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高年級語文教學中培養良好的語文素養策略探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邱璐倩
摘 要:語文素養指的是多種語文能力所匯集成的綜合能力素養,其中包括識字斷句、句式語法等基礎性能力,閱讀理解、寫作表達等提高性能力以及語言思維、品德素質等高級能力。因此,語文素養的培養要從小抓起。小學生的思維和能力處在待成長階段,教師要抓住這一關鍵時期,利用合適的教學方式培育學生的語文素養基礎,逐步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讓學生對語文學習保持正確良好的心態。
關鍵詞:小學高年級;語文教學;語文素養;培養策略
一、培養小學高年級學生語文素養的意義
?。ㄒ唬┠芘囵B學生理解表達、感悟智慧的能力
語文的魅力在于用簡短的文字表達撼動人心的感情以及發人深省的智慧。因此,理解和表達是語文的基本應用功能。學生透過文字可以了解到國家文化、歷史底蘊、人物感情以及智慧哲理等信息,這些信息作為塑成學生思維和品格的素材,有利于學生整體能力的提高。
小學高年級學生在之前的低年級語文學習中已經具備了基礎性的語文能力,因此在高年級教師的主要目標是鍛煉學生的閱讀和寫作水平,以此來提高學生的理解表達能力,促進學生養成善于思考的習慣,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和能力。
?。ǘ┠軅让骈_展德育,塑造學生的品德素質
語文素養是學生內心精神世界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在培養學生語文素養的同時,也讓學生不斷提升自我品德、樹立正確三觀。語文可以作為德育的媒介,讓學生通過對各類典型事例的描述來接觸到良好的思想品德,鞭策學生努力成為樂善好施、維護正義的優秀人才,為將來進一步的知識技能學習以及正確人生規劃打下堅實的基礎。
語文學習中蘊含著大量的德育素材,這些素材在教師的合理利用下可以讓學生逐步建立自我完善的思維意識,以正確的人生價值觀念為指向標,豐富自己的人生經歷,為社會做出帶有正能量的貢獻。從這個角度說,語文素養的提高也就等同于學生品德素質的提高,因此,教師應積極挖掘語文教育中的德育元素。
二、語文素養與小學語文教學的聯系
隨著新課改的開展,在學校教育中有些新的方式與方法得以運用,語言核心素質逐漸成了提升中小學生素質實力的重要指標之一,在學校語文教育過程中也起到了相當突出的作用,其是國家教育部門在2014年針對學校教育所提出的一項相當重要的新概念,該概念明確提出以后,各教學組織對之加以運用,并且在實際運用的過程中也達到了更加有效的教學效果。所謂“語文素養”主要是指學生必須掌握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的關鍵性能力和滿足個人終身發展的基本能力,突出重視學生對社會關愛、個人修養和家國情感的培養,更強調了學生在教學領域的合作組織、獨立研究和創造實踐。而采用核心素質導向的小學語文課程,主要是為了把傳統課程的焦點聚集到小學生的素質養成方面,相對傳統課程而言,注重小學生素質的培養方式更加從根本上改變了以往只重成績的傳統教學模式。
三、培養小學高年級學生良好語文素養的策略
?。ㄒ唬⒄n本內容與課外閱讀結合教學,提高學生閱讀能力
閱讀能力是語文能力中相當重要的能力之一。閱讀也是學生學會感知情緒、獲得知識的重要途徑,是為寫作積累素材的有效方式。因此,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是提升學生語文綜合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教師可以在課文教學之外,適當地引入一些優秀的雜志周刊等課外讀物供學生閱讀,一方面可以擴大學生的閱讀量,讓學生在廣泛的閱讀中對不同的領域都有所涉獵,增加學生的閱讀興趣;另一方面可以豐富學生的課余時間,讓學生知道閱讀并非一種刻板的學習內容,而是可以豐富自我生活和精神的智慧來源。
?。ǘ┮远喾N方式鼓勵學生開展寫作鍛煉
寫作是與閱讀地位同等重要的一項語文能力。寫作是學生表達情感、敘述事件的方式,也是體現學生內心精神世界以及思想智慧的表現方法。小學高年級是鍛煉學生自主寫作的階段,這一階段教師的作用已經逐步從引領轉為輔助,應該鍛煉學生學會獨立思考、獨立創作。這一階段學生經常會對寫作產生恐懼感,往往感到無從下手。針對這一情況,教師應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方式,讓學生對寫作充滿興趣,嘗試性獨立創作。教師可以以學生日常生活為依據,確立某一寫作主題;教師也可以讓學生閱讀某一篇文章、某一本課外讀物后,以“讀后感”“書評”等形式鍛煉學生的閱讀總結和寫作表達能力,讓學生將閱讀與寫作結合學習。
