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核心素養視域下的小學書法教育的思考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王世吉

  摘 要:教育改革大環境下,發展學生核心素養已成為各個學科教學開展的主要抓手。書法教育作為小學課程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相應的教學實踐也要以核心素養為導向,采取有效策略培養學生核心素養。但是,我國小學書法教育現狀并不樂觀,長期存在的問題嚴重阻礙了學生書法素養的培養成效。本文詳細分析了小學書法教育的重要意義,探究了書法教育中存在的幾點突出問題,重點闡述了核心素養視域下小學書法教育的有效策略。
  關鍵詞:小學;書法教育;核心素養
  【中圖分類號】G623.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8877(2023)01-0058-04
  目前,核心素養已經滲透到基礎教育階段的各個方面,它要求培養學生具備適應其個人發展與社會發展的品格與能力。這一教育理念借鑒了國際先進教育經驗,符合我國教育改革實情,為“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有效實施提供了著力點,也對學科教學提出了更為細致的要求。隨著小學教育內容的不斷完善,書法這一優秀傳統文化逐漸走進小學課程體系中,書法教育也成為一項基礎教育內容。但我國現行的書法教育頗受一些突出問題的影響,使其教育成效不盡如人意。那么,基于核心素養視角探索小學書法教育的有效路徑必須提上日程。
  1.小學書法教育的重要意義
 ?。?)基于技法學習,提高書寫能力
  在書法教育中,學生需要學習和掌握硬筆、毛筆等漢字書寫的基本技法,掌握執筆要領,從起筆、行筆、收筆等過程中感受漢字書寫的特點,準確了解漢字的筆畫順序、偏旁部首和筆順規則,書寫過程做到規范、端正、整潔,這是漢字書寫的基本要求。同時,針對不同年齡、不同學段的學生須學會用鉛筆、鋼筆、毛筆,以筆畫書寫為出發點,從結構簡單的漢字逐漸發展到結構復雜的漢字;認識篆書、隸書、草書、楷書、行書五種字體,學會觀察、分析、臨??;注意書寫態度、書寫姿勢和書寫用具,養成正確書寫習慣。學生可逐步掌握漢字書寫技法,不斷提高書寫能力,并通過技法學習嘗試書法創作,體現其書法能力,促進漢字學習。
 ?。?)基于書法審美,提高文化品位
  書法教育主要以識字、寫字教學為基礎,這便證明了書法與語文課程的關系。而語文課程具有濃厚的人文底蘊,漢字就是其人文底蘊的一種表象。書法教育可深入呈現漢字的音、形、意等方面的聯系,引導學生直觀感知中華民族自古以來探索世界的方法與路徑,增強其對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了解,有助于提高其文化積累。同時,書法具有獨特美感,不同的書法作品都展示了獨特的漢字結構與張力,力求體現漢字形體之美;每幅書法作品都滲透了書法家的個人情感與意志,深刻反映了書法家所具有的人文情懷,這在一定程度上展示了書法與美術之間的關系。通過對小學生實施書法教育,能充分滲透人文教育和審美教育,引領小學生感知書法中的人文情懷,進一步了解書法與人的精神、品質存在的聯系,培養其審美情趣和文化品位。
 ?。?)基于書法實踐,促進身心健康
  在小學書法教育過程中,除了引導學生進行技法學習、審美活動,更重要的是開展書法實踐。研究證明,書法練習能對青少年的智力、心理、性格等方面產生深刻影響。常規的書法實踐主要通過課堂練習、書法作業及其他學科作業來開展。學生在書法練習時要做到“心到、眼到、手到”,通過書法實踐逐步養成良好的書寫態度和書寫習慣,在適宜的環境中緩解消極情緒,在分析字形規律和筆畫順序時發展空間思維和邏輯思維。同時,可以讓學生從興趣的角度出發,積極主動地參與書法實踐,不斷增強個人認知,真切感受漢字和書法的魅力,并能嘗試創新。這將對小學生的身心健康與人格塑造產生積極影響,使其從小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基于書法鑒賞,培養優良品質
