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基于扎根理論的少數民族檔案文獻遺產保護制約因素研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陳晉雯 劉婧

  摘 要:文章采用扎根理論研究方法,與檔案文獻遺產保護工作者開展半結構化訪談,通過三級編碼逐步提煉范疇、主范疇與核心范疇,構建出包含保護主體限制、保護客體限制、自然環境影響、社會環境影響、保護管理問題、保護技術限制的我國少數民族檔案文獻遺產保護制約因素扎根模型,并從主體、客體、環境、管理、技術等五個層面提出提升少數民族檔案文獻遺產保護成效的建議,旨在探究我國少數民族檔案文獻遺產保護制約因素,為提升保護成效提供建議。
  關鍵詞:少數民族;檔案文獻遺產保護;保護工作者;制約因素
  分類號:G273.3
  Research on Restrictive Factors to the Preservation of Archives and Documentary Heritage of Ethnic Groups in China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reservation Practitioners Based on the Grounded Theory
  Chen Jinwen1, Liu Jing2
  ( 1.School of Architecture and Civil Engineering, Xiamen University, Xiamen, Fujian 361005; 2. Archives of Central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Wuhan, Hubei 430072 )
  Abstract: To explore the restrictive factors to the preservation of archives and documentary heritage of ethnic groups in China, semistructured interviews have been conducted for preservation practitioners based on the grounded theory, a model of the restrictive factors to the preservation of archives and documentary heritage of ethnic groups in China is constructed by gradually refining the categories, main categories and core categories through coding. It presents that the limitation of preservation subjects, preservation objects, natural environment, social environment, preservation management issues and preservation technology are the restrictive factors to the preservation of archives and documentary heritage of ethnic groups in China. The suggestions at the subject, object, environment, management and technical level are made to improve and enhance the preservation of archives and documentary heritage of ethnic groups in China. This study aims to conduct research on the restrictive factors to the preservation of archives and documentary heritage of ethnic groups in China, so as to further offer suggestions for improving the preservation effect.
  Keywords: Ethnic Groups; Preservation of Archives and Documentary Heritage; Preservation Practitioners; Restrictive Factors
  少得褡宓蛋肝南滓挪以其獨特文化內涵和承載的珍貴民族記憶,受到了廣泛關注?!丁笆奈濉比珖鴻n案事業發展規劃》和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檔案法》均為包括少數民族檔案在內的文獻遺產保護提供了可靠保障。
