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幼兒園體育教學中加強幼兒身體素質的培養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袁媛
摘 要:幼兒園階段開展體育教學不但能夠為幼兒提供更多體育鍛煉的機會,還能培養幼兒對體育項目的興趣,加強身體素質的培養,是幼兒教育改革新時期中的重要組成部分。體育教學是增進幼兒體質、促進幼兒全方位發展的重點科目,對幼兒行為習慣、思維、品格的養成和發展均具有推動作用。鑒于此,本文圍繞幼兒園體育教學情況,基于加強幼兒身體素質培養的角度進行了深入探究。
關鍵詞:幼兒園;體育教學;幼兒身體素質;培養策略;作用
【中圖分類號】G61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8877(2023)01-0095-03
幼兒正處于身體發展的黃金階段,此時需要充足的體育鍛煉促進身體的發育。在幼兒園中打造體育高效課堂,可在鍛煉幼兒體能、提高身體素質的同時,訓練其思維的靈活性,還有利于培養幼兒的團隊意識等。因此,教師應注重體育教學內容的設計,提高教學實踐的有效性,使幼兒的身體素質和心理得以健康發展。
1.幼兒園開展體育教學對幼兒發展的作用
?。?)有助于調動幼兒的感官
幼兒發展不單純是讓幼兒的身體與心理獲得發展,在體育教學中,也需要教師調動幼兒的多種感官,使其在協同配合的作用下促進幼兒身體素質的提升。體育活動進展之時,在進行自由鍛煉、游戲活動等的過程中,可以讓幼兒的腦部、手部、腿部等鋼管相結合,全面提高幼兒的反應與協調能力,對幼兒身體的健康成長起到了關鍵的作用。
?。?)有助于樹立幼兒的自信
在幼兒園各科教學實踐中,有時會發現部分幼兒在室內活動時顯得較為內向,不愿自主發言且容易自我封閉。而體育教學的開展為幼兒提供了戶外鍛煉的機會,可以讓幼兒敞開心扉、樹立自信。尤其在戶外體育鍛煉中,幼兒能夠在集體、合作類體育項目中培養自身的體育運動技能和身體素質,在潛移默化中樹立自信心。擁有自信心后的幼兒再回到室內教學活動中,也會有更多自信踴躍地表達和表現自我的表現。
?。?)有助于增強幼兒的抵抗能力
在我國幼兒事業發展中,幼兒抵抗能力有待完善是其中的一項主要問題,產生這一現象的原因在于部分家長對幼兒較為溺愛,因而會使幼兒在成長發育關鍵時期對外界的適應力不足。而在幼兒園階段開展體育教學可以讓幼兒通過體育鍛煉的形式提高自身的身體素質,強化抵抗能力。在體育鍛煉中,也能讓幼兒維持情緒愉快的狀態,令幼兒可以在活動中培養良好的行為品質,促進身心發展。人們日常所說的身體素質即身體機能應對周圍自然因素變化的能力,開展體育教學能增強幼兒心肺功能、呼吸器官等的發展,使幼兒的抵抗能力在體育活動中穩步提升。
?。?)有助于提升幼兒的分享意識
在幼兒園教學中,教師有時還會發現部分幼兒由于家庭成長環境的影響,養成了較為孤僻的性格,通常表現為在教室內,幼兒不愿與他人溝通和交流,對一些物品也不想與其他幼兒分享。而幼兒園開展體育教學便能幫助幼兒提升其分享意識,主要原因在于在開展具有集體活動性質的體育鍛煉中,能夠更好地培養幼兒的集體意識與團隊合作精神,也可以養成團結同伴的良好品質,對幼兒今后的發展大有裨益。
2.幼兒園體育教學開展的原則
(1)組織性原則
幼兒園開展體育教學培養幼兒的身體素質并非是盲目的,需要具有計劃性、組織性。教師在實際教學中需要保證體育活動開展的有效性,只有高效、科學的體育教學才能切實保障幼兒的身心得到穩步的發展。組織性還體現在其組織方式的靈活多樣,開展的教學內容在契合于課程標準的基礎上,要能全方位輔助幼兒提升身體素質,促進其身心發展。教師組織的體育活動形式可按照班級、小組、個人等方式,按照實際內容需要M行調整和使用,或依照幼兒當前的實際發展情況維持體育活動的豐富與靈活。
?。?)自覺性原則
