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進課程游戲化,助力幼兒探究式學習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金蕾
摘 要:著名教育家杜威認為,探究是幼兒的天性需求之一,強調教師要注重幼兒思維方式和學習方式的培養,讓幼兒進行探究式學習。探究式學習就是一種以幼兒自主學習、探究和解決問題為主的學習方式,它可以讓幼兒在“做”中學,在“做”中成長,是當下幼兒課程游戲化建設的目標?;诖?,如何推動課程游戲化助力幼兒探究式學習,是當前廣大幼兒教育者需要長期探索的課題。
關鍵詞:課程游戲化;幼兒教育;探究式學習
【中圖分類號】G61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8877(2023)01-0065-03
眾所周知,幼兒普遍有著好奇、好動和好玩的天性特點,也有著注意力不集中、愛搞小動作和思維能力有限等不足之處,這也導致幼兒的學習效率普遍較低,難以快速地理解和掌握所學知識及相關技能?,F代教育者普遍認為,幼兒學習效率低下的原因,一方面在于他們對所學知識缺乏自主探究和思考的興趣,另一方面在于教師的教學方式傳統呆板,缺乏創新意識。對此,教師要積極地轉變教學思維,從幼兒的思維角度和興趣特點出發,以他們熱愛游戲的天性特點入手,將教學內容與游戲活動相融合,設計出趣味化和多樣化的游戲課程,以此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并鼓勵他們在游戲活動中自主探究與思考,培養其敢于探索、善于發現和勤于思考的學習習慣。
1.立足于幼兒的思維特點和興趣愛好,設計個性化的趣味游戲情境
在設計游戲活動的時候,教師要立足于幼兒的角度,重新審視室內外環境,遵循自主性、延展性和探究性等教學目標,深度挖掘室內公共區域和室外活動場地的游戲資源,因地制宜地設計個性化和趣味化的游戲情境。具體實踐中,教師需要根據幼兒的理解能力、興趣愛好和思維特點,圍繞游戲組織結構、游戲空間設定和游戲時間安排等多方面做出積極思考,確保游戲活動能夠充分發揮教育作用,為游戲活動的進行提供有力的支持,使幼兒在游戲體驗中獲得豐富的體會和收獲。
學齡前幼兒的思維方式以形象思維為主,色彩鮮艷的事物往往能夠迅速吸引他們的注意力。因此,幼兒十分熱衷于看動畫和收藏卡片。故而,教師在制定游戲活動的時候,也可以靈活地利用他們這一特點,可以利用幼兒喜歡的動畫內容制定游戲活動。例如,教師可以組織一場幼兒園尋寶大賽,以各種動畫片中的人物卡片作為寶藏,將其事先隱藏在幼兒園室內室外的各個角落,并規定尋寶時間以10分鐘為準,看看誰能夠在規定時間內找到更多的卡片,找到最多卡片的幼兒可以獲得一張最稀有的絕版卡片。幼兒園對于幼兒來說范圍很大,如果僅僅依靠自己的力量去找卡片,根本找不到多少,這時候不少幼兒就開始思考,該如何才能在最短的時間內找到最多的卡片。許多幼兒開動腦筋,想到了與他人合作的辦法,幾個幼兒組成一組分工合作,在出發前,各自商議自己負責尋找的區域,最后回到出發的地點匯合,將收集到的卡片集中在一起展示給教師,這樣便可以在最短的時間內盡可能地找到更多的卡片。
上述案例中,愛看動畫和喜歡收集卡片都是低齡幼兒的普遍喜好,教師以此作為游戲核心,可以有效地激發幼兒的參與興趣。同時,幼兒又具有強烈的好奇心,樂于探索未知的世界,而尋寶游戲恰恰能夠滿足他們的好奇心,以此激發幼兒的探索欲望,使他們積極地參與到游戲活動中。
2.遴選投放游戲材料,創造利于幼兒自主探究的條件
材料是幼兒探究的載體,幼兒的發展會直接依賴于材料的操作,這也是決定課程游戲化活動開展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然而,材料的投放不是簡單地將不同的器具、材料發放給幼兒,而是要針對幼兒的認知水平和操作經驗進行遴選,挑選出適宜幼兒自主探究的材料,以保障游戲活動的多樣性、趣味性和互動性,才能最大化激發出幼兒的游戲興趣和探究動力,提升游戲活動的整體效率。因此,在投放游戲材料時,教師要合理地篩選,并把握投放的時機,為幼兒創造利于自主探究的條件。
