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生活教育”理論,為幼兒角色游戲賦能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湯簫靜
摘 要:陶行知是我國著名的教育家和思想家,他所提出的“生活教育”理論之于當今學前教育,仍有著重要的指引作用。陶行知認為,教育源于生活,過什么樣的生活,就會受到什么樣的教育。在開展幼兒園角色游戲時,教師可以以“生活教育”理論為指引,將游戲活動根植于幼兒生活中,開設多樣性和互動性的角色游戲,為幼兒的社交溝通建設良好的平臺途徑,幫助幼兒走出個人舒適區,打破思維和視野上的局限,以游戲途徑學會與他人溝通相處的正確方式,從而不斷豐富和拓展自身對外界事物的認識,更好地適應社會發展。
關鍵詞:幼兒教育;角色游戲;生活教育;陶行知
【中圖分類號】G61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8877(2023)01-0102-03
對于3~6歲的幼兒來說,游戲是其生活中最主要的組成部分。游戲活動不僅能滿足幼兒好玩、好動的天性,更是豐富與拓展其對外界認知的一條有效途徑,可以使幼兒在游戲的過程中學習和吸收外來的知識,樹立基本的價值觀和行為觀,促進個人的身心素養全面發展。而角色游戲是幼兒教育中一種常用的游戲活動,以幼兒熟悉的日常生活為游戲背景,通過扮演生活中不同的人物角色,借此展開社交互動的一種游戲形式,有助于鍛煉和提高幼兒的社交能力和溝通能力。基于此,教師在組織幼兒角色游戲時,要積極轉變教育觀念,以“生活教育”為理論依據,始終立足于幼兒的身心發展和思維興趣特點,設計契合幼兒生活經驗的教學方案,以此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使其自發自愿地展開學習,并脫離學校和書本的范疇和局限,將生活及社會當作一座“大校園”,孜孜不倦地吸收外來的知識,以此鍛煉和提高幼兒的生活能力及社會認知。
1.“生活教育”理論的內涵闡釋
生活教育理論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重要基石,也是最為核心的教育理論。陶行知在生活教育中主張,教育應同生活實際聯系起來,要開展以生活為中心的教育,反對死讀書,而是要解放兒童,注重兒童創造力的培養。生活教育理主要包括“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薄敖虒W做合一”三個方面的內容。
?。?)生活即教育
陶行知先生認為生活是教育的源泉,一切的課程都是源于生活經驗的體會和總結。因此,一切的生活經歷均可以視為生動直觀的課程。具體來說,陶行知主張將教育和生活融為一體。特別是在幼兒教育中,要將幼兒接觸到的一些事物作為教育內容,引導他們通過體驗生活事物,自發地學習外來的知識和技能,從而獲得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對于幼兒來說,每天在幼兒園的所有活動,都具有拓展認知和豐富身心的作用。之于幼兒,生活就是一個知識的寶庫,有著幼兒所需要的一切學問,且取之不盡用之不竭。因此,教師在開展幼兒教育時,在充分立足于幼兒的實際發展和生活環境的前提下,開展具有生活化的教育活動。
?。?)社會即學校
陶行知先生認為,幼兒教育不能夠僅僅局限于幼兒園范圍,幼兒園能夠教授給幼兒的知識通常是極為有限的,而社會是處于大環境下的校園,有著豐富的教育素材和教育理念。生活教育的價值存在于每一項社會活動中,而每一項活動的組織形式又能反映社會的運行形態,引導幼兒投身于社會活動中,有助于擴大教育對象、學習內容和學習途徑,可以使幼兒在社會體驗中豐富個人的內心情感,充分運用既往所學知識及技能,在生活中走向社會,在實踐中得到教育。
?。?)教學做合一
教學做合一是生活教育理論的教學論。陶行知說過:“在生活里,對人之影響說是教,對己之長進說是學,對具體之事說是做,教學做不是三個不相關的過程,而是一種生活的三方面?!币簿褪钦f,教學做實質是一件事,教學做更是幼兒教育中由教育理論變為實踐操作的主要過程。教師將符合幼兒身心發展的行為思想理念傳授給幼兒,幼兒在學習了這些理念知識后,教師要積極鼓勵幼兒靈活運用這些理念知識展開實踐操作,使其在“做”中學習,在“做”中體悟,在“做”中積累經驗和知識,從而實現知行合一。
