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T梁外觀質量缺陷與防治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本文針對大橋預制T梁外觀質量缺陷,分析成因并提出修補方法和預防措施,從而使后續T梁的外觀質量有很大提高。
  關鍵詞預制T梁施工 外觀質量安全
  
   混凝土的外觀是混凝土工程質量好壞的直觀體現,因此搞好混凝土的外觀質量對混凝土工程有著重要的意義。本文以京石高速公路京良立交改建工程的T梁預制為實例,綜合分析如何有效控制預制T梁的外觀質量。
  1 T梁預制及臺座基本情況
   京石高速公路京良立交改建工程30米預制T梁,混凝土設計標號C50,梁高2米,梁長30米。施工時采用兩種砼配比施工,馬蹄混凝土采用小料配合比,而腹板、翼板混凝土采用大料配合比。模板采用外加工的定型鋼模板。拌和站集中拌和砼,罐車運輸,龍門吊吊斗澆注,附著式振搗器配合振搗棒振搗。預制臺座采用磚砌圬工臺座,鋼板臺面,臺面比預制梁底寬5毫米,并預留拉桿孔。
  2 施工前期發現的問題
   2.1 梁腹側表面、T梁端頭錨固截面有蜂窩、麻面現象,馬蹄上口斜面氣泡較大。
   2.2 馬蹄根部、側模拼縫、堵頭模板兩側處跑漿較多,有“爛邊”、“爛根”現象。
   2.3 梁腹表面有明顯的層印。
   2.4 模板拼縫處有“錯臺”,個別梁有“跑?!爆F象。
   2.5 T梁翼板頂面板收縮裂縫較多。
   2.6 腹板表面、翼板下表面有“白斑”和“黑斑”,混凝土表面花臉,顏色不一。
  3 原因分析、預防措施、修補方法
   3.1麻面
   麻面是指混凝土表面上呈現出無數綠豆般大小的不規則小凹點。直徑通常不大于5mm。
   3.1.1原因分析:
   3.1.1.1馬蹄上口斜面排氣困難,錨固截面下鋼筋密集,受抽拔管位限制振搗困難,混凝土振搗不足,氣泡未完全排出,部分氣泡殘留在混凝土與模板之間。
   3.1.1.2用小料水平分層澆注完馬蹄后,澆注腹板時誤開平板振搗器,上部灰漿順模板表面流到下層,塌落度損失比較大,混凝土表面拆模后出現若斷若續的“眼淚”。
   3.1.1.3澆注前沒有在模板上撒水濕潤或濕潤不足,混凝土的水分被模板吸去或模板拼縫漏漿,靠近拼縫的構件表面漿少。
   3.1.1.4模板表面未清理干凈,附有水泥漿渣等雜物。
   3.1.2預防措施:
   3.1.2.1振搗遵循快插慢拔原則,振動棒插入到拔出時間控制在20s為佳,插入下層5-10cm,振搗至砼表面平坦泛漿、不冒氣泡、不顯著下沉為止;馬蹄上口斜面宜作為砼分層控制高度,以利排氣;插振搗棒確有困難時,采用附著式振搗器或人工插搗的方法振實。
   3.1.2.2 T梁馬蹄以下主要依靠附著式振搗器振搗,腹板上部、翼板砼主要依靠插入式振搗器振搗,盡量避免澆注上部砼時,啟動附著式振搗器,導致下部即將結硬的砼表面出現麻面。
   3.1.2.3澆注砼時,必須要撒水濕潤。但不得積水;澆注前檢查模板拼縫,對可能漏漿的縫,設法封堵。
   3.1.2.4模板表面清理干凈,隔離劑應涂刷均勻。
   3.1.3修補方法:
   砼表面的麻點,對結構無大影響,通常不做處理,如需處理,方法如下:
   3.1.3.1用稀草酸溶液將該處脫模劑油點或污點用毛刷洗凈,于修補前用水濕透。
   3.1.3.2修補用的水泥品種必須與原砼一致,由于數量不多,可用人工在小桶中拌勻,隨拌隨用。必要時摻拌白水泥調色。
