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德育教育中家國情懷的培養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崔尚文
摘要:在小學教育教學工作中,德育作為其中一項重要工作對小學生未來的發展產生著關鍵的影響。在具體的小學德育教育中融入對小學生家國情懷的培養,有利于弘揚中華民族精神,在提升小學生思想品質的同時,培養其民族凝聚力,激發愛國主義情感。但是,就當前階段,在小學德育教育中,教師往往忽略對小學生家國情懷的培養,甚至存在“重智輕德”的德育教學現狀,導致小學生身心健康與全面發展受到直接的影響?;诖?,本文就小學德育教育中對小學生家國情懷的培養展開深入探究。
關鍵詞:小學生,德育,家國情懷,培養策略
現如今,我國基礎教育改革事業不斷推進,德育教育逐漸得到教育工作者的重視與關注,并將對小學生的德育教育滲透到具體的教學實踐工作中。目前來講,可以說德育教育是小學學校教學活動的關鍵組成部分,不僅對小學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培養產生著積極作用,更重要的是通過德育教育培養小學生的家國情懷,激發其愛國之情,增強其民族自豪感與民族認同感。為了達到以上教育目標,小學德育教育必須將對小學生家國情懷的培養納入教學實踐中,關注小學生綜合能力提升的同時,注重對其核心素養的培養。[1]本文在對家國情懷及其培養意義進行簡要概述的基礎上,對當前階段小學德育教育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深入剖析,最后重點探討了小學德育教育中小學生家國情懷的培養策略。
家國情懷,從字面意思上來講,指的是個體對家庭、國家的情感。從另一個角度來講,則可將家國情懷視作個體對共同體產生的認同感,而這種認同感促使個體向前進步與發展。一般而言,家國情懷主要包含民族認同、家國同構、共同價值準則、共同體意識及仁愛之情等,強調個體注重自身修養、關注親情、胸懷國家。在我國,家國情懷是中華民族的光榮傳統,同時也是14億中國人民的共同奮斗目標,是促進我國經濟發展、社會穩定的關鍵力量。培養公民的家國情懷,有利于增強民族向心力與民族凝聚力,培養共同的民族價值準則,樹立公民意識,促進幸福家庭的組建與和諧社會的建設。[2]
1.有利于激發小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培養愛國之情
現如今,隨著經濟全球化趨勢的不斷加深,我國社會結構出現較大變化。在現代社會中,因為生活節奏的加快與思想觀念的轉變,許多人受個人利益的驅使,對國家與集體的利益充耳不聞,甚至做出有損國家利益的事情,這就導致社會的穩定發展受到不利影響。而將家國情懷教育融入到小學德育教育實踐中,能夠對小學生價值觀念的建立形成正確的引導,使小學生建立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并主動對自身行為加以約束與規范,在愛國主義思想的熏陶下,使小學生受到強大的精神力量鼓舞,形成強烈的民族認同感與民族自豪感,并在未來的日子里自愿為祖國的發展貢獻自身力量。[3]
2.有利于促進我國傳統文化的繼承與傳揚
當前階段,我國社會正處于信息化時代,小學生對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認知水平不夠,這就直接影響了傳統文化的繼承與傳揚。而小學生對民族文化缺乏深入了解,則會導致在小學德育教育中對學生愛國情感的培養產生阻礙,且不利于小學生社會責任感的激發。另外,小學生思想意識還處于較為淺顯的水平,對事物的認知缺乏深入理解。[4]因此,在小學德育中,教師應針對小學生當前的認知水平與思想現狀,注重對小學生正確思想意識的引導與思想道德素質的培養,在教師的教育下使小學生對家國情懷的內涵與意義產生深刻認識,并對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深入了解,進而促進我國傳統文化的繼承與傳揚。
