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靖朝《軍政事例》性質新探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劉正剛 邱德鑫
摘 要: 明宣德四年國家首次頒行《軍政條例》,之后,正統、弘治和萬歷年間又有續修,并頒布通行。但嘉靖朝有無國家軍政條例,學界至今未有明確定論。嘉靖時期,因北虜南倭的局勢,各地官員纂輯刊行有關軍隊法律較為活躍。其中嘉靖三十一年巡按監察御史霍冀輯《軍政事例》,經兵部議覆,皇帝允準而刊行,成為國家軍政條例,并一直行用到萬歷初年國家再次頒行《軍政條例》。嘉靖朝霍冀的《軍政事例》在體例上開創了分門別類纂輯的新方式,也為萬歷《軍政條例》所繼承。
關鍵詞: 嘉靖;霍冀;《軍政事例》;軍政條例
明代自宣德四年(1429)開始頒布《軍政條例》,以加強對軍隊的管理。之后,歷代均有續修,名稱不一,但均有“軍”或“軍政”等字樣,大體可分為國家頒布和地方官私人纂輯兩類,故可籠統稱之為“軍政條例”。例是明代法律體系的核心內容之一,其稱謂有“條例”“事例”“榜例”等。①
嘉靖時期,南倭北虜問題嚴重,編纂軍政方面的條例漸成熱潮,其中嘉靖三十一年(1552)有兩部軍政條例刊行,一部是巡按江西監察御史孫聯泉的《軍政條例續集》,由江西臬司刊行;另一部是巡按浙江監察御史霍冀的《軍政事例》,又名《軍政條例類考》,②經皇帝允準刊行。有學者在簡略討論嘉靖朝霍冀《軍政事例》與國家修訂軍政條例二者之間關系時,以“迄今未見”嘉靖本軍政條例為由,對嘉靖三十一年以后國家是否真有重修《軍政條例》,持“似仍可存疑”的謹慎態度;又說“嘉靖以后,私家編纂集結軍政條例之風一時盛行”,將霍冀的《軍政事例》和譚綸的《軍政條例》等列作私修,認為他們“與官方所輯《軍政條例》性質不同”。③著名法律史學家楊一凡先生對霍冀《軍政事例》曾有論述,但也未明確肯定該書是嘉靖朝國家軍政條例。④專文研究明代軍政條例者,也或暗或明認為霍冀《軍政事例》為官員私輯性質。⑤也有學者將霍冀的《軍政事例》列為“官員個人輯錄的事例匯編”。⑥那么嘉靖朝有無國家軍政條例呢?筆者因主持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之需,赴海外搜集文獻,有幸在日本內閣文庫親眼看見萬歷二年(1574)由兵部尚譚綸主修,經朝廷允準頒布的《軍政條例》,該書明確說霍冀之書是經過嘉靖帝欽準刊行。本文通過對相關史料進行考辨,揭示霍冀《軍政事例》始于個人輯錄,但在經兵部議覆,上呈嘉靖帝允準后又作修訂,由國家撥款刊行天下,故其性質應屬國家軍政條例。
一、嘉靖朝編纂軍政法律的情形
明朝十分注重編纂軍政類法規。明初,朱元璋即頒布《軍法定律》,[《明太祖實錄》卷一四三,洪武十五年三月乙丑條,“中研院”歷史語言研究所1962年版,第2253頁。]加強對衛所軍伍的管理。永樂六年(1408)六月,明朝還重申用《軍法定律》整飭軍伍,但衛所軍伍仍存在各種問題,時翰林院庶吉士沈升說:“我太祖高皇帝創置《軍法定律》,訓習操練,皆有經制……今之軍衛未盡整飭……宜敕五軍各衛整飭部伍?!保邸睹魈趯嶄洝肪戆恕?,永樂六年六月條,“中研院”歷史語言研究所1962年版,第1067頁。]明朝隨之推出新的軍政法律。洪熙元年(1425)九月,兵部尚書張本上奏,“兵政未清,請分遣大臣各處清理,并列清理事例八條”,獲允。[《明宣宗實錄》卷九,洪熙元年九月壬子條,“中研院”歷史語言研究所1962年版,第239頁。]宣德三年(1428),明朝又“以新定清理事例十一條,通前八條,榜示天下”。[《明宣宗實錄》卷三六,宣德三年二月甲寅條,第890頁。]宣德四年二月,明朝又題準“勾補軍役”相關事例;六月,張本請求“通將條例,申明遵守”,[ 楊一凡:《皇明制書?軍政條例》,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3年版,第1491-1492頁。]再次獲準,遂將歷年事例匯為明代首部單行本《軍政條例》,共計33條,行用達百年之久。[ 楊一凡、劉篤才:《歷代例考》,第174頁。]之后,歷代不斷增補或重修軍政條例,如正統元年(1436)的軍政《榜例》、正統二年(1437)和正統三年(1438)的《計議事例》,[ 吳艷紅《明代〈軍政條例〉初論》和劉永晉、周曉光《霍冀與〈軍政條例類考〉》等認為,正統軍政條例附在宣德《軍政條例》后。