幼兒園各種教學活動的開展均需要遵循的首要依據,便是要保證幼兒對該項內容具有較大的興趣。由于幼兒年紀較小,教師在開展體育教學實踐時應當時刻留意教學內容對幼兒的吸引力,只有聚焦了幼兒的目光,才能使其對教學內容保持良好的興趣,進而在實際活動中也能自覺遵守活動規則,便于教師的引導和管理。
?。?)適量性原則
為增強幼兒的身體素質,教師不可過度側重于體育教學的這一層面,組織的教學內容也要符合幼兒的心理發展和身體負荷。這要求教師遵循適量性原則,在教學過程中明確地對幼兒的實際情況進行實時監控,依照幼兒參與活動后的自我感覺,對運動的內容、強度、時間等進行適當調整。
?。?)針對性原則
每名幼兒都是一個個體,不同的幼兒具有差異性的興趣愛好與身體素質。因此,教師在體育教學中也要以生為本、因人而異,參考幼兒當前的實際情況,保證教學內容的靈活性、多樣性,讓幼兒能夠結合自身的興趣和身體情況選擇最適合自己的項目。教師也應為每一項活動制訂有效的教學計劃,使幼兒得以在高效課堂中全面提升自身的身體機能。
3.幼兒園體育教學中加強幼兒身體素質培養的策略
?。?)關注幼兒個體差異,設置不同材料和目標
體育教學中融入自主游戲之后,便能夠增強教學活動的差異性,引導幼兒探究性參與活動,用以提高其積極性和主動性。不同年齡段的幼兒具有差異性的身體素質發展水平,對其培養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需要在每次具體活動中,讓幼兒在參與之時親身體驗并加以提升。身體素質的培養離不開鍛煉與聯系,但又不可采用枯燥、機械式的單一強化訓練,應當以幼兒的年齡和興趣為基準,通過不同材料的投放與目標的設定,指導幼兒在活動中提升個人能力。
例如,根據年齡進行差異教學時,教師需要全方位分析不同年齡幼兒的身體特點。小班幼兒身體發育尚不完善,動作不夠靈活、協調,組織的體育活動應當以引發運動興趣、維護自信為主。小班幼兒對游戲的興趣會依賴于材料,需要教師多為幼兒提供色彩鮮艷、數量繁多、情境性強的材料。比如,可以以推拉的動物造型玩具、套圈、小車模型,組織“打地鼠”“警察抓小偷”等類型的游戲化體育活動,用以點燃幼兒的參與熱情。中班幼兒的運動能力、動作靈活度比前一階段更強,喜歡在趣味性活動的基礎上挑戰更具難度的內容,還會開始探索活動的其他可能性。在材料投放方面就應考慮到幼兒的內心感受和實際需要,材料的種類與玩法要形式多變,可投放低結構、多類型的材料,如沙包、滾筒、輪胎、自行車、滑板車等,便于幼兒對材料進行任意組合,發現更多的創意。大班幼兒在身體的技巧上更加成熟和完善,靈活性、協調能力更強,肌肉的耐力、耐久度也更好,且已經積累了運動經驗,在活動中則需要教師增加更具挑戰性的材料。如跳繩、呼啦圈、平衡球、高蹺等,或者投放可以和他人一同協作的或具有探索性的材料,如雙人自行車、繩子、粘球衣,以及傳統球類如籃球、足球、乒乓球等。在體育活動中也可適當增加競賽項目,使幼兒的參與主動性與積極性達到最大化。
由于幼兒來自不同的家庭環境,其身體素質即便是同齡也可能會具有較大差異,或存在幼兒比自身年齡大的幼兒擁有更好身體素質的情況,為此,教師還可以根據幼兒的運動能力差異設置不同的層次目標。比如,針對“走”的訓練中,可通過創設情境設置障礙物的距離,讓幼兒依照自身的能力選擇不同的路線進行訓練。針對“跑”的訓練中,可設置直線、曲線路線,幼兒可自行選擇“道路”。針對“跳躍”的訓練中,可設置縱跳觸物的高低,設置距離不同的助跑跨跳線。針對“投擲”的訓練中,可設置投擲距離,調整投擲物的輕重和物體大小等。針對“平衡”的訓練中,可為幼兒提供高低、寬窄不同的平衡木,或者具有高低差異的高蹺、過河石等。針對“鉆爬”的訓練中,可設置高低、距離不同的鉆爬隧道,大小不同的鉆爬圈,或高低不同的橡皮筋、梯子等。在此期間,教師應圍繞體育教學目標為中心開展活動,在活動進行中調查和調整層次性,引導幼兒以自身經驗水平為參考自由選擇項目。這樣更有利于幼兒收獲快樂,提升體育運動興趣,進而有效培養身體素質。
(2)融入趣味情境,增強體育活動的體驗感受