?。ㄈ┎捎枚鄻踊恼n堂教學方式,讓學生愛上語文
語文課堂經常會讓學生感覺到枯燥無味,這是由于許多教師沿用傳統單一的教學方式,課堂氣氛沉悶,學生缺失興趣。因此,教師可以嘗試利用多種資源來改變教學方式,活躍課堂氣氛,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近年來,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給各科教育都帶來了極大改變,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來達到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豐富課堂內容、渲染課堂氣氛的效果。教師可以利用PPT來替代部分板書;在一些故事課文的教學中引入相應的漫畫或視頻,將故事內容通過別樣的形式呈現在學生面前。這些多樣的課堂內容都可以有效地增強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讓學生真正地愛上語文學習。
?。ㄋ模┙M織多種語文活動,鍛煉學生的綜合能力
語文實踐活動是鍛煉學生語文綜合能力的有效方式。教師可以利用課余時間展開多樣多動,鼓勵學生積極準備參與。學生在準備和參與的過程中,可以學習到很多課本上沒有的語文知識,以多種形式接觸語文、豐富自我。例如教師可以開展與某一課文內容相關辯題的辯論賽,讓學生以辯論的形式進行思維碰撞;教師還可以開展朗讀大賽、作文大賽、古詩詞大賽等,讓學生在比賽中接觸更多自己不知道的語文知識,也從其他選手身上汲取優秀的語文品質,有效地促進學生語文綜合能力的提升以及語文綜合素養的培養。
(五)通過對語言進行構建和運用來展開教學
自從漢字產生,語言t得以大量發展,并作為與人們交流和互動的重要工具,因此語言與文字已成為人類最基礎、最流行、最有效的交流方法。而小學語文課程重點就是針對小學生語言形成與使用的基本能力進行訓練,在學校語文課程教學的過程中,語言的掌握能力就是其中重點內容,也只有在語言掌握能力有保障以后,才可以針對語文教育過程中存在的作文、讀書等重要教學部分,加以深化掌握。
尤其是在實施小學語文教育的過程中,其是教育的階段,更是訓練中小學生語言方面能力的重要階段,而唯有使核心素質在小學語文教育過程中得到運用,才可以將教育的有效性提高到最好的程度,而對語言能力進行構建與使用主要就是針對語文學習過程中涉及的字、詞、句方面的基本掌握,而唯有了解這些基礎的組成部分才可以使學習者的語言方面能力得以提高,使課堂的教學質量得以提高。而在此過程中,需要通過經過教師訓練的學習者的語言核心素質來實現,進而使小學語文教育的目標實現。
(六)靈活運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
在信息互聯網技術高速發展的時代,時代的發展衍生出了很多現代化的教學手段。例如微課、多媒體課件以及網絡課程等。作為一名出色的人民教師,也應當緊跟時代的發展腳步,根據學生的實際學習狀況,合理地運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例如在進行課前導入時,教師可以為學生播放與教學內容相關的課文音頻,讓學生對教學內容有大致了解,并重點關注教學材料中的生詞;此外,教師還可以利用多媒體手段為學生創設相關的教學軟件,針對性地對學生開展口語訓練。這樣的教學方式不僅能夠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力,還能夠對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以及口語交際能力進行充分培養,提升教學質量,塑造學生的語文素養。
參考文獻:
?。?] 王軍林. 淺析如何在小學高年級語文教學中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J]. 考試周刊,2020(75):37-38.
?。?] 孟麗麗. 基于核心素養的語文教學探究[J]. 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9(12):34.
(責任編輯:向志莉)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544606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