首先,在篩選材料時,教師要基于幼兒對現實生活的認知,把握安全性、易操作等原則,立足于幼兒的探究興趣和發展需要,通過多種途徑、有目的地收集和選擇游戲材料。這些材料要契合幼兒的生活經驗,是其見過的、熟悉的生活材料,可以是一些新的物品,也可以是廢舊材料,可以具體根據活動的需要進行篩選。在選擇和使用材料的過程中,教師可以提醒幼兒在使用的時候要特別注意哪些事項,以保障幼兒在游戲中進行安全的探究。在使用完材料后,教師可以與幼兒一起參與到材料的清洗和消毒中,以此深化幼兒對不同材料的感受。還可以引導幼兒對不同類型的材料M行分類處理,不斷拉近幼兒與材料的距離,使其能更加愉悅地投入游戲活動中,主動地親近材料、擺弄操作材料,為其探究性學習奠定良好基礎。
其次,投放材料的過程中,教師除了合理地篩選材料,還應把握好投放的契機。要知道,每個階段的幼兒在游戲中會表現出不一樣的興趣、狀態,這些都是影響幼兒進行探究性學習的重要因素。教師需根據幼兒的實際表現來選擇投放的時機,而這些時機的選擇,需要教師對幼兒的活動表現進行細致的觀察和了解,把握幼兒的實際學情和發展狀況,以此為依據去調整和投放材料。對此,教師可以設置契合幼兒游戲時機的觀察記錄表,根據不同的時機,選擇不同的材料投放類型和方式。一方面,教師要考慮到幼兒往往比較“喜新厭舊”,不管再有趣的材料,時間久了,幼兒也會對其失去吸引力。因此,要想讓幼兒持續探究興趣,教師要根據幼兒對材料的使用情況,適時地增添、補充材料,這樣既能維持課程游戲的新鮮感,也能為幼兒創設出新的游戲挑戰,使其產生主動探索的意愿。例如,對于一些益智類游戲,如拼圖、迷宮等,幼兒在剛開始有很高的熱情,在完成拼圖或找到迷宮出口時都能感受到成功帶來的喜悅,但隨著幼兒對材料的熟悉,很快便掌握了具體的玩法,對游戲逐漸失去熱情。這時,就需要教師投放新的拼圖材料或迷宮材料,并適當提高游戲的難度,以激活幼兒的探究興趣,還能使幼兒根據原始經驗對新材料進行探索,獲取新的認知和經驗。另一方面,教師要根據教學目標,有計劃地減少材料投放。比如,在探索“三原色”的美術活動中,教師就可以側重投放紅、黃、藍三種顏色的材料,減少其他顏色材料的投放,讓幼兒能有針對性地探索三原色,了解其中的變色規律,更好地理解色彩的變化,為今后的美術創作奠定基礎。
3.創設多元化的活動形式,豐富幼兒游戲參與體驗
每個幼兒都是獨一無二的個體,彼此之間都存在著相應的個體差異,即便在同一年齡段,不同幼兒間的思維模式、個體能力和興趣愛好也有著顯著差異。因此,教師在創設游戲活動的時候,要充分遵循幼兒的身心發展特點和個體游戲能力,設計出滿足不同需求、難易度的多元化游戲活動形式,以此激發幼兒探索和參與游戲的熱情和樂趣,確保所有幼兒都能夠在游戲中得到持續提高和全面發展。
教師在組織幼兒游戲活動時,經常遇到這類問題:小班幼兒缺乏互動意識,大多內向靦腆,不愿意和他人共同游戲,喜歡獨自進行游戲,而大班幼兒互動意識和思維能力強,普遍更喜歡具有挑戰性和競技性的游戲。因此,教師在設計游戲活動內容的時候,也要根據這兩種群體,設計出符合他們需求的游戲活動。以積木游戲為例,對于小班幼兒,教師可以為他們準備豐富的積木材料,如長方形、正方形、三菱錐形等顏色不一的實心積木;各類人物玩偶、玩偶衣物、椰子樹、太陽傘、躺椅、飲料等小型玩具;還有沙子、水和一張小臺球桌等輔助材料。這些多元化的游戲材料,可以有效地激發幼兒的建構興趣,使其自發地參與積木構建游戲,以此培養他們的創新創造意識和動手動腦能力。同時,教師還可以把一些積木材料故意地放在其他幼兒的材料中,在幼兒搭建積木的過程中,如果需要使用這些缺失的積木材料,教師就可以引導幼兒與他人去溝通和交流,以此得到自己需要的積木材料,在潛移默化中也能夠開拓小班幼兒的社交圈,鍛煉他們的社交能力。
對于大班幼兒來說,普遍需要更具挑戰性和創造性的游戲活動,教師可以為他們組織一個“多米諾骨牌”的積木堆積游戲,為幼兒發放大量長方形、三角形等多種積木道具,然后為他們講解和示范多米諾骨牌的搭建方法和玩法。講解過后,幼兒都覺得這個游戲既有趣又有挑戰性,同時他們決定構建一個大的多米諾骨牌方陣,但是憑借一個人的力量很難在短時間內完成,于是幼兒自發組成一個個隊伍,通過討論商議劃分出自己負責的區域。同時,為了提升游戲的趣味性和挑戰性,教師還可以建議幼兒擺放一些復雜的多米諾骨牌陣型,幼兒在互相討論后,彼此提出自己的想法,并將其一步步落實,在團隊協作下很快就搭建出一個個造型迥異、趣味十足的多米諾骨牌陣,在潛移默化中,幼鶴災魈驕磕芰和團隊協作能力得到充分發揮。