體育教學本身便具有趣味性,若想讓這種趣味性發揮到極致,需要教師有效設計活動方式。因而,教師在教學設計中應注重情境的創設,使幼兒在享受快樂的體育鍛煉之時可以提升自身的身體素質。創設游戲情境是幼兒較為喜愛的一種模式,教師可運用這一方法設計活動流程,讓幼兒成為教學的主體,擁有自由活動的權利,增強幼兒對體育活動的體驗感受,實現幼兒的健康發展。
例如,教師在組織體育活動時要想培養幼兒的跳躍技能,促使幼兒更加積極地參與到練習中,可結合教學目標與內容為幼兒創設合適的教學情境。如打造一個故事情境,先簡單為學生講述“小馬過河”的故事,以故事的形式吸引幼兒的注意力。此時可先將教學場所轉移至室內,為幼兒準備與故事內容契合的多媒體視頻,搭配視頻進行故事的講解。在生動形象、畫面感強、帶有音樂氛圍的教學環境中可調動幼兒的興奮感,為之后的教學環節做好鋪墊。當幼兒了解故事內容后,教師可將其作為活動情景的基礎,組織幼兒扮演“小馬”角色嘗試跳躍“過河”。教師可帶領幼兒在場地內用粉筆繪制小河,或用彩色絲帶外加膠帶固定的方式制造河流,再通過自己實踐示范的方式教授幼兒怎樣跳過“小河”。由于幼兒的身體差異性,教師可能會在活動中發現幼兒的跳躍能力不盡相同。部分具有較強身體素質的幼兒跳躍距離較遠,而另一部分身體機能有待完善的幼兒會跳得較近。為了防止幼兒因跳躍失敗“掉入河中”而出現低落、抵觸等情緒,教師可設置不同的教學目標,比如,對“小河”的寬度進行調整,讓小河變得蜿蜒有秩,而不同部分“河流”的寬度也存在差異,便于讓幼兒根據自身情況選擇合適的跳躍點。為延長教學時間,教師或可并排設置多條錯落有序的河流,形成復雜的“地形”,帶領跳躍能力強、想要鍛煉耐力的幼兒進行連續跳躍等。這種方式可促使不同跳躍能力的幼兒都能完成活動,在實踐中掌握跳躍的技巧和方法,自主x擇跳躍位置,不斷挑戰自我。
?。?)開展競賽活動,充分培養幼兒的綜合素養
在體育教學中適當融入競賽是一種常用的教學方式,且體育活動本身便具有競技色彩,有利于讓幼兒在參與活動時更加斗志昂揚,激發良好的意志品質。教師應注意選擇適宜的教學內容,控制活動的開展過程,發揮出競爭機制對幼兒的激勵效果,使幼兒能夠在競賽中克服困難、調整體能上限等。在此過程中教師要注意,應該避免幼兒進入不良競爭氛圍中,及時制止由于爭搶輸贏而發生的矛盾等。
例如,在訓練折返跑接力之時,教師可對傳統活動內容進行改進,開展競賽活動,使其更具競爭性。首先,教師將幼兒分為2或3個陣營,劃分出面積相等的陣地。以3個陣營為例,在陣地“核心”位置分別插一面紅色、藍色、黃色的旗幟,作為紅隊、藍隊、黃隊的得分基礎。要求每隊幼兒自由跑到對方陣地奪旗,搬運到己方陣地的旗幟卡槽內,每次奪旗成功一次得1分。如果己方旗幟被奪走,需要前往到掠奪旗幟的對方陣地內搶回旗幟,搶回的旗幟要歸還到己方陣地,成功歸還也可得1分。搶奪旗幟的過程可發生在場地內任何位置,搶奪中不可攻擊其他幼兒,只能以追趕的形式進行。正在搶奪中且手中已經有旗幟的幼兒不可參與奪旗,要立刻將旗幟插入到己方陣地。手中擁有旗幟超過1分鐘按照犯規處理,要扣該方1分,此時應停止比賽,立即將旗幟歸還給被奪走的一方,在規定時間內得分最多的一方即為勝者。這種競賽方式可讓幼兒感受到更多的樂趣,使其身體素質得到良好的培養,達到理想的體育活動訓練效果。
4.結語
綜上所述,為了充分彰顯出體育教學自身的育人價值,讓幼兒能夠在參與教學中得到多方面的鍛煉,教師一定要基于當前幼兒的體能發展狀況,積極構建適合幼兒的體育課程教學。通過采用差異教學法、情境游戲法、合作競賽法的應用,遵守體育教學開展的原則,最終使幼兒的身體素質得到提高,進而推動幼兒茁壯成長。
參考文獻
[1]王魯欣.鄉村振興戰略下農村幼兒園體育發展路徑研究[D].山東:曲阜師范大學,2021.
[2]文曉琴.淺析在體育教學中提高幼兒身體素質的方法[J].天天愛科學(教育前沿),2020(12).
[3]林曉燕.探討幼兒園體育教學如何加強幼兒身體素質的培養[J].學周刊,2019(36).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544614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