楊一凡在整理點校宣德、正統等軍政條例時將其合并以《軍政條例》名之(劉海年、楊一凡主編:《中國珍稀法律典籍集成》乙編第2冊,科學出版社1994年版,第1-27頁)。但嘉靖時趙堂的《軍政備例》在抄錄歷代軍政條例時,則將宣德、正統、弘治三朝分別錄之,似視為單獨刊行。參見(明)趙堂:《軍政備例》,《續修四庫全書》本,史部第852冊,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第520-534頁。]弘治十七年(1504)增補刊行成化十六年(1480)的《軍政條例續集》。[ 劉正剛、柳俊熙:《新發現的明成化〈軍政條例〉研究――以孤本弘治〈軍政條例續集〉為例》,《華南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1年第3期。]所謂條例與事例都需經皇帝允準,事例是條例編纂的基礎,有時也習慣稱其為“條例”。[ 楊一凡、劉篤才:《歷代例考》,第167頁。]
嘉靖年間,北方蒙古經常南下,東部沿海倭寇也日趨猖獗。[ 林延清:《嘉靖皇帝大傳》,遼寧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第234頁。]朝野上下為整頓軍紀,掀起了編纂軍政法規的熱潮,至今傳世的軍政法規尚多,如寧波天一閣藏《軍政》(原題《為申明軍政事》)、《軍令》(原題《為申嚴軍令事》)、《營規》(原題《南京兵部為明什伍以肅軍政事》)、《軍政條例續集》,[ 以上均收入虞浩旭主編:《天一閣藏明代政書珍本叢刊》,線裝書局2010年版。]以及《明御倭行軍條例》[ (明)李遂:《明御倭行軍條例》,《叢書集成續編》本,史部第23冊,上海書店1994年版,第841-842頁。]和《欽準兵部見行事例》[ 周子美編:《嘉業堂鈔校本目錄?天一閣藏書經見錄》,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0年版,第142頁。]等;《中國古籍總目?史部》收錄的霍氏輯《軍政條例類考》、孫聯泉《軍政條例續集》、龐尚鵬《軍政事宜》、趙堂《軍政備例》及《軍政》《御倭軍事條款》等。[ 中國古籍總目編纂委員會編:《中國古籍總目》本,史部第6冊,中華書局?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版,第3373-3374頁。]上述有關軍政法規均為嘉靖年間修纂,有的屬地方官抄錄編纂而成,如龐尚鵬、趙堂之書;有的僅就某事而由兵部或地方官府出臺。
在嘉靖朝刊行的軍政法規中,嘉靖三十一年同時刊行的兩部條例最令人關注,即孫聯泉的《軍政條例續集》[ 此書名與弘治年間增補刊行的成化《軍政條例續集》相同。]和霍冀的《軍政事例》?!盾娬l例續集》收錄條文訖于嘉靖三十年(1551)十月,[ (明)孫聯泉:《軍政條例續集》,虞浩旭主編:《天一閣藏明代政書珍本叢刊》第16冊,第159頁。]《軍政事例》收錄條文訖于嘉靖三十一年三月。[ (明)霍冀:《軍政事例》卷六,北京圖書館古籍出版編輯組編:《北京圖書館古籍珍本叢刊》第51冊,書目文獻出版社1988年版,第624頁。]《軍政條例續集》共五卷,現存第三卷、第四卷和第五卷,卷目和版心題名均為《軍政條例續集》。有學者認為,此書的定名,“顯然是以《軍政條例》為基礎所作的增補”,又說:“此書因為前兩卷散失,是否收錄具體條例不得而知。”[ 張金奎:《〈軍政條例續集〉提要》,虞浩旭主編:《天一閣藏明代政書珍本叢刊》第15冊,第87頁。]但對《軍政條例續集》到底以何時《軍政條例》為基礎,增補了什么內容,則語焉不詳。筆者認為,孫聯泉的《軍政條例續集》應是以弘治《軍政條例續集》為基礎,其卷一和卷二增補的內容應是弘治三年(1490)后的條例,因為弘治十七年《軍政條例續集》收錄條文截止時間為弘治三年,其中收錄成化年間條例31條,弘治年間條例7條。[ 劉正剛、柳俊熙:《新發現的明成化〈軍政條例〉研究――以孤本弘治〈軍政條例續集〉為例》,《華南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1年第3期。]孫聯泉《軍政條例續集》增補重點應是弘治三年之后內容。這可從孫聯泉《軍政條例續集》卷三、卷四和卷五均以題本面貌出現來判斷,卷三為正德六年(1511)至正德十五年(1520)間的12份題本,卷四為嘉靖二年(1523)到嘉靖二十九年(1550)間的14份題本,卷五為嘉靖二十九年至嘉靖三十年十月的11份題本。以此推斷,孫氏之書卷一和卷二內容應為弘治三年到正德六年間的題本,每卷題本數量在10份左右。此又可從霍冀《軍政事例》編纂體例佐證孫氏前兩卷的內容,《軍政事例》前四卷明確標注弘治朝條例20條,尤以弘治十三年為主,正德條例33條。弘治、正德兩朝條例數量應能滿足孫氏從中挑選《軍政條例續集》前兩卷所需的內容。