  相關研究重點關注了少數民族或少數民族地區,涉及保護環節各個方面。在資源建設方面,強調多元化收集[1]、實現集中統一管理[2];在價值認知和開發利用方面,強調保護意識宣傳教育[3]、挖掘潛在價值[4]、促進開發利用[5];在保護技術與保障體系方面,實體保護技術[6]、數字化保護[7]、學科建設與人才培養[8]、保護體制機制建設[9]等成為研究重點。而制約因素研究多作為其他研究的支撐內容,分散于一系列研究成果之中。其中,朱少禹在研究中關注到保護意識、保護主體、保護技術、經費等影響因素[10];張玉祥在研究中提到自然歷史條件、經濟、人才、體制等影響因素[11];黃金東認為,保護意識、保存條件、人才、工作機制、資金等制約民族古籍保護[12]。但從保護工作者角度出發的相關研究目前尚處于空白狀態,本文將運用扎根理論對其進行研究。
  1 資料收集與編碼分析
  1.1 樣本選取與資料收集
  根據工作實際,筆者主要將相關科研工作者和保護機構工作人員這兩類保護工作者群體作為訪談對象。選取了13名科研工作者(見表1)和10組保護機構工作人員(見表2),采用一對一和集體訪談兩種方式相結合開展半結構化訪談,共計獲取23個原始訪談文本,編號依次從R01至R23,其中R01至R18用于第一輪編碼分析,R19至R23用于理論飽和度檢驗。
  1.2 資料分析
  本文采用程序化扎根理論進行資料分析,在對原始訪談文本逐一提取本土化現象、概念化標簽內容、歸納范疇、確定核心類屬及其典型關系結構等研究過程中,逐漸明確了我國少數民族檔案文獻遺產保護制約因素及其扎根模型。
 ?。?)開放式編碼
  通過對原始訪談文本進行資料序化整理和開放式編碼,最終得到119個概念和20個范疇(開放式編碼示例見表3)。
  (2)主軸編碼
  本文在開放式編碼的基礎上,提煉出保護主體限制、保護客體限制、自然環境影響、社會環境影響、保護管理問題、保護技術限制6個主范疇(詳見表4)。
  (3)選擇式編碼
  通過提煉和考量,本文將“少數民族檔案文獻遺產保護制約因素”確定為核心范疇。其中,①保護主體限制、保護客體限制、自然環境影響、社會環境影響、保護管理問題、保護技術限制均是少數民族檔案文獻遺產保護的直接制約因素,與其存在因果關系;②社會環境影響、保護管理問題、保護技術限制對保護主體的保護意愿、保護行為產生直接影響,與其存在因果關系;③社會環境影響、保護管理問題、保護技術限制通過影響保護主體來間接制約少數民族檔案文獻遺產保護,與其存在中介關系。
  1.3 理論飽和度檢驗
  第一編碼結束后,對編號為R19至R23的5份原始訪談文本進行第二輪編碼。經分析,未產生新的概念、范疇、主范疇和主范疇間典型關系結構。由此確定,理論達到良好的飽和度。
  2 模型建構與闡釋
  基于三級編碼和理論飽和度檢驗,構建了我國少數民族檔案文獻遺產保護制約因素扎根模型(見圖1)。
  2.1 保護主體限制
  據表4,保護主體限制包括保護機構影響和保護個人影響兩個子范疇。部分受訪者表示,“保護部門都在做這個事情,相互不通氣,也形成了內部的微競爭”(R01),說明保護機構間缺乏合作共享,且各自為政、工作內容重復。而從“工作人員文化水平低、不了解民族文化,工作都只是為了應付上級差事”(R04),“老傳承人去世,而本民族年輕人又不愿意傳承民族歷史文化,是保護工作中面臨的嚴重問題”(R02)這兩組訪談內容中可了解到,保護人員專業水平不足、缺乏作為,民族傳承人流失是主要的個人影響制約因素。
  2.2 保護客體限制
  保護客體限制包括載體材料工藝制約、檔案文獻內容制約、典藏分布問題三個子范疇。載體材料工藝對檔案文獻遺產的耐久性[13]、保護技術應用產生影響。文獻內容所呈現出民族性特征突出、內容紛繁復雜等特點給保護工作帶來了難度。受訪者表示,很多文字都是瀕危少數民族語言,所以在譯注、編輯出版方面,難度非常大(R06)。而散存狀態是我國少數民族檔案文獻遺產分布的主要特征,由此導致少數民族檔案文獻遺產整體保護情況難以準確掌握。
  2.3 自然環境影響
  自然環境影響包括自然條件影響、自然災害影響、生物因素影響三個子范疇。受訪者表示,“火災導致的損毀現象時有發生”(R20);“有的被蟲咬了,被老鼠咬了的好多”(R04);“霉蝕也造成了很多館藏文獻的受損”(R19)。據此可知自然災害直接破壞了少數民族檔案文獻遺產保管環境,且嚴重的自然災害將產生不可逆的損毀情況。
  2.4 社會環境影響
  社會環境影響包括保管條件不足、保護意識欠缺、經濟投入限制、民族文化限制、理論支撐不足五個子范疇。從受訪者提到的“沒有其他專門的保護設備,架子也全是普通木柜”(R15);“他們并不知道其中的價值,就會拿去糊墻,或者賣廢品”(R07);“經濟利益的驅使,還有各種環境的影響,年輕人要去賺錢,沒人愿意待在村里去傳承”(R02)等說法中可以看出,在實際保護工作中,由于缺乏保管條件、保護意識、保護資金和科研支撐,保護工作舉步維艱。
  2.5 保護管理問題
  保護管理問題包括政策規范問題、組織規范問題和業務規范問題三個子范疇。有受訪者表示,“少數民族文獻保護政策是分散的,國家層面沒有一個專門制度,也沒有針對少數民族文獻的特性”(R10)??梢姡谡咭幏渡?,缺乏專門的政策、標準、法律法規和規劃。而在組織規范上,受現行文化管理體制制約,缺乏核心部門主導推動,保護體系缺乏協同機制;在業務規范上,一般化的檔案管理方法對少數民族檔案文獻保護存在適應性問題,難以提供針對性指導。
  2.6 保護技術限制


