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學習單:“自主學習”的助推器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俞靜

  [摘 要] 應用“學習單”能有效地建構高效課堂,促進學生的高效學習。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要應用學習單,促進學生的自主性閱讀、自主性體驗以及自主性反思。“學習單”是教學的一種輔助工具,能讓數學教學從“教為中心”轉向“學為中心”。學習單在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之間架設起一座有效的橋梁,讓學生的數學課堂學習從“一潭死水”變為“一池春水”。
  [關鍵詞] 學習單;數學教學;自主學習
  學習單是學生數學學習的重要抓手,是學生數學學習的“拐杖”,是學生通向認知高端的“腳手架”。隨著數學課程改革的深入,學習單已經廣泛地應用于建構高效課堂、高效學習之中。所謂“學習單”,是指“在不同時機,將不同學習任務進行設計的一種輔助工具”。學習單是一種具有自助性質的輔助工具,能促進學生的自主學習,讓學生積極主動地融入數學學習中。學習單,真正讓數學教學從“教為中心”轉向了“學為中心”。
  一、學習單:促進學生自主性閱讀
  依據學習單對學生的數學學習進行設計,首先要引導學生解讀學習單。學生解讀學習單的過程就是一個相關信息輸入的過程。學習單有助于促進學生的自主性閱讀。在學生解讀學習單的過程中,教師要提醒學生,注意學習單的關鍵詞句。傳統的數學學習,往往是學生被動地接收信息。在這樣的學習樣態中,學生只是充當一個“聽眾”的角色。真正的閱讀應當是一種個性化的閱讀。而學習單給予了學生個性化閱讀的路徑,能讓每一位學生都融入數學學習中。
  比如在教學“分數的初步認識(一)”(蘇教版三年級上冊)這一部分內容時,筆者設計、呈現了這樣的學習單,助推學生對相關學習內容的感知、思考。
 ?。?)“1/2”這個數你認識嗎?你在哪兒看到這個數的?這是一個什么數?
 ?。?)讀一讀這個數,再仿寫這樣的幾個數,這是一些什么數呢?這個數中的每一個部分都表示什么?
 ?。?)準備一些長方形、正方形或圓形的紙,用折一折、涂一涂的方法認識這些數。
  這樣的學習單,一方面激活了學生原始的生活經驗,另一方面引導學生通過閱讀教材文本,了解分數的各部分名稱,并認識到分數的意義。同時,借助學生的具身性操作,讓學生深刻地認識到分數的意義。借助學習單,增強了學生數學學習的信心,調動了學生數學學習的積極性,發掘了學生數學學習的創造性。借助學習單,教師要給出明確的路徑,助推學生的數學閱讀。
  學習單的設計、研發應當基于學生已有知識經驗的基礎上,而不能隨意地拔高,以免挫傷學生的積極性。在數學教學中,教師要充分發揮學習單的功能,引導學生用自己的眼睛去閱讀,用自己的大腦去考量。學習單蘊含著數學的思想方法,沉積著學生的數學認知活動經驗等。作為教師,在設計、研發學習單時,不僅要關注學生所學的數學知識,還要關注學生需要掌握的數學思想方法。教師要把握引導學生數學學習的時機和度,進而有效地發揮“導”的功能。
  二、學習單:促進學生自主性體驗
  學生的數學認知活動離不開感受、體驗。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要充分應用學習單,促進學生的自主性活動體驗。借助學習單,學生的數學學習能走向有序、有效。作為教師,不僅要促進學生的數學認知,還要促進學生的自主性學習體驗。只有通過學習體驗,學生的認知才能走向深刻。借助學習單,讓學生有充分的時間思考、探究、體驗。自主性體驗不僅能讓學生獲得顯性知識,還能讓學生獲得隱性知識。
  比如教W“小數乘整數”(蘇教版五年級上冊)這部分內容,教師沒有采用機械灌輸的方法,而是設計、研發了學習單,引導學生基于自我已有知識經驗解決問題。首先呈現問題情境:1千克西瓜0.8元,買3千克西瓜多少元?(1)列式解決問題;(2)猜想得數是多少?(3)你是怎樣猜想的?你的根據是什么?這樣的學習單,賦予了學生自主思考、探究的權力。學生不再是大一統地接受教師的“說教”,而是能根據小數的意義、小數與整數的關系、小數的生活意義等方面的內容進行合理性猜想。如有學生將乘法算式寫成了加法算式,認為“0.8×3=2.4元”,因為0.8×3表示3個0.8相加的和;有學生根據生活化的情境對算式進行生活化的意義賦予,認為“0.8元就是8角,3個8角就是24角,也就是2.4元”;還有學生用箭頭表示計算過程,認為“0.8×3可以先將這個算式擴大10倍,變成8×3得24,然后再將結果縮小10倍,變成2.4”等。多樣化的方法催生學生對方法進行比較。通過比較,學生認識到小數乘整數與整數乘法之間的關聯。在數學教學中,教師要關注新知的生長點,找準新知與學生舊知的嫁接點,從而讓學生能借助學習單進行自主性、自能性的數學學習。