   3.1.3.3按照漆工刮膩子的方法,將砂漿用刮刀大力壓入麻點,隨即刮平。
   3.1.3.5修補完成后,用土工布進行保濕養護。
   3.2蜂窩
   蜂窩是指砼表面無水泥漿,骨料間有空隙存在,形成數量或多或少的窟窿,大小如蜂窩,形狀不規則,露出石子深度大于5mm,深度不漏主筋,可能漏箍筋。
   3.2.1原因分析:
   3.2.1.1模板漏漿,加上振搗過度,跑漿嚴重。
   3.2.1.2砼塌落度偏小,加上激振力不足或漏振
   3.2.1.3砼澆注方法不當,沒有采用帶漿法下料和趕漿法振搗。
   3.2.1.4砼攪拌與振搗不足,使砼不均勻,不密實,造成局部砂漿過少。
   3.2.2預防措施:
   3.2.2.1澆注前必須檢查和嵌填模板拼縫,并澆水濕潤;澆注過程中有專人檢查模板質量情況,并嚴格控制每次振搗時限。
   3.2.2.2塌落度過小時,拉回拌和站加水泥重新拌制;振搗工具的性能必須與砼的工作度相適應;一名振搗手跟著灰斗粗振,另一名振搗手隨后細振,按規定的振搗間距精心振搗,尤其加強模板邊角和結合部位的振搗。
   3.2.2.3嚴格執行帶漿下料和趕漿法振搗,注意砼振實的五點表現。
   3.2.2.4砼拌制時間應足夠;分層厚度不得超過規范規定,防止振搗不到位。
   3.2.3修補方法:
   小蜂窩可按麻面方法修補,大蜂窩采用如下方法修補。
   3.2.3.1將蜂窩軟弱部分鑿去,用高壓水及鋼絲刷將結合面沖洗干凈。
   3.2.3.2修補用的水泥品種必須與原砼一致,砂子用中粗砂。
   3.2.3.3水泥砂漿的配比為1:2到1:3,并攪拌均勻,有防水要求時,在水泥漿中摻入水泥用量1%-3%的氯化鐵防水劑,起到促凝和提高防水性能的目的。
   3.2.3.4按照抹灰工的操作方法,用抹子大力將砂漿壓入蜂窩內刮平;在棱角部位用靠尺將棱角取直。
   3.3“爛邊”和“爛根”
   3.3.1原因分析:
   “爛邊”和“爛根”主要是由于模板拼縫不嚴密、接縫處止漿不好,模板下底邊與臺座鋼板結合不緊密,振搗時砼表面失漿造成。漏漿較少時邊角出現“毛邊”,漏漿嚴重出現砼蜂窩麻面。另外附著式振搗器布置過密、過低、太靠近拼縫也是造成T梁“爛邊”和“爛根”的一個原因。
   3.3.2預防措施:
   3.3.2.1接縫處夾帶橡膠海綿條止漿,拼縫設計成搭接企口縫,并用鋼木壓板、橡膠壓條止漿,預制臺座鋼板邊表面粘帖橡膠海棉,防止模板激振時底邊脫開臺座。
   3.3.2.2在保證馬蹄振搗的情況下,將最先每兩道橫隔板之間的附著式振搗器減少到3個,并將振搗器位置調高,避免振搗器太靠近模板底邊、拼縫。
   3.3.2.3拼縫兩側的振搗器起振時保持同步,異步后模板拼縫漏漿加多。
   3.3.3修補方法:
   漏漿較少時按麻面進行修復,漏漿嚴重時按蜂窩處理辦法進行修復。
   3.4層印
   3.4.1原因分析:
   3.4.1.1砼澆注順序控制的不好,澆注下層砼時,上層砼等待時間過長,砼出現明顯的接茬痕跡。 在砼拌制、運輸、澆注三個環節中出現機械故障,停歇后繼續澆注,而未按照施工縫的要求進行檢查處理。
   3.4.1.2分層澆注時砼振搗過度,造成石子下沉,水泥砂漿上浮,漿多的地方顏色發青,石子多的地方顏色發白,形成對比。
   3.4.1.3模板上機油涂刷過多往下流,拆模后在構件表面呈現若斷若續的假“分層”。
   3.4.2預防措施:
