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蒙古族高中歷史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家國情懷素養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金梅 白初一
摘 要:隨著新課改的深入發展,人們對培養學生良好素養的要求越來越高。在歷史教學中,對歷史核心素養的培養也日益受到人們的關注。而在歷史核心素養中,培養良好的家國情懷素養尤為重要。本文主要探討在蒙古族高中漢授歷史學科的教學中,如何通過課堂教學有效提升蒙古族學生的國家認同意識,激發蒙古族高中生的愛國情感,培育具有深厚家國情懷的新時代青少年。
關鍵詞:高中歷史;家國情懷素養;培養
中圖分類號:G41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260X(2022)04-0116-03
早在2017年頒布的《普通高中歷史課程標準(2017年版)》和在2020年修訂的《普通高中歷史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兩個文件中明確規定:“家國情懷是學習和探索歷史應具有的人文追求,體現了對國家富強、人民幸福的情感,以及對國家的高度認同感、歸屬感、責任感和使命感?!奔覈閼咽敲總€人必不可少的素養,而在青少年時期培養學生的家國情懷素養尤為重要,高中階段也是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與情感態度的重要時期。因此,在教學中加強家國情懷素養的培養不僅符合當今的教學需求,而且對培養優秀的社會主義接班人也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1 培養蒙授學生家國情懷素養的重要性
培養學生的家國情懷,既有利于造就有理想有擔當的新一代青年,又能夠增強學生對國家和民族的認同感和歸屬感,是培養優秀的社會主義接班人重要且有效的方法。
蒙古族高中生,相對于一直以漢授為主的學生來說,漢語詞匯相對匱乏,漢語表達能力以及理解能力有待提高,對漢文歷史教科書詞匯感到陌生。在歷史教學中讓蒙授學生學習相關史實時,教師對歷史課程相關詞匯進行解讀,并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家國情懷素養,家國情懷素養的培育,是歷史教學中的重要一環,也是蒙古族學生將來報效祖國的堅實基礎。
1.1 有助于傳承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
高中歷史教學中的課程內容較多,有歷史事件,也有相應的歷史人物,我們可以發現歷史規律,進而分析一些現實中的問題,將歷史中運用的各種方法運用在今天生活的諸多方面,這是中華五千年發展過程中的歷史瑰寶[1]。
家國情懷素養在近些年成為歷史的核心素養之一,我們不難發現,在源遠流長的中華文化中,隨處可見具有家國情懷的人,項羽、屈原、文天祥等都是堅定的愛國主義者。至今記得項羽自刎烏江,先有唐代著名文學家杜牧惋惜項羽,“江東子弟多才俊,卷土重來未可知”后有著千古第一才女之稱的女詞人李清照懷念項羽,“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史書萬卷,字里行間皆可見“家國”。中國人歷來抱有家國情懷,自北宋大家張載有言“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到魯迅“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薦軒轅”,這些詩詞都使人心潮澎湃,涌起一腔愛國熱血。
在高中歷史教學中,除講述仁人志士的愛國故事外,以孔子為代表的儒家文化,以天下為己任的理念對于培養高中生的愛國情懷素養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在高中階段的歷史教學中,通過老師講授儒家文化,能夠增加學生對國家的認同感,責任感和使命感,對傳承和發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意義深遠。
1.2 有助于學生更好地掌握歷史知識
學習歷史知識能夠培養家國情懷,而家國情懷的培養也有助于學生更好地掌握歷史知識。在家國情懷的培養過程中,能夠使學生對歷史產生濃厚的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以自身興趣愛好學習并探索歷史事件,解讀歷史人物,剖析歷史事件背后的真相,能夠深切地感受到歷史人物愛國、愛家的真情實感,歷史不再是冰冷的文字,歷史被賦予了生命。這種教學方式,能夠對高中歷史教學形成良性循環,不僅培養了學生的家國情懷,也能夠使學生更加全面地掌握歷史知識。
1.3 有助于培養高中生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家國情懷意義豐富,理解家國情懷的內涵并內化于心對高中生來說尤為重要。高中階段的學生不僅要學習拼搏,更重要的是培育他們對社會的責任感,對國家的使命感,這才是青少年能夠受用一生的財富。只有樹立了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才能在歷史課堂中出現具有愛國情懷的人物、擔起時代使命的英雄時,成為這一階段學生心中了不起的人物。受到良好愛國主義教育的新時代青年,一定會在家庭中擔起自己理應承擔的責任,并在將來為祖國的繁榮富強,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千千萬萬家庭的幸福美滿,就是國家的繁榮[2]。
2 高中歷史教學中培養家國情懷素養的策略
高中階段培養家國情懷素養可以從歷史的教學內容中提取體現家國情懷培養的內容,可以挖掘有助于家國情懷培養的課程資源,并在教學過程中,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也可以依托鄉土史資源,激發學生的家國情懷。
2.1 挖掘有助于家國情懷培養的課程資源
教師可以利用教材,總結歸納出一些歷史課程中富有家國情懷素養的內容,并將其融入歷史課程中[3]。以高中歷史必修1(政治史)為例,見表1。
從表1中可以看出,在歷史教學過程中,愛國情懷與課程內容緊密相連,除此之外,高中歷史書中還有相當一部分課程植入了家國情懷內容,對完成歷史課堂教學的課程思政有重要意義[4]。
2.2 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
在高中歷史課程的教授過程中,植入家國情懷內容,完成愛國主義教育課程思政的目標,對教學方法的選擇有著較高要求。以下論述的情境教學法,對培養學生的家國情懷有極其重要的價值。
情境設是歷史課程教學中不可忽視的環節。在歷史課堂中使用情境教學法,教師在活動過程中創設情境,如妙趣橫生的歷史舞臺劇的編演、使用多媒體等現代化手段,投放相關歷史片段等,從而使歷史人物、歷史事件栩栩如生。
nlc202205171047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543143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