孫氏《軍政條例續集》和霍氏《軍政事例》收錄的少數題本在內容與形式上幾乎相同,如《軍政條例續集》卷四和《軍政事例》卷五均收錄了《兵部為計處清軍事宜以便遵守事》,[(明)孫聯泉:《軍政條例續集》,虞浩旭主編:《天一閣藏明代政書珍本叢刊》第16冊,第395頁;(明)霍冀: 《軍政事例》卷五,北京圖書館古籍出版編輯組編:《北京圖書館古籍珍本叢刊》第51冊,第549頁。]此為嘉靖十一年(1532)二月武庫清吏司主事王學益題本和兵部覆議,兩書所記內容基本一致。但兩書多數題本的輯錄方式存在差異,如孫氏《軍政條例續集》卷四《兵部為清理軍伍以蘇民困事》,內容是嘉靖四年(1525)正月巡按陜西監察御史楊秦所陳六事題本,抄件包括條陳六事緣由、條款內容、前件等長達15頁。[ (明)孫聯泉:《軍政條例續集》,虞浩旭主編:《天一閣藏明代政書珍本叢刊》第16冊,第345-377頁。]每款后以“前件”表述兵部覆議。[ 高揚:《明代章奏類法律檔案中的“前件”》,《歷史檔案》,2021年第4期。]而霍氏《軍政事例》卷五《題為清理軍伍以蘇民困事》,[ (明)霍冀: 《軍政事例》卷五,北京圖書館古籍出版編輯組編:《北京圖書館古籍珍本叢刊》第51冊,第543頁。]題后標注“嘉靖四年”和“巡按陜西御史楊秦”字樣,接著直接抄錄楊秦所陳六事,略去了兵部覆議的“前件”。但事實上,霍冀將六事后的“前件”,除第五、六款外的四款以單獨條款的形式,分別列入《軍政事例》不同卷目,其中孫氏《軍政條例續集》第一款禁妄勾、第二款嚴造冊、第三款省解戶的“前件”內容,見于霍氏《軍政事例》卷一《軍衛條例》之《妄勾軍丁降調》、[(明)孫聯泉:《軍政條例續集》,虞浩旭主編:《天一閣藏明代政書珍本叢刊》第16冊,第353-354頁;(明)霍冀:《軍政事例》卷一,北京圖書館古籍出版編輯組編:《北京圖書館古籍珍本叢刊》第51冊,第500-501頁。]《軍衛造發勾冊》、[(明)孫聯泉:《軍政條例續集》,虞浩旭主編:《天一閣藏明代政書珍本叢刊》第16冊,第360-361頁;(明)霍冀:《軍政事例》卷一,北京圖書館古籍出版編輯組編:《北京圖書館古籍珍本叢刊》第51冊,第499-500頁。]《不許給文賣軍回家》;[(明)孫聯泉:《軍政條例續集》,虞浩旭主編:《天一閣藏明代政書珍本叢刊》第16冊,第363-365頁;(明)霍冀:《軍政事例》卷一,北京圖書館古籍出版編輯組編:《北京圖書館古籍珍本叢刊》第51冊,第506頁。]第四款審跟捉的“前件”內容,見霍氏《軍政事例》卷三《逃軍條例》,名為《遠年逃亡免跟捉》。[(明)孫聯泉:《軍政條例續集》,虞浩旭主編:《天一閣藏明代政書珍本叢刊》第16冊,第368-370頁;(明)霍冀:《軍政事例》卷三,北京圖書館古籍出版編輯組編:《北京圖書館古籍珍本叢刊》第51冊,第521頁。]霍氏《軍政事例》本意是要將以往各朝軍政法律分類編纂,故他在輯錄題本時多略去原題本的緣由,直接錄入條款內容,并將“前件”壓縮歸類,這比孫聯泉《軍政條例續集》簡單明了,更方便官員使用。
霍冀與孫聯泉的任職經歷極其相似,二人都曾擔任過推官,孫聯泉在南直隸廬州府任職,[萬歷《保定府志》卷三五《人物志》,中國科學院圖書館選編:《稀見中國地方志匯刊》第2冊,中國書店1992年版,第1094頁。]霍冀在北直`永平府任職。[ 乾隆《孝義縣志?人物事跡》,鳳凰出版社編:《中國地方志集成?山西府縣輯》第25冊,鳳凰出版社2005年版,第539頁。]嘉靖二十七年(1548)十一月,孫聯泉在推官任上選授福建道試御史,霍冀由推官選為廣西道試御史。次年,兩人皆由試御史轉為實授。[ 《明世宗實錄》卷三四二,嘉靖二十七年十一月己亥條,“中研院”歷史語言研究所1962年版,第6220-6221頁;《明世宗實錄》卷三四九,嘉靖二十八年六月乙丑條,第6323-6324頁。]嘉靖三十一年十一月,孫聯泉以巡按江西御史身份劾奏“前任江西左布政使貪污不職”。