4.在傳統游戲的基礎上,展開創新設計刺激游戲感官
傳統民俗游戲中包含大量的游戲資源,如打彈珠、踢毽子、跳皮筋等,幼兒對這些傳統民俗游戲不僅熟悉,而且具有豐富的游戲經驗。因此,教師設計游戲活動的時候,要善于發掘和利用傳統民俗游戲中的游戲資源,并根據本班幼兒的思維特點和教學需求進行整合優化設計,通過優化重構傳統游戲活動內容、形式和規則,為幼兒帶來新的感官刺激,激發游戲參與熱情,豐富游戲參與體驗。
例如,“跳皮筋”作為我國傳統民俗游戲之一,有著悠久的游戲歷史,也是幼兒間最常玩的游戲活動之一,教師可以組織幼兒開展一場跳皮筋比賽。比賽的內容要求有兩項:第一項是看誰跳的花樣多,跳皮筋的游戲形式復雜多樣,可以做出許多種形式,如三角形、四方形、五角形、多邊形、菱形、斜線形、人字形等,做的花樣越多,得到的評分越高。第二項是看誰跳的人數多,跳皮筋中既有單人賽,也有多人賽,多人進行跳皮筋的困難度無疑高于單人跳皮筋,極為考驗幼兒的身體協調和團隊默契,所以多人跳皮筋只要求做幾個簡單的花樣,便能夠得到較高的分數。學齡前幼兒有著很強的勝負欲,在比賽形式的刺激下,幼兒的參與熱情明顯提高,在游戲中玩得不亦樂乎。
傳統民俗游戲是幼兒接觸最早和體驗最多的游戲內容,教師在此基礎上做出創新設計,不但有利于幼兒快速展開游玩,更能豐富他們的游戲體驗,使其在游戲中自主探究和思考,不斷嘗試掌握新游戲的游玩方式和規則內容,在潛移默化中形成善于發現、樂于探究和勤于思考的行為習慣。
5.做好游戲調度組織,培養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
由于幼兒思維能力和動手能力有限,在參與游戲過程中,很容易遇到不同程度的問題,教師應引導幼兒對問題展開思考和探究,學會獨立解決問題。比如,當觀察到幼兒缺乏材料而停止搭建活動時,教師要及時地做出引導,或提供一些新的材料,或指導他們去主動向他人借用游戲材料,以此保障游戲順利開展;當發現幼兒不會使用游戲材料,教師應先做出操作示范,幫助幼兒掌握使用方法;當幼兒無法繼續完成原定建構目標時,教師要及時引導其調轉方向建構新的作品,建立自信心??傊?,在幼兒游戲過程中,教師要充分重視對幼兒的個體差異支持,密切關注他們在游戲活動中的狀態,在不破壞幼兒自主探究的前提下,引導幼兒順利地完成作品的同時,樹立良好的自信心和成就感,以此增強游戲體驗,使幼兒在游戲體驗中獲得充分樂趣,促進思維發展。
6.結語
著名教育家陳鶴琴先生曾說過:“游戲是幼兒的生命?!蓖七M幼兒課程游戲化,是促進幼兒全面化、個性化發展的有效途徑。作為幼兒教師,在引導幼兒組織幼兒游戲活動時,要注重幼兒研究意識和能力的培養,運用行之有效的策略,引導幼兒展開獨立思考和探究,使其在思考和探究中得以學習成長,學會與他人分工合作,這樣既能鍛煉幼兒的動手動腦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又能塑造團結友愛的班級氛圍,促進幼兒獲得更全面有效的發展。
參考文獻
[1]楊柳.“探究式學習”理念下幼兒園課程游戲化建設[J].教育實踐與研究,2021(Z1).
[2]卿洪美.堅持課程游戲化 促進幼兒和諧發展――幼兒園園本課程構建的思考[J].科幻畫報,2021(12).
[3]沈芳雁.幼兒探究式學習之支持策略初探――以微項目活動“果汁樂”為例[J].求知導刊,2020(06).
[4]杜晴.游戲推動兒童自主探究能力發展探微[J].小學科學(教師版),2020(11).
[5]張秀萍,張樸仙.沾益區第二幼兒園:打造游戲化課程 為幼兒教育賦能[J].云南教育(視界時政版),2022(09).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544616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