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預制裝配式墻板及疊合板安裝施工技術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在可持續發展戰略被廣泛推廣的今天,在各行各業都調整發展思路的今天,建筑行業的施工技術有必要隨之做出一定的改變,而裝配式施工技術正是在這種時代大背景下應運而生的,其具有施工速度快、施工效率高等優勢。本文首先簡單分析裝配式施工技術得以推廣的原因,而后就探究預制裝配式墻板及疊合板安裝施工技術進行仔細的研究。
關鍵詞:裝配式;墻板;疊合板;施工
1 引言
近年來,黨和政府一直提倡促進中國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提倡建筑產業現代化,裝配式建筑施工技術恰好符合這種時代潮流,而裝配式墻板和疊合板更是裝配式施工的重中之重,其主要的部件都由工廠按照統一的標準制作,而后運輸到施工現場進行拼裝,主要的優勢在于部件標準化程度高且質量有保障,同時還具有可拆卸的功能,完全貼合可持續發展的需求,是促進中國建筑行業健康長遠發展的先進技術。
2 預制裝配式墻板及疊合板安裝施工技術
2.1 預制裝配式墻板及疊合板安裝施工技術特征
第一,裝配用的構件都是在工廠統一預制,無論是構件尺寸、斷面尺寸、鋼筋數量、洞口尺寸,預埋件、平整度、垂直度還是構件自身的結構,都完全符合標準化生產的要求,經過不斷的嘗試,目前很多結構構件的偏差甚至可以精確到一毫米左右,可以說基本不存在偏差。第二,預制構件在生產結束以后運輸到施工現場,直接就可以開始安裝施工,避免常規現澆結構施工效率低下的問題,節省大量的施工時間和人力物力,加快施工進度,節約工期,降低施工成本。第三,各種預制構件的受力特征都十分均勻,經特定技術與混凝土結構連接在一起以后,具有十分穩定的承載力和變形能力。同時,預制墻板底部和下層墻板之間主要利用企口的方法進行咬合連接固定,側面則通過預埋螺套筒墻板和現澆混凝土結構的連接成整體,而疊合板則利用鋼筋固定在疊合面上,再加上混凝土的作用最終得以形成一個穩固的整體,從根本上提升裝配結構的穩定性。第四,裝配式墻板的吊裝施工結束以后,外墻板直接封閉外立面,接下來的施工作業就不再存在任何安全風險,外墻板形成的外立面本身也不需要過多的防護措施即可進行施工,這減少建筑工程臨邊施工的頻率,有效的提升施工安全性。第五,現場現澆結構量大大減少,現場鋼筋、混凝土、砂漿等實體材料及模板、架體周轉材料、大型起重設備使用周期大大減少和縮短使用周期,現場使用水電量減少和管理成本大大降低,節約布置鋼筋、木工加工場地和相關機具配置,,提高土地利用率,做到“四節一環保”。
2.2 預制裝配式墻板及疊合板安裝施工技術獨具優勢
和常規現澆建筑結構相比較而言,預制裝配式墻板結構具有更加突出的集中性,生產中涉及到的每一種資源都能被最大化的利用,避免過去施工中的浪費問題。同時,預制裝配式墻板結構主要在工廠進行生產,每一個部位的數據、尺寸等等都有明確的生產標準,經過機械設備的自動化處理以后,生產出來的預制裝配式墻板的準確度都非常高,這就避免成品不合格的問題。另外,在常規的建筑工程墻板施工中,工程進度往往很容易受到外在因素的影響,比如說天氣因素、施工條件、勞務人員不足等等都可能延誤施工進度,但是預制裝配式墻板結構的出現和應用,打破這一問題,能夠在保證進度的同時有效的縮短施工所需時間。最后,和常規的結構相比較而言,預制裝配式墻板及疊合板安裝施工技術顯然具有更為突出的綠色性能,預制裝配式墻板基本不需要在現場進行處理,也就不會產生噪音污染、大氣污染等一系列的環境污染問題。
3 預制裝配式墻板及疊合板安裝的施工技術
3.1 彈線定位施工