   3.4.2.1預制梁澆注順序一般從模板一端開始水平分層澆注,從模板一頭開始,先澆注一段馬蹄,反回頭澆注腹板段、翼板,再向前澆馬蹄,再回頭澆注腹板、翼板,如此反復保持澆注斜面不斷推進。由于正截面段馬蹄部分抽拔管集中、變截面段的起始部分腹板較薄,橫隔板鋼筋密集,大料砼流動性不如小料,下料過程中容易卡料,導致馬蹄、橫隔板下耳出現孔洞。針對以上問題,梁場采用小料、大料兩種配比的砼,前幾罐灰拌小料,水平分層澆注馬蹄部分,附著式振搗器振搗,其它部位砼采用大料按上述方法澆注,插入式振搗器振搗。

   3.4.2.2砼停歇后繼續澆注,雖未超出施工縫停歇時間,亦應參照施工縫的要求進行檢查,情況嚴重時應嚴格按照施工規范的規定處理好施工縫。
   3.4.2.3精心組織振搗,注意砼振實的5點表現,振搗棒插入下層砼5-10厘米,避免砼發生離析。
   3.4.2.4涂機油時以模板現油光為準,采用質量品質較好的機油涂刷均勻。
   3.4.3修補方法:
   對油脂引起的假分層現象,用砂紙打磨后即可現出砼本色,對其它原因造成的砼分層,當不影響結構使用時,一般不做處理,需處理時,用黑白水泥調制的接近砼顏色的漿體粉刷或噴涂。當有軟弱夾層影響砼結構的整體性時,按照施工縫進行處理。
   3.4.3.1如夾層較小,縫隙不大,可先將雜物清除,夾層面造成“八”字型后,用水清洗干凈,在潮濕無積水的狀態下,用1:2-1:3的水泥砂漿強力填塞密實。
   3.4.3.2如夾層較大時,將該部位砼及夾層鑿除,視其性質按蜂窩或孔洞進行處理。
   3.5錯臺、跑模
   3.5.1原因分析:
   3.5.1.1模板拼縫經反復拆裝企口變形嚴重或支模時模板垂直度控制的不好,相鄰兩塊模板本身嵌縫。
   3.5.1.2相鄰兩塊模板對拉螺桿松緊程度不一,模板激振后張開程度不一。
   3.5.1.3砼側壓力比較大;拉桿滑絲、螺母絲扣有損傷,激振過程中出現螺母脫絲。
   3.5.2預防措施:
   3.5.2.1定期修整模板,確保模板底邊和拼縫處平整度滿足規范要求。
   3.5.2.2設專人緊固模板,手勁一致保持對拉螺桿松緊一致。
   3.5.2.3裝模時叮囑操作工人檢查拉桿的工作情況,杜絕使用壞絲的拉桿螺母和已變形拉桿。砼側壓力比較大時,拉桿上雙螺母。激振強烈時螺母底下加墊減振彈簧墊片,防止拉桿崩絲,出現跑模。
   3.5.3修補方法:
   3.5.3.1將錯臺高出部分,跑模部分用鐵釬鑿除,露出石子,新茬表面比構件表面略低,稍微凹陷成弧形。
   3.5.3.2用水將新茬面沖洗干凈,灑水使砼結合面充分濕潤。在基層處理完后,先抹一層水泥素漿打底,然后用1:2干硬性的水泥砂漿自下而上按照抹灰工的操作方法大力將砂漿壓入結合面,反復搓動,抹平。修補用的水泥應與原砼品質一致,砂子用中粗砂,必要時摻拌白水泥,保證砼顏色一致。為使砂漿與砼表面結合良好,抹光后的砂漿表面應覆蓋塑料薄膜,并用支撐模板頂緊加壓。
   3.6“切角”
   切角指T梁張拉起拱后,梁端頭馬蹄底邊砼發生斜截面破壞后掉角。
   3.6.1原因分析:
   T梁張拉起拱后,支撐方式發生變化,由張拉前的面支撐改為線支撐,加之梁端有5cm素砼,很容易發生斜截面剪切破壞。
   3.6.2預防措施:
   支T梁側模板時,提前在梁頭鋼筋籠底下墊一塊10厘米寬,1厘米厚的薄木板,將T梁支撐線前移10厘米。
   3.6.3修補方法:
   打掉碎裂砼切角,立封端模板和封端砼一起澆注。
