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媒體時代下科普品牌創新性可視化研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張萌 許佳力 劉心怡 范雨萌 林嘉怡
摘要:新冠肺炎疫情引發了大眾對現代中國健康問題的高度重視,因此,健康信息的科普也在穩步提高,健康科普的品牌也逐漸從一個缺席的話題變得被越來越多的研究者和公眾所密切關注。數字媒體的發展給健康科普品牌的設計研究提供了更高效、更多元化的渠道,在健康的傳播上發揮了促進作用,擴大了傳播的科技范圍、提高了公眾接受程度,進而在一定程度上也促進了公共衛生水平的提高并喚醒人們的健康意識。將數字媒體時代帶來的優勢應用于科普品牌的設計中關鍵在于創新內容形態、創新內容形式、突破傳統媒介。數字媒體時代下的科普平臺設計要加速向新媒體內容、數據內容、交互內容等新形態內容拓展;要融入多元性、多能性、公眾性、交互性內容;在數字媒體的驅動下科普品牌設計將從傳統印刷媒體向數字媒介轉變。
關鍵詞:品牌設計;數字媒體;創新性科普;健康教育
中圖分類號:F273.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6432(2023)03-0112-03
DOI:10.13939/j.cnki.zgsc.2023.03.112
1數字媒體驅動下科普品牌設計的發展現狀趨勢
1.1數字媒體發展概述
隨著互聯網經濟、數字技術、網絡技術和信息技術的發展,這些新媒體不同于以往傳統的媒體形式,它們的出現不僅改變了信息的傳播和接收方式,而且與生活息息相關,在社會信息傳遞中發揮著越來越不可或缺的作用,使世界變成一個信息無處不在、廣泛傳播的數字環境。世界由此進入了無處不在、無時不在的數字媒體時代。在數字媒體全球化的背景下,各種關于傳統媒體衰落的理論不斷涌現,報紙、雜志、廣播、電視等傳統媒體的主導地位受到致命威脅,受到新媒體廣告的嚴重挑戰。
目前,我國數字媒體仍處在初級發展階段,在國際數字媒體市場中占有的市場份額仍較低,與發達國家在專業人才、技術應用、創意產品等方面相比仍存在一定的差距。數字媒體產品基于信息技術與數字媒體的高度融合,為生產生活帶來了極大的便捷。人們可經由網絡平臺對不同類型的數字媒體產品發表自己的看法與意見。數字媒體被應用于眾多行業領域,有力推動了我國設計行業的進步與發展。整體而言,數字媒體對設計行業的發展起著關鍵性的作用,是創新性藝術的重要手段。元宇宙的出現可以說是互聯網發展的終極形態,這是一個完全虛擬化的社會空間,標志著互聯網完全“社會化”。從本質講,早期的元宇宙是對人的精神世界的幻想,這個演進路徑也是從虛構到創造、再到實現的過程。元宇宙的發展將使人類社會在社會福祉方面得到顯著進步。由于元宇宙中的用戶將以虛擬形象在數字空間中交互,真實世界中的大量問題都可以避免:更好的可達性,讓身處不同物理地點的用戶可以享有相同的資訊與體驗;更好的多元性,讓不同的用戶群體可以享有脫離物理資源限制的相處空間;更好的平等性,讓不同的種族、膚色、語言的用戶可以享有均等的發展機會;更好的人文性,讓人類文化傳承以更健康永續的方式傳承。
1.2數字媒體對科普品牌設計可視化發展的意義
隨著數字媒體時代的發展,在視覺形式越來越普遍的情況下,信息的過度傳播,迫使人們改變傳統的品牌信息傳播方式,要求科技型品牌設計適應新技術、新焦點的浪潮,跟上時代技術快速發展的步伐,不斷創新設計,滿足目標受眾的迫切需求。隨著新媒體技術數字時代的到來,科普品牌視覺化設計領域發展迅速,技術創新將帶來更多新的設計理念,科普品牌視覺化設計也將發生巨大變化。新的理念將為科普視覺化設計的發展帶來新的方向。
科普品牌設計可視化作為一種設計理念的提出,需要設計者打破傳統的設計理念,突破傳統品牌設計單純地借助文字與靜態圖形予以呈現,勇于探索新技術帶來的便捷和高效。數字技術的視覺性與人類的認知方式息息相關,視覺傳播方式是人類文明延續的主要手段。從生理結構來看,視覺是人類獲取信息的最基本渠道,人類視覺系統可以快速有效地處理復雜環境中有關物體的信息,具有并行接收、處理海量視覺信號的能力。人天生就是視覺動物,視覺語言是“人類的元語言”。
