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新會計制度下國有企業會計核算探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衛淼淼

  摘要:當國家發展日益強盛、國民生活水平越來越高,更多企業得到了肉眼可見的增長。企業作為國家經濟支撐體系的一部分,要想良性發展,合理的財政管理必不可少。隨著國家企業的普及,越來越多的國有企業從事著不同行業的生產、研發、開創等相關工作,所涉及的財務管理活動也越來越復雜。為了讓國有企業的財務運作能夠合理、良好的開展,結合國家出臺的新會計制度合理優化現有國有企業會計核算內容,其意義重大。新會計制度的頒發給各企業實現會計制度優化帶來了新的機遇和新的挑戰。在新會計制度的指引和制約下,國有企業如何通過可實現指數較高的優化方案緊跟國家會計制度方案,關鍵性問題就在找準當下所產生的問題,并針對問題開展合理的優化。隨著國有企業日益擴大、企業內部沉淀和固有會計制度障礙會給全面優化和升級帶來一定的困難。其中,認識到企業內部的問題、找出會計制度滯后的地方、結合現有工作模式提出可優化的關鍵點,這一系列的舉措能夠讓國有企業實施新會計制度關鍵性問題浮出水面。針對總結出來的關鍵性問題提出改善、優化、解決的相關措施,能夠讓優化方向有的放矢。文章結合國有企業目前情況總結出了相關顯著性問題,并提出了解決的方案,為更多會計從事者提供相關參考和解決問題的新思路。
  關鍵詞:新會計制度;國有企業;會計核算
  中圖分類號:F235.19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6432(2023)03-0136-03
  DOI:10.13939/j.cnki.zgsc.2023.03.136
  我國企業獲得成功發展的首要基礎離不開國家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1]。國家作為推動國有企業發展的“外因”,既會給企業帶來前所未有的機遇,也會給企業帶來前所未有的挑戰。其中,國家出臺的新會計制度是促使企業實現全面會計核算升級的挑戰之一。在國家的制約和控制下,國有企業要想得到良性發展,重視會計核算就是實現穩步發展的首要因素[2]。另外,企業要想得到持續性的發展,自我優化則是十分關鍵的“內因”。而在優化的諸多方向中,會計核算無疑是重要分支中的一支。國有企業實現自我會計核算升級的意義在于更加明確自身經濟情況,企業可根據實際情況進行更合理的資源配置,從而促使企業能夠以良性的發展節奏保持強有力的經濟競爭實力,保障企業在日益殘酷的競爭浪潮中,始終保持屹立不倒的姿態。國有企業的會計核算問題由于受到企業管理層面、部分工作實施層面、人員意識層面、信息化層面各種各樣的問題限制,導致會計核算改革和優化難以在國家新會計制度的引領下實現全面革新?;谝陨蠁栴},找準國有企業所面臨的顯著問題,針對問題找到相關的解決措施,并將問題和解決方案進行匯總可幫助企業有效進行會計核算革新。企I需結合自身情況實施優化方案,只有將問題和解決細節落實到日常工作中來才能跨出企業經濟財政改革的第一步,讓企業會計核算朝著更好的方向發展。實施改革的重點需要按照循序漸進的步驟開展,企業需深入了解新會計制度的內容,認識到新會計制度的特點,結合特點梳理企業遇到的問題并針對問題思考解決方案。只有在這樣的思路下,國有企業會計核算的優化思路才不會混亂、毫無章法,而基于此流程的梳理也將更加深刻的總結出相關問題,解決方案能夠直擊問題核心。
  1新會計制度概述
  新會計制度明確要求了企業需定期或者至少每年年度末對各項資產進行全面檢查,并根據謹慎性原則的要求合理地預計各項資產可能發生的損失[3]。在進行了準確的資產預估后企業需要合理制定新一年的資產配置方案,做好計提資產減值的準備。這一系列的要求將形成一個有序的鏈路,即企業劃定核算時間―進行全面檢查―結果匯總―預估資產―合理配置―落實方案。
  結合會計制度的核心內容,該制度的出臺重新規范了企業的固定資產,同時強調了需將個人資產與企業財產進行準確劃定,并且不能出現分割不清的狀態。核心的內容重在引導相關工作從事者進行工作的規范化和細致化,力求提升工作的精確性和全面性。
  2新會計制度的特點
  新會計制度的落實使會計核算內容更為細致,其中新會計制度對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收入、費用、利潤六項要素進行了更加細致的明確和劃分,希望通過這六項要素的改變為企業資金管理和會計核算優化提供重要的參考和可靠的依據。從五項要素中整合新會計制度表現出來的顯著性特點,主要表現在以下兩方面。
  2.1會計報表結構調整
  新會計制度豐富了對會計核算的要求,由此原有的會計報表已經不能適應新的會計制度要求,需要在原有報表的基礎上調整結構。得益于新制度的實施,原有財務報表編制中的要求和體系也迎來了階段性的變化。在主體結構框架里,會計結構需結合新制度要求加入資產負債表、財政補助收入支出表、收入支出表三項。因為這三項的加入,原有的報表結構勢必會得到調整,而調整的作用就是充分保證報表的全面性和細致程度,確保企業財務系統能夠得到正常的運行。
  2.2會計核算管理增強
  新會計制度的出臺與落實需要企業及時提升信息化程度以便跟進國家新的要求,實現快速改革[4]。這就需要企業擁有比較健全的信息化管理體系,才能保證企業與時俱進,跟進國家要求。信息化體系的建立健全不光會對收集信息產生作用,對自身會計核算的管理也將起到重要意義。這是因為信息化處理更加具備全面性和可追溯性,通過信息數據整理、分析、匯總,會計人員能更加精準掌握目前企業經濟情況,并且能通過數據的表現及時找到問題所在,及時進行優化。同時,信息化平臺的建設還能在自我完善與自我優化中實現更多功能,這將極大程度減輕管理的難度和工作量,讓管理工作更加有章可循。
  3新會計制度下國有企業存在的問題
  國有企業的特征是具有較為龐大的體系并且各體系盤根錯節,復雜性較高[5]。同時,國有企業不比小規模的私有企業,由于私有企業耦合程度較高,所以在實施某項改革的時候,能夠迅速反應并將工作盡快落實到基層。國有企業體現出的問題往往是具備層級性的。在領導層面會出現領導自我意識、管理方面的問題;下放到會計核算部分,則會體現出部門局限、管理機制方面的問題;落實到具體的相關負責人身上,還會出現專業、意識方面的問題;涉及部門與部門的配合,容易出現信息共享、及時實施等問題。從不同層面分析、細化相關問題,較為顯著的有以下四方面。