[ 《明世宗實錄》卷三九一,嘉靖三十一年十一月壬午條,第6865頁。]孫聯泉在江西御史任上主要負責清軍,故嘉靖本《江西通志》在“清軍監察御史”目下有孫慎,“號聯泉,直隸保定人,甲辰進士”的記載。[ 嘉靖《江西通志》卷二《命使》,《中國方志叢書?華中地方》第780號,成文出版社1989年版,第163頁。]孫聯泉《軍政條例續集》刊刻者應為江西臬司。[ (明)孫聯泉:《軍政條例續集》,虞浩旭主編:《天一閣藏明代政書珍本叢刊》第15冊,第87頁。]嘉靖三十年,霍冀在浙江監察御史[ (明)霍冀:《軍政事例》卷六,北京圖書館古籍出版編輯組編:《北京圖書館古籍珍本叢刊》第51冊,第602頁。]任內輯錄《軍政事例》,嘉靖三十一年七月由國家刊行。盡管二人著作刊刻時間相同,但此后明代人在討論有關軍政法律時,甚少提及孫氏及其著作,而霍氏及其著作則屢被談論。究其原因,或許與《軍政條例》被國家頒行天下有關。
二、嘉靖《軍政事例》乃國家軍政條例
嘉靖《軍政事例》卷六收錄了霍冀于嘉靖三十一年撰《兵部為陳愚見以厘時弊以肅軍政事》,計六款,最后一款“明禁例以一法守”記載了《軍政條例》在嘉靖時期多有散亡,一些地區甚至聲稱未見過《軍政條例》一書,故請求重修《軍政條例》,頒行天下遵行:
臣惟兵、刑均系國之大事,故累朝節有禁例,以輔律之不及,一體頒布天下,遵行已久。但《問刑條例》近蒙皇上敕下該部會官查議重修,明白刊布,內外臣民已經通行遵守外。臣竊以《軍政條例》自宣德年以來考定之后,迄今百有余年,中間亦有節年各該衙門議奏,及我皇上新定條例數多,或未盡行增入……似應通行酌議,稍加損益。況二十年來戎政久弛,人情甚玩,不獨各項冊籍多所散亡,而《條例》一書亦不多見。臣近該巡歷各府清理軍伍,如臨海等縣皆稱未有前書,臣不勝駭愕?!缑呻废略摬?,將《軍政條例》查自宣德以來及我皇上嘉靖元年以后欽定事例,通行備細查出,或舊例有所當更,或新例有所當入,逐一因事搜檢,隨宜酌議……括成一書,刊布大小清軍衙門,一體永為遵守。仍照《問刑條例》事例各發一部,兩直隸行順天、應天二府,浙江等十三省行各布政使司照式翻刊,給發各府州縣、衛所官吏軍民人等遵照施行。[ (明)霍冀:《軍政事例》卷六,北京圖書館古籍出版編輯組編:《北京圖書館古籍珍本叢刊》第51冊,第636-637頁。]
霍冀所說的嘉靖重修《問刑條例》,應是指嘉靖二十九年“刑部尚書顧應祥詳定《問刑條例》進呈。詔刊布內外衙門一體遵守,今后問刑官有任情妄引故入人罪者重治”。[ 《明世宗實錄》卷三六八,嘉靖二十九年十二月甲申條,第6592-6593頁。]霍冀或援此重修《軍政事例》。所謂“二十年來……《條例》一書亦不多見”,表明嘉靖十一年之前應重修過《軍政條例》。嘉靖三十一年三月二十六日,兵部將覆議霍冀題本的結果呈交皇帝,“看得《軍政條例》自宣德四年以后嘉靖十一年以前見行刊布。其嘉靖十一年以后節該本部議準,事理雖經通行遵守,尚未增入成書?!裼坊艏疥惼虿樽孕乱詠砑拔一噬霞尉冈暌院髿J定事例,敕下本部通行酌處,稍加損益,刊刻成書,通行天下,永為遵守……移咨工部支送官銀前來刊刻頒布……照式翻刻……伏乞圣裁”。[ (明)霍冀:《軍政事例》卷六,北京圖書館古籍出版編輯組編:《北京圖書館古籍珍本叢刊》第51冊,第637-638頁。]
三月二十八日,嘉靖皇帝御批“準議”,[(明)霍冀:《軍政事例》卷六,北京圖書館古籍出版編輯組編:《北京圖書館古籍珍本叢刊》第51冊,第624頁。]即同意兵部的覆議。
另從“嘉靖十一年以前見行刊布”看,該年之前嘉靖朝確實刊布過《軍政條例》,可惜其本已散佚。
以往的研究大多止步于嘉靖帝御批允準修《軍政條例》。[ 楊一凡、劉篤才:《歷代例考》,第175頁。]但對霍冀《軍政事例》是否具有國家頒布性質,因史料不足,多未下結論。筆者在日本內閣文庫發現學界至今尚少關注的萬歷二年《軍政條例》,由時任兵部尚書譚綸主修,并得到萬歷帝允準刊行。該書由萬歷元年(1573)浙江等處布政使司上呈《為申飭舊規敷陳末議以剔時弊以裨軍政事》題本,由兵部武庫清吏司案呈,內稱:
先該巡按直隸等處監察御史余乾貞題前事內一款:刊給事例以昭法守。臣惟我國家仿古定制,盡善盡美,而兵律更加詳明。宣德初年著《軍政條例》一書,視律則加詳焉。嘉靖三十一年世宗皇帝特允清軍御史霍冀之請,將宣德四年以后歷年題奉欽依條款翻刻成書,分為六卷,名曰《軍政事例》。[(明)譚綸:《政條例》,日本內閣文庫藏,第2頁a-b。]
