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讓教學評價成為小學數學課堂發展和學生進步的助推器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王海玲

 ?。壅?要] 評價是教師開展教學活動的常用教學手段,其有助于推動課堂發展和學生進步。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結合教學實際運用多樣化的評價方式,進而通過各種形式的評價的互補幫助學生樹立學習數學的信心,促進學生個性化發展,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以此提升學生的數學素養。
 ?。坳P鍵詞] 評價;多樣化;課堂發展;學生進步;數學素養
  為了使小學數學課堂更具凝聚力,更有生命力,就需要教對學生的課堂表現做好及時的評價,進而通過情感交流更加全面地了解學生的學習過程和學習結果。教師還要根據學生的真實反饋及時調整教學策略和教學節奏,使教學活動更適合學生發展,進而確保課堂有序、有效地發展。值得注意的是,教學評價不能僅關注學習結果而忽視學習過程,那樣的評價是片面的,不僅會影響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而且不利于教師改進教學;既影響了教師的“教”,又限制了學生的“學”。另外,數學知識是抽象、復雜的,而學生的學習能力常常會受學習興趣、學習動機、智力水平、家庭環境、學校環境等多種因素的影響而呈現一定差異性,這就要求教師注意教學評價的多樣性和層次性,進而保護學生的自尊心,激發學生的學習斗志?;诖?,筆者認為,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應結合教學內容,結合學生學情實施多樣化的評價方式,使教學評價更加客觀、更加全面,進而激勵學生更好地學,以此提升教學有效性。那么如何巧妙地借用教學評價來促進學生學習數學呢?筆者結合教學實際對教學評價進行了探究,現分享給大家。
  一、有聲評價
  有聲評價是數學課堂上最為常見的教學評價方式之一,教師根據學生的表現給予口頭評價,便于學生及時調整學習狀態,提升課堂效率。值得注意的是,口頭評價并不是簡單地給予學生“你真棒”“回答得真好”,這樣的評價雖然具有一定的激勵作用,但是若過多的應用則會顯得過于廉價,過于形式,不利于學生深度探究。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應該根據實際情況進行靈活的調整,如當學生注意力不集中時,教師可以通過即時評價來幫助學生及時調整狀態;當學生表現出彩時,教師可以通過即時評價來激發學生的探究熱情,等等。當需要深入了解某些內容時,教師可以給學生一定的反思時間,通過延時評價讓學生再探一探,以此培養學生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為此,教師應依據教學內容和教學時機運用即時評價或延時評價,進而讓課堂既有溫度又有深度,促進學生主動發展。
  1. 即時評價
  即時評價是一種較為常見的且行之有效的教學評價方式之一,其主要是教師對學生的學習態度、學習方法、解決方案做出及時點評,從而讓學生可以更好地認識自己,幫助學生保持一個良好的狀態進入下一階段的學習。即時評價具有直接、快捷評價的特點,在教學評價中的優勢得天獨厚。如當學生思維受阻時,可以發揮其導向的功能,幫助學生及時調整思路,從而跳出思維誤區;當思維出彩時,可以充分發揮其激勵的功能,幫助學生趁熱打鐵,將思維引向更深處。為了使即時評價更有效,教師一般可以對學生在課堂問答、隨堂練習、自查自評、總結反思中的表現進行評價。數學知識是復雜多變的,不可能要求學生對教師提出的每個問題都能回答得面面俱到,為此教師在開展教學評價時,除了考慮學生在知識層面的表現,還需要考慮學生的主動參與意識、合作意識、學習態度等方面的情況。那么即時評價在教學中具體有哪些作用呢?
 ?。?)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
  當學生準確無誤地回答問題時,當學生產生奇思妙想時,教師都應及時給予學生鼓勵性評價,以此提升學生的學習信心,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進而讓學生對數學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
  案例1 時、分的認識
  師:請大家仔細觀察一下教室的時鐘,看看你有什么發現。(雖然學生天天看到時鐘,但為了讓他們獲得更好的體驗,教師還是給他們預留時間進行仔細觀察)
  生1:通過看一看,我發現鐘面上有12個數字。
  師:你說得非常好,不僅通過觀察發現了鐘面上數字的秘密,還總結出了自己的觀察方法,真是一個善于觀察、善于總結的好孩子。
  師:還有其他發現嗎?
