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如何聚焦核心素養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吳小春

  摘 要:道德與法治學科的核心素養指的是學生在成長過程中不可或缺的品質與能力,它主要包含道德品質、法治觀念、健康生活品質、終身發展品質等,這些核心素養的培養必須基于教材、基于生活、基于實踐。小學生正是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初始時期,因此,教師要以核心素養為導向,讓課堂更加聚焦核心素養,以引導學生健康成長。
  關鍵詞:小學道德與法治;聚焦;核心素養
  【中圖分類號】G62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8877(2022)24-0207-03
  How to focus on core literacy in primary school morality and rule of law teaching
  WU Xiaochun (Lunchang Central Primary School, Nan'an City, Fujian Province,China)
  【Abstract】The core literacy of the discipline of morality and the rule of law refers to the indispensable qualities and abilities of students in the process of growth. It mainly includes moral quality, the concept of the rule of law, the quality of healthy life, and the quality of lifelong development, etc.The cultivation of these core literacy must be based on teaching material, life-based, practice-based.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are at the initial stage of the formation of world outlook, outlook on life, and values. Therefore, teachers should be guided by core literacy and focus more on core literacy in the classroom, so as to guide students to grow up healthily.
  【Keywords】Primary school morality and rule of law; Focus; Core literacy
  核心素養是指學生應具備的,能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在新時代背景下,核心素養的培養要通過整合生活資源,為學生的社會實踐引入新的素材,使教材與生活無痕“鏈接”,加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與應用,從而促使學生對道德與法治相關知識有一定理解,掌握為人處世的方法,引導學生更好地進行知識思想的建設,使學生能對生活產生更多的認知,具備觀察生活、思考生活的能力。同時,促使學生可以在學習中對法治有更多的了解,理解什么是法律,為什么生活中有法律,法律能給生活帶來什么變化等,通過道德與法治的教育引導學生保護自己,遵紀守法,不觸碰紅線。為此,教師需廣泛研究不同的教學方式,讓學生理解知識點,不斷增強學生的學習意識,讓學生可以更好地進行知識的學習,抓住核心素養的教育,突破教學的難點,進而達到新課標的要求。
  1.運用故事教學培養核心素養,激活學生探究興趣
  引導學生對教材加以理解是培養其價值觀的重要方式,小學生對故事感興趣,教師在課堂上根據所講授的內容穿插些相關的簡明、短小故事,以說明和強調所講內容,或者用故事內容代替講課內容,通過故事的方式展現教學的內容,有效延伸故事中的主題思想,讓學生在聆聽故事時把握教學的主題內容,啟發學生的思想,讓學生對道德與法治有更加深刻的認知與理解。小學階段的學生處于學習的基礎建設時期,這樣的教學方式能激發學生聽課的興趣,讓學生主動參與到道德與法治的學習環節,在故事和真實的事件中理解知識點,潛移默化中樹立學生正確的思想,引導學生更好地學習與成長。