數字媒體的普及和發展與視覺性密不可分,數字技術為科普品牌的視覺表達提供可能,促使科普品牌生產出現根本性的視覺化轉型,把那些本身并非視覺性的信息內容賦予視覺化呈現。推動數字化科普品牌生產,構建教育元宇宙的關鍵路徑是在線傳播和沉浸式傳播的融合。新時代下的健康科普教育品牌離不開科技的賦能。“元宇宙+教育”的序章已啟,科普品牌的創新性研究將探索和構建元宇宙概念在教育場景的應用和創新。在數字科技推動下,科普品牌設計所要傳達的內容形態加速演變,產生了一系列新媒體內容、數據內容、交互內容等新內容形態,并以新熱縈得更為強大的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和公信力,從而使品牌理念深入人心。
2數字媒體驅動下科普品牌面臨的風險與挑戰
隨著我國互聯網技術的飛速發展,各種數字媒體主體和新視覺傳播形式不斷涌現,新的傳播途徑為科普品牌和產品價值的傳播創新帶來了新的機遇和挑戰。在21世紀新媒介驅動的新背景下,我國新媒介和新媒體技術產品層出不窮,推動企業品牌傳播策略的轉型,以及廣告策劃的不斷創新,從而讓新媒介驅動下的品牌傳播和視覺傳達更豐富。未來品牌的產生,一開始就會在網絡產生交會。哪怕是依賴深度體驗的品牌,都需要通過線上與線下的交會來深化影響力和黏著力。純制作內容、在內容形成后再考慮上述因素,其傳播效果往往并不理想。通過新形式的表現手法來傳達信息內容是科普品牌設計的制勝法寶,然而內容多元化導致了形式同質化,設計風格大同小異,表現形式單一,缺乏差異性,究其緣由,是對受眾群體沒有精準的認知,無法傳播具有針對性的內容。
現有的科普品牌的目標定位很不明確,缺乏具有先進理念的角色定位。隨著互聯網的迅速發展,傳統的紙質媒體不再是大眾傳媒的主要傳播渠道,網絡媒體已經成為新的重要傳播信息的渠道。如果科普品牌不能適應數字技術創造的新媒體環境,就有可能被排除在市場之外。大部分健康科普教育品牌信息傳播效率低,主要表現為傳播形式仍處于傳統媒介傳播。數字媒體時代所帶來的元宇宙在網絡環境中構建人們工作、學習、社交、娛樂的沉浸化虛擬空間,并發展全新的數字經濟與文化體系,這是網絡與虛擬的融合。但元宇宙并不僅僅是虛擬空間,還要與物理世界和實體經濟打通,才能發揮其更大的價值,是虛擬與現實的融合,元宇宙的出現為科普品牌的設計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nlc202302131340
3數字媒體時代下科普品牌信息傳播特點
互聯網已經成為最重要傳遞信息的渠道。2018年,關于健康和保健的搜索次數達到32.66億次,僅次于前沿科技,在所有科普話題中排名第二。健康科學利用數字媒體進行健康交流,意味著交流健康知識和健康科學,在促進健康和創造健康新知識方面有很大的優勢和機會。數字媒體作為健康促進媒介的特點有:傳播速度快、互動性強、傳播的信息精準。
數字媒體是一個與傳統媒體有關的概念,在傳統媒體中,傳播受到時間和空間的限制,而數字媒體包括圖形、聲音和動畫,有更多的應用可能性。與傳統媒體相比,新的數字媒體具有以下特點:首先,完全數字化,數字化是數字媒體的一個技術特征,即把圖像、聲音等轉換為數字媒體;其次,互動性,傳統媒體一般代表著信息從媒介到用戶的單向傳遞,用戶很少參與,而在數字媒體時代,每個用戶都可以分享信息源,除了作為被動接受者的角色外,還有權控制信息;最后,個性化,一方面用戶有權選擇他們的信息,另一方面信息提供者可以根據信息使用者的習慣和對信息使用的偏好,提供滿足其個人需求的服務。
4數字媒體時代下科普品牌的建設路徑
4.1綜合設計方向策略
日常生活的數字化使得人類社會進入大數據時代,在此過程中,借助靜態類、視頻類或交互類可視化手段將抽象信息轉化為可視形態是關鍵環節。這一視覺方式有助于拉進品牌與受眾之間的關系,使品牌與受眾保持緊密聯系。可視化是在信息傳遞邏輯下進行信息呈現不可或缺的工具,其增加了各項工作、各類組織、各種數據的可視性,幫助人們更加準確地認知社會人體健康現狀。如新冠肺炎疫情期間,眾多媒體推出全國或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動態地圖,通過對疫情數據庫的可視化呈現,清晰明了地更新病例人數及病例詳情,不僅能夠有效避免謠言和恐慌情緒,還能通過報告病例活動軌跡等方式助力疫情防控。