  生2:我用數一數的方法發現,鐘面上一共有12個大格,每個大格里面又有5個小格。
  師:你也說得非常好,在看一看的基礎上又數一數,發現了格子的秘密。
  生3:我算了一下,一共應該有60個小格子。
  師:大家真的都很棒,不僅能夠認真觀察,還可以仔細運算,看來你們個個都是數學小達人。
  在鼓勵性評價下,每個學生都信心滿滿。教師預留時間和空間讓學生去探究、去發現,充分地調動了學生的參與積極性,接下來通過適時的點撥和引導,學生很容易發現“1時=60分”。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對學生的結論進行了及時肯定的評價,同時通過適時點撥讓學生進行探究,點燃了學生的學習熱情,使“時、分”變得更加生動和具體,課堂氣氛和諧融洽。
 ?。?)形成準確的數學認知。
  數學概念、公式、計算方法都是較為抽象的,對學生在這些內容的理解和掌握上的表現一定要進行即時評價,進而讓學生清晰地理解概念、公式,準確地掌握計算方法,有效避免因理解不當或思考不周給后期學習帶來的困擾。另外,小學生的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相對較弱,為此教師在學生分析和解答問題時一定要做出即時評價,這樣既有利于課堂生成,又能有效提升學生的解題信心??梢?,即時評價在幫助學生夯實“雙基”上有著明顯的優勢。學生根據即時評價,可以調整學習方式,對問題形成正確的認知,為繼續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
  案例2 兩位數減一位數
  師:小動物們相約一起去熊貓爺爺的文具店買鉛筆,貨架上原來有15支鉛筆,小動物們一共買走了9支,你知道現在還剩幾支嗎?
  生1:還剩6支。
  師:說一說你是怎么算的。
  生1:1支1支地減,14,13,…,6。

  師:這是一個好方法,也很容易理解。還有沒有其他的方法呢?(教師鼓勵學生嘗試不同的計算方法)
  生2:10-9=1,1+5=6。
  師:生2是將15分成10和5,先把問題轉化為我們熟悉的知識,通過先減后加解決了問題,你們認為這個方法好不好?
  生齊聲答:好!
  生3:還可以用加法做,因為9+6=15,所以15-9=6。
  師:用加法的思路去算也是一個好方法,真棒!
  就在教師準備做最后的總結,然后開展后面的教學活動時,又有學生提出了新的想法。
  生4:可以這樣算嗎?一共15支,先賣掉5支,這樣還剩下10支,后來又賣掉了4支,所以還剩下6支。
  對生4的答案教師沒有急于評價,而是給出以下問題讓其他學生用生4的方法試一試、悟一悟。
  師:如果用生4的方法計算12-9,14-9,結果對不對呢?(教師預留時間讓學生計算)
  生齊聲答:對的。
  通過以上教學過程可以看出,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堅持以生為本,尊重學生的奇思妙想,通過即時評價的方式誘發學生積極思考,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
  學生的思維方式不同,解決問題的出發點也會有所不同,為此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鼓勵學生用不同的思路去思考問題,這樣既可以發散學生的思維,又能讓學生選擇最優的解決方案,以此優化認知。例如,在案例2的探究中,為了更好地誘發學生多角度思考,教師對不同的計算方法給予了積極的即時評價,讓學生可以心情愉悅地探究后面的活動,進而促進“教”與“學”的發展。
  2. 延時評價
  有時候教師對學生提出的問題或給出的方法不要急于評價,可以嘗試預留一定的時間或空間讓學生反思和自評,這樣往往可以達到深化學生理解知識的目的。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部分教師認為學生的總結和反思能力較差,對任何事都喜歡大包大攬,這樣就讓學生失去了深度學習的機會,顯然不利于學生提升學習能力。其實,學生的潛力是無限的,教師應該給學生提供一個更為廣闊的空間,引導學生利用已有的生活經驗和學習經驗進行再思考,從而完善學生對知識的認知,發展學生的數學思維。
 ?。?)巧借延時評價培養學生思維的深刻性。
  小學數學教學不是簡單的知識傳授,其也要關注學生思維能力與學習能力的協同發展。教師應尊重學生的個性發展,鼓勵學生多表達自己的見解,進而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诖?,當學生回答完問題后,教師不要急于評價,可以通過一些語言暗示,或給出一個疑惑的表情,或利用一個停頓來誘發學生重新思考,從而通過再學習進一步拓展學生的思維,培養其思維的深刻性。
  案例3 1千克棉花和1千克的鐵塊相比,你認為哪個更重呢?
