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高等專門學校專業課程體系:內涵、特征與啟示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劉喻
摘 要:縱貫中高等職業教育的日本高等專門學校,其專業課程體系對于人才培養目標的實現以及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的發展與成熟發揮了重要的促進作用。從課程體系的構成要素深入分析日本高等專門學校專業課程體系的內涵,總結了其特征:體系目標層次分明、結構設計合理、課程設置與內容注重實踐、課程體系銜接順暢、課程認定要求嚴格,從培養什么人、如何培養以及如何評價三方面深刻回應了教育本質的問題。借鑒日本經驗,為構建現代化職業教育體系,我國在專業(群)課程體系構建上要實現各層次人才培養目標的差異化銜接,系統化設計課程結構,注重體系重組和加大實踐課程教學,保證課程體系的銜接順暢以及完善課程質量保障機制。
關鍵詞:日本;高等專門學校;專業課程體系;課程銜接
基金項目:廣東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2020年度項目“‘雙高計劃’背景下高職院校高水平專業群課程體系構建研究”(項目編號:2020GXJK591);廣東省2021年度教育科學規劃課題(高等教育專項)“廣東省高職院校高水平專業群評價指標體系構建研究”(項目編號:2021GXJK574)
作者簡介:劉喻,男,廣東交通職業技術學院科技部助理研究員,主要研究方向為高等職業教育專業建設、創新創業教育。
中圖分類號:G71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7747(2022)01-0090-08
課程體系是人才培養的重要載體,是踐行學校教育理念和實現人才培養目標的橋梁。高等專門學校(以下簡稱“高專學?!保┳鳛槿毡粳F代職業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專業課程體系縱向上貫通職業教育,橫向上銜接普通高等教育,不僅促進了技術技能人才高質量培養的落實落地,還加速了日本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的發展與成熟。近年來,我國開展的職業教育中高本一體化實踐、地方普通本科高校的轉型發展以及職業本科院校的分批次建立等重要舉措,為構建新時代中國特色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然而,由于各層次、各類型的職業院校辦學定位不準,人才培養目標不明、專業設置重復及課程體系的銜接不暢等因素導致現代職教體系的發展之路有所阻礙。日本高專學校與我國高等職業院校人才培養目標和層次類似,深入分析其專業課程體系設計與構建思路,對我國當前高等職業院校的專業(群)課程體系構建、專業(群)的發展以及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發展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
一、國內對日本職業教育的研究現狀
梳理有關研究發現,從研究的時間來看,國內學者對于日本職業教育以及高專學校的研究呈現較為明顯的階段性特征;從研究的內容來看,從日本職業教育整體發展概況到某一類型職業教育發展的經驗介紹,從理論到實踐,從整體到個案,研究呈現逐步深入的趨勢。具體而言,第一階段是從上世紀90年代至上世紀末①,學者們主要探討了我國民辦高等職業教育與日本高專學校的比較以及高專學校的改革與發展經驗的總結,這一時期我國對日本職業教育的關注不多,研究也偏少,這與當時國內對于職業教育發展的重視程度有一定關系。第二階段是從2000年至2009年,隨著國內職業教育規模不斷擴張,對于了解周邊國家職業教育發展需求迫增,學者們從宏觀介紹性描述逐步深入到中觀和微觀層面,如對高專學校的制度沿革、發展現狀、特征優勢分析以及日本職業學校典型的課程結構案例分析等。第三階段是從2010年到目前,隨著日本現代職業教育體系日漸成熟,學者們對日本高等職業教育的研究開始置于整個職業教育體系構建的大背景下進行,主要從體系化結構方面探討日本高職教育的發展。例如,關于中高等技術教育銜接的經驗以及日本職業大學的設置標準等,職業教育學位制度及其特征介紹,日本職業技術教育主要學科點概況、招生考試的特點以及特色課程和工匠精神內涵及培育方面的研究等。
從以上文獻的分析可以看出,研究者們的關注點與當時國內社會經濟發展、國家對職業教育重視程度緊密相關。學者們對日本職業教育的研究數量逐漸增多,內容逐漸豐富,方法呈現多樣化。同時,研究的階段性也從側面反映了我國職業教育隨時代發展的整體趨勢,即從外延發展到內涵建設,以及當前職業教育體系化背景下各級各類職業教育的發展狀況。但是,從現有的研究梳理來看,學者們對處于日本現代職業教育體系中的某一類較為突出的院校研究不多,從微觀層面深入探討其內涵發展的更少。因此,本文試圖通過研究日本高專學校專業課程體系的設計與構建,從內涵上分析其構成要素及主要特征,從而獲得有益啟示。
二、日本高等專門學校專業課程體系內涵
課程體系是指同一專業不同課程按照門類順序排列,是教學內容和進程的總和。課程門類排列順序決定了學生通過學習將獲得怎樣的知識結構,是育人活動的指導思想,是培養目標的具體化和依托,它規定了培養目標實施的規劃方案。課程體系主要由特定的課程觀、課程目標、課程內容、課程結構和課程活動方式所組成,其中,課程觀起著主宰作用[1]。通^進一步凝練日本高專學校專業課程體系的特有內涵發現,其從本質上回應了以下三個問題:一是究竟要培養什么樣的人,即課程體系的目標定位問題;二是如何設計才能培養出這樣的人,即課程體系的結構與設置問題;三是該如何評價育人活動的成效,即評價方略問題。
?。ㄒ唬哟晤愋头置鞯哪繕硕ㄎ?
日本《職業教育法》指出職業教育的總目標為“旨在發展學生多方面的能力和培養其社會適應性,使其成為優秀的產業人員,為地方產業、經濟發展服務。”[2]這一總目標為日本高專學校的人才培養目標、專業目標以及課程目標的制定指明了方向。雖然各個學校的辦學定位和特色各不一樣,但是在統一宏觀目標的指引下,其專業與課程目標也具有一定的共性。
日本高專學校的專業課程體系由準學士學位課程和專攻科課程兩部分構成。其中,準學士學位課程的目標是通過體驗性、實踐性技術教育使學生掌握工學的基本知識、技術,掌握系統的自然科學知識和專門技術,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例如,長崗工業高等專門學校的教育理念是“開拓人類的未來,培養感性豐富、具有實踐能力的創造性技術人員”,圍繞這一理念,該校提出了7項教育目標,在7項教育目標的指引下,專攻科課程提出了22項學習目標,準學士課程提出了18項學習目標[3]。專攻科課程是在高專學校本科教育成果的基礎上,以“通過培養具有良好工學的專業基礎,具有創造性知識和視野以及豐富人性的技術者,同時以與地區產業界的交流為基礎進行教育研究,并以此為地區產業和文化的發展作貢獻”為目的而設立的。如沼津工業高等專門學校的“綜合體系工學”(專攻科)的目標是“在高等專門學校前三年的工學導入教育的基礎上,通過早期專業教育以及專攻科研究,培養能夠符合社會需求、文化發展的具有創造性和視野寬廣、人性豐富的技術者?!盵4]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542397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