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教―學―評”一致性的小學英語大單元作業設計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楊靚
【摘 要】作業是檢驗教師教學成效、診斷學生學習過程、發現學生學習問題的有效方式之一,是整個教學過程中的重要一環。作業為教學的調整和改進提供依據,因此教師要深入認識“教―學―評”一致性與大單元作業設計之間的關聯,依據不同年段學生的認知特點和學習需求,聚焦小學英語大單元作業設計:基于單元教學目標確定單元作業目標,組建單元作業活動任務和評價維度,設計單元個性化作業,實現“教―學―評”一致性。
【關鍵詞】“教―學―評”一致性;小學英語;大單元作業設計;作業評價
一、小學英語大單元作業設計的背景與價值
在小學英語教學中,傳統作業較為機械化和散點化,大多以抄寫單詞、刷題訓練為主,長此以往容易陷入題海戰術,不利于學生發揮學習潛能,將所學知識轉化為素養和能力;也不利于教師對學生作業進行跟蹤評價,以調整和改進自己的教學行為?!读x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22年版)》(以下簡稱《新課標》)要求教師強化素養立意,圍繞單元主題,充分挖掘育人價值,使學生在學完后能形成對單元主題的結構化認知,建立知識間的關聯,運用所學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問題,形成正確的態度和價值觀[1]47-48。
小學英語大單元作業設計應以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為目標,改變以往單一課時作業和注重學生單一知識點訓練的作業模式,將作業設計與英語核心素養培育有效對接。這有利于教師樹立英語學習活動觀,轉變作業設計理念,以單元教學目標為統領,依據大單元核心概念設計大單元作業;有利于教師依據作業內容的系統性、遞進性、結構性,依據學生的認知基礎、身心特點、可能達到的知識遷移與理解程度建構單元知識體系,幫助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鞏固知識,逐步構建對單元主題的認知,發展能力、形成素養;有利于教師結合《新課標》中核心素養的發展水平,結合課程內容,整體刻畫不同學段學生學業成就的具體表現特征[1]4,關注學生成長進步、良好習慣和態度的養成,拓寬作業評價維度;有利于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引導學生成為各類評價活動的設計者、參與者和合作者,自覺運用評價結果改進學習[1]3。
二、“教―學―評”一致性與大單元作業設計之間的關聯
“教―學―評”一致性要求教師準確把握教、學、評在育人過程中的不同功能,樹立整體育人觀念,在堅持以學定教、以教定評的同時還要堅持以評促學、以評促教,將教學評價貫穿英語課程教與學全過程,充分發揮協同育人功能。教學評價包含課堂評價、單元評價、作業評價和期末評價。評價目標與評價方式應與課程目標保持一致,評價結果為后續教學決策提供依據[1]53。作業評價作為教學評價的一種,其目標也與課程目標一致。作業評價是鞏固學生語言知識和技能的有效手段,也是促進學生運用策略增強學習動機的有效途徑。教師應根據不同學段學生的認知特點和學習需求,基于單元教學目標,兼顧個體差異,創設真實的學習情境,建立課堂所學和學生生活的關聯,整體設計單元作業和課時作業,把握好作業的內容、難度和數量[1]57。
基于以上關系的深入認識(如圖1),教師應在整理單元教學內容、提煉單元學習主題、形成單元主題框架,系統、深入梳理大單元教學設計范式的基礎上,厘清單元教學目標與單元作業目標、單元作業設計與單元學習活動的一致性關系,充分發揮作業評價為教與學提供依據、監控的作用。
三、基于“教―學―評”一致性的小學英語大單元作業設計
(一)確定單元作業目標
“教”主要體現為基于核心素養目標和內容載體而設計的教學目標和教學活動,決定育人方向和基本方向,直接影響育人效果[1]51。教學目標是所有教學活動的起點,精準定位教學目標才不會導致評價任務設計偏離軌道。作業是在學生課堂學習過程中和過程后,為了運用和鞏固所學知識而設計的基本訓練材料和學習診斷材料。單元教學目標與單元作業評價目標相一致,有利于實現教學目標與作業任務對接。
以譯林版小學英語六年級下冊Unit 6 An interesting country為例。本單元屬于“人與社會”主題范疇,對應的主題群為“歷史、社會與文化”,契合的子主題內容是中外名勝古跡的相關知識和游覽體驗。通過分析本單元的核心詞匯、句型,以及各板塊的主要內容,筆者從大單元視角設定單元教學目標和單元作業目標(見表1)。
?。ǘ┙M建單元作業活動任務
