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關于建筑施工中混凝土技術運用簡述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城市化進程不斷加快,城市人口數量已經開始急劇上漲,高層建筑受到人們的青睞,在建筑行業,混凝土作為建筑工程施工過程中主要應用材料,其混凝土構件是建筑結構最主要荷載承力的組件。本文對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術進行分析,研究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質量管理的相關措施與對策,更好的為混凝土施工和管理服務。
  【關鍵詞】建筑施工;混凝土;問題;對策
  一、對我國當前混凝土施工技術分析
  1.混凝土施工準備工作分析
  混凝土前期準備工作決定混凝土澆筑施工及后期的質量,是最直觀、有效的體現,所以應將混凝土施工準備工作做到全面、完善。在混凝土施工準備過程中,需要專業技術人員指導下進行工作,保證每項準備工作符合規范要求的前提下進行,不能盲目無章施工。并做好技術交底工作,保證每項準備工作都經過嚴格的檢查,為混凝土的后期施工技術和施工質量打好基礎。
  2.混凝土澆筑技術分析
  混凝土的澆筑技術是混凝土施工過程中關鍵的環節,是混凝土施工質量直觀體現。在混凝土澆筑技術中,應注重混凝土澆筑高度,一般混凝土澆筑高度應控制在兩米范圍內?;炷潦┕み^程中,如果混凝土中含有鋼纖維材料,混凝土的攪拌速度、攪拌時間需要嚴格控制,攪拌順序可由混凝土中心向邊緣進行。
  3.混凝土運輸技術分析
  混凝土的運輸技術是混凝土施工中需要關注的對象,在施工過程中,混凝土的運輸是通過繼續設備來完成的,但混凝土的運輸過程中,會發生一些問題。如果運輸時間短,混凝土難以凝固,如果時間長,會使得混凝土提前凝固。在混凝土運輸過程中,利用混凝土運輸攪拌車,在運輸過程中保持攪拌,如果在攪拌時出現冷縫問題,在攪拌時需要留出一定的空間來解決冷縫,直至看不見浮漿為止。
  二、建筑混凝土結構發展現狀及問題
   1.梁、柱的鋼筋保護層厚度問題
   鋼筋保護層厚度通常是指主筋的保護層厚度,有些施工人員按字面將其誤解為構件最外側鋼筋到模板,甚至是拉筋外側到模板的距離。鋼筋保護層一方面能夠確?;炷廖展摻?,使兩者共同工作;另一方面是防止因混凝土開裂后鋼筋被氧化銹蝕,且滿足耐火極限的需要。如果施工人員的錯誤使保護層太厚會導致構件有效截面削弱過多而太薄,將影響其作用的發揮。
   2.混凝土強度等級不同的問題
   目前,我國建筑也在對混凝土強度方面有著具體的規定。梁柱混凝土強度等級相差不宜大于5MPa。如果超過,梁柱節點區施工時應作專門處理,使節點區混凝土強度等級與柱相同,強調節點核心區的混凝土強度等級要與柱相同。大多數單位采用商品混凝土泵送工藝,并習慣將豎向構件與水平構件分兩批集中澆筑;若要求梁柱節點單獨澆筑,會因澆筑時日不易控制而導致質量事故,且節點區與梁板間分隔也有難度。對此問題雖然有很多處理方法,但還未得到統一規范的做法。
   3.梁柱節點的施工問題
   梁柱節點的施工工作具有很大的復雜性,主要表現為:節點構造復雜,鋼筋分布密集,操作人員高空作業,施工難度大,特別是中間柱子鋼筋縱橫交錯,箍筋綁扎不便,采用整體沉梁時節點區下部箍筋無法綁扎,致使梁節點部位不放或少放柱箍筋,留下嚴重隱患。部分施工人員意識到鋼筋骨架柱節點內箍筋綁扎困難,便采用兩個開口箍筋拼合,然而在整個節點區均采用開口箍筋顯然不符合相關規范和規定,使整個建筑工程留下隱患。
  三、建筑施工中混凝土施工技術要點
   1.保證合理的混凝土施工次序
   房建建工程混凝土的施工次序首先要重視的是布料的施工順序,通常情況下,布料的施工順序都是由遠到近。要求混凝土的澆筑要盡量保證一次性成功,而且要從一邊逐漸推進。在房建工程的混凝土施工中,要高度重視施工設備的放置,混凝土的輸送泵要盡量放在澆灌的正中央位置。假如工程的澆筑采用的是混凝土泵管直接澆筑,那么就要盡量做到邊澆筑,邊拆管,在澆筑時要從兩邊向中間施工,保證水化熱能的散發。
