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論班主任指導家長開展家庭教育的有效策略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趙家新

  摘 要:家庭教育是教育人的起點和基點,對于初中的學生來說,他們在學校的時間多于在家的時間,而在學校中接觸最多的就是教師,因此,初中教師就應該多與家長進行有效的溝通,讓家長了解孩子的心理狀態以及在校的狀態,進而使家長在家也能與孩子有共同的話題。本文將針對初中班主任指導家長開展家庭教育的有效策略進行深入分析。
  關鍵詞:初中班主任;家庭教育;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8877(2022)23-0012-03
  On the effective strategies of class teachers guiding parents to carry out
  family education
  ZHAO Jiaxin (Xinwen Experimental Middle School, Xintai City, Shandong Province, China)
  【Abstract】Home education is the starting point and basis for educating people. For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they spend more time at school than at home, and they have the most contact with teachers in school. Therefore, junior high school teachers should effectively communicate with parents so that parents can understand their children's psychological state and the state of school, and parents can have common topics with their children at home. This article will conduct an in-depth analysis of the effective strategies of junior high school class teachers to guide parents to carry out family education.
  【Keywords】Junior high school head teacher; Family education; Strategy
  初中班主任家長進行指導,從而實現更好的家庭教育,這一模式是家庭教育專家劉伯偉提出的家校共育的概念,家校共育的宗旨是“家長好好學習,孩子天天向上”以及“提升家長,成就孩子”。由于家長在時間和空間上對孩子的了解有局限性,以及班主任在教育孩子方面的專業性,由班主任結合學生在校狀況,對家長在家的教育進行指導有重要意義,它不僅能使家長和老師在教育內容、教育途徑和管理方法上達到統一,而且可以通過對學生進行理想信念培養、價值觀教育和學習方法指導,使家庭和學校的教育目標和教育效果上,達到統一。所以本文將圍繞提升家長自身素養以及改善教育方式等多個方面進行分析。
  1.班主任進行家訪的目的
  教師到學生家中進行家訪需要與學生家長進行有效交流,掌握每一個學生的具體情況,了解學生的家庭背景,學生在家中的實際表現,從而掌握每個學生的個性情況,也結合學生的在校表現進行有效分析,以便更全面、真實地掌握學生的整體狀況。在和家長的交流過程中,也了解家長的期望、學校的基本概況,引導父母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念,解決學生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問題。通過與父母進行探討,提升父母的責任感,也提升父母對學校管理的信賴。讓孩子的父母積極的參與到學校的教育過程中,配合學校的工作,更有信心與學校一同做好學生的教育工作。因此,教師的家訪是為了更加全面的了解和掌握學生的情況和生長狀態和合適的時機,為家長提供適當的教育引導。這需要教師具有足夠的責任感,并愿意進行有效的家庭教育指導。家訪是教師和學生父母保持有效溝通的一種最常見方式,善于家訪和善于利用家訪的機會是班主任教師管理班級的秘訣。班主任教師可以在與家長的交流過程中交換教育意見,統一思想認識,提升共同的教育質量,促進家長改善自身的教育模式,從而達到更理想的教育效果。優秀的教育工作必須以優良的家庭教育為基礎,這也是培養人才的重要根基,如果缺乏有效的教養,人類的成長發展就難以得到有效實現,由此可見,家訪對學生成長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2.教師家訪,結合學生個人特點,制定家庭教育策略