“教―學―評”一致性是評價領域范式轉型的必然,教應以目標為統領,逆向設計作業評價任務。在學生完成評價任務的過程中,教師要確定合適的評估證據,這樣才有利于課堂學習活動的設計與安排[2]。作業評價任務設計維度應與學習活動觀一致,將單元作業分為理解鞏固類、應用實踐類和拓展創新類三大類及若干小類,從大單元視角去闡釋、優化作業設計,實現“教―學―評”一致性。
1.指向知識理解,設計理解鞏固類作業
理解鞏固類作業重在培養學生對所學內容的感知、獲取、梳理、整合,使學生能對課堂所學知識及時回憶和鞏固。這類作業屬于知識理解層次,通過激活學生對相關知識的感知、記憶和關聯,發現新舊知識之間的差距,形成學習期待。理解鞏固類作業主要包括識記理解類作業和梳理歸納類作業,目的在于引導學生學習或運用語言知識,感知和理解語言意義,而非傳統意義上的機械重復。
(1)識記理解類作業
識記理解類作業大多需要識記、鞏固和操練,很容易導致機械化和碎片化。為避免這一現象,教師應積極創設情境,包括生活情境、任務情境等,如在學生學習有關澳大利亞風土人情的單詞后,結合Read and write板塊,設計一個圖文并茂的表格作業讓學生完成(見表2)。鮮活的圖文能夠輔助學生在真實的語言情境中實現英文單詞音形義的鞏固。
?。?)梳理歸納類作業
梳理歸納類作業一般布置在復習課后,通常采用思維導圖、流程圖、氣泡圖等形式對所學內容進行梳理、歸納,達到透過語言現象發現語言規律或者概括信息的目的。這有利于學生對所學知識進行深度思考與理解,整體把握本單元的知識和語言結構,將語言知識可視化,從而提升概括、歸納、整合信息的能力。如筆者從單元重難點、語言知識、句型結構等方面設計了以“How、What、Feeling、Structure(句型結構)”為整理項目的作業(如圖2),讓學生在自我建構知識導圖的過程中,深入認識與理解整個單元的知識體系。
2.指向知識應用,設計應用實踐類作業
應用實踐類作業主要是教師基于學生已形成的結構化知識,布置一系列指向語言實踐類的作業,如描述、闡釋、分析、應用等,其目的在于幫助學生內化語言知識和文化知識,進一步鞏固結構化知識,加深對文化內涵的理解,促進知識向能力的轉化,實現在相似度和關聯度較高的情境中熟練運用所學語言的目的。這類作業主要包括描述闡釋類作業、分析比較類作業和整合運用類作業。
(1)描述闡釋類作業
描述闡釋類作業主要是引導學生運用英語,按照一定的邏輯順序來描述事物或相關主題。如當學生學習完從哪些角度介紹一個國家后,教師可以布置學生描寫一個自己感興趣的國家或通過描述讓其他同學來猜是哪個國家的作業。同時,可以聯系已學過的“first、next、then、finally”等詞鼓勵學生運用本課的重點語法一般將來時邏輯清晰地描述自己未來的活動計劃。如筆者布置學生描寫中國的作業,讓學生結合生活實際及六年級上冊Unit 3 Holiday fun學到的知識展開個性化描述(如圖3)。這類作業設計不僅能讓學生記住所學單詞和句型用法,還能鼓勵學生有意識地從多角度描述國家的特征,并收集相關的語言素材,有效提升語言理解和運用能力,增強文化自信。
(2)分析比較類作業
分析比較類作業重在引導學生依據自身認知水平,通過對比發現各種信息之間的關聯與差異,并能通過客觀分析判斷出信息之間的邏輯關系,最終嘗試用英語表達和闡釋自己的觀點。學生在完成作業中尋找分析和判斷的有利證據,通過深入思考發現規律,得出合乎邏輯的結論。如筆者運用圖文結合的表格(見表3),引導學生對比中國和澳大利亞在城市、美食、景點、運動、節日的不同,感知和體驗文化的多樣性,并用已習得的簡單語言描述中外文化的具體事物,初步形成通過觀察、識別、比較中外文化差異的能力。
(3)整合運用類作業
整合運用類作業旨在引導學生在較為復雜但相對完整的語境中,透過信息、情境、結構等層面對語言材料展開分析,并能厘清文本內在邏輯。如筆者基于學生已學的單元單詞和重要句型,創設真實的生活場景,在作業單中提供自己和家人的喜好或暑假出游的想法等,讓學生根據自己的暑期計劃,通過閱讀、歸納、判斷出旅游的目的地(如圖4)。這項作業能與下個單元“暑假計劃”相關聯,起到承前啟后的作用。學生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通過梳理整合,發現零散知識點間的關聯,提高語言知識和技能的綜合運用能力。
3.指向知識遷移,設計拓展創新類作業
拓展創新類作業主要包括想象創造類作業、情境延伸類作業、主題聚焦類作業,主要通過自主學習的方式完成,如深度參與、小組合作等,目的在于幫助學生實現舉一反三、觸類旁通,提升語言和思維能力。學生完成作業的過程實際上是一個再學習、再體悟、再建構的過程,有助于實現課內外知識的深度建構,提升對所學知識綜合運用能力。
?。?)想象創造類作業
想象創造類作業應避免過多背記、抄寫模仿作業,主要通過所學知識與生活的聯系,讓學生在充分發揮想象力的過程中創造性地使用語言,發展創新思維能力。如針對本單元,筆者將作業與思維導圖結合,鼓勵學生依據文本信息繪制思維導圖的同時,與本單元所學的詞匯、詞組、句型關聯,實現圖與文、圖與意、文與意的結合(如圖5),為學生提供充足的想象和創造空間。
Homework:Read the“Story time”in detail and draw a mind map about it.