疊合梁的中心線和軸線需要保持在同一個位置上,同時對于預制裝配式承重墻的安裝,需要根據其兩個側面的側邊線確定混凝土結構的施工線。在具體施工中,如果預制裝配式墻板需要進行外掛保溫板施工,則需要將內側線與軸線的距離控制在1200mm左右,而如果不需要外掛保溫板,則可以將這個距離縮短200mm,只有這樣才能保證后續吊裝的準確率。
3.2 外墻板吊裝施工
在進行預制裝配式外墻板結構吊裝的過程中,吊點位置是非常重要的一個數據,工作人員需要根據現場的具體情況進行計算,確定吊點所設置的位置以及數量,確保吊點能夠為外墻板提供足夠的拉力。同時,吊點和吊具的相關預埋件則需要提前和外墻板結構連接起來,工作人員在這個過程中需要對外墻板的重心進行分析,將板縫的寬度控制在20mm左右,同時仔細確認上下板縫是否相同,如果不相同則需要進行二次檢驗,爭取找到數據誤差的原因。在進行校對的過程中,需要保持外墻板與地面相垂直,利用鋁合金靠尺確定外墻面垂直度,而后安裝斜支撐調整板縫。
3.3 連接件安裝
為確保預制裝配式墻板以及疊合板施工的順利進行,我們需要采用專用的連接件固定預制板,一般情況下常見的連接方式有兩種,分別為轉角型和平面型,連接件的材質一般為厚度6mm的厚鋼板,其上主要以長圓形孔洞為主,這種形狀的孔洞調整起來比較方便。另外為提升預制裝配的穩定性,兩塊預制墻板或疊合板之間需要利用四個連接件進行銜接,在連接件固定下來以后,預制墻板的接口處基本就能呈現一種平整穩定的狀態。在安裝連接件的過程中務必要控制好螺栓的松緊程度,否則反而容易導致兩個預制墻板發生錯位的情況。
3.4 框架梁和內墻板的吊裝
除上述的幾個施工步驟之外,框架梁和內墻板的吊裝施工也是非常重要,在吊裝過程中,工作人員需要將梁底的標高引測到外墻板結構上,而后確定外墻板標準標高線,在框架梁被吊裝起來以后,還需要利用專業化的工具進行固定,從而避免框架梁的側轉等。而吊裝疊合樓板以前,工作人員必須做好焊接工作,保證整個梁體和結構的穩定性,焊點需要控制在三到五個左右,這樣既能保證穩定性又不會出現難以拆除的問題。
3.5 柱、剪力墻混凝土澆搗
在開始澆筑混凝土結構之前,需要先潤濕二者的連接點,并且根據建筑工程混凝土結構施工標準的有關要求,對二者的接觸面進行處理。另外,為確保外墻預制板能夠順利的凝固,進行澆筑的時候可以利用30mm的振搗棒對其進行分層振搗且振搗密實,把混凝土澆筑帶來的氣泡消除掉。
3.6 疊合板施工
疊合板的施工實際有一定的復雜性,其底部結構主要以鋼管作為支撐,在吊裝施工完成以后,工作人員同樣需要對疊合板板材之間的接縫進行審核,如果存在高低不平的現象,需要采取措施進行調整,另外還需要確保疊合板焊接工作的效果,使焊接點大于等于三個,經焊接確認無誤后即可解除固定裝置。另外,關于疊合板結構的支撐也是需要進行研究的,通常來說需要每隔1800mm~2000mm進行一次獨立支撐,三個支撐結構為一組安置橫向拉桿,同時利用模板固定板材之間的底縫。
3.7 后續施工
在結束一系列的施工以后,我們還需要對樓面的管道進行施工,仔細參照設計圖紙確定機電管線的埋設位置,如果有管線需要嵌入墻體,則需要提前做好標記,同時做好固定工作,使之較混凝土結構表面略高。
4 結語
總而言之,在黨和政府愈發關注環境和資源問題的今天,建筑行業的綠色發展幾乎已經成為必然之勢,而預制裝配式墻板及疊合板安裝施工技術的出現和應用,有效的實現這一發展目標。并且由傳統建造模式轉向工業化建造模式,在今后的工作中,相關工作人員應該就此課題開展深入的分析,爭取找到最佳的預制裝配式墻板及疊合板安裝施工技術,為推動中國建筑行業發展做出努力。
參考文獻:
[1] 王隆濱.預制裝配式墻板及疊合板安裝施工技術[J].經貿實踐,2016(23):286.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98103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