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度走筆(四章)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欒承舟
拜謁魏碑
魏碑,位于山東平度大澤山鎮,系北魏光州刺史鄭道昭所刻、昭示書法藝術由隸向楷的轉變,成就極高。
從那端凝神秘的碑子里,一下子跳出了藝術。
如一只天地造化的不老鳥兒,越過春風之門。
與我們,又一次,不期而遇。
骨中的隱秘,心中的祈盼,刻成天之一柱。暮鼓晨鐘,風月韭露,黃昏黎明,人間血淚,也就隨之刻成了藝術,刻成了冷靜,溫軟的時間。
砍不去的激烈,與內痛,留在了天柱山。與我們,時時相遇,
提著春天、月色、星星走上山來的,聲音,還像昨天一樣,滿是風霜的憔悴嗎?
我看到他們,抬起頭來,壁壘間仰視,他們,同樣看到頭頂,永遠不落的星辰,照耀著滿山葡萄,牽藤結子,結珠,結玉……
千年不絕!
智藏寺
獅子峰前,你,一庵獨立。
是藏智,韜光養晦?還是守拙,大智若愚?
彌須納于芥子?
但鐘聲,還是剪碎了一萬年山中歲月,一片片,柔而明亮,伏進樹的眉間去了。
沉默的石頭,坐不住了,他們,嚷嚷著要出山呢!
書法胡同
仙風道骨,白眉勝雪,六株菩提樹,在智藏寺后,五百年前,綠了,綠得那樣寂寞,綠得那樣年輕。
靈隱寺的主持率先來了。
“前后休提,中間莫說!”他作歌,麗日下,說著荒涼。
一山黃葉的秋天,展開,一泓秋水,山民黑黑的夢。
若干年后,有六段偈語,如幼小的松樹,長到巖石的背上去了,端坐霧中,如佛。
聽如來,講經。
看啟功,寫字。
滿山亂石點頭……
瞻即墨大夫石像
即墨大夫治即,勤于政事,朝中謗語
日眾?,F馬山國家自然保護區,立其雕像一座。
一種滄桑,一種歷史的滄桑。就像忽然從他腳下長出來的綠苔一樣,長在他的臉上,象征意味很濃。
即墨大夫呦,用刀子在你背后割出的傷痕,竟比憂國憂民刻出的皺紋還深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5/view-153121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