nlc202302131250



  3.1領導層面問題
  3.1.1領導對會計核算不夠重視
  部分國有企業領導容易產生以經濟效益為中心的錯誤思想,將工作重心落到直接為企業產生收益的項目或部門上,對會計部門的工作并不重視。領導層面的不重視會導致部門在開展相關工作時得不到領導的充分支持,可能會引發工作進展緩慢、工作內容配合度差、領導只注重結果不注重過程等問題。并且,由于領導層面不重視會計工作的開展,有可能會存在相關人員配置縮減的問題,這將在較大程度上影響會計核算工作的進度和完成度。
  3.1.2領導對會計監督不敏感
  會計核算的成果需要領導層面進行充分監督,結果才會具有相對客觀性[6]。這是因為會計核算的內容需要有人對最終結果負責,而會計核算工作人員由于參與其中,難以做到客觀。領導層天然具有監督、核查的工作使命,但部分國有企業領導對會計監督并不敏感,甚至對相關工作放任不管。這會導致會計成果最終無人對其負責,出現會計工作上的問題也很難落實到具體的人當中。并且,由于領導層的不重視,容易讓會計人員產生惰性,影響自身工作能力和核算進展。領導層面對此不敏感,相關管理也會相對滯后,這會導致國有企業無法對自身資金流進行有效監管,從而形成惡性循環。
  3.2會計部門問題
  部分國有企業雖然設有專門的會計部門,但人員的缺失依然是顯著問題[7]。受限于人員的不足,大部分財務會計人員在進行工作時往往會出現工作分工不明、工作內容雜亂、工作涉及層面較多等問題。這會導致會計人員無法在自我擅長的專業領域充分發揮作用,因部門的局限性還會從事其他相關工作。并且,會計部門由于職能規劃的混亂還容易喪失掉人員提升的機會,對人員的自我成長形成阻礙。
  3.3人員實施問題
  國有企業中容易存在個人資產與企業資產混淆不清的問題,還容易存在人員以公徇私的問題。若人員意識不強烈,在其職位希望謀取私利,那么企業財務管理將出現巨大問題。然而現在會計核算中還存在各環節細化不夠充分的問題,容易給部分人群造成徇私舞弊的漏洞。并且,由于財務人員中大部分人員缺乏綜合業務能力,對此問題的控制和改善也相對滯后,容易造成突出問題無法解決的現象。
  3.4部門配合問題
  3.4.1財務部門與相關部門配合問題
  會計核算需要國有企業各部門相關數據和實際情況作為參考,從而實現數據精準、覆蓋全面,促進會計核算發展。但現目前大部分國有企業部門之間的配合較為松散,特別是與財務部門的配合,因為不涉及部門核心利益,所以其他部門大多數情況都處在放任不管的狀態下。
  3.4.2財務部門與信息化配合問題
  與信息化的配合問題也值得注意。這是因為隨著信息化、互聯網的進步,要想做好會計核算,以大數據、精密系統做支持必不可少。但大部分國有企業還未形成健全的信息化建設,導致財務部門在進行數據收集、處理等環節時,缺乏信息化的配合。
  4相關解決方法
  4.1強化各階層人員意識
  從領導層做起,各領導需要改變錯誤觀念,意識到會計核算的重要性。在進行自我意識加強之后需要將后續工作充分優化。領導層應該給予會計核算更多的支持和幫助,同時全面優化部門建設,讓更多專業、優秀的人員進行相關工作優化。同時,領導層還應該起到重要的監督作用,并對會計核算的最終結果負責。人員層面,從事會計工作的國有企業人員除了要加強自我意識,認識到會計核算的重要性以外,還應該增強自身的使命感。在自我意識提升的情況下,人員還應注重專業技能的升級,同時做好與各部門之間的溝通與配合,保障會計核算順利進行。
  4.2優化管理制度
