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家國情懷下的初中語文古詩詞教學探討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許巖
【摘要】家國情懷作為中華民族精神的代表,也是每一個中華兒女應該具備的,在繼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時,對家國情懷的繼承和弘揚是必不可少的。初中語文教學承擔著主要的文化繼承和弘揚的責任,在古詩詞的教學中更是要著重培養學生的家國情懷。本文從家國教育的意義出發,對家國情懷角度下初中古詩詞教學的優化措施進行了探討,以期為初中古詩詞教學提供參考。
【關鍵詞】家國情懷;初中語文;古詩詞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0490(2022)07-041-03
【本文著錄格式】許巖.基于家國情懷下的初中語文古詩詞教學探討[J].課外語文,2022,21(07):41-43.
一直以來,語文課堂都被認為是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場合之一,能最直接反映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古詩詞是初中語文課堂教學的重點。初中教材選取的古詩詞中家國主題的古詩詞占比極高,這是由于家國情懷是中華民族精神的代表,而培養學生具備一定的家國情懷是語文課堂教學的人文目標之一,作為初中語文教師,我們要積極向學生宣傳家國主義文化,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與世界觀,增強學生的民族使命感?;诖?,從家國情懷的角度開展初中語文古詩詞教學是具有現實意義的。
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對人進行全面的培養,促進人全面地發展,而語文教育作為人文精神內涵最豐富的學科,其學科培養教學對全面發展的人起到了不可忽視的作用。因此,語文課堂既是將優秀的傳統文化進行發揚光大的重要場所,又是實現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重要途徑。曹明海先生曾說,語文教育不僅僅是一種技術的訓練,更多的是一種文化陶冶,語文與文化是共生的。而家國情懷是中華民族凝聚力的體現,也是中華兒女對國家和民族熱愛的表達,更是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初中的語文教育過程中向學生傳遞家國思想是極其重要的,家國情懷的培養對中學生有著正向的引導作用。語文教材中的古詩詞部分,能加強學生的文學鑒賞能力,進而加深學生對家國主義的理解,增強中學生的愛國熱情。語文課堂教學通過提高中學生愛國覺悟,幫助中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使學生健康、全面地成長。
?。ㄒ唬┢纷x古詩詞,感受家國情感
就初中語文教材而言,古詩詞與其他題材的語文內容相比,占比較高,在所有的古詩詞中,家國主題的古詩詞數量接近總古詩詞數量的一半,這說明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家國情懷是非常有必要的。在學習這些家國主題的古詩詞時,能快速讓學生對詩詞進行初步理解的方式就是朗誦,通過朗讀古詩詞的方式,感受詩詞中描寫的河山風景和作者的雄心壯志,不僅能給中學生留下深刻的文學印象,還能激起中W生的民族情感。初中語文教師在對學生進行古詩詞朗讀指導的過程中,要重點引導學生把握詩詞中所描寫的祖國河山,提前向學生鋪墊愛國情感基礎,讓學生在朗讀古詩詞時能著重去體會作者借壯麗美景所傳達的家國情懷,確保學生在朗讀時能去主動感受這種愛國情感,從而實現家國情感的傳達。
以《觀滄?!返慕虒W為例,這首古詩主要講述了詩人曹操登山望海時的所見所想,教師為了讓學生對其景色的壯闊程度有基本了解,可在具體講解之前先對古詩詞進行范讀,重點調整范讀語氣,讓學生通過聽范讀對詩詞文本進行整體把握?!队^滄?!分刑搶懙牟糠质沁@首詩的特色,詩人以想象的方式表達自己積極昂揚的精神,教師在進行朗讀指導時要著重指出這些特別之處,讓學生在朗讀時盡量體現此處的豪邁之情。再以《望岳》的教學為例,教師在引導學生朗讀時,應要求學生關注作者以泰山自比俯視群雄的慷慨激昂之情,在朗讀時重點理解作者胸懷天下的氣概。
(二)分析古詩詞,理解家國情懷
1.文本
就文本而言,很多家國主義古詩詞的作者都會通過一些特殊的文本表達,來抒發其內心的憂國憂民之情,越是政治動蕩、民生不安的歷史時期,越是容易衍生出一批反映社會現實的家國主義詩作。此類古詩詞的教學要求教師要對古詩詞進行深度挖掘,力求將文本背后的故事與當時的政治、 社會環境都講解出來,這樣才能幫助學生真正理解古詩詞中詩人的擔憂與憤慨,切忌走馬觀花式地教學。以《賈生》的教學為例,教師應引導學生重點關注文本,根據文本設計教學環節,圍繞文本知識點展開問答活動,將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在古詩詞文本內容上,比如詩歌的第一句為什么用到“求”字和“訪”字?為什么要突出描寫賈誼的才華?皇帝對待賈誼的態度如何?通過這些問題,能將學生的思考帶入古詩詞的情感表達,讓學生自行發現詩歌文本中蘊藏的奧妙。學生探究文本后了解到本詩主要通過先揚后抑的對比來實現借古諷今的目的,進而了解到當時統治階級的愚昧和對國民生計的麻木不仁,學生也能從學習探究的過程中深刻地感受到詩人對國家和人民的憂慮之情。
2.背景
古詩詞的時代特征是極其強烈的,是各個時期的作者因對當時的環境產生感慨而創作出來的,因此教師在進行家國主題古詩詞教學時,要保證學生對作者創作的時代背景有所了解,這樣不僅能加強學生對古詩詞內涵的理解,還能幫助學生學習掌握不同的古詩詞創作手法。這就要求教師開動腦筋設計課堂教學,多方收集古詩詞背景資料并設計創作背景的展示方法,結合多媒體技術將枯燥的文字資料轉換成生動的視頻或音頻,幫助學生充分理解古詩詞的創作背景。以《春望》的教學為例,教師舉例講解安史之亂的相關歷史知識,讓學生了解詩人杜甫所處的社會環境后再進行詩歌的講解,這樣學生就能明白杜甫在面對殘破山河所發出的聲聲感嘆,從而感悟到古詩詞中隱含的無盡的家國憂思。另外,教師想讓學生明確地感受到不同時代下古詩詞作品的創作風格,可以在教學中引入李白的詩歌對比講解。
3.情感
初中語文教材所收錄的家國情懷類型的古詩詞都有強烈的感情色彩,為的就是通過感受詩人的濃烈的家國情懷,培養學生對家國的熱愛和樂于承擔家國使命的責任感,將優秀的民族精神傳承下去。以《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的教學為例,教師在講解第一句“醉里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時,要重點引領學生從文本內容出發,體會詩人在開篇塑造的前線戰士形象,在此基礎上去分析、體會戰士形象背后蘊藏的詩人情感。而教師在此過程中要輔助學生從體會古詩詞的文字進階到體會形象,再由具體形象抽象、升華到情感,使學生真正地感悟到詩人辛棄疾在面對民族命運時勇于犧牲奉獻的民族氣節。學生在學習愛國主義古詩詞時,自然而然就會將這種保家衛國的精神留存在心里,形成個人的愛國主義情懷。
nlc202204221751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542927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