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論國內商業銀行金融衍生品交易的策略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金融衍生品交易越來越熱門,但是金融衍生品交易存在一定的缺陷,例如投機情況嚴重、風險出現頻率高與控制力度不足等,對于國內商業銀行來說,為了提高銀行的核心競爭力,跟緊經濟發展的步伐,銀行要優化金融衍生品的交易策略本文對國內商業銀行金融衍生品交易的策略進行了論述,對進行金融衍生品交易時容易出現的問題和具體策略進行了分析,目的在于提高讀者對金融衍生品交易的認識,為國內商業銀行新時期金融業務的發展提出相應的建議,以供參考。
關鍵詞:商業銀行;金融衍生品;交易;優化
進入新世紀以來,隨著我國經濟水平的發展,我國商業銀行對于金融衍生品交易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2004年,銀監會制定并頒布了《金融機構衍生產品交易業務的管理暫行辦法》,對金融衍生品交易的準入和風險控制進行了規范,我國金融衍生品交易步入快速發展期,然而就目前的情況來看,國內商業銀行金融衍生品交易存在一系列問題,這就導致國內銀行的核心競爭力不強,容易在金融衍生品交易的市場競爭中受到外資銀行的壓制,因此國內商業銀行金融衍生品交易的策略亟待轉型。
一、國內商業銀行金融衍生品交易現狀
我國商業銀行金融衍生品交易情況可以分為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銀監會頒布《金融機構衍生產品交易業務的管理暫行辦法》(下稱《暫行辦法》)之前的時間段,這個階段中,參與金融衍生品交易的銀行主要為中國銀行、中國農業銀行 、中國工商銀行、中國建設銀行這四大國有銀行,其他銀行與外資銀行的參與度不高,而在《暫行辦法》頒布之后,其他銀行以及我國國內的外資銀行等銀行對金融衍生品交易的參與度越來越高,在《暫行辦法》實施之后,花旗銀行、匯豐銀行等五家大型外資銀行馬上向銀監會遞交了參與金融衍生品交易的申請,之后更多的銀行也紛紛加入了金融衍生品的交易市場之中。
根據《中外資銀行衍生產品報告》來看,在整個交易市場中金額占比最大的是外資銀行,以外匯合約和遠期掉期合約為主,從產品類型方面來分析,外匯型金融衍生品交易是最主要的類型,利率型金融衍生品其次,這兩種產品占比超過百分之九十,而信用金融衍生品在國外已經流行開來,在國內的普及程度不高。
由于國內商業銀行在金融衍生品交易的專業程度不足,對產品的價格確定以及自主涉及的能力不夠,我國銀行衍生交易的形式以“背對背”交易為主,“背對背”交易指的是國資銀行與企業之間無法做到純粹的雙方交易,需要借助外資銀行這一第三方進行交易,一種形式是國資銀行與企業之間交易完成后需要外資銀行平盤,另一種是外資銀行直接成為中間方。
二、我國金融衍生品市場存在的問題
(一)國內銀行本身方面的問題
我國國資銀行對于金融衍生品交易方面的專業能力不足,這一問題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
首先是產品設計和定價的能力不足,不能自我確定產品的定價,目前所使用的體系幾乎全部是沿用外購體系,當產品發生變化時,國內銀行就無法確定定價,只能向外資銀行進行詢問,這就直接降低了國內銀行金融衍生品交易的競爭力,這一問題的后果很嚴重,這會導致以后如果出現了新的衍生品交易類型,國內銀行會始終落后于外資銀行,始終被外資銀行壓制。其次是交易形式太依賴中間商,大多數國內銀行在與企業之間進行金融衍生品交易時必須依賴外資銀行等第三方,自己沒有獨立完成交易過程以及平盤過程的能力,交易的命脈掌握在自己的競爭對手手中,這也直接導致了國內銀行嚴重缺乏競爭力。
?。ǘ┍O管方面的問題
我國對于金融衍生品教育的監管存在問題,首先是在設置監管機構時存在問題,我國的監管方法過于傳統,然而金融衍生品是一種混合產品,涉及的金融領域和層次較多,具有顯著的多行業混合特征,傳統的監管方法會導致效率和市場健康度的下降,其次,監管法律法規等方面也存在問題,很多法律雖然已經建立起了基本的法律框架, 但是內容不完善,對很多方面的監管內容尚是空白的,這樣一方面會導致監管過于隨意,另一方面也會導致鉆空子的現象發生。
(三)商業銀行內部管理制度不完善
我國商業銀行在進行金融衍生品交易的內部管理時往往會出現不完善的問題,主要表現在四個方面:金融衍生產品業務交易員超權交易現象、在衍生產品代客交易中未對敞口風險及時估值、表外業務風險控制系統的有效性有一定缺陷、關聯公司共用一個保證金賬戶敘作衍生交易問題。這些問題會導致交易時出現安全隱患,直接損害銀行本身以及客戶的利益。
三、我國商業銀行金融衍生品交易的優化方式
(一)政府方面