  通過活動的體驗,學生對“小數乘整數”的意義理解更加深刻了。在匯報交流時,由于有了知識經驗的注入,有了學習單的支撐,因而學生學習匯報的底氣更充足了,學生匯報交流的自信心也增強了。學生不再是唯唯諾諾、戰戰兢兢,而是能理直氣壯地闡釋自己的見解、觀點和主張。在豐富的交流、研討之中,學生認識了小數乘整數的意義、法則。學習單,真正讓學生形成了“我的學習我做主”的樣態。學習單支撐下的數學課堂是充滿活力的課堂。
  三、學習單:促進學生的自主性反思
  學生數學學習不僅需要活動,還需要反思。作為教師,要引導學生充分經歷數學活動過程并進行充分的解釋和應用。如何讓學生的數學學習活動“有條而不紊”“有序且高效”?筆者認為,教師要利用學習單,對學生的數學學習進行學法指導。應用學習單引導學生反思,能讓學生的數學知識理解變得更為深入。學習單不僅僅是學生的學習工具,其本身也是一種學習材料,是學生數學學習的對象。運用學習單反思、反省、反芻,對于改進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具有重要的意義和作用。
  比如教學“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蘇教版五年級上冊)這部分內容時,筆者借助學習單引導學生充分地探究。在探究的過程中,學習單催生了學生的積極反思:為什么要沿著高將平行四邊形剪開呢?一定要沿著高將平行四邊形剪開嗎?通過反思,學生認識到將平行四邊形轉化成長方形時沿著高剪開的必要性,即“長方形的四個角都是直角,要讓平行四邊形轉化成長方形,就必須產生直角,因而必須沿著平行四邊形的高剪開”。在反思的過程中,學生不僅“知其然”(即怎樣轉化),還“知其所以然”(即為什么這樣轉化)。有學生借助學習單,將平行四邊形轉化成長方形之后,形成了獨特的個體化感悟:因為平行四邊形的面積不能直接用面積單位度量,長方形的面積可以用面積單位度量,將平行四邊形轉化成長方形之后,就可以用面積單位去進行度量了;有學生在學習單引導下,積極比較平行四邊形面積計算公式和長方形面積計算公式,探尋到了平行四邊形面積和長方形面積計算的共同點,即都是兩個相互垂直的線段的長度的乘積等。在學生自主性的數學學習過程中,學習單猶如一個學習攻略,能讓學生的數學探究實踐更有方向性,更有條理性,更有針對性、實效性、自覺性。
  學習單能有效地促進學生的自主性反思。在反思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總結學習收獲,提煉數學思想。作為教師,要有意識地培育學生的批判性反思能力,進而發展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學習單是學生數學學習的路線圖、導航儀、方向盤。教師要借助學習單,引導學生有序地規劃自己的學習進程。教學中,教師要進行“深導”,導出數學方法、導出數學思想、導出數學素養等。借助學習單,能釋放教學“正能量”,實現對目標的理性突圍。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羅伯特?加涅曾經提出“為學習而設計教學”的口號。學習單就是基于學生主體的學習設計,它構筑了學生自主探究的平臺,給學生提供了自主性學習的載體。學習單作為一種學習輔助工具,能將教師的教學材料轉化為促進學生自主學習的導學材料。學習單在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之間能架設起一座有效的橋梁,讓學生的數學課堂學習從“一潭死水”變為“一池春水”。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5446182.htm

相關文章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