3.有利于促進小學生的全面健康發展
現如今,我國教育界對于基礎教育階段學生的德育工作引起高度關注與重視。在小學德育教育實踐中,加強對小學生家國情懷的培養,是站在小學生的角度并對當前社會發展現狀進行充分考量的基礎上對德育教育工作的改革與創新。將對小學生家國情懷的教育與培養融入到小學德育教育工作中,不僅有利于小學生健全人格的培養與思想道德素質的提升,激發小學生對民族文化的自豪感;而且有利于德育教師對德育教學目標的高效完成,促進德育教學質量的提升,對小學生的健康全面發展起到積極的影響作用。[5]
現如今,我國教育改革事業不斷推進,小學教育教學環境發生巨大變化,而小學德育教育理念也得到了創新。就當前階段而言,小學德育教育受到越來越多的重視,但是在其具體實踐中卻存在著諸多問題直接影響了德育教育效果的體現,具體表現如下。
1.德育教育方式缺乏創新
在小W德育教育實踐工作中,許多教師往往采用傳統單一的講授法進行教學,教育方式缺乏創新,僅僅依靠言語教育來達到德育目的。這一教育方式不僅無法激發小學生的參與熱情,而且還會使小學生產生反感,導致德育效果受到影響。另外,在小學德育教育中,許多教師并沒有融入對小學生家國情懷的教育,宣傳力度不夠,并未在小學生群體中建立濃厚的家國情懷的培養氛圍,這就導致小學生無法形成正確的民族精神與家國意識,對中華傳統思想與傳統文化的認知水平受到限制,進而影響小學生未來的全面發展。針對此,小學德育教師必須對小學生家國情懷的培養引起高度的重視,充分發揮好自身對小學生的榜樣示范作用與教育功能,建立小學生的民族認同感與民族歸屬感。
2.德育教育未體現對傳統文化的傳承
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中蘊含著豐富的文化知識與思想理念,對于小學生核心價值觀念的培養可產生重要的積極影響。在小學德育教育中,可將優秀的傳統文化作為德育素材滲透到日常德育工作中,以提升小學生的思想水平,培養正確的價值觀念。但是,在當前的小學德育教育中,許多教師往往忽略傳統文化的教育功能,同時也并未體現對傳統文化的傳承,這就導致小學生對我國傳統文化的了解非常淺顯,并未深入到傳統文化的實質價值上。許多小學生雖然對我國傳統文化中的古典詩詞、文學作品等略有了解,但也僅限于文字記憶層面,對于其中的內涵認知不足,這就直接影響了對小學生家國情懷的培養,不利于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繼承與發揚。[6]
nlc202302151003
3.德育教育對國家時事的融入不足
小學生是祖國的花朵,是民族的未來。培養小學生家國情懷是小學德育教育工作中的重要任務。但是,就當前小學德育教育實踐現狀來看,許多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過分關注小學生對教材知識的掌握,而忽略了對社會發展、熱點問題與國家時事的講解,導致小學生的眼界得不到拓展,與社會的交流受到限制,其思想與觀念與當前社會的發展不相適應,小學生對國家時事的了解也僅僅處于表面。這樣一來,小學德育教育對小學生家國情懷的培養受到直接的影響。因此,小學德育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意識到學生個體與國家命運的共生性,有意識地向小學生講解國家時事,使小學生對當前國家的發展有所了解,激發其家國情懷。
4.德育教育內容與學生實際生活相脫離
在小學德育教育工作中,存在著德育教育內容與小學生實際生活相脫離的問題,這一問題的存在直接影響著對小學生家國情懷的教育效果。首先,在傳統的德育課堂中,教師向學生講解愛國知識,往往忽略學生的主體地位,愛國教育指導不到位,導致學生難以做到知行合一。[7]其次,德育教育與小學生的日常生活并沒有有機結合,涉及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的知識并未引起足夠的重視,對學生的情感共鳴缺乏關注,這就導致小學生的認知水平受到影響。再次,在德育教育中,往往以課堂講解為主,學生并沒有機會去實踐,情感體驗不足直接影響其家國情懷的培養效果。最后,家庭教育與學校德育教育缺乏有效配合。在對小學生的家庭教育中,許多父母并不重視對小學生家國情懷的培養,這就導致學校德育教育難以獲得有效延伸,對小學生家國情懷的培養效果也受到不利影響。
