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新經濟是網絡經濟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林永青

  新經濟當然是網絡經濟。眾多媒體和讀者似乎都在談論Web 2.0和Web 3.0,但是可以肯定,人們對Web X.0的誤解非常多。因此做一些正本清源的努力,是很有必要的;另外,人們極有可能只了解了概念層面,而通常沒有太多的實踐層面的體會。從知識論看,“人類以行動促進思考”,對于一個新生事物,有人在創造、有人在觀察、有人在起哄,還有人根本不知道發生了什么。新經濟將是一個復雜的、共生的網絡生態系統,而不僅僅是幾條簡單的產業價值鏈。自1998年,我開始思考互聯網的各種生態模式問題,總結了現在和將來若干年Web X.0的特征。
  第一,著名未來學家約翰.奈斯比特提出了所謂的“高科技+高情感”,也就是“從物質到情感;從成本到價值;從生產指數到幸福指數”。網絡和新經濟將把人類從單純的物質生產指標,還原到工業化之前的個性情感的滿足指標上去,追求人類的幸福感成為更為重要的網絡化生存法則。
  第二,由于各種形態的虛擬貨幣或虛擬準貨幣已經開始出現,在線支付系統已經進入實用階段,因此早在互聯網的嬰兒期,人們所關注的“三大流”,即信息流、物流(不少產品將沒有物流)、資金流,開始在真正意義上深度融合。
  第三,從“產品供應鏈”轉向“數字價值鏈”;然后再從“數字價值鏈”進化到“數字價值網絡”,這成為網絡經濟的“造物運動”(Douglas F. Aldrich,科爾尼咨詢,1999)。這一點也佐證了奈斯比特的思考,產品生態將逐漸淡出,價值生態將快速登場。
  第四,從產商為中心,轉向以消費者為中心。消費者為中心,周圍的商業生態系統是:產品制造商(數字產品或傳統產品)、信息中間人(互聯網時代新出現的)、信用服務商(可能以生態系統中的其他角色出現)、服務整合商、(可能的)分銷商或分銷渠道、網絡化社區(社會)、金融服務商、其他消費者或企業。
  第五,從工業化時代的大規模標準化,轉向到網絡經濟時代的大規模定制――也就是數字化的“長尾”?!伴L尾”是一條統計的曲線,這是一種對80/20帕累托理論的顛覆。后者說80%的收益來自20%的產品貢獻。大規模定制如何成為可能?①超低價的生產使尾部市場(利基市場)有利可圖;②大幅度下降的(消費者)獲取成本和(生產者)營銷成本使尾部市場供應豐富;③為個性化的選擇提供服務,需求分散化;④消費者(用戶)自行加工產生需求信息,使尾部變長;⑤匯總的尾部市場的需求(從而是利潤)不小于熱門市場;⑥長尾現象的形成改變了用戶需求方式。
  第六,信息需要流動,而不是“分發”;不再以“書本”的形式,而是以“比特流”的形式,從一個大腦“流動”到另一個大腦;知識版權從“擁有”為主,轉向以服務為主、以表演為主、以體驗為主、以關聯為主。
  第七,知識本身不太容易商品化。容易商品化的部分知識產業是媒體業、教育業、咨詢業、出版業。這幾個知識行業在新網絡時代開始融合;另一方面,新經濟就是使得知識商品化的比例越來越高的經濟形態。這方面的實踐很多,特別是在西方發達國家,知識服務業已經成為GDP的主要支柱,德魯克所倡導的知識社會的雛形已經出現。
  第八,托夫勒將時間、空間、知識做為新經濟的三大支柱,他將這三大支柱互為因果的滲透和作用,著寫了《財富的革命》。而我認為,在互聯網經濟里,更準確地描述“先進的商業模式”,就是更大程度地用時間換空間、用知識換能源,就像過去20年,互聯網在演進中所帶來的空間的消失;同時,時間的價值將成為最重要的價值,因為知識的價值來自于時間的價值。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3/view-792384.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