  例如,教師在開展“我們不亂扔”的教學時,可以有效引用相關的小故事,以講故事的方式導入,讓學生被教師生動的講述吸引,投入故事中進行思考與感悟。學生的內心相對單純,能在教師的故事中汲取相關知識。在“我們不亂扔”的教學中,主要是對學生開展公共場所素質教育,亂丟垃圾是生活中一種常見的現象,原本美麗干凈的公共場所會因為人們的不愛護而變得臟亂,不論是在馬路上還是在公園里,總會有一些地方存在垃圾,這些亂扔垃圾的人并沒有珍惜環衛工人的勞動成果。為了更好地激發學生的衛生意識,教師可以講述一個關于環衛工人的小故事來讓學生評判,站在環衛工人的角度看待生活中亂丟垃圾的現象,使學生在故事中吸取成長的養分,加深學生的理解,拓展學生的認知,有效地引發學生共鳴,讓學生感受到愛護環境、不亂丟垃圾的重要性,進而讓學生從自身做起,愛護和保護環境,保衛我們共同生活的美好家園。教師還可以引入生活中一些實際的事例,提升教學的高度,讓學生明白什么是可回收垃圾、什么是不可回收垃圾、什么是廚余垃圾等,加強學生的垃圾分類認知,拓展生活知識,促使學生明白不亂丟垃圾的更深層的含義,即在這些行為中可以體現個人的素質和品德,進而促使學生知道什么是素質、為什么要有素質,激勵學生做一名有素質的青少年。故事教學方法可以提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結合故事展開知識的講解非常適合小學生,能幫助小學生更好地理解知識點,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提高學生的思考能力,促使學生在故事中感受更多的教學內容,潛移默化地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

  2.借助提問教學培養核心素養,豐富學生認知
  提高學生的思考能力是小學道德與法治的教學目標之一,學生只有通過思考才能對教材有一定的理解,也才會有自己的判斷能力。提問教學法是課堂中常見的教學方式,但是普通的提問缺少一定的趣味性,為此,教師可以改變提問的方式,融入一些趣味的元素,更好地吸引學生的眼球,有效把握教學的進度,促使學生主動融入道德與法治的教學中,更好地學習相關知識,學習道德與法治中的知識和概念,營造良好的教學環境。
  例如,教師在開展“家鄉新變化”的教學時,可以結合提問的方式引導學生思考相關的知識內容。家鄉是每一個人都思念的地方,家鄉的樣子是什么、有什么變化,可能是學生之前沒有思考和觀察的問題,同時,學生對“家鄉”一詞也缺少一定的理解。為此,教師需結合學生的特點為學生進行知識的鋪墊,引導學生觀察自己的家鄉、思考什么是家鄉、家鄉的變化是什么。教師可以借助提問的方式開展教學,給學生一定的時間進行思考,讓學生列舉例子說明家鄉的變化。通過這樣的方式能給予學生思考的方向,讓學生認真地觀察自己的生活,思考家鄉街道的變化、家鄉河水的變化、家鄉文化的變化等。在提問的引導中,學生能快速把握學習內容,明確學習的重點,提升對知識的思考能力,進而更好地理解知識。提問是一種常見的教學方法,教師可以有效運用提問教學法引導學生學習道德與法治課程內容,促進學生更好地理解其中的內容,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同時,促使學生在提問的環節認真思考,不斷提升學生的思維模式,促進學生可以積極向上地成長,配合教師完成德育教學工作,潛移默化地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
  3.運用視頻教學培養核心素養,增強學生學習體驗
  體驗是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重要方式之一,學生通過體驗能更好地與教材“對話”,理解教材所要表達的思想。在小學道德與法治的教學中,教師發現學生可以輕松地接受道德知識,卻不能很好地理解法治內容。法治的知識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學生不明白什么是法律、為什么會出現法律。因此,教師在對法治知識進行教學時,可以運用多媒體教學的方式,以充分的知識資源來拓展學生的知識面,逐漸豐富學生對生活的認知。生動且真實的視頻能集中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仔細觀看,逐漸理解法律是什么,以及法律存在的理由。視頻教學是教學環節中一種具有趣味性的教學方式,主要通過視頻引導學生學習和了解法治內容,激發學生對道德與法治的學習興趣。視頻教學能給學生帶來視覺的沖擊,能讓學生集中注意力對知識進行學習與運用,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
  例如,對小學階段的學生而言,法律知識是一種較為抽象的內容,同時也是要不斷地學習和思考的內容。為了更好地引導學生理解法律知識,促使學生對法律產生學習的興趣,教師可以采取視頻教學的方式開展教學。教師在“感受生活中的法律”的教學中,可以通過互聯網的方式為學生尋找一些相關的教學視頻,讓學生觀看。通過名師的講解引導學生更好地理解生活中的法律知識,以及法律的意義和價值,以此改變傳統的授課內容,促使學生學習更多的知識,感受不同教師帶來的不同課堂。教師還可以通過視頻對學生進行知識的補充,讓學生說說在視頻中具體的法律內容是什么、這種法律存在的意義是什么,將視頻和實踐相結合,考查學生對法律知識的理解程度。在課后作業的設計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通過觀看視頻的方式,促使學生吸收關于法律的知識,將與法律有關的節目推薦給學生,讓學生在家中進行定時觀看,引導學生進行法律知識的學習,綜合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讓學生運用互聯網更好地提升自身的綜合能力。由此,不僅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拓展其知識面,促使學生帶著興趣不斷學習,還可以讓學生感受不同教師的教學風格,明白自己適合怎樣的授課方式。在這一過程中,教師也可以了解學生的情況,在與學生的互動中,調整自己的教學規劃和教學方式,以更加貼合學生的實際來促進學生進行道德與法治的學習。
