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城市規劃的若干問題闡述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城市規劃是一項全局性、綜合性、戰略性的工作,涉及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生活等各個領域。本文主要探討了城市規劃的若干問題,包括對城市規劃含義的理解,其編制的理由,以及政府進行城市規劃的主要目標和未來城市規劃的革新方向,以使科學發展觀真正深入城市規劃的各個層面發揮其重要的指導作用。
關鍵詞:城市規劃,城市環境,和諧,革新
1.城市規劃的定義
城市規劃是政府統籌協調城市發展各個領域的重要手段。而城市規劃的“和諧”就是資源匹配、生態平衡、產業協調、布局合理、空間豐富、交通順暢、環境宜人、居住舒適。城市規劃確定了城市在產業發展、功能分區、資源配置、交通安排、環境設計等各個方面的發展思路,制定規劃應以和諧為本。和諧規劃是建設和諧城市的基本保障,如何規劃建設和諧的城市??傮w來講,為適應構建和諧社會、和諧城市需要,城市規劃必須轉變觀念,要從政策的高度認識城市規劃工作的重要性。城市規劃必須要有整體觀念、統籌城市資源、協調各方利益、化解城市矛盾。制訂規劃要按照科學發展觀與建設和諧社會的方針,做到科學有序、綜合平衡、適應并能促進經濟社會全面發展,即建設一個和諧的現代城市。
2.城市規劃編制的方向
城市規劃中實現環境保護的對策結合我國實際,按照“五個統籌”以及環境保護所采用的“堅持經濟建設、城鄉建設與環境建設同步規劃、同步實施、同步發展,實現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協調統一”的總方針和總戰略,通過在城市規劃中的環境保護研究,城市規劃領域中應主要采用以下幾個方面的實踐對策:
1)城市規劃編制的前期準備應將環境、人口、城市性質、城市規模、城市布局協同考慮這些準備工作是城市環境保護規劃的基礎,包括:城市的自然環境資料,如地理位置、生態環境、氣象、水文等;城市的社會與經濟狀況,如人口、國民生產總值等;環境狀況的調查分析,如大氣、水體、噪聲的監測資料,固體廢物的來源與歷年累計量,對污染的治理狀況等;城市生態環境現狀分析與功能區劃等。
2)城市規劃應同時編制大氣、水、固體廢物污染綜合整治規劃。大氣污染綜合整治規劃是根據城市大氣質量現狀與發展趨勢進行功能區劃,并按擬定的環境目標計算各功能區最大允許排放量和削減量,從而制訂污染治理方案。大氣污染的治理應根據城市的能源結構與交通狀況確定首要污染物即濃度高、范圍廣、危害大的污染物,便于治理時有的放矢、對癥下藥。固體廢物綜合整治規劃是根據環境目標落實各類固體廢物的綜合利用率與處理、處置指標體系并制訂最終治理對策。
3)城市規劃編制應將整體環境“區域化”。區域化就是將城市的環境放到整體的區域中進行思考,用體系和城市群的概念來分析城市環境。從宏觀的角度把握整體的城市,用辯證的思維來思考城市環境。
4)城市規劃編制中環境問題思考的途徑在城市規劃與環境保護的結合上,根據我國實際,并以現時的技術手段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將城市規劃與環境保護結合得更深入一步:
a.在城市總體規劃或次區域規劃層次上,確立環境限制是城市或區域發展限制性因素之一的觀念,并通過對主要的環境限制因素及潛在的污染源的分析,合理界定城市的規模,選擇適合的用地和人口分布交通運輸方案;b.在改造和城區重整規劃中,盡一切可能改善環境質量,包括完成基礎設施的配套,降低太高的容積率和人口、居住密度,增加城市空間和綠地,消除用地布局不當如工業與居住相鄰引起的環境干擾;c.在郊區發展中,通過對非建設性用地的功能區劃,確定生態保護區和敏感區、景觀敏感區,保護其不受城市化的不利影響;d.在市政詳規層次上,將污水管網的設計、污水廠與環境影響評估結合起來。
3.城市規劃的主要目標
1)資源節約型社會的建設。城市規劃是對城市土地和空間資源利用的調控手段。國家發展中出現了人均資源短缺的矛盾,而且是相當長期的矛盾。這就要求在城市規劃指導思想上真正牢固樹立起資源節約的意識,在具體工作中逐步建立起有關的制度。在未來,我國空間資源的節約是一個大戰略。因此,需要研究城市發展的空間戰略思想。過去的粗放發展應當變成今后的精明發展、集約發展、合理緊湊發展,對各類城市都應當如此。
