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基于Citespace的國內近10年教學反思研究文獻可視化分析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方遠

  摘要:本文運用文獻計量工具Citespace對CNKI數據庫中自2010至2020年有關教學反思的文獻從研究文獻發表情況、發文作者合作、研究熱點及研究前沿四個方面進行了可視化分析。研究發現:近10年來,國內教學反思經歷了上升階段(2010-2014年)、下降階段(2015-2020年)兩個階段;發文作者之間的合作較少,合作十分松散,尚未形成較大的作者合作群;國內研究者對教學反思的研究重點關注教學反思、教師專業發展等方向;教學改革和高職院校成為近五年國內教學反思研究的新興熱點。
  關鍵詞:文獻計量工具Citespace;教學反思;可視化分析
  中圖分類號:G4文獻標識碼: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2.14.076
  0引言
  教學反思是教師借助工具和方法對自身教學知識與技能、教學行為、教學理念進行反思,找出存在的問題并進行修改,從而提高自身教育教學水平的過程。新的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鼓勵教師通過教學反思提升自身教育實踐合理性,促進自身專業發展。教育學家波斯納曾總結出這樣一個公式:教師成長=經驗+反思,這是在強調教師的專業成長不單單依靠實踐經驗的積累,同樣離不開教學反思的支持。
  目前,教學反思已是教育界中學術研究的熱點,并已取得顯著成果,這會為今后進一步深入探究此類課題奠定堅實基礎。因此,對前人的研究工作進行分析、總結是十分有必要的,但就目前而言,關于教學反思的研究綜述還較為少見。因此,本文以Citespace可視化軟件作為研究工具,對CNKI數據庫中與教學反思相關文獻進行分析,并將分析結果以科學圖譜和表格的形式呈現,旨在厘清該領域的研究現狀及發展趨勢。
  1數據來源與研究工具
  1.1數據來源
  本文研究數據來源于中國知網。在知網首頁搜索引擎欄以“教學反思”為篇名,選擇中文期刊,時間跨度為“2010-2020年”進行檢索。再剔除與本研究無關的文章和重復文獻后,最終獲得有效期刊論文共1982篇。
  1.2研究工具
  本文選用陳超美教授研發的Citespace可視化軟件作為研究工具,它可以將研究者想要研究的知識領域的發展演變歷程以科學圖譜的方式展示出來,它還為研究者提供了查詢該領域引文節點文獻和研究前沿的功能。Citespace可視化軟件能夠很好地可以向研究者回答“誰在研究該領域?”“該領域有哪些研究熱點?”“該領域目前的研究前沿如何?”等問題,并把計算結果以科學圖譜和數據表的形式清晰明了地向研究者展示。簡言之,Citespace可視化軟件能夠幫助研究者快速、直觀地了解某一研究領域的現狀和未來發展趨勢。
  2數據分析
  2.1年度發文量分析
  統計文獻發文量的意義在于可以讓研究者了解某一知識領域的知識量的變化情況以及學者的研究進度。
  如圖1所示,2010-2020年國內教學反思發文情況大致可以分為2個階段,第一階段是2010-2014年,這一階段,發文量呈逐年上升的趨勢,年均量約為217篇。2010年,國家出臺《教育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提出要建設努力造就一支師德高尚、業務精湛、結構合理、充滿活力的高素質專業化教師隊伍。教學反思無疑是提高教師專業素養、促進教師專業化成長的重要途徑,這也幾乎是所有教育工作者的共識,因此,這一階段的發文量呈上升趨勢是十分合理的。
  第二階段從2015年開始,直至2020年,相較于第一階段,年均發文量有所下降。出現了諸多新的研究熱點,如2014年國家提倡要發展“核心素養”,2016年國家大力提倡發展“翻轉課堂”等,教學反思相對這些研究方向而言,不算是新鮮事物,因此,這一階段發文量有所減少也顯得十分合理。
  2.2發文作者合作分析
  Citespace件通過計算所得的發文作者合作圖能夠讓研究者了解各學者在該知識領域的研究地位以及他們之間的合作情況,將時間范圍限定于2010-2020年,統一設置時間切片為1年,在數據選擇標準上選擇g-index,并將參數k設置為25,生成作者合作圖譜(如圖2)。
  從作者合作圖譜來看,已生成299個節點,19條連線,網絡密度為0.0004,作者之間雖然已經形成了一些團體,如以尹華、劉巧林和許寶紅為核心的團隊,以于泳、南秋利、李玲和何福林為核心的團隊等,就整體而言,不難發現發文作者之間的合作較為零散,不夠緊密,僅有少量較小的作者合作團隊,尚未形成較大的作者合作群。僅有2位作者發文量達到了3篇,分別是全守杰和何聚厚,其中全守杰與李紅惠在2014年合作發表的《教學反思與教師專業發展探析》一文被引用次數達到42次。
  2.3關鍵詞共現分析
  關鍵詞共現分析是文獻計量學常用方法之一,根據各個關鍵詞之間的聯系反應某個領域內部關系,探索其發展動態與趨勢。節點類型選擇“Keywords”,數據選擇標準選擇閾值設定,參數為(2,2,10)、(4,3,15)和(4,5,20),生成關鍵詞網絡共現圖(如圖3)。
  如圖3所示,教學反思節點出現的頻次最高,這是由于在檢索文獻的時候將教學反思作為篇名進行檢索的,其次是教師專業發展節點,教學反思是教師專業發展的十分重要的途徑之一,這也是諸多教育研究者的共識,這也與搜索的主題相關。此外,教學改革、課堂教學、教學反思能力出現的頻次分別是40,37,27。尤其需要關注的是,有一些關鍵詞出現的頻次較低,但是中心性比較高,例如有效教學(9,0.14)、教學行為(3,0.11)和新課程(17,0.19),說明這些詞匯與其余關鍵詞共現概率大,同為研究的熱點話題。
  2.4研究前沿分析
  CiteSpace中“突變檢測計算”可用來檢測某一學科中研究興趣的增長程度,在該結果中突現的動態關鍵詞和潛在的研究話題代表該領域的研究熱點。為了更加清晰地看出國內教學反思研究領域的新興研究熱點情況,本文對這一領域進行“突變檢測計算”。選擇Burtness,使其呈現方式根據突發的起始時間進行排序,生成國內教學反思相關文獻的關鍵詞突變圖(如圖4)。

nlc202206271036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2/view-15434640.htm

相關文章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