   3.7收縮裂縫
   砼的收縮分干縮和自收縮兩種。干縮是砼中隨著多余水分蒸發,濕度降低而產生體積減少的收縮,其收縮量占整個收縮量的很大部分;自收縮是水泥水化作用引起的體積減少。收縮量只有前者的1/5-1/10。干縮裂縫呈現在T梁翼板頂面,寬度多在0.05-0.2mm之間,其走向縱橫交錯,無規律性,分布不均,并隨溫度和濕度變化而逐漸發展。
   3.7.1原因分析:
   3.7.1.1砼養護不當。撒水次數過少,表面損失水分過快,造成內外收縮不均勻而引起表面砼開裂。
   3.7.1.2過度振搗造成離析,表面水泥含量大,收縮量也增大。
   3.7.2預防措施:
   3.7.2.1澆注完砼12小時后開始養護,養護齡期為7天,前24小時內每2小時養護一次,24小時后按每4小時養護一次,翼板頂面用土工布覆蓋,避免曝曬。
   3.7.2.2振搗密實而不離析,對板面進行二次抹壓,以較少收縮量。
   3.7.3修補方法:
   對于細微的裂縫可向裂縫灌入純水泥漿,嵌實再覆蓋養護。或將裂縫加以清洗,干燥后涂刷兩遍環氧膠泥或加貼環氧玻璃布進行表面封閉。對于較深的或貫穿的裂縫,應用環氧樹脂灌漿后表面再加刷環氧樹脂膠泥封閉。
  環氧樹脂補強材料配比參考表 表1
  材料名稱 規格 備注
  環氧樹脂 E-44 主劑
  臨苯二甲二丁酯 工業 增塑劑
  二甲苯 工業 稀釋劑,用量看縫寬大小
  乙二胺 試劑 固化劑,用量以操作時間、環境溫度而定
  環氧膠泥.膩子配方 表2
  材料名稱 規格 總量比.g
  環氧樹脂 E-44 100
  臨苯二甲二丁酯 工業 30
  乙二胺 試劑 8-10
  滑石粉或水泥 300-350
   3.8“白斑”、“黑斑”
   3.8.1原因分析:
   3.8.1.1砼澆注后,模板會因投料和振搗器激振,濺上許多水泥漿或在翼板模板上殘留有未清理干凈的水泥漿,拆模后在砼表面留下白斑點。
   3.8.1.2黑斑指廢機油涂抹不勻或模板未清理干凈,局部油脂集中,拆模后形成黑斑。
   3.8.2預防措施:
   3.8.2.1澆注梁腹時,用彩條布遮住翼板底模板,防止砼散落到模板上;在澆下一層砼前將側模板上濺落的水泥漿擦干凈。
   3.8.2.2打灰以后,用鋼絲刷將模板上的灰渣清理干凈,鐵銹要用細砂紙擦拭干凈。清理完后,用質量好的機油均勻涂刷模板表面,用量應少,現油光即可,如果機油過多會往下流,造成砼局部顏色發烏,砼面顏色不一致。
   3.8.3修補方法:
   黑斑用細砂紙精心打磨后,即可現出砼本身的顏色。白斑一般情況下不做處理,當白斑處砼較松散時可按麻面的修補方法進行整修。
   由于預制T梁作為大部分簡支轉連續橋梁的上部結構的主要形式,將會在以后的施工中成為基本結構。而影響預制T梁外觀質量的因素很多,造成缺陷的原因分析也很復雜,因此本人僅就該標段T梁施工中發現的外觀質量問題進行了一些分析,以期拋磚引玉,或可為大家提供一些有用的資料,其中不當之處還望指正。
  作者簡介:孫杰,女, 1979年10月,本科,工程師。
   張秋平,女,1981.7.18,大學本科
   注:文章內所有公式及圖表請用PDF形式查看。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2/view-563386.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