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土建工程框架結構施工研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本文主要論述了框架結構施工問題,并提出了框架結構施工優化策略。在土建工程的施工中,框架結構應用較為普遍,如何控制土建工程框架結構施工質量,是當前研究的焦點。
關鍵詞:土建工程; 框架結構; 施工;
前言
框架結構施工質量的控制點非常多,如原料質量的甄別,混凝土澆筑過程中的各項原料配比,攪拌程度,以及后期澆筑和維護。在實際施工總,應積極提高施工人員的工程理解水平和各項素質,如管理技術干部、操作人員、服務人員。盡管建筑工作總體上知識含量不高,但是如果從質量意識角度入手,從關注細節入手,對于提高框架結構施工質量應大有裨益。
一、框架結構常見問題分析
1、梁柱問題 在土建工程中,梁柱的施工異常重要,而且非常復雜,因為節點夠著相對而言并不單一,鋼筋的分布也十分密集,在施工人員在高空作業時,往往施工難度非常之大。尤其在施工中間柱時,往往由于鋼筋交錯程度高,鋼筋非常不便于綁扎,很多工程中,通常利用整體沉梁,導致節點下面的鋼筋綁扎不到位,有的甚至在梁的節點處沒有放置箍筋或少量放置箍筋,這樣對整個工程都會形成嚴重的安全以及質量問題。有的土建工程框架結構中的梁柱節點施工中,施工人員非常了解節點內部箍筋綁扎十分困難,便采取相關非規范手段進行箍筋的拼合,比如利用兩個開口箍筋進行組合,甚至在所有節點區域均采用開口箍筋,這樣的措施,完全不符合規范上的技術要求。因為,箍筋的密實性以及其末端彎鉤的技術要求,是有效約束混凝土的必要條件。在實際施工當中,運用分層套箍法,是比較好的方法,但是其需要將節點區域的模板進行拆除,才能保證箍筋的牢固度,這樣施工起來,極其不方便,施工難度相當大。而有些施工單位或施工人員普遍采用原位綁扎法,所謂原位綁扎法,即通過梁底模的安裝完畢后,在其上面進行鋼筋的綁扎,然后安裝側模板,通常這樣施工會造成相關的質量缺陷。首先,容易造成坍塌事故,因為在安裝底模之后,沒安裝側模,這樣會導致板的模板安裝不完全,致使整個模板支撐系統極其不穩固,通常情況下,坍塌就因此發生。其次梁柱施工過程中,所需要的鋼筋常常堆放在施工樓層附近,而且需要二次運輸,所以在這樣情況下,堆放以及運輸鋼筋時,很不安全。最后,模板以及鋼筋的綁扎相互間交叉作業,對于工序施工有序的管理極不方便,經常出現窩工,導致施工效率低下。
2、模板施工問題 模板工程是保證混凝土結構構件形狀尺寸和相互位置的正確性,達到設計要求的抗震設防能力。所以,模板工程質量的優劣直接影響混凝土結構的抗震能力。構件軸線位移原因:①翻樣不認真或技術交底不清,模板拼裝時組合件未能按規定到位。②軸線測放產生誤差。③墻、柱模板根部和頂部無限位措施或限位不牢,發生偏位后又未及時糾正,造成累積誤差。④支模時,未拉水平、豎向通線,且無豎向垂直度控制措施。⑤模板剛度差,未設水平拉桿或水平拉桿間距過大。⑥混凝土澆筑時未均勻對稱下料,或一次澆筑高度過高造成側壓力過大擠偏模板。⑦對拉螺栓、頂撐、木楔使用不當或松動造成軸線偏位。
二、框架結構施工優化策略
1、梁柱節點施工質量控制。由于梁柱節點鋼筋分布密集,箍筋綁扎困難,便存在節點不放箍筋或少放箍筋的現象,給工程留下隱患,這種現象在先立模后綁軋鋼筋在整體下沉的施工方法中特別容易出現。出現后有時也采取補救措施,通常是采用從對面兩側加開口箍筋的做法,且開口箍筋數量不足也不易綁扎到位,且不符合必須封閉箍筋的要求。