 ?。?)通過家訪,拉進家校距離,了解家庭教育水平
  教育學生是聯系到整個國家經濟發展的民生大事,而教師就是這一光榮而神圣使命的承載者。盡管現在互聯網教育發達,但是家長與教師更直接的溝通交流方式還是面對面的家訪。家訪能讓教師親身感受學生的成長環境,了解家長的文化素質、家庭教育情況、家長對學生的教育方法等,在此基礎上對學生有全面而充分的認識,通過分析和理解,達到了解學生的個性特點的目的,這也有利于教師因材施教地制定教育教學方法。通過家訪,學生、教師、家長三者可以共處一室,促膝談心,不僅能拉近彼此心里的距離,而且有利于交換意見,這也是助于達成共識、解決問題的辦法。同時教師上門家訪,讓學生感受到教師的關心和重視,這對學生是一種激勵,對家長也是一種觸動,容易產生良好的教育效果。例如,對班中的留守兒童,教師就可以通過家訪了解孩子和家庭的具體情況。初中時期,學生剛剛步入青春期,父母往往為了給提供孩子更好的教育而外出務工,因此不能陪伴孩子,這一情況并不少見。這樣的留守兒童因為長期無人陪伴,往往喜歡把自己閉鎖在小世界里,不愿與人交流。為引導學生敞開心扉,并且在課堂上能勇敢地展示自己,教師就可以通過家訪了解學生生活中存在的困難,并且對學生的困難施予一定的幫助,從而讓他變得活潑開朗。同時教師還可以在課堂上對特殊的學生加以提問,多給他們展示自我的機會,還可以與家長進行電話溝通,讓他們在注重工作的同時也要對孩子的心理健康以及學習情況加以關注。在課后,教師可以讓學生有問題時隨時向老師請教,讓學生感受到教師對待自己的重視,從而使問題徹底根除。

 ?。?)制定合理有效的家訪安排,對學生的家庭教育逐步推進
  為使家訪達到高效教育學生的目的,教師首先要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加進情況制定并實施家訪的方案,有計劃、有針對性、有時段、重實效地進行家訪。根據學生的在校表現,教師也可以及時與家長進行溝通,體現家訪的靈活性,又體現了師生家校之間和諧民主平等關系。其次教師要注意談話的內容,家訪是為了加強家校聯系、實現家校共育、切實解決學生的教育問題的,因此,教師對談話的內容要有方向、有目的,講究溝通的藝術,切不可漫無邊界地閑聊。根據學生的在校情況,教師可以告訴家長學生在學習和性格特征的一些情況。例如,在平常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通過分析學生的作業情況了解到學生的薄弱科目,并且可以與家長多溝通,具體到薄弱的章,方便家長在日常生活中對學生的薄弱科目采取一定的措施。例如,對于物理的“聲音,光,電傳播”不感興趣的學生,家長就可以利用周末的時間帶孩子去科技館參觀,豐富多彩的科學小實驗可以極大程度地提起學生對物理的興趣,從而更好地學習物理。同時,學生的情緒也會影響學習和生活,教師與家長都要關注到這一點。例如,若學生處于低谷,在家的時候家長就要避免與孩子產生情緒沖突,并對孩子循循善誘,利用周末出去散心,避免一些過激情緒的產生。并且教師在與家長交流的時候還可以使用一些鼓勵學生的語言,而不是一味地批評學生的不良行為。例如,對于學生做得不好的地方,教師就可以指導家長對學生這一薄弱方面施以鼓勵,讓孩子重新認識自我,放下害怕犯錯的心理,從而能真正地接受家長和教師的意見。而且對于學生的缺點,還可以用借桃喻李的方法,通過表揚別的學生在某個方面的優點來提醒家長,讓家長明白自己的孩子在另一方面的不足,知道以后該朝哪個方向努力,這樣不僅在家長面前保護了學生的自尊,而且家長也更容易接受教師提出的希望和要求,拉進了師生距離,也使談話氣氛活躍、場面融洽和諧。這樣的方法不僅能使教師全面地分析學生做得好的地方以及薄弱的環節,而且還能讓家長易于接受,并且能讓真誠地去改正自己的薄弱環節,這樣才是真正有效的家庭教育。
 ?。?)通過家訪,增強教師與家長的溝通