(2)情境延伸類作業
情境延伸類作業旨在培養學生將已學的語言知識遷移運用到新的語言情境中,將課內學習延伸至課外閱讀,達到真正意義上的學以致用。如筆者引導學生依據自己的思維導圖,結合本單元的單詞和句型從動物、運動、風景名勝等角度對澳大利亞進行簡單描述。在布置課外閱讀Welcome to Chicago作業時,筆者先讓學生繪制思維導圖,然后向學生提供繪本故事視頻,要求學生以中央電視臺世界地理節目播音員趣配音的方式完成。
(3)主題聚焦類作業
主題聚焦類作業主要圍繞某個主題,將課堂所學與學生個體認知、現實生活相聯系,從多層級、多視角展示學生對這一主題的認知理解和情感態度,綜合反映學生的學科素養。本單元主題是“一個有趣的國家”,屬于人與社會主題范疇,包含“社會服務與人際溝通”“文學、藝術與體育”“歷史、社會與文化”“科學與技術”等主題群。筆者布置了與主題要素相關的一系列作業(見表4),鼓勵學生聚焦一個國家,運用繪圖、旅行日志文本、海報設計等形式,呈現個性化作品,最后匯制成一本世界地理科普小書。這類作業完成時長不固定,可能需要一星期或一月或一學期來完成。
?。ㄈ┰O計單元個性化作業
大單元作業設計常以表現性任務或開放式問題的形式設置,因此解決過程或參考答案不唯一[3]。學生對照大單元作業中的任務完成,教師動態掌握學生學習情況,從而調整自己的教學進度、難度。評估效果好的學生可以進入下一個環節的學習,不理想的學生則需要結合發現的問題精準練習,借助作業超市來實施作業監控,生成有針對性的個性化作業(如圖6)。
如學生在學完本單元Fun time板塊“制作一個信息卡片”活動后,筆者布置學生課后完成一項作業:選擇一個感興趣的國家或城市,通過自主查閱資料、匯總信息完成卡片。部分學習困難的學生可以在開放式的作業超市中選取一組以某一國家、地區或城市為議題的群文閱讀單,其中包括兩篇左右的閱讀素材和輔助他們提取文章關鍵信息、梳理文章脈絡的表格。學生將閱讀單附在統一的作業設計中形成個性化的作業,提升其英語學科素養和學習能力。
四、結語
綜上,作業是教學中的重要一環,起到監控教與學過程和效果的作用,為促教、促學提供參考和依據。教師基于“教―學―評”一致性,提取單元作業核心觀念與目標,指導作業設計;精選表現性題目,在主題情境中組建作業活動任務,形成設計策略;基于作業監控系統,及時跟進補救,注重作業個性設計,形成高效的大單元作業設計。未來教師仍需在“雙減”背景下,通過增加作業的豐富性和趣味性來切實減輕學生的課業負擔,努力提高教師教和學生學的成效。
參考文獻: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22年版)[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22.
?。?]楊靚.基于“教―學―評一體化”的小學英語逆向教學設計:以譯林版英語單元教學為例[J].中小學課堂教學研究,2020(9):37-41.
?。?]楊靚.促進“教―學―評”一致:小學英語單元教學中的表現性評價探索[J].江蘇教育,2022(9):56-59.
?。ㄘ熑尉庉嫞褐懿收洌?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544615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