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減”政策下民辦學?!叭!笔郊倚9灿呗蕴剿?/h2>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梅瀅 卓鳳佳 黃文軍
【摘要】家校共育,是指家長與學校通力合作、在相同觀念下的共同教育行為,共同培養學生成人成才,包括觀念和行為上的一致性,是家長和學校雙方為了追求學生在學業上的發展而采取的聯合行動。“家校共育”的提出已屢見不鮮,隨著“雙減”政策的實施,僅依靠傳統的家校共育方法,根本滿足不了當下的教育需求。因此,本文通過開辟新路徑、利用新平臺、拓展新機制等“三新”式策略,促進家校育人的共識、共享、共建,從而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
【關鍵詞】“雙減”政策;“三新”式策略;家校共育
家校共育,是指家長與學校共同協作,在一致觀念下的共同教育的行為,共同培養學生成人成才,是家校雙方為了幫助學生在學業上的發展而采取的聯合行動。家校共育的目的在于,通過家校通力合作,全面完善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其它綜合素質,讓學生的生命更加精彩。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以下簡稱“雙減”政策)中提出,進一步明晰家校育人責任,密切家校溝通,創新協同方式,推進協同育人共同體建設。但部分家長認為,把孩子送到學校就應該由學校全權教育,似乎教育與家長就毫無關系。這是家長家庭教育觀念薄弱和家庭教育意識不夠所導致的,隨著“雙減”政策的頒布和實施,“家校共育”成為教育主要趨勢。“家校共育”不僅能提高家長的家庭教育觀念和意識,還能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下面,筆者利用新路徑、新平臺、新機制“三新”式策略,談談如何促進“雙減”政策下家校育人工作的共識、共享、共建。
一、開辟新路徑,促成“雙減”政策下家校育人工作的共識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義務教育質量的意見》提出,學校要堅持立德樹人,著力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充分發揮學校主導作用,密切家校聯系。家長要樹立科學育兒觀念,切實履行家庭教育職責,加強與學生溝通交流,培養學生的好思想、好品行、好習慣,理性幫助學生確定成長目標。“雙減”政策中提出,教育部等相關部門要引導家長樹立科學的育兒觀念,理性確定學生的成長預期,努力形成“減負”共識。由此可見,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二者的目標一致,都是為了讓學生有健全的人格,能健康成長,成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接班人。面對如今家校共育的問題,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來開辟新路徑,從而達成“雙減”政策下家校育人工作的共識。
1.開展“家校同記”活動,共促學生“自律”化成長
對于小學生而言,他們的自我約束力都相對較差。往往需要家長或者教師的協助,才能更好地管束自己。根據這一現象,我校開始實行“家校同記”活動。“家校同記”活動即家長和教師共同記錄學生在學習和生活方面出現的問題,以此來共同促進學生成長,讓學生由“他律”逐漸轉變為“自律”。根據“雙減”政策的要求,可以家校協同分工。以學校教師為主導,為班上每一個學生創建一個獨一無二的“家校同記”在線表格,并與對應的家長進行實時分享。表格中可以分別記錄學生在?;蛟诩业谋憩F情況、學生最近的思想狀態等方面的內容。這樣,不管是家長還是教師都能對學生進行全面的了解,對于學生已經發生的不良行為,也能夠針對性地進行教育,還可以對即將可能出現的不良行為做出準確的預判和及時給家長專業化的建議和指導。通過這樣一種家校同記活動,可以讓家校雙方都能及時了解學生的情況,家長也能目睹孩子每一次的變化,為學生“自律”化成長打下基礎。
2.開展“家校同讀”活動,共促學生“閱讀”常態化養成
在教育部印發的《中小學生課外讀物進校園管理辦法》中第十二條明確指出,中小學要大力倡導學生愛讀書、讀好書、善讀書,開展形式多樣的閱讀活動,提高學生閱讀興趣,培養良好閱讀習慣。發揮家長在學生課外閱讀中的積極作用,營造家校協同育人的良好氛圍。從家校共育上來講,通過同讀一本課外書活動,能夠讓教師和家長在閱讀中,以學生的視角,細致入微地了解學生的心理、需求、焦慮和困惑等,做到真正了解學生。從閱讀的功能上來說,現在學生要不斷地加強閱讀,這也符合語文課程標準中提出的小學生課外閱讀量不少于145萬字的要求,同時,也是豐富學生精神世界,提高閱讀水平,促進學生實行社會化成長,開啟他們智慧的一種有效途徑。只要同讀的書籍,符合不同階段學生的特點,便可家校同讀。如,小學低年級學生可以與家長同讀《窗邊的小豆豆》,小學中年級學生與家長可以同讀《一百個中國孩子的夢》《愛的教育》。學校還可充分利用“雙減”政策中所提到的課后延時服務時間,積極引導學生進行課外閱讀。通過這種“家校同讀”活動,不僅能培養學生整本書閱讀的習慣,還能潛移默化地讓家長意識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從而達成家校共識。
二、利用新平臺,促成“雙減”政策下家校育人工作的共享
在《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規劃》《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中國教育現代化2053》等相關文件中都強調了要積極推進“互聯網+教育”發展,加快教育現代化和教育強國建設。因此,利用互聯網工具加強家校溝通是今后家校共育的必然趨勢。尤其在當下“互網+”的時代,利用互聯網進行家校溝通,如,微信、QQ、線上校長信箱、美篇、空中課堂、短視頻號等互聯網工具,無疑為建立良好的家校關系搭建了更為廣闊的平臺。下面,筆者談談如何利用這些新平臺來促進家校共享。
1.利用網絡新平臺,抓好教育的起始點
學生的養成教育要從小抓起。因此,在學生剛剛步入小學階段,就可以開始充分利用網絡新平臺來引導家長協助學校做好學生的養成教育工作。我們可以利用微信或者QQ在開學前就組建好班級群,通過班級群及時與家長進行溝通,并利用這些網絡新平臺召開開學前的線上家長會,向家長告知開學后的注意事項以及如何幫助學生盡快適應小學生活、如何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等內容。為幼升小的銜接提前做好準備。同時,也讓學生在入校前有一定的規矩意識和良好的習慣意識。與此同時,還可以建立班級美篇或者開設班級短視頻號,用來記錄和推送班級學生在校生活和學習的情況,每次推送都要有既定的教育主題,如,“爭做文明小明星”“我是小小閱讀王”等班級系列主題教育活動,既記錄了學生的在校表現,又起到了一定的引領示范作用。班級美篇及視頻號可以讓擅長這方面的家長參與編輯和制作,并一直跟隨著這個班級,直到學生畢業。從學生一進校就利用網絡新平臺,抓好教育的起始點。不僅加強了家校的溝通,也有效地督促和引導了學生的養成教育。
nlc202207041348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543530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