  家長都很重視孩子的學習和教育,但他們平時工作忙,很多時候與教師交流都在微信或電話中,不能面對面進行交談,很難有更深入的溝通,而家訪能滿足家長的這方面需求。教師通過家訪,與家長直接面對面地交流、溝通,可以對孩子的教育問題暢所欲言,并能立刻得到教師的反饋。教師也要通過與家長面對面地交流,針對學生在學校的表現和了解到的在家的表現,綜合考慮,和家長共同商討教育學生的方法、措施,達到家校統一,提高教育的效率。一些家長因為工作繁忙或文化水平有限,對孩子的真實情況不夠了解,也沒能及時發現孩子在學習態度、思想品行方面的一些問題,或并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對于這種情況,教師的家訪就更為重要,它可以幫助解決個別學生比較急需的家庭教育問題。教師可以通過家訪向家長講明學生的真實情況,指出危害性并分析可能產生的不良后果,引起家長的重視,從而轉變態度,積極地配合學校對學生進行教育。家是孩子接受教育的首要場所,家長是孩子的體溫,老師對孩子的成長發展、知識生活、能力培養、品德建設和人格塑造都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因而,家庭教育在學生接受人生教育過程中也同樣占據著極為重要的地位。家訪是一種良好的師生交流模式,是促進教師和家長之間關系轉變的紐帶,教師要打開通往成功的教育大門,就要利用家訪的機會做好有效的溝通工作。但如果不做好充分的教學工作,可能會導致事倍功半,甚至會導致家校溝通之間造成一定的隔閡和,降低教育效果。
  3.提高家長個人素養,在耳濡目染中提升家庭教育質量
  家庭教育重在教育家長、改變家長,使家長變得專業,成為一名真正稱職的家長。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提高家長自身的素質,可以讓自己的孩子擁有良好的起點。家庭是學生一生中所處時間最長的地方,只有將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并重,努力改善家庭教育質量,提升家長水平,才能真正地提高教學質量和民族素質。因此就需要教師結合不同家庭的不同情況,對不同的家長進行溝通交流,同時也可以設置一些個別咨詢等個性化指導的咨詢平臺。
  4.陪伴教育,讓孩子在陪伴中成長
  初中生往往具有抗拒心理,并且喜怒無常,容易與家長和教師產生沖突,同時初中生的思維由抽象思維慢慢向理論思維轉化,自我意識不斷加強,基于這一特點,家長就需要在教師的指導建議下,耐心陪伴孩子順利度過青春期。家長在與班主任交流后要看到問題并有所深思、改正和調整。這樣,才會伴隨著一次次深入的家訪不斷有收獲。教師也要在更了解學生的基礎上逐漸調整自己的教育方式,在更了解學生存在問題的同時逐步為學生傳授新的認識,在更了解學生父母思想的同時進一步加強學生、教師、家長之間的聯系。教師應在平常的學校生活中注意觀察,結合學生每月的表現,給家長推薦一本有意義的書,利用周末的時間,親自坐下來和孩子共同閱讀。例如,對于意志不堅定且近期不積極的同學來說,教師就可以推薦《魯濱遜漂流記》這本書讓家長陪孩子閱讀。這種家庭教育方法,不僅可以增進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感情,而且還可以讓孩子學會協調溝通。同時,親子之間的共讀以彼此的生活經驗做分享交流與共同討論,從中獲得想法,互相解決彼此的困惑,這一措施極大地解決了孩子與父母溝通少以及相互不能理解的問題,同時也可以避免父母與孩子在青春期因意見不一致而產生分歧與爭吵,有利于拉近父母與孩子的距離,也有利于為孩子樹立良好榜樣,營造和諧上進的家庭氛圍。
  5.結語
  綜上所述,家校共育促進了家校聯系,拉近了教師和家長的距離,更是拉近了家長與學生間的距離,家校溝通的橋梁所形成的家校共育的教學模式,合力為孩子健康快樂地成長創造了有利的條件。教師作為教育的實踐者和領導者,首先應通過家訪了解學生的家庭環境,提出合理可行的教育措施,其次,教師應改進家長的教育觀念,摒棄“花錢給孩子買教育”和“不斷給孩子加壓”這兩種極端錯誤教育理念。同時在周末的時候,教師根據學生的表現給家長推薦書籍,讓家長陪伴孩子閱讀,在閱讀中增進親情,引導孩子樂于學習,提升教育效果。孩子的成長就仿佛植物的生長一樣,各種營養都必不可缺。在社會、家庭、學校中,班主任都應該盡自己的一份綿薄之力,依托家校共育,與家長共同托起祖國的未來。
  參考文獻
  [1]王振海.初中教育中家校結合實效性的相關研究[J].學周刊,2021(01).
  [2]鄧朝全.學校與家庭教育相結合提高初中德育實效性[J].當代家庭教育,2020(34).
  [3]張瓊.初中班主任與家長合作的實踐研究[J].家長,2020(34).
  [4]史世芳.農村初中問題學生家庭教育指導的策略研究[J].名師在線,2021(06).
  [5]何正堂.“互聯網+”背景下班主任指導家庭教育的策略探索[J].中學課程輔導,2019(24).
  [6]鄧玉梅.班主任如何引導家長有效實施家庭教育[J].教師教育論壇,2020(06).
  [7]張桐瑋.試論班主任指導家庭教育的策略[J].好家長,2017(74).
  [8]邢暉.班主任有效指導家庭教育的策略[J].教學與管理,2020(02).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5445900.htm

相關文章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