2.以“生活教育”理論指導幼兒角色游戲的策略
(1)發揮生活環境優勢,于日常生活中取材
自然生活潛藏著無窮無盡的教育資源,教師要充分結合幼兒的思維特點和興趣特點,善于發掘和利用生活環境中可用的資源,以此激發幼兒的探究欲望,讓幼兒自發主動投入游戲活動,在游戲中學習,在學習中有所收獲。
第一,以幼兒生活中熟悉的角色設計游戲。
角色游戲是幼兒階段普遍流行的一種游戲活動,這種游戲活動的誕生和發展源于幼兒對于成人社會的好奇。但由于幼兒的生活經歷和思維眼界有限,他們在日常生活中最常接觸的角色就是自己的家庭成員、教師和一些社會場所的工作人員,如超市的服務員、小賣店老板等。因此,教師在設計角色游戲時,必須設計符合幼兒認知范圍的人物。特別是對于年齡較小、學齡較短的小班幼兒尤其如此,這類幼兒由于上學時間較短,對于父母的依賴性較重,個性大多較為靦腆,只愿意待在自己的舒適區范圍內,不愿意與其他幼兒溝通交流。針對這類幼兒,教師可以設計扮演家庭角色的游戲,幼兒通過扮演自己熟悉的家庭成員,打開封閉的內心世界,并借由游戲活動使幼兒與他人展開溝通交流,使其逐步融入班級環境中,鍛煉與提高其社交能力與溝通能力,促進身心方面的蛻變與成長。
第二,通過親身體驗提升游戲參與度。
角色游戲來自社會生活中的相關活動,要想有序地開展角色游戲,幼兒就必須具備相關的知識和經驗。比如,在角色游戲具體展開的時候,需要幼兒在理解自己角色作用的同時,理解同伴的角色作用,并處理二者間的交互關系。因此,教師要積極引導和鼓勵幼兒多積攢生活經驗,以此獲取豐富的生活知識,開闊眼界,為角色游戲活動的開展創造有利的條件。角色游戲實際上是幼兒對成人社會和日?;顒拥囊环N具有探究性質的模仿、再現和創造。而要想完全地再現生活情境,就必須具備豐富直觀的生活經驗。為達到這一目的,教師可以在學習活動中帶領幼兒外出參觀,使其獲得直觀生動的生活體驗及相關知識。
例如,教師在開展“自選商店”角色游戲前,可以組織幼兒參觀周圍的自助超市,使幼兒了解自助超市的購物和付款特點。這樣在實際進行角色游戲的時候,幼兒就不會一臉茫然,不知道自己扮演的角色要干什么,反而每個幼兒都能夠靈活地展現自己的角色作用,并能夠與其他幼兒進行對話社交,這不僅有利于游戲的順利開展,也有助于豐富幼兒的見聞見識。另外,教師還需要做好家園聯動,巧妙地利用家長資源,間接增加幼兒的生活經驗。幼兒角色游戲的順利開展離不開家長方面的協助,教師可以根據不同幼兒家長的職業,定期舉辦一堂社會職業介紹課,邀請幼兒的爸爸媽媽來園介紹自己的職業。比如,有的家長職業是護士,而幼兒對于醫護人員的崗位知識了解少之又少,因此,教師便可以邀請這位護士媽媽作為職業介紹人,為幼兒詳細地介紹這個職業。在社會職業介紹課完畢后,教師便可以舉辦相應的角色扮演游戲,以此強化幼兒對該職業的記憶印象。
第三,利用自然環境中的資源設計游戲。
許多教師發現,當幼兒在進行戶外活動的時候,十分喜歡進行摘野花、撿樹葉等活動。因此,教師不妨利用他們的這一愛好,將自然環境中的各種資源,轉換成游戲活動的準備材料,以此為幼兒提供取之不盡的游戲資源。在具體篩選游戲資源的時候,要以干凈、衛生、安全、無污染的材料為主,如樹葉、小草、小石子等。教師可以引導幼兒通過用顏料涂抹石頭,將其裝飾成一顆顆五顏六色的寶石,也可以涂抹雞蛋外殼的顏色,作為角色游戲的寶石和雞蛋使用。樹葉同樣也是很好的創作道具,可以將其涂成各種顏色,如涂上紅色、藍色、紫色等各種顏色作為角色游戲的貨幣使用。同時,教師可以將這些裝飾過的物品投入各種各樣情境下的角色游戲中使用,如各種顏色的石頭可以在寶石店的買賣活動中使用,各種顏色的樹葉則可以當作買賣寶石的錢幣,等等。在這種模擬游戲中,幼兒“以物代物”的想象能力將得到極大的提高。
?。?)靈活引導幼兒自主思考,提升問題解決能力
學齡前幼兒的思維能力和社交能力有限,這也使他們在游戲活動中很容易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發生各種各樣的矛盾沖突,而每當發生這類事情的時候,不少教師會習慣性地從自己的角度出發,對問題本身進行裁決。但是,教師需要知曉,角色游戲本身就是為了鍛煉幼兒的社交能力和溝通能力,如若教師全權代勞,那么游戲就失去其作用和價值。因此,教師在處理這種問題的時候,要盡可能地避免做出主觀上的輕率判斷和過多干預,而應在了解事情的前因后果下,給予循序漸進的引導,幫助幼兒通過自主思考和互相磋商來解決問題,以此培養他們的自主意識,鍛煉與提高個人解決問題的能力。
