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影響裝配式建筑施工質量因素及控制措施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當前中國經濟、社會高速發展,大幅提升的人民生活水平對居住環境及建筑行業的發展也相應提出更高要求,在中共中央提出通過發展新型建造方式以推動建筑產業結構調整升級的一系列政策背景下,裝配式建筑應運而生。為有效保證裝配式建筑施工質量,在目前實際施工過程中,需要針對其施工質量存在的問題進行影響因素分析,并采取相應措施進行控制,方可促進建筑行業的可持續發展。本文主要對影響裝配式建筑施工質量因素以及相應的控制措施進行了分析。
  關鍵詞:裝配式建筑;施工質量;影響因素;控制措施
  1  前言
  所謂裝配式建筑,是指由預制部品部件在工地裝配而成的不同結構形式建筑。相比傳統建造方式,其能耗低、速度快、節約資源,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裝配式建筑在我國尚處于推廣應用前期階段,還存在一些制約其進一步發展的施工質量問題,通過分析影響因素,并采取相應控制措施,可以有效降低問題發生率,促進規模發展。
  2  裝配式建筑施工質量的影響因素
  2.1  標準體系不健全、區域差別大
  裝配式建筑圍繞主體結構、外部圍護、內部裝飾和設備管線四大部品部件集成系統,按照設計標準化、生產工廠化、施工裝配化、裝修一體化及管理信息化的“五化一體”方式實施。對比傳統建筑方式,其現有配套標準體系不夠健全,且各地區差別大,不能充分覆蓋設計、制造、總裝和信息技術版塊,造成在結構安全方面實現等同于傳統建造方式,在建筑防水、管線一體化安裝、裝飾裝修配套等使用功能方面存在問題比較多。
  2.2  施工企業總承包能力水平差異大
  裝配式建筑一個有機結合設計、生產、施工與運維模塊的系統工程,適合采用總承包模式。當前國內總承包的模式尚未普及,各建筑施工企業適應性轉型發展層次差別大,一些技術實力雄厚,尤其具有充分參與裝配式建筑發展研究實踐經驗的施工企業,其統籌裝配式建筑的構件拆分、工廠生產與現場裝配的綜合施工能力水平較高。而大部分以傳統建造方式為主的中小型企業往往還孤立地停留在施工環節,因缺乏系統工程的綜合統籌與管控能力,在具體項目的實施過程中難以保證裝配式建筑的施工質量。
  2.3  工廠生產與現場施工存在技術短板
  預制工廠結構與水電、裝飾各專業化協作程度不高或脫節,模具開發的標準化程度不高,不能充分發揮工業化生產優勢,甚至出現部品件的設計與生產偏離,造成部品部件總體質量水平參差不齊。施工現場的部品部件的運輸、堆放、保護、裝配環節技術措施不得當,現有裝配、連接技術的施工工藝、工法體系不豐富、不完整,驗收標準不健全,以裝配式混凝土結構為例,普遍存在疊合板現場堆放層數超限、墊塊設置不合理造成變形、開裂而影響整體裝配質量問題,存在套筒灌漿作業的質量驗收標準不健全造成對施工質量判定存在隱患,外墻板拼裝接縫防水工藝不先進,防水耐久性存在問題等。
  2.4  監管方式有欠缺
  首先從行業監管部門或機構來看,存在行業管理職責權限劃分不清晰而造成管理有漏洞的地區。我國裝配式建筑率先從住宅產業開始推進,有的行政區域把裝配式建筑管理納入具有住宅產業促進發展管理職能的房地產監督管理部門實施監管,造成行業主管缺位,勢必影響其整體質量水平。其次,有些地區實施監理駐工廠開展過程監督工作情況不理想,甚至有地區還存在監理不駐工廠現象,造成部品部件生產環節質量監管力度不足。
  2.5  產業化工人缺口大
  農民工在傳統建造模式的建筑施工領域占作業工種人數比例高達90%左右,而且年齡結構大大高于其他行業的產業化工人,配套的專業知識水平也低于其他行業。裝配式建筑的發展對各作業工種的知識水平及綜合能力要求明顯高于當前傳統建造模式下的農民工,而現有農民工受年齡與知識水平限制,實現產業化轉型難度大。按照裝配式建筑全國平均發展水平為2020年達到新建建筑占比20%測算,產業化工人的缺口還很大,綜合基礎相對薄弱的農民工在一段時期內依然是裝配實際建筑作業的主力軍,也將繼續是影響裝配式建筑施工質量提升的因素之一。