  小學書法教育主要以漢字知識、漢字文化、書寫技法、審美感知等要點作為教學內容。教學過程要引導學生欣賞一些最具代表性的書法家及其作品,學習并臨摹這些作品,從筆畫、結構、章法以及內涵等方面展開欣賞,初步感受書法之美,了解書法技法規律,知道書法作品中蘊含的厚重歷史與文化價值,激發其熱愛漢字、學習書法的動機,進而提高小學生對中國書法文化的認同感,感受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魅力,在文化自信的基礎上客觀、開放地認識世界文明,主動承擔起對自己、對國家、對社會的責任。
  2.小學書法教育存在的問題分析
 ?。?)書法課程重視不足
  雖然書法教育納入小學課程體系的時間已久,但在全國各地的教學實踐過程中,對書法課程的重視程度普遍不高。有些學校對書法課程的定位不準確,既有將書法課程納入語文課程的現象,又有將其納入美術課程的現象,前者主要教學活動集中在漢字知識、漢字文化與書寫實踐上,注重培養學生的漢字理解能力和規范書寫習慣,而后者則傾向于審美活動與技法練習。這兩種現象的出現主要是因為學校未確立準確的書法課程教育目標,使課程定位與目標不夠清晰,教育成效可想而知。有些學校只是將這門課程安排到課程體系中,實際上并未按照教學要求開展,學生只能隨著學段上升接觸鉛筆和鋼筆的書寫技法,對毛筆的接觸相對不足,書法教育并未取得實質效果。
 ?。?)課程設計不夠科學
  書法教育須遵循循序漸進的規律,從結構簡單的漢字到結構復雜的漢字,從單字練習到篇章練習,從觀察例字、描紅、仿影、臨帖到獨立書寫都要循序漸進。但是,現在的書法課程設計并不科學,教師往往會根據《書法練習指導》安排教學內容,在一堂課上同時進行技法講解、文化知識講解和審美體驗。但每堂課只有短短四十分鐘時間,倘若詳細講授,很容易е陸萄任務無法完成;倘若粗淺講授,又會導致技法講解、文化知識講解和審美活動相互脫離,學生無法建構成有機的整體,增加了學習難度。再者,書法教育需要指導學生臨摹經典作品,經常選用的有顏體、柳體、歐體、趙體等書體。有些學生并未具備規范書寫的習慣,便在教師組織下進行書法臨摹,而且有些臨帖中還存在繁體字、生僻字。這些問題會導致學生書寫時不知其意,阻礙學生技法提升與文化品質培養。

 ?。?)教學方法相對固化
  從小學書法教育情況來看,示范教學和書法臨摹是普遍采取的教學方法。這種方法沿用已久,效果雖然不錯,但并不符合現代教育理念要求和小學生個性發展需求,有時還會引發學生的厭煩、抗拒心理,將書法教育局限在機械性的寫字練習層面,與預期的核心素養培養存在較大出入。再者,有些教師在知識講授時對一些專業概念、著名書法家的介紹,完全按照預設照本宣科,而學生只需根據教師的講解識記即可,他們的書法學習過程缺少主動性與趣味性。單調的臨摹練習與枯燥的知識講授都會讓小學生對書法產生不同程度的認知偏差,其學習興趣難以提高,更不會感知到書法和書法作品中所具有的人文底蘊,無法理解書法中厚重的歷史感,影響學生興趣培養和審美情趣培養。
  (4)評價體系不夠健全
  書法教育缺乏重視,課程設計不科學、教學方法固化等問題都是導致評價體系不健全的原因。因為書法教育邊緣化存在,很多學校對書法課程并未形成科學的考核評價標準,評價標準、評價內容往往以教師的主觀意識為主,由任課教師自主決定,而教師的評價方式又比較僵化,對學生的反饋不夠積極,導致書法教育評價無法體現出實際效果。再者,有些書法教育被局限在寫字練習層面,小學的書法評價主要考查學生對書法知識的掌握程度和書寫情況,缺少了審美教育和人文教育,教學評價集中在技法、技能層面,忽視了書法素養的綜合評價。這種評價模式又體現出“應試”傾向,利用統一標準衡量學生的學習成果,并不能保證評價的全面性、客觀性。
  3.核心素養視域下小學書法教育的有效策略
 ?。?)以核心素養為導向,全面重視書法教學
  基于書法教育的重要性及其與核心素養之間的關系,我國小學教育階段必須全面重視書法課程的有效教學,明確教學定位與教學目標,發揮書法教育的價值。因為書法教育與識字、寫字有著直接關系,而識字、寫字又是語文課程的主要內容,所以書法教育應確立為語文課程的補充與延伸,注重漢字學習、文化理解、技法練習與審美活動,培養書寫習慣,提高書寫能力。小學要注重發揮書法課程對學生能力與品格的積極作用,從知識層面、技能層面及情感態度層面確定教學目標,體現書法教學內容的重點、難點,確定相應的教學手法,將核心素養充分滲透在教學目標中,以此對整個教學活動實施科學指導。當然,教學目標可從長遠目標和課堂目標兩個角度入手。長遠目標須符合學生的核心素養終身發展要求,并不局限在某個階段或某個學期,而課堂目標則圍繞教學內容具體設置即可。