  4.引入實踐活動培養核心素養,提升學生學習能力
  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是核心素養的重要內涵,也是提高學生能力的重要方式。知識的理論學習固然重要,但是實踐的環節同樣必不可少,學生能在實踐中思考與成長,在實踐中投入自己的精力和興趣。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實踐活動,布置一個相關的主題引導學生實踐參與。比如,教師在講述環保理念時,可以引導學生根據實際的情況做一些有益于環保的事情,學生可以和家長在周六日的時間進行種植,增加家鄉的綠化面積;也可以進行垃圾的回收,當在生活的環境中發現垃圾時,學生需將其撿起來丟到垃圾桶里;還可以做一些節約用水的行動,將家中洗菜的水留下來沖馬桶,等等。通過實踐參與的方式促使學生更好地提升自身的素養,并將學習到的德育知識有效地應用到實際的生活中,從而體現學習知識的價值和意義,促使學生在實際的參與過程中理解德育的內涵,明白核心素養的教學意義。由此,不僅能豐富學生的生活,讓學生在實際的生活中得到實際的訓練,并將知識融于生活之中,提升生活與知識結合的質量,還可以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動手能力,通過綜合的方式促進學生更好地成長,培養學生的實踐意識,促使學生形成正確的核心素養。
  5.設計自學作業培養核心素養,提升綜合能力
  自主學習能力是核心素養的重要內涵之一,也是知識內化的重要方式,學生如果能自主探究,就會有新的發現,同時也能提高的學習能力。為了更好地引導學生理解道德與法治的內容,提升學生自主性,教師要在設計作業時注重預習的環節,促使學生全身心地投入預習的過程中,通過自己的方式進行知識的理解和學習。學生對知識有一定的前期理解,可以便于教師展開知識的深度挖掘。這樣能提升教學的質量和效率,把握好課堂的時間,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
  例如,教師可以在“雙減”背景下設計預習的作業,引導學生結合教師的教學主題進行自主性的預習,在課下進行資料的查閱、視頻的觀看等方式對新課的教學內容有一定的了解。之后,教師可以安排學生自由組隊進行新課的講解,讓學生作為“小教師”講述自己學習到的內容,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可以檢查學生的自學情況?!爸ㄊ胤?,依法維權”是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的內容之一,具有一定的學習難度,但可以很好地鍛煉學生自學能力,考查學生之前學習的法律知識的情況。通過布置“課前預學單”,可以促進學生在互聯網中進行知法守法的知識學習,提升自身的守法意識、維權意識,提高學生的法律意識。當學生自學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更好地進行合作學習,促使學生相互幫助,一起設計課堂活動的內容,加強學生對知識的運用能力。最后,教師在展開知識的講解時,促進學生更好地理解,有效地提高學生的注意力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使學生獲得一定的能力和具備必要的核心素養。這樣的教學方式,能有效地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讓學生在自主性學習和講課環節中提升學習的能力。
  6.結語
  總之,在小學道德與法治的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是培養健全公民的重要手段,也是課程教學的重要目標之一。核心素養強調以生為本,強調學生對知識的感悟與理解,強調學生從小培養正確行為規范和思想意識,教師要聚焦核心素養內涵,以學生感興趣的知識為切入點,使核心素養的培養更具生活化色彩,促使學生在聯系生活中理解知R、內化能力。只有真正扣緊核心素養內涵,搭建實踐平臺,核心素養的培養才能真正落到實處,學生才能不斷實現知識與品質的內化,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1] 許小蓮.體認:激發兒童德性成長的活力因子――以統編小學教材《道德與法治》中知識點教學為例[J].試題與研究,2021(36).
  [2] 盛宏寶.深度融合:數字教材教學應用課例引發的思考――以“我們所了解的環境污染”為例[J].中小學數字化教學,2021(12).
  [3]丁晶,林巧丹.深度學習視野下的小學《道德與法治》德法融合教學實踐研究[J].寧德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1(04).
  [4]王華生.聚焦核心素養,優化道德與法治教學[J].新課程,2020(16).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5446075.htm

相關文章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