  在學習質量單位“千克”后,教師給出以上問題,有的學生認為鐵塊重,有的學生認為棉花重,有的學生認為一樣重,這時教師并沒有直接給予評價,而是鼓勵學生相互交流,讓不同的思維發生碰撞,在碰撞中深化學生的思維。當學生交流到一定程度后,教師再給予積極的評價和點撥,從而實現了“畫龍點睛”的教學效果,便于學生更好地內化知識。
 ?。?)巧借延時評價創設良好的學習氛圍。
  課堂是動態變化的,在課堂上會產生許多生成性資源,比如錯誤就是寶貴的生成性資源。在日常教學中,當學生發生錯誤時,教師不要急于評價,可以借助設問誘發學生思考,從而通過思考、探究、交流發現問題的癥結,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案,這樣既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又為學生提供了一個民主的、和諧的學習氛圍,從而將數學學習變成一件既有意義又有趣的事。
  案例4 一個箱子里共有10個蘋果,若平均每個蘋果重200克,請問這箱蘋果有多重?
  這是一個簡單的乘法題目,大多數學生都能準確計算出結果,但因平時的練習中他們都是問什么答什么,為此有部分學生回答“這箱蘋果2000重”。對這一錯誤教師沒有給予直接的評價,而是問了學生這樣一個問題:“你今年多大?”學生答:“我今年9歲?!睅熣f:“你今年不應該是9大嗎?”教師巧妙地將問題進行轉化,學生恍然大悟,找到了問題的癥結。這樣給學生提供一些問題去聯想,給學生一定時間去反思,有利于學生在反思中找到錯因,領會知識,培養自身良好的學習習慣。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沒有批評與否定,而是通過平等的對話實現了學生認知上的突破,讓學生理解了如何正確使用單位名稱。
  二、無聲評價
  口頭評價是最直接的評價方式,但有時若語言應用不當可能會挫傷學生的自尊心,影響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此時無聲的評價似乎更容易讓學生接受。例如一個眼神、一個微笑、一個擁抱都會給學生帶來無限的動力,讓學生在關注與關懷中找到努力的方向,從而實現自我的發展與完善,提升學習能力。
  1. 表情
  “察言觀色”似乎是與生俱來的,學生通過觀察教師的面部表情就能了解教師所要表達的意思,如點頭微笑代表認同和贊許,皺眉表示疑惑或為難,等等。這樣,學生可根據教師的表情變化所傳達的信息來及時調整學習狀態,進而達到了“此時無聲勝有聲”的效果。
  2. 注視
  教師在授課時要注意與學生進行眼神的交流,當學生遇到挫折時,教師要給予鼓勵的目光,讓學生重拾信心,攻克難關;當學生獲得成功時,教師要投以欣賞的目光,鼓勵學生繼續前行;當學生犯錯時,教師要給予批評的目光,讓學生加以改正。這樣,通過眼神交流能增進情感交流,使課堂更有生命力。
  3. 動作
  在授課過程中,恰當的動作往往會達到增強語勢、活躍氣氛的效果。當學生快速準確地求解問題時,教師可以豎起拇指給個贊;當學生走神時,教師可以輕輕拍拍肩,以示提醒;當學生受挫時,教師可以摸一摸頭或給學生一個擁抱,表示安慰,等等。這些看似簡單的動作,往往更容易拉近師生彼此間的距離,使課堂更有凝聚力。
  其實無論是何種教學評價,都應該注重自然c真實,要傳達出一種真誠,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打動學生的心,從而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激發學生學習熱情,實現教學相長。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5446184.htm

相關文章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