  例如,在“左右相對點”書法教學時,小學生已掌握一些漢字知識,具備了基礎的書寫經驗,但在規范寫字方面相對欠缺。因此,教學目標設置為:①指導學生掌握“左右相對點”的寫法和“米、火、羊”三個漢字書寫方法;②通過教師示范、指導培養學生觀察、分析、比較的能力及規范、美觀書寫的能力;③感受漢字的形體之美,激發學生書寫興趣,培養其審美能力。上述三個目標充分參考了《小學書法教育指導綱要》對書法教育的要求,包含基本任務目標和核心素養培養目標,體現了技法、藝術的有關要求,教師再以此為出發點設計具體的教學方案,對學生的書法素養實施有效培養。
 ?。?)優化書法教育內容,指導經典作品欣賞
  面向小學生開展書法教育,教育內容須與學生學情相適應,且要體現出層次性、整合性,保證書寫技法、漢字文化與審美活動協調呈現。首先,根據學生所處學段提供適宜的教材、練習范本及教學知識,避免出現超出學生認知范圍的現象,盡量將書寫技法形象化呈現,書法作品直觀化呈現,文化知識趣味化呈現,讓書法教育內容彰顯其特性,滿足學生學習需求。其次,整合教學內容,在課堂上突出重點,將書寫技法、漢字文化與審美活動三項內容深度融合,以技法練習為基礎,指導經典書法作品欣賞,滲透文化知識和審美元素,提高教學效率。再者,將書法課程與語文、美術、歷史等課程充分融合,整合相關的教學資源,對學生實施跨學科引導,使其在書法學習中接觸多門知識,擴大學習范圍。
  例如,在“主次分明”書法教學時,為了同時實施技法講授、審美感知和文化體驗,先設計新知傳授環節,出示“飲”“右”“感”三個漢字,指導學生觀察漢字,并找出三個漢字的特點。隨后將教學重點放在講授“感”字上,分析“感”字的主次順序和筆順規律,確定:主筆在一個字中,起到均衡和增強美感的作用。再鼓勵學生在習字格中寫出“感”字,做到主次分明、整體協調,教師示范講解,完成基本技法講授。最后設計拓展欣賞環節,出示趙孟\《道德經》(局部);唐寅《七律》(局部);祝允明《箜篌引》(局部)圖片,組織學生觀察欣賞三幅作品的趣味性態,引出“真書如立”“行書如行”“草書如走”的字體形態變化,延伸介紹書法理論家張懷。這個教學過程便體現了技法、文化、審美的有機融合,保證了教育內容的有效性。
 ?。?)創新書法教育方式,培養學生書法興趣
  書法教育并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教育活動,其教育過程應建立在動態遞進過程中,從小學開始逐漸延伸到中學,甚至是終身,而學生興趣則是影響書法教育成效的關鍵因素。為了培養學生對書法的興趣,教師必須創新書法教育方式,通過激趣培養學生興趣,通過文化滲透深化學生書法體驗。首先,教師可從書法的實用性出發,結合日常書寫過程引導學生主動接觸書法,鼓勵他們運用學到的書法技法寫出自己的名字、座右銘等想寫的內容。很多學生都有把自己名字寫得漂亮的動機,他們會反復嘗試和練習,此時,學生的書寫動機便出現了,教師再進行有效指導便能實現事半功倍的效果。其次,從教學活動的趣味性出發,既可以設計一些游戲活動,調動學生參與積極性,又可以圍繞教學內容創設情境,引導學生進入漢字情境、歷史情境、美術情境,進一步認識、了解漢字的書寫規律,感知其中的人文底蘊,在發現與交流中完成審美體驗和文化感知,發展核心素養。
  例如,在“隨形取態”書法教學中,漢字的獨體字形與上下、上中下、左右、半包圍等組合結構既有區別又有聯系,像“日”“木”等獨體字又常常用于結構組合字體部件中。教師在課堂上先利用多媒體出示“口、山、支、飛、心”等獨體字,組織學生辨析上述漢字是什么字形?有些學生雖然積累了很多漢字,但ψ中謂峁共⒉荒蘢既釩鹽眨這個環節能激發學生的探究動機。然后教師在黑板上寫出獨體字“木”,引導學生根據掌握的漢字在“木”的基礎上進行組合,每人寫出一個漢字,這個環節學生的參與積極性較高,呈現出“李、村、沐”等漢字,教師再引導他們觀察“木”的形態變化,總結“木”字隨形取態的特征。通過這種活潑有趣的游戲方式,既考查了學生的漢字遷移能力,又激發了他們深入研究、實踐的興趣,獲取書寫的一般規律與方法。