施工人員意識到先立模后整體沉梁的施工方法不易綁扎節點區的箍筋,便采用先支梁底模后綁扎梁鋼筋在支立梁側模及平板模的方法,這樣做雖然可以保證節點核心區箍筋的布放,但存在弊端:一是先立梁底模再綁扎鋼筋時,施工操作人員安全度差,鋼筋擺放不易,操作不便:一是交叉作業多,木工立好梁底模就要等梁鋼筋綁扎完后再立梁側模及平板模,給施工組織安排帶來困難,常出現離工現象,工效較低:二是先立梁底模,各個梁模是單獨的,沒有聯系(拉結),造成模板結構本身的安全性較差,產生安全隱患。梁靠近支座處剪力最大,而箍筋就是為了抵抗剪力而配置的。從抗震設防考慮,如果箍筋離開支座太遠或密箍區長度不足,都會造成支座處受力薄弱,甚至造成剪切破壞。距支座的第一個箍筋根據構造要求離開支座應不大于 50mm。眾所周知,梁的箍筋返工最麻煩,所以必須在梁骨架落入梁模之前,對照設計圖紙,全面復查各處有無錯漏,復查結果完全正確之后才可將梁骨架落入模里,對于確實已落人梁模而梁箍筋又需加密的,必須返工加密。
2、模板施工。模板軸線測放后,組織專人進行技術復核驗收,確認無誤后才能支模。墻、柱模板根部和頂部必須設可靠的限位措施,如采用現澆樓板混凝土上預埋短鋼筋固定鋼支撐,以保證底部位置準確。支模時要拉水平、豎向通線,并設豎向垂直度控制線,以保證模板水平,豎向位置準確。根據混凝土結構特點,對模板進行專門設計,以保證模板及其支架具有足夠強度、剛度及穩定性。
3、 混凝土施工質量控制
?、诺装宸戳患皦w澆筑。在地下室的施工過程中,其墻體在第一次澆筑底板時,必須留置施工縫,施工縫的具體外置必須保證在反梁 30cm 以上的位置,首先將減石子砂漿(與混凝土配比相應)添置于施工縫內,然后再進行澆筑,分層振搗。高層建筑地下室相關墻體進行澆筑時,必須嚴格控制澆筑厚度,一般而言,澆筑厚度為振搗棒的長度值而定,有的采用 50 棒,有的采用 30 棒,一般取振搗棒有效長度的 1.25 倍為宜在振搗過程中,必須保證振搗棒振搗密實,而且在振搗過程中不得接觸預埋件和鋼筋。對于鋼筋比較密集的節點部位,必須更換小直徑的振搗棒,并加密振搗。
⑵墻、柱混凝土的澆筑。在墻板的澆筑過程中,必須采取分層澆筑方案,并分散性布置下料點,保證澆筑過程既連續又循環??刂贫蚜系母叨?,一般在 1m 以下為宜。保證混凝土自由傾落高度在2m 以下,如果超過 2m ,則必須用串筒或其他設備來保證洞口兩側的混凝土高度一致,在下灰過程中,保證下灰的統一性,并采取同時振搗,防止洞口的形變產生,對于大洞下部模板(通常是 1:1)應采取補充振搗措施,便于避免漏振。柱以及墻體在進行混凝土澆筑前,必須首先清除底部的軟弱層,將于混凝土配比相當的水泥砂漿進行填充,填充厚度為 50cm- 100cm,這樣可避免底部出現混凝土爛根?;炷猎跐仓^程中必須連續,在進行分層澆筑時,每層混凝土澆筑時間間隔必須控制在混凝土初凝時間內,并且每一層都需要振搗,直到無氣泡產生。
?、橇喊寤炷?。采取同時澆筑的方式,在澆筑過程中,必須從一端下灰,并且配置振搗器進行振搗,充分保障混凝土的推進方向是由梁底起,梁前止,計算梁高來采取相應的分層澆筑,澆筑進行到板底后,采取聯合板澆筑措施。梁板混凝土必須進行流水段的劃分,按流水段來進行梁板的建筑。對于梁而言,可采用插入式振搗器進行振搗,振搗方式為快插慢拔,保障這道均勻,對于板來說,以平板式振搗器進行振搗為宜,充分保證表面平整度,可利用木抹子進行抹平,抹平時注意順序,應為從前到后的順序。
三、結語
對于土建工程來說,框架結構主要是由鋼筋混凝土而澆筑成的承重梁柱來為房屋的主要結構,構件的面積通常比較小,所以其結構承載能力通常不大。然而框架結構作為土建工程最為主要的結構之一,其應用十分廣泛。作為框架結構施工過程中,其梁柱以及模板的施工,常常容易產生比較大的問題,所以在施工中,必須嚴格把握這兩方面環節的施工。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2/view-58533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