   2.混凝土的澆筑
   澆筑過程中保證混凝土的密實性與均勻性?;炷涟韬衔镞\輸至澆筑地點要及時入模;澆筑時如果混凝土拌合物出現異常,比如均勻性或者稠度等有較大變化,則要立即采取處理措施;在澆注柱或者剪力墻等構件時,要避免混凝土出現分層離析的現象。澆筑時將混凝土從料斗內直接卸出,控制其自由傾落高度在2m以內;如果澆筑豎向結構,則其高度要控制在3m以內,并且下料時要利用串筒、斜槽或者溜管等輔助設備以控制混凝土的坍落度;混凝土在澆筑過程中要不斷觀察支架、腳手架以及模板的工作狀態,如果出現松動或變形等異常時,澆筑作業要馬上停止進行加固,修整后再進行混凝土的澆筑;如果發現鋼筋墊塊出現移動、鋼筋保護層的厚度無法保證、預留孔洞出現位移等情況,同樣要及時修整再澆筑混凝土。如果混凝土在澆筑過程中出現堵泵拆管的問題,要在拆管前用麻袋或者模板接住泵中倒出的混凝土,再將混凝土抬至正在澆筑的位置。
   3.振搗作業
   振搗作業包括兩種方法,即垂直振搗與斜向振換,所謂垂直振搗是指振動棒垂直于混凝土表面;而斜向振搗則是指振動棒與混凝土表面形成約40度的角度。振搗作業過程中要遵循快插慢拔的原則,快插的目的是為了避免表面混凝土先被振實,而下層的混凝土未被振實,從而出現分層、離析的現象;慢拔的目的則是為了保證在振動棒抽出過程中混凝土可以將其所造成的空洞填滿?;炷琳駬v時為了保證上下振搗的均勻性,最好將振動棒進行幅度較小的上下抽動。柱與梁結構的混凝土要分層澆筑,為了消除兩層混凝土之間的接縫,在振搗上層時要注意插入下層5cm,并且下層混凝土初凝前就應進行上層混凝土的振搗。嚴格控制振搗的時間,時間過長可能會造成混凝土的離析,過短則無法保證混凝土的密實度,通常每點的振搗時間控制在10s左右,或者直至混凝土表面呈水平不再明顯下沉、不再出現氣泡、表面泛出灰漿。在排列振動棒的插點時要保證其均勻性,移動次序可以采用行列式或者交錯式,不過兩種方法不得混用,否則容易出現漏振等問題。每次振動位置的距離應控制在振動棒作用半徑的1.5倍以內。
   4.混凝土的養護技術
   (1)為防止剛澆筑好的混凝土表面水分的蒸發速度大于其內部水分上升至表面的速度,要采取相應的降低蒸發速度的措施,尤其是在高溫、大風、低濕度的作業環境中,這樣可以有效控制塑性收縮裂縫。如果在夏季施工,可以選擇一天中溫度最低的時段進行混凝土的澆筑,或者潤濕模板、利用擋風、遮陽、霧等設施進行降溫保濕,還要注意盡量縮短混凝土澆搗至養護的時間。
   (2)可以將混凝土拌合物的拌和水加熱至100℃,控制骨料的平均溫度在65℃以內:先拌和水與骨料,直至拌合物的溫度低于40℃再摻入水泥進行拌和;對于一般的混凝土結構而言,注意控制其澆筑溫度不得超出35℃;而大體積的混凝土則至少要低于15℃。
   (3)混凝土運輸、澆筑的設備也要注意采取遮擋或者灑水措施,以控制混凝土的溫度;高溫環境下混凝土的養護時間至少在一周以上;避免在正常條件下由于混凝土表面受熱產生開裂,拆模后的結構構件中心與表面之間的溫度差,宜控制在不大于20℃。大體積混凝土和施工縫處的溫度差,宜控制在10~15℃。
  結語
  在房屋建筑工程中,混凝土施工是整個工程中重要組成部分,混凝土施工技術的有效應用,是直接影響整個房屋工程的質量。受到房屋建筑工程較長、施工復雜的影響,混凝土施工中會出現很多突發性的問題,施工人員想更好的保證混凝土的施工質量,需要加強混凝土施工技術的有效應用,提高房屋建筑工程的質量和效率。
  參考文獻
  [1]唐紅霞.淺談建筑混凝土施工技術要點[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1(8).
  [2]周偉權.論述建筑混凝土施工技術要點[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2011,(23).
  [3]張丹.淺析建筑混凝土施工技術的新發展[J].商情,2013(31).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938066.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