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事業單位“三公”經費管控策略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趙酈儷
[摘 要]行政事業單位是我國經濟體系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對于促進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意義十分重大,因此,國家非常重視行政事業單位的發展。由于行政事業單位長期受到計劃經濟的影響,在經營管理方面存在很多問題,為了徹底解決這些問題,國家積極推行行政事業單位改革政策。在改革過程中,“三公”經費政策的落實對于行政事業單位的日常管理和運行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從行政事業單位“三公”經費的使用情況來看,存在一些問題和弊端,導致行政事業單位發展受阻?!叭苯涃M存在的主要目的是保障行政事業單位日常工作事務的正常運轉,充分發揮行政事業單位的職能,但是“三公”經費牽扯到很多方面的內容,因此管理工作比較繁雜,對管理人員的要求也比較高??紤]到“三公”經費管理的重要意義,行政事業單位需要認真分析在“三公”經費管理方面存在的問題,針對這些問題提出行之有效的解決措施,提升單位的管理能力,結合行政事業單位的實際情況制定科學的方案,保障行政事業單位的穩定發展。
[關鍵詞]行政事業單位;“三公”經費;管控策略
中圖分類號: F24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1722(2023)02-0041-03
行政事業單位的“三公”經費是指單位為因公出境設立的經費項目,公車購置、運行產生的經費項目及公務招待方面產生的經費項目[1]。設置這些經費項目的目的,是保障行政事業單位的運行與發展,為行政事業單位高效發揮職能奠定基礎。不過,由于“三公”經費管理比較煩瑣,部分行政事業單位在“三公”經費管理方面存在一些問題,管理力度不夠,導致“三公”經費被挪用,出現公費旅游、公費吃喝及公車消費的現象,導致行政事業單位“三公”經費逐年上升,國家財政面臨很大的壓力。行政事業單位“三公”經費管理問題也逐漸成為社會大眾關注的焦點,這嚴重損害了行政事業單位在社會大眾心中的正面形象,不利于行政事業單位行使社會職能。為了解決這些負面問題,行政事業單位需提高對“三公”經費管理的重視度,針對現存的管理問題提出針對性措施,以改變“三公”經費亂用的現象。
行政事業單位“三公”經費的主要使用對象是單位的公職人員,之前行政事業單位在“三公”經費管理方面存在一定的不透明性,導致經費管理出現了一些問題。自黨的十八大會議之后,黨和國家對行政事業單位“三公”經費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嚴格規定了“三公”經費的使用方式和使用范圍,推行了一系列管理政策,要求行政事業單位嚴格遵守[2]。這些政策在很大程度上為行政事業單位“三公”經費管理提供了參考依據,提升了行政事業單位“三公”經費管理的規范性。行政事業單位“三公”經費一般來源于我國公共財政收入,因此“三公”經費從性質上講具備公共性特征,這就要求行政事業單位在使用“三公”經費時需要充分保證經費使用的規范性和合理性[3]。由于行政事業單位不同職位的公職人員可以享受的“三公”經費待遇不同,因此,行政事業單位在經費管理方面需要針對不同層次待遇水平的差異性制定個性化的管理方案,務必保證“三公”經費管理的公正合理。
根據有關部門統計的我國行政事業單位“三公”經費的使用情況來看,全國“三公”經費總和居高不下,基本上可以占到我國全年財政總收入的20%左右,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三公”經費所占的比重也在不斷上升。只升不降的費用使“三公”經費管理受到社會大眾的質疑,社會大眾要求了解“三公”經費的去向及使用的合理性。為了充分保障社會大眾的知情權,行政事業單位加強“三公”經費管理勢在必行。尤其是近幾年,各省市不斷加大“三公”經費的管理力度,全力保障“三公”經費使用的透明度,積極向社會大眾披露“三公”經費的去向,有效保證了“三公”經費支出的公開性。