例如,學齡前幼兒在日常生活中,十分熱衷于《豬豬俠》這類英雄主義動畫作品,教師便以“豬豬俠”為主題,組織各種角色游戲活動。但是,往往在這種人氣很高的角色游戲中,幼兒很容易發生關于扮演角色的爭執。比如,有的幼兒只想扮演豬豬俠,不喜歡扮演其他隊伍成員,這樣的爭執層出不窮,眾口難調,使角色游戲遲遲無法展開。這時候,幼兒都向教師發出了求助的信號。面對這樣的爭議,教師并不武斷地做出裁決,而是結合《豬豬俠》動畫的內核精神,展開靈活的引導和建議:“老師知道小朋友們都想扮演勇敢無畏的豬豬俠,可是你們有沒有想過,豬豬俠每次都能夠成功打敗壞人,這其中全都是豬豬俠一個人的功勞嗎?豬豬俠隊伍中的其他成員又做了什么呢?”幼兒通過回憶,逐漸產生了新的思考,并意識到豬豬俠隊伍中的超人、菲菲、波比等角色,為豬豬俠打敗大反派提供了重要幫助,他們也是隊伍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在教師的循循善誘下,幼兒的問題得到了有效的解決,所有人都不再爭執了,他們也由此認識到,無論是主角還是配角,都有著自己作用和特點,只要能夠充分演繹這一人物形象,便能取得成功。最后,教師引導幼兒根據自己的理解和認識,嘗試說一說豬豬俠隊伍中不同角色的具體特點,由此讓幼兒對不同角色的特征達成統一認識,再在此基礎上選擇適合自己演繹的角色,角色游戲也得以圓滿成功。
總之,教師在處理幼兒間的問題和矛盾時,切忌盲目武斷地說教,要在了解事情的前因后果后,積極地引導幼兒展開自主思考,以此培養他們的自主意識,鍛煉與提高他們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
?。?)以幼兒的游戲表現為依據,展開生活化的評價
學齡前幼兒有著很強的表現欲,他們十分希望能夠得到家長或教師的肯定和贊揚。因此,在角色游戲過后,教師要根據幼兒在游戲中的表現,展開生活化的評價指導,以此增強幼兒的參與積極性和信心,這對于豐富幼兒的生活經驗和促進綜合能力發展有重要意義。同時,教師也要有意識地引導幼兒在事后評價中,圍繞游戲活動中的問題展開討論和反思,從中獲取實踐經驗和反思體會,不斷提高個人能力,促進綜合素養全面發展。
具體來說,教師要遵循以鼓勵肯定為主和引導討論為輔的原則。鼓勵是最好的教育。對于表現好的幼兒,教師要給予充分的肯定和贊揚,可以頒發五角星、小紅花等實物獎品;而對于表現較差的幼兒,也要給予適當的鼓勵和安慰,并引導他們說一說自己在游戲中哪里表現得不太好,下一次該如何改進,借此讓幼兒認識到自己存在的問題,并有意識地克服和改正問題,待到幼兒下次有所進步時,哪怕沒有表現得最好,教師也可以給予其“進步獎”的獎勵,讓幼兒感受到教師的認可和肯定,進而在今后的學習活動中更加積極主動。
3.結語
游戲是兒童的生命,幼兒的成長和發展離不開游戲。對于幼兒而言,角色游戲對其身心的成長和發展有著諸多裨益。幼兒教師應以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論為指引,將幼兒角色游戲活動融入生活,從生活中取材,從生活引導,使幼兒通過游戲,與他人展開溝通和社交,借此走出個人的舒適區域,融入社會集體中,以此獲得自主思考和獨立探究的能力,能夠學會解決生活學習中遇到的問題,獲得身心素養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周紅.“生活即教育”理念在幼兒角色游戲中的運用芻議[J].成才之路,2021(28).
[2]孫暢.陶行知教育思想對幼兒園角色游戲的啟示――以泰州某幼兒園為例[J].家教世界,2021(21).
[3]溫璐杰.在角色游戲中深化幼兒對社會角色的體驗[J].基礎教育研究,2020(13).
[4]沈娟,陳超,陳楠.在生活中游戲 在游戲中教育――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論在角色游戲中的實踐[J].好家長,2022(05).
[5]錢娟青.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淺談陶行知“生活教育”在小班幼兒角色游戲中的運用[J].智力,2021(17).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544614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