要想優化我國商業銀行的金融衍生品交易,國家和政府的支持是最重要的,政府要運用自身宏觀調控的權力來穩定金融衍生品交易市場,首先,政府要積極完善金融衍生品交易相關的法律法規,為金融衍生品交易做好基礎建設工作;其次,政府要扶持國資銀行的人才引進工作,提高國資銀行的金融產品自主設計與自主定價能力,提高國資銀行的核心競爭力;政府還要繼續推動銀行利率市場化改革,保證金融衍生品市場能夠有良好的市場環境和交易環境;此外,金融衍生品交易市場要在政府的協助下建立自我管控體系,整個監管體系要由行業的自我監管、政府監管以及投資者參與者自身監管三部分組成,需要從個人到政府各個方面通力合作。政府還要加強國際合作工作,制定相應的政策來推動我國金融衍生品市場與國際市場接軌。
?。ǘ┥虡I銀行自身方面
對于國內商業銀行本身而言,對金融衍生品交易的風險管控工作是相當重要的,就之前發生的金融衍生品交易風險來看,主要分為兩種類型,其一是商業銀行在參與市場交易的過程中出現了交易風險,其二是投資客戶出現風險,而這兩種風險逐層累積,最終都會導致商業銀行自身的信用和利益受損。為了提高商業銀行的風險識別和風險抵抗能力,我國商業銀行要全面提高自身的管理能力,在進行金融衍生品交易之前要詳細對交易對象和相關法律條文做出研究,對可能出現的風險做好分析和預防工作,在交易過程中要仔細確定每一條交易內容,還要從銀行內部制度和人才引進等方面入手加強對衍生金融交易產品的管控能力。 (三)監管機構方面
商業銀行要積極和監管機構進行合作,與監管機構一同促進金融衍生品交易的發展,同時不同監管機構也要進行全面的合作,雖然在政府的主持下我國各個監管機構已經建立了定期交流制度,但是事實上此項制度更多是流于形式,具體的操作情況則并未詳細說明。建議銀監會、保監會和證監會這三大監管機構各自派出專業人員組成專門的金融衍生品監管機構,由此機構專門負責金融衍生品交易的監管機構。此外,在進行金融衍生品交易的監管以及法律法規制定工作時,我國要積極借鑒外國的先進經驗,國外金融衍生品交易的發展時間較長,交易經驗豐富,因此我國要學習外國制定專門的金融衍生品交易法律,讓金融衍生品交易有明確的法律可以作為憑據。
(四)金融衍生品方面
銀行對于金融衍生品本身的交易核心競爭力也是重要方面之一,我國國內商業銀行對于金融衍生品方面的交易專業程度不足,為了改善這一缺陷有兩種解決方案,接下來進行分別介紹。
第一是將目前的較為復雜的金融衍生品的結構進行分解,將一項金融衍生品分為幾種不同的類型,這樣做一方面可以降低交易的操作復雜程度和難度,讓國內銀行憑借自己的能力就能完成整套交易操作,另一方面,將復雜的產品分解為簡單的產品可以通過簡單產品來平掉風險,目前國內銀行對簡單金融產品的處理能力是普遍具備的。
第二是提高銀行自身的專業能力,起碼要做到具備自主定價的能力,要擺脫傳統的“背靠背”交易模式,降低對外資企業的交易依賴度,“背靠背”交易方式不僅限制了我國商業銀行的競爭力的提高,還導致了國內銀行利潤的損失,讓一部分利潤流入了國外銀行,為了提高我國商業銀行的定價能力,我國商業銀行可以進行定價系統的試開發和試運行,要敢于嘗試,在保證風險的可承受程度的前提下采用自主研究的定價系統來進行交易,此外還要積極引進國外的金融衍生品交易系統進行運行和研究,這樣做一方面可以讓我國商業銀行進行學習,另一方面可以讓我國商業銀行提前適應國際市場,增強我國商業銀行的國際競爭力,只有擁有自主研發的能力,我國企業才能真正具有核心競爭力。
結束語
對于我國商業銀行而言,為了提高在日漸開放的銀行業大環境下的核心競爭力,國內商業銀行必須進行及時轉型和優化,對金融衍生品交易策略的優化就是其中的重要部分。本文對我國商業銀行金融衍生品交易的策略進行了論述,從我國金融衍生品市場存在的問題、商業銀行開展金融衍生品交易的現狀以及優化方式三方面進行了分析。要想完善國內商業銀行金融衍生品的交易市場,不僅需要銀行本身的資源投入的業務轉型,也需要國家的重視和指導,只有結合各方面的努力才能真正創造良好的金融衍生品交易環境。
參考文獻:
[1]李杏.中美商業銀行衍生品業務比較及啟示[J].農村經濟與科技,2018,29(20):119-120.
[2]陸登強.商業銀行金融衍生品的風險管理[J].金融電子化,2018,(03):42-43.
[3]張哲淳.我國商業銀行金融衍生品業務存在的問題、制約因素及建議[J].現代經濟信息,2012,(03):245-246.
[4]姜瑩.國內商業銀行金融衍生品交易的策略——基于我國金融衍生品市場基礎性缺陷的研究[J].黑龍江對外經貿,2008,(01):107-109.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3/view-1499407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