1.結合學科教學,激發愛國情懷
對于小學生的德育教育并非只是班主任或思政教師的教學職責,同時也是全科教師的共同教學任務。因此,除了在德育課堂上對小學生實施德育教育,在其他學科的課堂教學中也應融入對小學生的德育教育,將家國情懷教育滲透到學科教學中。[8]
例如,小學語文教材里有豐富的愛國詩詞、歷史故事,同時也記錄了許多愛國人物的事跡,這些都可以成為培養小學生家國情懷的教學素材。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教師要注意對與學生家國情懷培養相關內容的搜集,加強對學生的正面教育,并在課堂教學中有意創造愛國氛圍,滲透與家國情懷培養相關的德育熱藎以此來激發小學生的愛國之情。
在小學數學課程教學中,數學教師對小學生的德育教育應找準切入點。例如,向小學生講解數學家的愛國事例,從側面滲透對小學生的愛國主義教育,以此來增強小學生的民族認同感與民族自豪感,使小學生受到熏陶,并主動建立家國情懷。
在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英語教師在講授英語知識的同時,可將我國的文化特色滲透其中,例如,在學習新的英文單詞時,將我國的標志性建筑、著名景點、傳統文化等融入其中。同時,也可運用中西文化對比的方式,使小學生在了解國外文化的同時,增強對我國文化的熱愛之情,培養小學生的民族自豪感,進而激發其家國情懷。
在小學科學教學實踐中,科學教師應將對小學生家國情懷的培養滲透到具體的實踐活動中,例如在組織小學生參與珍愛生命、保護自然等主題活動時,引導小學生建立愛國主義情感,通過規范自己的行為為國家、社會的發展貢獻力量。[9]
2.延伸課堂教學,組織實踐教育
對于小學生而言,其個性特征較為鮮明,喜歡探索,對感興趣的事物有強烈的探究欲望。因此,在教學中,教師可從小學生感興趣的話題入手向小學生實施德育教育,盡量減少口頭上的說教,通過創新教育形式來激發小學生的參與興趣。同時,對于小學生家國情懷的培養不應僅僅局限在課堂講解上,應適當延伸課堂教學,組織小學生參與社會實踐活動,引發小學生的共鳴,增強其參與熱情,激發其愛國主義情感,并對家國情懷的精神內涵產生更加深刻的認識。
例如,組織小學生走進敬老院,參與“我為老人送關愛”的社會公益實踐活動,鼓勵小學生與敬老院的老人交流,了解老人的心境與需求,為老人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在此過程中,不僅能培養小學生敬老愛幼的良好品德,而且還能使小學生對家國情懷產生更加深刻的認識。
再如,組織小學生參與“保護環境 從我做起”的社會公益活動,在教師的指導下小學生組成保護環境志愿小隊走進社區、公園,進行環保宣傳,撿拾垃圾,制止不文明行為。在此實踐過程中,小學生的環保意識得以樹立,并在今后的生活中主動改正不文明行為,并形成強烈的社會責任感,激發其家國情懷。
3.發揮節日作用,滲透愛國教育
在對小學生的德育教育工作中,教師可借助于節日的教育輔助功能來培養小學生的家國情懷。我國各個節日都有其深厚的文化背景與相關的歷史故事,因此,教師可在節日期間向學生普及節日的由來與相關的文化背景故事,使小學生在對我國發展歷史、傳統文化及歷史故事有所了解的同時,激發其愛國主義情感,培養家國情懷。
例如,在中秋節期間,教師可引導小學生對中秋節的由來、寓意、別稱、民俗習慣等相關知識進行收集與討論,并在課堂上向全體學生介紹自己所收集的知識,其他學生做出補充。在課堂上,為了激發小學生的參與熱情,提升其學習興趣,教師可詢問小學生在中秋節期間是如何度過的,在師生交流與討論中,小學生對我國的中秋節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對其他傳統節日產生興趣,并引起重視。通過對中秋節相關知識的介紹,使小學生對我國傳統節日的內涵與意義充分理解,在潛移默化中激發起小學生的家國情懷,使其主動參與到對我國傳統節日的傳承與發揚中。