行政事業單位加大對“三公”經費的管理力度,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單位日常管理運行的成本,緩解政府和國家的財政壓力,遏制行政事業單位的資源浪費現象,有力提升行政事業單位在社會大眾心中的形象,消除社會大眾對行政事業單位“三公”經費支出的質疑。行政事業單位應貫徹落實黨和國家倡導的“八項規定”政策,保證行政事業單位經費支出的合理性和規范性,利用現有的經費為社會大眾提供更優質的服務,提高社會大眾對行政事業單位的信任度,深入落實黨中央提出的黨風廉政建設要求。由此可見,行政事業單位加強“三公”經費管理是單位高效廉潔辦公的具體措施,也是幫助行政事業單位樹立正面形象的關鍵,不僅可以提升行政事業單位的公信力,而且可以深化行政事業單位改革進程,具有很重要的現實意義。
?。ㄒ唬┨岣咝姓聵I單位管理層對“三公”經費管理的重視度
只有行政事業單位管理層真正認識到“三公”經費管理的重要性,才能在單位內部形成自上而下的管理意識,全面保障“三公”經費管理的執行力,有效提升單位“三公”經費管理效果[4]。
部分公人員認為“三公”經費管理是財務部門的職責,只要使財務人員提高對“三公”經費管理的重視度即可,但這種觀點是不合理、不全面的?!叭苯涃M管理不是財務人員給管理層送幾張報表、讓管理層明確本年度“三公”經費支出金額就可以完成的工作,而是需要財務人員認真分析單位“三公”經費支出用途,仔細審核“三公”經費支出情況是否與預算情況相吻合,有效保證“三公”經費使用的合理性。只有做到這些,才能為強化“三公”經費管理制度奠定基礎,全面提升單位公職人員的思想意識,最大限度地避免產生鋪張浪費的現象,貫徹落實黨中央對行政事業單位“三公”經費管理的要求。
因此,行政事業單位管理層需要充分認識到“三公”經費管理的重要性,通過各種方式支持財務人員開展“三公”經費管理工作,以身作則,在單位內部樹立廉潔辦公的榜樣形象,將自律精神深化到每一位公職人員的思想意識中,使公職人員產生上行下效的行為意識。除此之外,行政事業單位管理層必須認識到吸收高素質財務管理人才的重要性,積極引進、開發專業財務管理人員,憑借財務管理人員的專業性提高行政事業單位“三公”經費管理效率,建立切合實際的“三公”經費管理機制。
?。ǘ┮幏缎姓聵I單位“三公”經費預算管理方式方法
行政事業單位為提高“三公”經費管理水平,要從“三公”經費預算控制入手,根據單位的實際情況和黨中央的要求制訂切實可行的管理方案,解決行政事業單位在“三公”經費管理方面存在的問題。行政事業單位根據實際情況制定“三公”經費開支標準,并加大“三公”經費預算審核力度,根據“三公”經費使用情況設置通用項目預算,針對“三公”經費包含的項目開展聯動審核工作,嚴格管理“三公”經費支出,明確“三公”經費支出情況。另外,行政事業單位要在內部執行預算機制,在申請“三公”經費之前需要先列出預算然后支出經費;對于沒有列出預算或是不符合經費使用要求的申請一律回絕,以此強化行政事業單位“三公”經費管理制度。由于2015年之后,我國各級財政預算開始使用三年滾動預算方式,因此,行政事業單位在編制“三公”經費預算時需要充分考慮到預算的連續性和完整性,最大限度地保障行政事業單位“三公”經費的使用符合黨中央的要求。通過全方位的管理方式優化行政事業單位“三公”經費管理體系,有效降低行政事業單位“三公”經費支出總額,緩解行政事業單位財政壓力,優化單位內部資源配置,將更多的資源用于為人民服務的工作中,使行政事業單位充分履行社會職責,保障行政事業單位的可持續發展。
?。ㄈ┙⑼晟频摹叭苯涃M控制體系
行政事業單位根據黨中央管理要求,結合實際情況制定“三公”經費管理制度之后,需要強化制度執行力,確保行政事業單位在日常工作環節嚴格遵守執行“三公”經費管理制度,將制度落實到工作的每一個環節,切實保障“三公”經費管理的規范性。
例如,部門申請公務接待費用時需要列明經費支出用途并附上原始發票;公職人員申請出差費用時需要提前出示公務出差的證明文件,按照行政事業單位的規定準確填寫出差補助文件;公務用車購置需要按照國家相關要求,不能盲目購買、超出限制。行政事業單位制定“三公”經費管理制度之后,也需要根據實際情況適當優化、調整,限制“三公”經費的使用項目,隨時把控“三公”經費的使用情況。
?。ㄋ模┲贫▏栏竦囊幎ú栏褡袷?