  2.6  數字化水平發展應用不均衡
  我國各行業對于互聯網科技與數字技術發展的要求正逐步提高,建筑行業也不例外,對于裝配式建筑來說,依托數字化科技水平發展程度很高,但當前在裝配式建筑領域的數字化發展應用水平不均衡。例如BIM技術在裝配式建筑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利用BIM系統的數字信息技術可以實現對建筑物在設計、生產、施工、運營的全生命周期實施管理,為裝配式建筑行業信息化提供了數據支撐。但當前我國BIM系統的發展應用還局限在設計階較多,部分擴展到部品部件的生產段,施工與運維階段應用還不夠充分,尤其在解決施工具體問題方面不夠普及,還存在諸多不足,對裝配實際建筑的施工質量有一定的影響。
  3  控制裝配式建筑施工質量的具體措施
  3.1  完善配套標準及制度體系
  盡快完善裝配式建筑系統性的管理標準和制度體系,解決在部品件生產、現場裝配施工、分項驗收過程中標準與制度體系依據不詳的情況??梢栽谘b配式建筑發展前期嘗試建立引進技術成熟、實力雄厚的第三方機構監管機制,帶動、促進行業健康發展。同時,進一步推進總承包模式落地,由總承包企業構建精細化的動態管理體系,制定施工質量控制計劃,預測施工中可能影響質量的各項因素,降低質量問題發生的幾率,不斷優化質量控制測量,為提升質量控制質量奠定堅實的基礎。
  3.2  科學高效提升管理維度
  裝配式建筑與傳統的施工形式相比,需要在施工現場對施工的行為進行一體化建設,在施工管理方面采取一體化、集約式、系統化理念的同時提升管理維度。首先要梳理、規范行業監管,強化監理的主體責任,排查治理施工企業外圍的管理漏洞。其次,在施工過程中,總承包企業管理者應統籌建立起一體化管理體系,按照工程承建的實際情況對建筑的資源進行調配,科學、高效解決部品件生產、現場裝配施工及分步驗收環節存在的問題,制定出最佳的技術方案以確保施工建設能夠全面、高效、有針對性的完成。
  3.3  提升裝配式建筑實施過程整體數字化水平
  進一步加強交互平臺、數據庫、管理標準體系的建立,保障重點的數據儲存安全,可靠拓展和延伸BIM技術,真正貫穿設計、生產、施工、運維全過程。尤其在裝修一體化的部品部件生產階段強化解決專業協作配合問題,以及在現場裝配施工階段實現對機械、設備、支架體系進行輔助選擇、搭設,搭建并依托施工過程質量控制與驗收平臺,提升模擬施工過程精度,達到精準控制部品部件施工、驗收全過程數字化與信息。
  3.4  全面提升工人素質,加速實現產業化轉型
  建立健全裝配式建筑產業化工人的職業培訓與考評機制,結合建筑行業用工實名制信息系統推進與實施,摸清現有建筑工人基本信息數據,制定計劃,按步驟、分批次對現有建筑工人實施崗位能力水平提升,解決過渡時期產業化工人不足的問題。配套并完善發展職業技術學校相關裝配式建筑產業化類人才培養,為裝配式建筑取得長足發展建立合理的應用型人才輸出與儲備機制,為提升裝配式建筑施工質量提供人力資源保障。
  4  結語
  綜上所述,我國裝配式建筑的應用為社會轉型全面發展的新時期做出相應貢獻,要想保證裝配式建筑施工質量,還需要建筑企業不斷提升技術和管理能力,需要建筑行業制定科學有效的管理制度,面臨不斷出現的新形勢與新問題,提高裝配式建筑的整體質量,促進建筑行業的穩定發展。
  參考文獻:
  [1] 趙峻.裝配式建筑施工質量影響因素與控制措施分析[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電子版),2017(24).
  [2] 吳秋水.簡析裝配式建筑施工質量問題與質量控制[J].四川水泥,2018(10).
  [3] 錢家豹.裝配式建筑施工質量因素識別與控制分析[J].智能城市,2018(21).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956849.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