總體上,還是合理密度為好。在大城市、特大城市,可以根據情況,適當提高密度,目的是城市的可持續發展,為子孫后代創造良好的人居環境。在農村和小城鎮,建設用地的潛力不小,可以通過農村合理規劃建設,節約土地以支持城市發展用地。需要強調的是,有關用地指標的工作,需要非常慎重。同時必須明確,城市發展用地指標的工作,屬于城市規劃的法定任務,屬于城市規劃的基本業務范圍。水的節約和水源的保護、能源的節約,都是在城市規劃中需要研究的重要問題。
2)規劃建設生態良好的城市。這本來是城市規劃的基本出發點和基本任務。由于市場經濟體制和法制還不夠完善,且國家重視工業的大發展,以及環境保護執法方面存在的種種問題,當前我國城市生態環境形勢很不樂觀。城市的環境保護已經上升到城市安全的層面,而且呈現區域污染的特點。城市總體規劃和區域城鎮體系規劃中,環境保護和生態建設的任務現在更加突出起來。這就要求在城市規劃時,大力加強這方面的工作。此外,大城市的汽車尾氣污染問題也提上了日程。
3)區域協調發展問題。隨著城市化的進程加快,城市群和城市密集地區不斷增長,城市發展的區域問題突出起來。區域性規劃:a.要解決好城市之間的產業發展問題;b.統籌安排好大型基礎設施建設;c.安排好區域的環境保護和生態建設;d.安排好城鄉的協調發展。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提出后,從區域層面統籌安排鄉村規劃建設的任務就提出來了。做好村莊集鎮規劃也成為需要。農村建設和城市發展是分不開的。
4.城市規劃的革新方向
4.1在城市規劃中融入社會經濟因素
“經濟”本身就是一個動態的活躍因素,當其與規劃相結合時,也才能真正體現“規劃”是為人服務的。二戰后的西方城市主要面臨的就是一系列經濟問題,所以才成為制訂規劃進行考慮的重要因素。在我國,經濟改革中出現大量的社會經濟問題,直接或間接影響著城市規劃。
20世紀20年代期間規劃是以解決城市人口疏散為出發點,而今研究的問題就寬廣得多,諸如城市所在區域的經濟發展戰略與城市規劃相結合,帶來了新的因素,同時,也提出了新的問題。雖然目前對這方面的研究還不完善、成熟了新的生命力,包括從城市如何促進區域經濟的發展,如何確定城市在區域中的合理位置,到城市人口和經濟發展如何解決人口就業、發展新區、保護舊城中心繁榮等問題結合起來。
4.2從更深層次和角度認識城市結構
1)社會經濟作用的結果,對城市職能的多樣化和社會經濟結構的復雜性有了重新認識,即城市的空間結構必須適應城市社會結構發展變化的需要;2)從空間結構上,對“功能主義”觀點提出挑戰,引導人們重新研究舊城市;3)重視保護原有的社區結構,允許適當的高密度,保護城市的歷史文脈,保護有價值的自然和人文景觀資源;4)重視傳統的建筑形式和舊建筑的有機結合,改變過去對舊城市全盤推倒,大拆大建,徹底求“新”的做法。
4.3城市發展連續化
人們逐步對城市規劃的性質以及相應方法有了新的認識,主要是否定了把城市規劃當作是城市“終極狀態”理想藍圖的概念,而是逐步把城市的發展視作一種連續不斷的過程?,F有關條例規定“5年小調,10年大調”的方針,其實也就是促使規劃在實施過程中能得以及時調整和完善。
5.結語
科學發展觀作為我國的一項重要的發展指導思想,必然會對當前的城市發展和建設產生重要影響。從近年來的實踐中可以看出,在城市總體規劃編制環節中,落實科學發展觀,實施“五個統籌”還有很豐富的內涵可以挖掘。只有通過不斷探索和研究,科學發展觀才能真正深入城市規劃工作的各個層面,發揮其重要的指導作用。
參考文獻:
[1]汪光燾.以科學發展觀重新審視城鄉規劃工作[J].城市規劃,2004(3):8-12.
[2]鄒軍.城鎮體系規劃:新理念、新范式、新實踐[M].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2002:25-26.
[3]短評.讓科學發展觀貫徹城鄉規劃始終[N].中國建設報,2005-06-17.
[4]莫雪英.城市規劃設計特點與建筑設計的區別[J].山西建筑,2007,33(12):44-45.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2/view-64087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