再如,在國慶節期間,舉辦“我愛你,祖國”的主題班會,組織小學生觀看閱兵儀式,并向小學生介紹在革命戰爭年代英雄人物可歌可泣的光榮事跡、講解我國自建國以來發生的翻天覆地的變化,使小學生認識到我國如今的繁榮昌盛是無數革命先烈用生命換來的,同時也意識到個體的未來與國家的命運是緊密相連的。在此過程中,小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被激發,家國情懷在潛移默化中樹立起來。
nlc202302151003
4.樹立榜樣形象,開展示范教育
在當前信息化時代背景下,小學生接觸的文化信息相對復雜,容易被誤導,導致思想出現偏差,甚至誤入歧途。再加上小學生當前的認知水平相對有限,對善惡、好壞的辨別能力較低,需要教師予以正確的引導與教育?;诖?,教師應充分運用小學生易于接受的方式加以引導與教育,借助于榜樣力量擺正小學生的思想,幫助小學生建立正確的認知,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念。在具體的德育教育實踐中,教師應通過示范教育的實施,為小學生樹立學習的榜樣,在接受傳統文化教育的同時,培養家國情懷。
例如,在德育教育課堂向小學生講解雷鋒的光榮事跡,使小學生深刻了解雷鋒精神,并對小學生的言行產生正確的引導與影響。又如,在班級活動中組織小學生參加標兵評比的活動,對于表現優異的小學生,予以物質鼓勵或精神鼓勵,并在小學生身邊建立榜樣形象,鼓勵小學生在日常學習與生活中向優秀學生學習,規范自身言行,養成良好的思想行為習慣與道德品質,激發家國情懷。
綜上所述,在小學德育教育工作中,培養小學生的家國情懷是一項非常重要的工作內容。作為小學德育教師,應肩負起立德樹人的工作責任,在德育教育教W實踐中融入家國情懷教育理念,充分挖掘家國情懷培養的內在價值,利用課堂教學主陣地,為小學生創設良好的家國氛圍,激發小學生愛國主義情感,促進其公民意識的養成,使其逐漸建立起民族認同感與民族自豪感,在傳承中華美德的同時,促進小學生全面、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蔣穎寧. 愛國主義情懷在小學德育教育中的滲透路徑探討[J]. 文存閱刊,2021(18): 159-160.
[2]夏鈺潔. 小學德育與家國情懷培養的有效融合探索[J]. 新課程導學,2020(17): 25.
[3]黃金玉. 愛國主義情懷在小學德育教育中的滲透研究[J]. 課堂內外(小學教研),2021(4): 128.
[4]建設國際春暉培育家國情懷――桐鄉市實驗小學教育集團春暉小學德育活動掠影[J]. 中小學德育,2019(1): F0003-F0003.
[5]陳秀芝. 利用小學綜合實踐課培養學生熱愛家鄉的情懷[J].現代交際,2015(12): 175.
[6]隋朝光. 捕捉時機,讓家國情懷在小學英語課堂盡情流淌[J].新課程?小學,2018(6): 224.
[7]黃家新. 以愛國主義教育為主線加強小學德育工作[J]. 中外交流,2021,28(1): 1592.
[8]張紅霞. 微探小學數學中的家國情懷教育[J]. 家長(中、下旬刊),2020(12): 128,130.
[9]范勝武. 縱向延伸,橫向拓展,孕育學生家國情懷[J]. 北京教育(普教版),2020(7): 16-17.
?。ㄗ髡邌挝唬褐楹J卸烽T區白蕉鎮白石小學 廣東珠海519125)
?。ㄘ熑尉庉嫞航沆n)
nlc202302151003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544535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