據此可知,嘉靖三十一年皇帝“特允清軍御史霍冀之請”,輯錄《軍政事例》并頒布施行。也就是說,原本由霍冀在施政過程中輯錄的《軍政事例》,經過皇帝允準刊行天下,其性質已經發生了根本變化,即由官員輯錄變成了由國家頒布通行的法律。對此,萬歷初年兵部尚書譚綸對余乾貞題奏刊刻嘉靖三十一年之后條例的覆議也可得到明確佐證,“況自嘉靖三十一年以來,節該本部題準事例,又有原書之所未備者。今御史余乾貞陳要行再加采集,厘正全書,頒行天下,昭名法守,委于軍政有裨,相應依擬。合候命下,容臣等將原刻事例并三十一年以后節年題準新例備細查出,斟酌損益停當,另行刊刻,頒布施行”。萬歷元年八月十二日,神宗下旨:“依擬行。欽此?!保郏鳎┳T綸:《軍政條例》,第7頁b-8頁a。]可見,譚綸主修的《軍政條例》接續了嘉靖三十一年《軍政事例》,于萬歷二年十二月刊行天下。
譚綸在萬歷《軍政條例?序》中記載了宣德四年和嘉靖三十一年奉旨刊刻的原文,其中明確提及霍冀之書屬“欽定事例”,節選如下:
今御史霍冀陳乞查自宣德以來及嘉靖元年以后欽定事例,敕下本部通行酌處,稍加損益,刊刻成書,通行天下,永為遵守一節。委于軍政有,相應議擬,合候命下,臣等將見行條例通行備細查出,或舊例當停,或新例當入,或近日題議止系一時權宜之計者,仍改正從舊;或累朝敷奏永為后世不易之法者,則損益惟宜。務要寬嚴適中,規畫精當,俾人皆易曉而法可久行,括成書。移咨工部支送官銀前來刊刻頒布,仍照《問刑條例》,各衙門各發一部,直隸行各府州縣,各省行布政司照式翻刻,給發所屬有司、衛所官吏、軍民人等一體遵照施行。如此則法守畫一而軍政可舉矣。嘉靖三十一年三月二十八日,奉圣旨:準議。欽此。[(明)譚綸:《軍政條例》,第6頁a-b。]
史料中的本部即是兵部?;艏皆诩尉溉荒耆碌捉拥匠⒅家夂?,遂對輯錄再次整理,于當年七月完成六卷本《軍政事例》,并在卷六收錄了他所撰《兵部為陳愚見以厘時弊以肅軍政事》,詳述自己輯錄并請求刊行的緣由。譚綸的萬歷《軍政條例》將宣德四年本和嘉靖三十一年本的準行刊刻圣旨置于一起,表明兩者均屬國家頒布?;艏降捏w例也被譚綸所繼承,萬歷《軍政條例》目錄明確標為“《軍政條例類考》目錄”,正文為“《軍政條例》卷之”,版心則均名《軍政條例》。[(明)譚綸:《軍政條例》,第10頁a。]霍冀之前頒行的軍政條例,從未有過“類考”之名,譚綸沿襲霍冀書名,既說明霍冀之書影響大,也反映譚綸遵循國家編修體例。
明末范景文《南樞志?條例部》收錄了《軍政條例》,這也能證明霍冀本為嘉靖朝國家頒布通行的軍政條例。該書卷首為萬歷十二年(1584)十二月兵部尚書張學顏題本,其首款“申明舊例”記載:“查得宣德四年至萬歷二年該科道條陳,及本部建議有刊布《軍政條例》一書,清理之法已極詳盡?!保郏鳎┓毒拔模骸赌蠘兄尽肪戆似摺稐l例部?軍政條例八之一》,成文出版社1983年版,第2211-2231頁。]接著在“《軍政條例》先后原題”下分別錄有宣德四年六月、嘉靖三十一年三月、萬歷二年二月的奉旨內容。也就是說,萬歷十二年在重刊譚綸《軍政條例》時也將霍冀的《軍政事例》列入國家頒布。而“申明舊例”是明代律例的傳統,嘉靖中葉趙堂《軍政備例》[(明)趙堂:《軍政備例》,《續修四庫全書》本,史部第852冊,第513-514頁。]也按時間順序抄錄了宣德、正統、弘治時國家的軍政條例。因此,嘉靖朝由國家頒布通行的軍政條例就是霍冀的《軍政事例》。
三、嘉靖《軍政事例》體例及影響
《軍政事例》共六卷,霍冀輯,明刻本,其行款每半頁八行,二十二字,白口,四周雙邊,單黑魚尾。首頁題名《軍政條例類考總目》,各卷卷端題名有別,其中卷一至卷四題名為《軍政條例類考》,卷五題名為《軍政事宜考》,卷六題名為《軍政事例考》。前四卷是對宣德四年至嘉靖三十年間條例分類輯錄,且前三卷后有“《大明典》附考”條文,其中卷一12條,卷二9條,卷三12條。卷五和卷六是正德、嘉靖尤以嘉靖朝居多的題準軍政事宜、事例選編。但全書版心鐫名均為“《軍政事例》卷之”?,F傳世影印本《北京圖書館古籍珍本叢刊》以《軍政事例》命名,而《續修四庫全書》則以《軍政條例類考》命名。筆者以為應以全書統一的版心《軍政事例》來命名較為妥帖。
