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財務管理存在問題及制度建議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分析了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財務管理過程中出現的各種問題,并提出了行之有效的解決對策,以期提高經濟管理質量,為農村經濟的發展與進步提供助力。
關鍵詞: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制度;經濟管理質量
文章編號:1004-7026(2020)04-0074-02 中國圖書分類號:F302.6 文獻標志碼:A
1 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財務管理中存在問題
1.1 財務管理不規范
在農村財務管理工作開展過程中,農村會計人員由于自身能力不足或對政策不了解,缺乏財務管理規范意識,未能嚴格按照農村財務管理相關制度與法規開展工作。財務收支預算過程也不合理,財務管理工作人員不能按照“收支均衡、量入為出”的財務管理準則開展第二年度的財務預算工作。財務管理人員所制定的集體財務收支計劃缺乏全面性與完整性,財務管理的規范性有待提升[1]。
1.2 集體資產與資源管理不科學
1.2.1 流程不科學
集體資產或資源流轉的過程應遵循“一定兩議三監督”的工作程序,要公開招投標后才可以執行。首先,應對議事范圍進行明確,這就是“一定”。其次,應由村民會議、黨員及村民代表聯席會議分別進行決議,這就是“兩議”。再次,應由街道黨工委與街道辦事處聯合監督,并建立村民監督委員會,賦予全體村民監督的權利,實現三方的監督。但是,在實際工作中,部分村干部違反規定流程,未經全體村民同意,私自進行土地資源的非法承包與出租,這不符合集體資產與資源流轉的原則;還會發生村民代表大會決議未通過的承包項目被部分村干部私自做主承包的情況。
1.2.2 入賬管理不科學
部分土地承包人員為了少繳納稅金,利用多種違法手段逃避國家監管而少納稅或不納稅;以其他支出費用抵消承包費或租憑費用,產生的收支均未列入賬目當中;存在土地承包及租憑費用收取后不列入賬目而被相關人員非法挪用或保管的現象;部分村干部提前收取土地承包或租賃費用。這些問題會導致村集體支收不平衡,甚至出現資產透支的情況。
1.3 村集體延遲報賬
由于負責報賬的工作人員個人原因而未能及時進行票據信息審核,導致村集體的賬目延遲上報。同時,部分村集體的經濟增長狀況較差,無法按月或按委度報賬。
1.4 缺乏嚴格的農村財務管理監督機制
農村雖建立了村務公開監督委員會,但該部門沒有實權,對農村財務管理工作的開展未能實現有效監督,工作流于形式化,對民主監督工作的開展產生了一定程度的阻礙。同時,農村集體財務未能及時公開或采取的公開方式并不合理,部分農村只將近期的財務收支狀況簡單地列于紙上并張帖于村務公開欄當中,而未能詳細記錄土地、水面等資源承包情況[2]。部分村公開不及時,每年只公開一次村集體的財務狀況。此外,農村集體財務監管工作采用的是事后監管方式,如果財務管理工作人員自身能力不足及規范意識不強,導致無法合理解決農村集體經濟財務管理中出現的問題,進而會導致新問題不斷出現、舊問題不斷惡化。
2 措施建議
2.1 創新管理理念,認識到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財務管理的重要性
提高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財務管理工作的重視程度,可以有效降低財務管理風險的發生。控制財務風險,是提高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財務管理質量的可靠途徑。要實現管理理念創新,農村的財務管理人員要明確集體經濟組織財務管理工作的職責與任務,堅持科學發展觀,結合農村實際情況,根據農村發展規律及市場經濟的變化情況,建立符合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發展的規范化路線,合理優化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財務管理中的各項管理舉措,對組織管理結構進行優化與完善,進而為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財務管理質量的有效提升創造條件。
轉變后的農村集體經濟管理理念應更加立體、更加現代化,進而使管理理念的價值可以充分發揮出來。以農村集體經濟管理現狀為依據,采取多元化的方式有效控制管理成本,進而促進管理效益的全面提升,使農村集體經濟的發展更具活力,進一步加強對經濟風險的抵御能力。同時還應提升農村居民的經濟風險意識,大力推廣與宣傳民主管理,避免多種形式的舉債行為,避免出現管理決策盲目制定的現象,防止財務風險問題的發生。
農村集體經濟管理的相關領導部門,應將事后核算轉變為事前決策、事中監督及事后核算總結的管理方式,確保村民了解農村集體經濟管理的各個事件,參與事件商討,進而為農村集體經濟管理工作的有序推進提供保障,實現經濟管理質量及工作效率有效提升。
2.2 強化經濟管理,開源節流
提升農村集體經濟管理工作人員的綜合素質與業務能力,提高其社會責任感與管理意識,是提高農村集體經濟管理質量的有效途徑。不僅要貫徹落實預決算審批制,還應建立村民議事會及民主理財小組,并嚴格按照相應的制度開展工作,不斷提升農村群眾的凝聚力與向心力,進而促進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整體經濟實力的全面提升。
此外,還要拓寬收入來源,嚴格控制成本,真正實現開源節流,為農村集體經濟管理質量的有效提升提供保障。農村集體經濟管理小組應建立公開、透明的財務公開制度,及時處理財務管理中遇到的問題。同時,還要確保村務公開相關內容的真實性與準確性,確保信息公布客觀、及時。確保村民享有一定的知情權,可以質詢各項經濟管理事件,有效監督農村集體經濟管理人員的工作,規范其行為,確保其可以嚴格按照規章制度開展工作,避免出現以權謀私、非法挪用資金等問題。
2.3 引入信息化技術手段
積極引入信息化管理技術,提高財務管理信息的準確度,建立財務電算化平臺,實現財務會計賬目的高效統計,發揮出會計信息的實效性。財務電算化的有效應用有利于農村集體經濟財務管理工作由傳統的核算型轉變為核算管理型,進而明確會計人員的工作任務,使之可以運用科學的管理方式實現記賬工作的統一、規范。
3 結束語
為了推動農村經濟穩定與持續發展,不僅要加強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制度建設,還應根據農村集體經濟管理現狀,結合農民利益情況,及時優化領導層管理理念,堅持以人為本,以現代化管理理念及先進的管理方式實現有效的資金管理,進而實現經濟風險的有效控制,經濟管理方式優化與完善,提升民眾風險意識與責任意識,促進農村集體經濟管理質量的有效提升。此外,還應強化管理人員的業務能力及綜合素質,為農村經濟管理工作的有序推進提供保障,促進農村經濟穩定與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李宏.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財務管理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農民致富之友,2017(14):20.
[2]江煒.以財務規范化管理為基礎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J].上海農村經濟,2017(4):43-44.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515985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