行政事業單位要采用合理的方式提升“三公”經費支出的公開性和透明性,切實保證“三公”經費管理的規范性。同時,行政事業單位的管理層需要形成正確的認識,自覺接受社會大眾的監督,全面保障“三公”經費的管理質量。行政事業單位按照政府信息公開條例和黨政機關厲行節約反對浪費條例開展“三公”經費披露工作,聯合財政部門開展“三公”經費預決算公示工作,保證行政事業單位“三公”經費的預算情況、支出情況與公示工作同步進行,切實保障社會大眾的知情權,利用社會大眾的外部監督力量提高行政事業單位“三公”經費管理效果。
行政事業單位為充分保障“三公”經費的管理效果,一方面需要從外部監督著手加大監管力度,另一方面需要從內部監督著手加大監督力度。在外部監督方面,行政事業單位需要和財政部門、紀檢監察部門達成合作,建立三方定期會商制度,聚集三方合力全面審核行政事業單位“三公”經費的使用情況。尤其是財政部門和審計部門,更需要發揮專業能力,結合行政事業單位其他方面的信息幫助單位建立“三公”經費支出預警機制,整合分析“三公”經費使用稻藎對這些數據實行動態化管理。對于一些不符合“三公”經費使用情況的項目支出,需要加大審核和監管的力度,保證“三公”經費支出的合理性。如果發現存在不合理的支出,需要及時追究相關責任人的過失,按照單位管理條例處罰,達到以儆效尤的目的。
在內部監督方面,行政事業單位需要發揮內部監督的重要價值,按照單位“三公”經費管理制度的具體要求對經費支出項目進行會計核算,重點審核“三公”經費支出是否超過規定標準、公職人員報銷情況和實際花銷是否一致等,通過詳細的審核和監管全面保障單位“三公”經費支出的合理性和規范性。
?。ㄎ澹┞鋵崱叭苯涃M監督考核體系
行政事業單位需要在內部建立全方位的“三公”經費監督考核體系。在開展“三公”經費管控工作時,按照“三公”經費支出考核機制的要求全面審核公職人員上交的“三公”經費支出憑證,確保支出憑證顯示的金額與公職人員的實際花銷相符。之后,按照分人分崗位管理的原則,嚴格審查公職人員支出的“三公”經費是否符合崗位待遇水平,在審核過程中避免人情因素,切實保障“三公”經費審核的公正性,有效發揮“三公”經費審核的積極作用。除了審批考核“三公”經費支出情況之外,行政事業單位要從“三公”經費預算著手,將預算編制和預算執行工作緊密結合在一起,提高預算管理效果。
?。┨岣咝姓聵I單位公職人員的思想水平
行政事業單位的主要職責是為社會大眾提供優質服務,履行社會職責,因此,行政事業單位代表的是人民的基本權益,其工作是從保障人民基本權益的角度出發,在選人用人方面需要秉持為人民服務的基本原則。行政事業單位在選拔人才時,除了重視人才的專業知識和技能水平之外,還需要重視人才的思想水平。對此,行政事業單位需要做好人才的思想覺悟考察工作,避免那些思想素質不高的人加入行政事業單位組織體系。同時,要定期開展思想指導培訓工作,全面提高公職人員的思想意識水平,使公職人員在腦海中真正形成為人民服務的思想覺悟。尤其是黨的十九大之后,黨中央提出反腐倡廉的方針政策要求,行政事業單位需要緊跟黨中央的指導思想,對單位公職人員開展反腐倡廉教育,樹立學習典范,發揮榜樣作用,倡導其他公職人員積極學習,全面提升公職人員對于規范“三公”經費使用的重視程度,在單位內部形成高效廉潔的行政隊伍。
綜上所述,考慮到行政事業單位的特殊性質,黨和國家在強調行政事業單位管理體制改革的同時,也要求行政事業單位加強對“三公”經費的管理,結合行政事業單位實際發展情況制定了嚴格的“三公”經費管理制度。對此,行政事業單位需要貫徹落實黨中央的政策要求,根據黨中央制定的方針政策,結合實際情況制定“三公”經費管理制度,要求公職人員嚴格遵守管理制度,保證“三公”經費管理制度的公信力和權威性。
行政事業單位管理層在提高對“三公”經費管理重視度的同時,應利用各種方式為制定科學的管理制度提供支持,不斷吸收高素質的財務管理人才,增強“三公”經費管理隊伍的實力,提高“三公”經費管理效果,利用減少“三公”經費支出實現增收節支的目的,保證行政事業單位為社會大眾提供更優質的服務,使其履行職責和義務,確保行政事業單位得到社會大眾的認可,為行政事業單位的管理體制改革奠定基礎。行政事業單位加強“三公”經費的管理,不僅可以保障單位的穩定發展,而且在很大程度上減輕政府和國家的壓力,確保政府可以更合理地分配資源。
[1]林琰.淺析如何加強行政事業單位“三公”經費管控工作[J].今日財富,2020(11):68-69.
[2]王冠會.行政事業單位“三公”經費管控策略探討[J].中國總會計師,2020(02):94-95.
[3]王靜.行政事業單位“三公”經費管控策略研究[J].納稅,2019(26):157-158.
[4]董桂霞.行政事業單位對加強“三公”經費管理的策略探討[J].中國集體經濟,2018(13):57-58.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2/view-1544553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