嘉靖三十一年七月,時任浙江按察司副使薛應縹霍冀之書作序即名為《軍政事例序》,開篇即云:“《軍政事例》者,今侍御史思齋霍公所輯也。公奉命清理兩浙軍政,深惟憲度,究觀典章,博采群情時事。凡所施為建白,悉中機宜,參酌成書,厘為六卷,名曰《軍政事例》。方伯西潭汪君、副憲羅江陳君,請刻以布,用式有政?!保?(明)霍冀:《軍政事例》卷一,北京圖書館古籍出版編輯組編:《北京圖書館古籍珍本叢刊》第51冊,第485頁。]方伯是對布政使的敬稱,副憲是對按察司副使的敬稱。方伯汪君指嘉靖二十九年出任浙江右布政使的汪大受,副憲陳君指是年出任浙江按察司副使的陳。[ 萬歷《杭州府志》卷一一《會治職官表四》,《中國方志叢書?華中地方》第524號,成文出版社1983年版,第792、838頁。]汪、陳二人應審讀過該書,并鑒于其“用式有政”而請求刊布。從某種意義上講,《軍政事例》也是浙江高層官員合作的結果。
《軍政事例》共計236款。其中前四卷是分類條文,總計170條,各卷名與條數為:卷一《軍衛條例》計53條,內容涉及衛所軍人存恤,禁止衛所官吏役占、賣放軍丁,禁止衛所妄勾軍人等;卷二《逃軍條例》計26條,以懲治逃軍及窩家為主;卷三《清審條例》計66條,[ 《軍政事例》卷三原目錄作“凡六十三條”?;艏娇赡軐⒃夸浿须p行小字的《軍丁犯徒哨滿發役》《書算造冊作弊》誤作1條,正文卻有各自內容,且正文《書算造冊作弊》又分為2條,另有《正德三年計議改編事例》1條在原目錄中未見,故實為66條。參見(明)霍冀:《軍政事例》卷三,北京圖書館古籍出版編輯組編:《北京圖書館古籍珍本叢刊》第51冊,第532頁。]是對清軍官、軍戶、軍冊、特殊身份軍人勾補的規定;卷四《解發條例》計25條,規范軍丁解發的過程。
《軍政事例》卷五收錄了巡按御史、兵部題本13份,總計45條,原書依次為嘉靖四年巡按陜西御史楊秦《題為清理軍伍以蘇民困事》6條;嘉靖十一年巡按浙江御史鄭濂《題為申明舊例祛時弊以裨軍政以安地方事》2條,《兵部為計處清軍事宜以便遵守事》《兵部為邊務事》各1條;
嘉靖十五年(1536)兵科給事中馮亮《題為順下情以實缺伍嚴稽查以杜鬻放事》、巡按浙江御史陳德鳴《題為嚴法制以懲奸頑事》各1條;嘉靖十八年(1539)巡按福建御史包節《題為申舊例杜妄勾以蘇民困事》1條;巡按廣東御史陳儲秀《題為清理軍伍事》4條;正德六年巡按浙江御史李春芳《題為軍政利弊事》4條;正德七年(1152)巡按直隸御史何沾《題為申明舊例以裨軍政事》6條; 正德十年(1155)巡按陜西御史王佩《題為陳時弊以清軍伍事》8條,巡按河南御史許完《題為陳愚見以裨軍政事》4條;正德十五年巡按河南御史喻茂堅《題為祛時弊以安軍民事》6條。[ (明)霍冀《軍政事例》卷五和卷六的原目錄題名與正文題名稍有差異,現以正文為準。]這13份題本均見于孫聯泉《軍政條例續集》卷三和卷四。
《軍政事例》卷六收錄了都察院和兵部題本11份,計21條,原書依次為《都察院為議處清軍刷卷差官以修復憲政事》《都察院為陳愚見酌舊規以重民生事》《都察院為大惡貪官侵盜錢糧剝軍蠹政害人事》《兵部為嚴冊籍以便稽勾以實軍伍事》《兵部為酌時宜陳末議以裨益軍政事》各1條,《兵部為陳末議明舊例以圖實效以重民生事》2條,《兵部為申議改編軍伍事例以實京營以嚴法紀事》1條,《兵部為獻愚忠祛夙弊以肅戎政事》2條,《兵部為申舊例陳愚見以飭軍政事》2條,《兵部為申舊例酌時宜以厘夙弊以實行伍事》3條,《兵部為陳愚見以厘時弊以肅軍政事》6條。兵部題本占絕對多數,反映軍政的亟須整飭。這11份題本有8份見于孫聯泉《軍政條例續集》卷五。
霍冀,字堯封,號思齋,山西孝義人。嘉靖三十年任巡按浙江監察御史,奉命清理兩浙軍政事務,輯錄《軍政事例》。該書就是繼宣德、正統、成化和弘治以及嘉靖十一年之后,再次重修軍政條例。有學者認為“霍冀《軍政事例》具有傳統《軍政條例》的特征,它輯于嘉靖中期,正是宣德四年《軍政條例》長期未得重修之際,對于萬歷重修《軍政條例》實有承上啟下之功”。[ 吳艷紅:《明代〈軍政條例〉初論》,朱誠如、王天有主編:《明清論叢》第3輯,第140頁。]但實際上,在《軍政事例》之前,自宣德至嘉靖十一年至少有三次官修軍政條例。也正因為宣德以后多次重修軍政條例,使條例數量不斷增加,故霍冀輯錄《軍政事例》時對之進行分類輯纂,成為集大成之作,為萬歷初年官修《軍政條例》提供了新范式。
霍冀《軍政事例》作為嘉靖三十一年國家軍政條例,實具有承上啟下的意義。筆者將明代歷朝官修軍政條例收錄有確切年代的條例數臚列成下表:
從上表可知,宣德、正統、成化纂修的軍政條例,都只收錄當朝頒布的軍政條文,弘治《軍政條例續集》增加了弘治三年前軍政條例7條。而霍冀的《軍政事例》則是對宣德以來修纂的軍政條例之集大成者,條文數量也猛增。