  (4)注重書法技法練習,鼓勵學生積極實踐
  在小學書法教育中,技法學習是最為關鍵的一步,也是核心素養培養的重要基礎。因此,教師要突出技法指導,按照不同學段的教材安排設計教學活動,從最基礎的筆畫入手,逐漸過渡到偏旁部首、字形結構等,引導學生準確掌握字形特點,發現書寫規律與方法,對起筆、行筆、收筆等書寫技法反復練習,在掌握基本技法之時舉一反三,保證書寫規范、美觀、高效。同時,教師要指導學生積極實踐,除了做好基本課堂練習、書法作業及其他學科作業,還要針對性選擇一些適合學生練習的碑帖,建議他們在課余時間自由練習,養成書法練習的習慣。另外,教師要鼓勵學生主動創作,為學生提供展示與交流的平臺,如參與社區組織的書法比賽,在春節時書寫春聯,參與班級書法比賽等。學生可自由書寫自己喜歡的內容,通過書法作品來詮釋個性,表達情感,以書法為媒介,與更多優秀的書法家、書法愛好者深入交流、互動,幫助學生建立自信,獲得自我滿足。
  例如,在“收放得宜”書法教學中,教學重點在于引導學生掌握筆畫、部件之間的收放得宜關系,明確撇收捺放、上收下放、左收右放的筆畫和結構關系。教師在課堂上先組織學生觀察“波、冠、隨”三個例字的特征,總結出收放得宜的基本筆畫規律和結構規律。其中,“波”字為左右結構,左窄右寬,書寫時應撇收捺放,撇短捺長;“冠”字為上下結構,上窄下寬,書寫時應上收下放,中宮收緊;“隨”字為左右結構,書寫時應左收右放,疏密有致。隨后教師示范書寫,組織學生隨堂練習,教師負責巡視指導,評講學生書寫的優點和不足。本課所學的漢字在筆畫和結構兩方面的構字規律具有很強的適用性,教師可指導學生在課后抄寫一篇自己喜歡的古詩,并在下節課上展示交流,通過書法實踐強化其書寫能力。
 ?。?)健全教育評價體系,客觀實施書法評價
  核心素養視域下開展書法教育,相應的評價體系必須完整、科學、創新。在評價標準方面應包含學生的能力、技法、情感等多方面要素,圍繞書法教學過程、書法實踐成果等多項教育活動設定標準,面向書法教育確立多元化評價標準,使其充分反映學生的書法素養。在評價內容方面要做到與教學內容保持一致,將書法作品鑒賞和書法實踐作為評價基礎,保證評價內容的綜合性和針對性。在評價方式上要做到創新設計,準確把握核心素養的豐富內涵,既要注重過程評價,P注學生的書寫水平、文化理解能力和審美表現;又要客觀實施結果評價,以教學目標為依據,綜合考察最終教學成效,將評價體系建立在動態評價基礎上,多種評價方式有機結合,保證教學評價的全面性。再者,采取多主體評價方式,即組織學生互評、學生自評、師生互評等,弱化原本存在的“標準”概念,更多以欣賞、交流的姿態實施評價,讓學生參與到評價中,他們既能學習他人的長處,又能感受到他人的肯定與贊揚,將書法教學評價上升到情感交流層面。如此,書法這一優秀文化便能大放光彩,促進學生的書法素養。
  4.結語
  綜上所述,小學書法教育的有效實施對于核心素養培養尤為關鍵。面對目前書法教育中存在的問題必須客觀看待,確立核心素養的導向地位,突出書法教育的獨特價值,從教學觀念、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評價等方面全面入手,使學生的書法水平、審美情趣、文化品質得到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孫雨佳.試述中小學書法教育的作用與發展[J].產業與科技論壇,2020(21).
  [2]段瑞明.淺談中小學書法教育[J].思維與智慧,2020(18).
  [3]楊瀟.中小學書法教育多元化教學初探[J].思維與智慧,2020(16).
  [4]葉金福.中學教育中書法教育的有效途徑[J].文理導航,2020(07).
  [5]陜卓超.中小學書法教育現狀及發展趨勢淺析[J].美術教育研究,2020(09).
  [6]陳曉勇.淺論中小學書法教育的意義和價值[J].書法教育,2020(05).
  [7]李丹,陳鳳琪,董超群.素質教育下的中小學書法教學[J].藝術評鑒,2020(08).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5446164.htm

相關文章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