  保護技術限制包括四個子范疇,包括保護技術專業性、專門性保護技術、實體保護受阻、數字化保護受阻。有受訪者認為“少數民族檔案保護技術的專業性和要求很高”(R11);“保護技術是一個冷門”(R09),“不知道該用什么樣的技術方法去保護”(R04);“我們館采用的預防性保護技術只有溫濕控制和防光防水防蟲,沒有其他的”(R15),“進口的紙漿補洞機只適用于紙張狀態比較好的蟲洞”(R14);“掃描儀是平的,在做貝葉經數字化的時候,做一個就破一個”(R04)。
  3 研究啟示與建議
  3.1 主體層面:落實協同保護模式
  保護主體間應加強聯系與合作,探索并落實基于多元主體的協同保護模式[14],齊心協力推進我國少數民族檔案文獻遺產保護。具體而言,第一,保護機構間應加強資源互通,共同促進行業規范的制定和落實,共同培育專門性保護人才隊伍。第二,保護機構與民族傳承人之間應建立互助關系,保護機構為傳承人提供專業培訓、經費支持、宣傳教育渠道;而傳承人為保護機構提供民族文化風俗培訓、翻譯識讀民族文字。第三,保護機構與科研工作者之間應加強互動交流,使理論研究貼近實踐保護工作,實際工作不脫離專業知識和理論支撐。
  3.2 客w層面:增強保護客體認知
  應增強對保護客體的載體形式、制成材料、制成工藝的認知,并增強對少數民族文字、少數民族檔案文獻內容,及其蘊含的民族文化的了解。同時,通過對少數民族檔案文獻遺產基本信息的全面普查,增強對少數民族檔案文獻遺產分布狀態的掌握。
  3.3 環境層面:強化保護環境支撐
  在文獻保管上,要重視實體保護環境,運用專門化保管保護設備改善保管條件。在保護意識方面,要引導少數民族民眾重視祖輩留下的珍貴檔案文獻遺產,破除會對少數民族檔案文獻遺產造成損害的舊觀念和舊習俗。在財力支持上,應把少數民族檔案文獻遺產保護納入地區專門規劃、專門經費中。在理論支撐上,要加強理論研究與實際工作的協同聯動,推動相關制度的制定和執行。
  3.4 管理層面:推進保護制度建設
  政策方面,在民族民間文化保護、非遺保護政策的基礎上,出臺專門性保護政策,做好頂層設計。除搶救性保護外,需重點關注開發利用、保護技術、保護責任等問題,實現政策宏觀指導和中觀微觀聚焦的平衡。[15]標準方面,落實分屬于不同民族、不同行業、不同載體的少數民族檔案文獻遺產保護標準制定,增強標準規范的針對性。法律法規和規劃方面,以已有的地方性保護條例為基礎,探索國家層面的專門性法律法規。同時,爭取將少數民族檔案文獻遺產保護納入各級政府和主管部門的發展規劃。
  3.5 技術層面:加強專門技術研究
  在加強古籍保護技術、文獻保護技術、檔案保護技術、特殊載體保護技術的理論研究和實踐研究的基礎上,積極探索少數民族檔案文獻遺產專門性保護技術開發應用。此外,加強高等院校專業人才培養與繼續教育、短期培訓相結合,充實人才隊伍,保障有生力量。
  *本文系國家社科基金一般項目“非物質文化遺產數字檔案資源分層集群融合模式研究”(項目編號:21BTQ084)階段性研究成果。
  注釋與參考文獻
  [1] 華林,石敏,楊娜,等.基于民族記憶構建的云南省少數民族檔案館藏資源建設研究[J].檔案學研究,2017(3):71-76.
  [2] 姬興江.云南散存少數民族檔案文獻遺產集中保護研究[D].昆明:云南大學,2017.
  [3] 劉為,張若嫻,張馨元,等.傣族檔案文獻遺產傳承保護研究[J].檔案學研究,2016(3):116-120.
  [4] 孫馨陽.面向數字人文的少數民族檔案文獻遺產開發研究[D].哈爾濱:黑龍江大學,2021.
  [5] 陳子丹,譙丹,廖可佳.云南少數民族檔案資源開發利用的思考[J].檔案學通訊,2018(1):67-70.
  [6] 華林,譚莉莉.西南少數民族石刻歷史檔案保護技術研究[J].廣西民族研究,2005(3):193-196.
  [7] 周耀林,吳化.數字人文視野下少數民族檔案文獻遺產數字化保護研究[J].檔案學研究,2022(5):123-129.
  [8] 華林.少數民族歷史檔案管理學[M].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2019:9.
  [9] 胡瑩.云南省邊疆少數民族檔案應急保護機制構建探析[J].檔案學通訊,2015(4):60-68.
  [10] 朱少禹.云南省民間散存少數民族文字檔案保護研究[D].昆明:云南大學,2016.
  [11] 張玉祥.西北邊疆地區瀕危少數民族古籍保護研究[J].圖書館工作與研究,2016(8):92-96.
  [12] 黃金東.論少數民族古籍保護的困境與路徑選擇[J].圖書館學刊,2018(1):33-36,53.
  [13] 仝艷鋒.云南少數民族檔案文獻遺產保護研究[D].昆明:云南大學,2011.
  [14] 周耀林,劉晗,陳晉雯,等.民族記憶視域下少數民族檔案文獻遺產保護現狀與推進策略――基于云貴地區的調查[J].檔案學研究,2020(5):101-109.
  [15] 常大偉.我國少數民族檔案文獻遺產保護政策量化研究――基于128份政策文本的內容分析[J].檔案學研究,2020(3):106-111.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5446203.htm

相關文章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