明代不同時期刊行軍政條例的編纂方式也有一定變化。如宣德四年《軍政條例》不分卷,也不分類,無題名等,僅以條數排列;正統時因之;弘治年間編纂以時間先后對條例編號,且增加“奉圣旨:是。欽此”等字樣;嘉靖霍冀《軍政事例》則對以前各朝條例進行分類,并對以前條例的內容也進行了精簡,如弘治《軍政條例續集》收錄的弘治三年《山陜等處問軍定發衛分》條,長達423個字,引述如下:
兵部為公務事。該巡撫甘肅右都御史王繼奏稱,鎮番衛城孤軍少,要將陜西、山西、山東、河南并北直隸人民犯該充軍者,俱編該衛所充軍。本部查議得合無今后充軍人犯,除欽定衛分外,其陜西、山西人民有該充軍者,發鎮番衛;山東、河南有犯者,發寧夏并榆林等衛。在京并北直隸有犯者,發四海治千戶所,庶幾事體適中,彼此不誤。再照我朝制刑,不死罪一等即是充軍。近年以來,在外問刑衙門問該充軍人犯,多有就彼徑發,本部無所查考。及至遇蒙赦宥止,亦就彼徑放。本部若無干預,亦合并為處置,合無通行天下都司衛所,各用堅厚榜紙置立收軍文簿,每都司一扇,每衛所各一扇,自弘治元年為始,將發到充軍人犯原問招由,備細鄉貫并\[著\]役日期,俱要附寫停當,用印鈐記,如法收架,毋得損壞。以后仍于每年終,將收過軍數,開造小冊,送部查考。其在外問刑衙門,今后每遇問過充軍人犯,俱要抄黏招由,備行本部。果經彼處巡撫、巡按等官參詳,律例俱合,即與編衛,行令發遣。若是未經詳允,本部照例行移刑部詳議,方與定衛。以后遇有恩赦,都司衛所務將各軍充發來歷,并應否釋放緣由,開申本部,待報釋放。弘治三年閏九月二十五日,本部尚書馬等題。奉圣旨:是。欽此。[ (明)趙堂:《軍政備例》,《續修四庫全書》本,史部第852冊,第547-548頁。]
從中可以看出該條例出臺是因鎮番衛缺少軍人,故要求將陜西等地犯人發往充軍,并且有具體操作程序。但嘉靖《軍政事例》卷一將此條例改名為《收軍文簿》,并將內容壓縮為70字,“都司衛所各置收軍文簿一扇,每都司一扇,每衛所各一扇。每年發到充軍人犯,原問招由鄉貫并著役日期附寫停當,銓印收架,年終將收過軍數開造小冊送部查考。弘治三年”。[ (明)霍冀:《軍政事例》卷一,北京圖書館古籍出版編輯組編:《北京圖書館古籍珍本叢刊》第51冊,第498頁。]究其原因,可能是弘治《軍政條例續集》早已通行天下,行用者已知此條內容。故霍冀在輯錄時對之進行了壓縮,并在末尾標出了條例頒布的時間。
萬歷《軍政條例》^承了嘉靖《軍政事例》的式樣,在總目前題“軍政條例類考目錄”,總目后題“軍政條例類考終”字樣,顯然是對霍冀《軍政事例》的繼承。萬歷《軍政條例》將宣德四年至萬歷元年條例分類收錄,比嘉靖《軍政事例》更為細化,分七類七卷,分別是卷一衛所類并有司,計54條;卷二戶丁類并老幼,計46條;卷三冊單類并簿籍,計61條;卷四逃故類并亡絕,計50條;卷五清勾類并查理,計62條;卷六解發類并改編,計61條;卷七優恤類并豁免,計43條,總計377條。這些具體條數系筆者據該書整理統計得出。譚綸每卷按時間先后排列,每條均有題名,條例末備注頒布時間。由此可見霍冀《軍政事例》對后世的影響之大。
需要說明的是,明末刻本《南樞志》卷八七《條例部》有“《軍政條例》八之一”,收錄的是萬歷十二年重刊譚綸的《軍政條例》,在錄入萬歷本目錄時,個別字有所不同,如戶丁類并老弱,萬歷本“弱”為“幼”。[ (明)范景文:《南樞志》卷八七《條例部?軍政條例八之一》,第2232-2233頁。]同時《南樞志》沒有標出萬歷《軍政條例》原書卷幾的字樣,尤其是正文標注與目錄有較大差異,分類與條數均不相稱,即分別是《衛所類上》10條,《衛所類下》41條,《戶丁類》46條,《冊單類》43條,《解發類上》61條、《解發類中》51條、《解發類下》49條。因此,不能僅靠《南樞志》來判斷萬歷二年《軍政條例》的內容。
總之,明代自宣德時國家頒行《軍政條例》作為“常法”以來,已經形成了不定期增補、重修的慣例。嘉靖三十一年由霍冀輯錄的《軍政事例》,因薛應繾饜蛭疵魎蹈檬橛苫實墼首伎行,導致后人誤以為嘉靖朝國家沒有頒布“常法”性質的軍政條例。而日本內閣文庫藏萬歷二年《軍政條例》的發現,為解決此難題提供了關鍵證據。本文分析表明,霍冀《軍政事例》就是嘉靖朝國家頒行的具有“常法”性質的軍政條例,其體例被萬歷《軍政條例》所繼承。至此可見,明代宣德、正統、弘治、嘉靖和萬歷年間,國家每隔一段時間就會根據時勢需要,重修軍政條例作為“常法”,以適應軍政管理的需要。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明王朝在實行衛所與州縣并行二元管理體制[ 顧誠:《明帝國的疆土管理體制》,《歷史研究》,1989年第3期。]時對衛所軍人的高度重視,也反映出衛所制自明初以來就已經弊竇叢生,國家不得不頒布具有“常法”性質的軍政法律來加強管理。這些層累的軍事法律因時而變,條款數量越來越多,故霍冀對之分類,以方便各方行用,體現了明代法律動態演變的特性。[ 劉正剛、高揚:《明代法律演變的動態性――以“僉妻”例為中心》,《歷史研究》,2020年第4期。]
