施工質量的控制,不斷提高施工的技術含量,并根據工程的具體情況確定施工的路徑和過程,促進電纜施工品質的提升,避免事故發生,使電纜施工順利進行下去,使電力系統供電更加安全可靠。
參考文獻:
[1]婁國輝,吳強迪,孔祥超.配電網絡中電纜線路運行和檢修[J].科技風,2018(22):193.
[2]張勇.10kV配電室電氣安裝施工技術分析[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電子版),2018(19):7.
[3]張衛朝.中低壓變配電工程電纜敷設關鍵技術與問題[J].電工技術,2018(12):57-58.
[4]王培培,戚琳.淺談電力配電工程中電纜敷設技術的應用[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電子版),2018(18):6.
[5]樊培琴.談低壓供配電系統電纜敷設出現的問題及改進對策[J].山西建筑,2018,44(16):90-91.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92989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