科普品牌設計可視化包括動態圖形、動態文字、音效、交互式可視化、信息可視化的應用,其直觀地呈現科普品牌所要傳遞的信息內容。數字媒體時代下科普品牌的可視化設計從三個方面入手,一是在原有基礎的品牌設計中融入數字化健康科普教育內容,將傳統品牌IP以數字化形式呈現,對傳統內容進行數字化處理,到一步步延展創造出只有借數字科技賦能才出現的新型科普信息內容。傳統內容經數字化就能實現方便、高效檢索,大大提升了傳統內容的價值和使用便利,改變了傳統內容的傳播邏輯。二是將科普品牌進行廣告的創意設計與策劃,將數字科技運用其中使得科普內容在創意、設計、制作之初充分考慮與傳播平臺、受眾特性、傳播工具等的適配性,充分考慮新媒體條件下的傳播邏輯和傳播策略,而不是單純地制作內容。三是增強受眾與品牌的互動性,互動性作為品牌廣告宣傳的主要特征之一,也是廣告宣傳的重要組成部分。由于品牌廣告的互動性越來越注重受眾體驗,品牌廣告與受眾形成了雙向互動,基于數字媒體技術的品牌互動形式更是得到了極大發展,其擺脫了時空的限制,實現了虛擬品牌與現實場景的有效銜接。
通過對人體五官的感知能力進行全面的分析,并根據應用情境以可視化的形式呈現,具備可交互性和可體驗性,從而達到受眾與品牌的分享和交互,會進一步強化與受眾的連接和自身引導力。
4.2科普品牌多元性內容
隨著數字媒體的不斷發展,科普品牌的設計除傳遞了基本信息內容之外,其可視化操作也變得越來越便捷,并為大眾帶來了更好的互動性體驗。在數字媒體環境中,信息呈現方式的變化導致了視覺藝術在視覺形式、視覺思維、視覺媒體和視覺文化方面的創新加深。在一個由視覺邏輯主導的社會中,文化已經從以語言為中心的理性主義形式轉變為以圖像,尤其是圖片為中心的感性形式。與專門用于表達抽象概念的文字不同,圖像的感知與人類的感官密切相關。作為人類社會中最豐富和最相關符號系統的視覺圖像可將多種不同形式、意義集于一身,具有文字表達無法比擬的直觀性和表現力。視覺思維的原材料來自對客觀事物的直接感知,即基于知覺刺激的“直覺思維方式”。直覺思維具有直接性、突發性、非邏輯性、或然性和整體性,通過與邏輯思維的相互補充和滲透,實現對事物本質的整體性領悟。在科普品牌的設計中融入元宇宙IP、動態圖形、音效等希望人們在傳播時注意到、接收到這些信息從而實現影響,通過交互、動作、按鈕位置等暗示實現影響,希望人們在不知不覺中被影響從而達到傳播目的。這種“幻境”的代入感不同時代所表現出的特征是不同的。人們沉浸在這種由文字、圖像和聲音所構筑出的世界中,雖然帶有強烈的虛構精神,但這種承載著人類精神活動的媒介也具有最好的延展性。
5結論
雖然數字媒體為健康科普品牌提供了巨大的機會,但也必須意識到信息爆炸的隱患。在充分利用的同時,更要優化新媒體環境下的健康傳播質量,充分利用數字媒體,加強品牌設計的專業性。元宇宙也是社會視覺化和虛擬化的終極形態,視覺化作為科普教育的重要勢,也為科普品牌的設計和研究提出了新問題。視覺文化源于日常生活以及消費社會,是解決現代信息危機的一種方式,也是一種后現代文化,需要帶有一種歷史的眼光去審視,視覺文化深入地涉及人類社會。
在當下所處的環境中誰能主動將科普品牌的傳統媒體傳播形式轉變為數字、整合、共享和協作媒體的傳播形式,誰就能增強其核心競爭力,增加對競爭對手的競爭優勢。那些率先從傳統媒體過渡到數字媒體的企業將擁有更強大的核心競爭力,并將擴大其競爭差距;那些成功地將數字媒體概念融入科普品牌設計中的企業,將能夠更快地完成科普品牌核心的重建和新型科普品牌核心的創建。無論健康科普品牌采取何種形式,高質量的設計內容和多樣化的表現形式在科普品牌的設計中是一種核心競爭力。只有了解受眾的心理才能在競爭日益激烈的科普品牌市場上站穩腳跟。
參考文獻:
[1]盧昕h,徐坤,孔軍輝,等.新媒體視域下我國健康傳播體系現狀及優化[J].醫學與哲學,2021,42(3):28-31,72.
[2]王炎磊.新媒介驅動下的品牌視覺傳達與廣告策劃創新[J].老字號品牌營銷,2022(3):13-15.
[3]周琴.移動互聯網環境下品牌互動廣告傳播的策略研究[D].杭州:浙江工商大學,2017.
[4]丁蕾.數字媒體語境下的視覺藝術創新[D].南京:南京藝術學院,2013.
[5]馬云,虎雅東.“互聯網+”背景下的品牌設計與推廣特點研究[J].包裝工程,2016,37(10):2,17.
?。圩髡吆喗椋輳埫龋?999―),女,漢族,河北唐山人,本科,研究方向:視覺傳達設計;通訊作者:林嘉怡(1984―),女,漢族,遼寧大連人,副教授,碩士,研究方向:多感官品牌設計。
nlc202302131340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2/view-1544520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