責任編輯:孫久龍
A New Exploration of Examples of Military and Political Affairs in the Period of Jiajing(嘉靖)of the Ming Dynasty
LIU Zheng-gang, QIU De-xin
?。―epartment of History, Jinan University, Guangdong Guangzhou, 510632, China
?。〢bstract: The Regulations of Military and Government Affairs was enacted in the fourth year of Xuande(宣德)in the Ming Dynasty for the first time and then continued to be compiled and promulgated during the periods of Zhengtong(正y), Hongzhi(弘治) and Wanli(萬歷).
However, there is no definite conclusion yet on whether there were national regulations of military and government affair in period of Jiajing(嘉靖). During Jiajing period, in the face of security situation with Mongolians being in the North and Japanese pirates in the South, local officials are active in compiling and issuing relevant military laws, among which the Examples of Military and Government Affairs compiled by Huo Ji(霍冀)who was the supervisory censor, became the national regulations. It was reviewed by the Ministry of War and got permission of the emperor, and has been implemented until the beginning of Wanli, when the Regulations of Military and Government Affairs was issued again. Huo Ji's version established a new way of compiling the regulations according to different categories, which was also inherited by the Regulations of Military and Government Affairs of Wan Li.
Key words:Jiajing(嘉靖)period; Huo Ji(霍冀); Examples of Military and Government Affairs; Regulations of Military and Government Affairs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4/view-1544572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