  制度的健全能有效幫助會計核算工作進行。在制度方面可以引入績效考核制度,對會計、各部門配合人員進行績效考核。對不同的國有企業員工制定不同的績效任務并評估其完成質量。最終成果與工資和獎金掛鉤,使其能夠在物質激勵的作用下完善工作。同時,管理制度還需與時俱進,多思考、借鑒國內外優秀的企業管理制度,通過自我修改與完善進行管理制度革新,力求在更加人性化和精細化的管理制度下,完成好國有企業的各項管理工作。
  4.3健全會計核算科目
  會計的科目設置目的是服務于企業群體,開展更好的會計核算工作[8]?;趪衅髽I的需求,會計科目可實現一定程度的變化和增加。從現目前情況來看,部分單位已在原有會計科目基礎上增加了“累積折舊”和“非財政補助結余分配”這兩項科目。目的是保證會計業務的需求,單位在把權責發生制應用到會計核算中來時,可深入分析固定資產使用時產生的無形消耗,有效幫助會計從業者更好地評估單位無形資產消耗問題。這樣做有利于全面掌握固定資產的價值和現狀,將從前不被重視的資產折扣問題通過會計核算的方式重新以數據的方式展現出來。在非財政補助結余分配方面,實施后可對財政資金進一步進行精細化的核算管理。同時,還能對財政補助收入的核算口徑進行統一,減輕相關核算人員的工作量和工作難度。
  4.4加強信息化建設
  信息化處理能夠極大程度降低會計工作的任務量和任務難度。由此國有企業需充分重視信息化的建設。在建設方面,首先需引起高度重視,而后需注重專業人才的引入。在專業人才的努力下首先要建立起符合國有企業內部需求的信息化平臺,將會計工作轉移到線上處理。利用信息化數據采集、匯總、分析的優勢減輕會計人員工作量,能夠幫助會計核算更快、更高效的完成既定工作。同時信息化平臺的建設還能幫助國有企業保留龐大會計數據形成數據庫,有利于在查漏補缺環節盡快找到問題。
  5結論與展望
  新會計制度下國有企業之間存在的個性化問題往往存在一定差異性,但顯著問題卻值得引起高度重視。在強調問題核心關鍵點的同時思考問題的有效解決措施,這個過程的重點在于掌握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實施實踐的節奏,并且積極總結經驗。各項問題的解決方案不是固化的、機械的,需要在靈活變通中找到適合自身運用的最優方式。
  參考文獻:
  [1]陳康潔.論國有企業會計核算存在的問題與解決措施[J].中國民商,2021(2):114,116.
  [2]李克茹.新會計制度對事業單位會計核算的影響[J].中外企業家,2020(26):10.
  [3]鞏竹.新會計制度下國有企業的會計核算[J].經營者,2019,33(2):70.
  [4]汪志媚.新會計制度下事業單位固定資產核算與管理問題的探討[J].財會學習,2020(26):99-100.
  [5]陳燁.關于國有企業新會計制度下財務核算管理模式的探討[J].經濟技術協作信息,2020(13):67.
  [6]葉遠康.基于新會計制度視角的國有企業財務管理路徑探索[J].現代商業,2021(24):175-177.
  [7]張良.新會計制度對行政事業單位會計核算影響及對策分析[J].經濟與社會發展研究,2021(11):25.
  [8]葉玉英.新會計準則下企業會計報表數據核算存在問題探討[J].中國市場,2021(2):151,156.
  [作者簡介]衛淼淼(1989―),女,江蘇無錫人,本科,中級會計師,研究方向:會計核算。

nlc202302131250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2/view-15445195.htm

相關文章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