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腹腔鏡下無張力疝修補術治療成人腹股溝疝的效果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楊昂
摘要:目的 觀察腹腔鏡下無張力疝修補術治療成人腹股溝疝的效果。方法 從六枝特區人民醫院外一科隨機挑選2019年1月~2021年2月收治的64例成人腹股溝疝患者為研究對象,分為常規組(n=32)和研究組(n=32),常規組利用傳統開放性無張力疝修補術,研究組利用腹腔鏡下無張力疝修補術。比較兩組患者手術情況、術后并發癥發生率、術后疼痛情況、生活質量以及治療總有效率。結果 研究組患者手術時間要長于常規組(P<0.05),切口長度、術中出血量、恢復活動時間、住院時間均要短于常規組(P<0.05);研究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率為6.25%,明顯低于常規組(P<0.05);研究組患者術后疼痛程度明顯低于常規組(P<0.05);研究組患者生活質量要明顯高于常規組(P<0.05);研究組患者治療有效率為96.87%,明顯高于常規組(P<0.05)。結論 在成人腹股溝疝治療中應用腹腔鏡下無張力疝修補術具有確切效果,切口長度較短,術中出血量較少,恢復活動時間較短,術后并發癥少,且患者疼痛程度輕,生活質量較高。
關鍵詞:腹腔鏡;無張力疝修補術;成人腹股溝疝
腹股溝疝是較為常見的一種腹部外科疾病。受年齡、身體健康狀態等因素影響,患者肌肉組織會出現不同程度的萎縮,若沒有及時給予有效治療,容易出現腹膜炎、休克、腸穿孔、腸壞死等并發癥[1]。在以往的臨床治療中主要是采用開放性無張力疝修補術,創傷較大,且術后患者需要長時間臥床休息,容易出現切口感染、下肢深靜脈等,直接影響到治療效果[2]。近幾年,腹腔鏡技術不斷發展,逐漸應用到成人腹股溝疝治療中,可以有效彌補傳統手術缺點,有效緩解患者痛苦,減少術后并發癥發生,改善患者預后。本研究對腹腔鏡下無張力疝修補術治療成人腹股溝疝的效果進行研究,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從六枝特區人民醫院外一科隨機挑選2019年1月~2021年2月收治的64例成人腹股溝疝患者為研究對象,分為常規組(n=32)和研究組(n=32)。常組男27例、女5例,年齡30~79歲,斜疝28例、直疝4例,單側疝29例、雙側疝3例。研究組男29例、女3例,年齡30~80歲,斜疝27例、直疝5例,單側疝28例、雙側疝4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對比無顯著性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納入標準:滿足成年腹股溝疝診斷標準患者,典型腹股溝疝根據病史、癥狀、體格檢查確立診斷;診斷不明確或有困難時,輔助B型超聲、MRI、CT等影像學檢查診斷;知情且簽署同意書患者;可以配合研究和接受隨訪患者。
排除標準:不滿18周歲者;有嚴重肝功能受損、心臟和肺臟功能不全者;不具備自主能力者。
1.2 方法
常規組進行傳統開放性無張力疝修補術。連續硬膜外麻醉后,在股骨溝區域作一斜切口,長約7 cm[3]。將腹外斜肌腱膜剪開,避免損傷神經組織,游離精索和疝囊,放置補片,對腹外斜肌腱膜進行連續縫合操作,或間斷縫合操作,重建外環,縫合皮下組織和表層皮膚。
研究組進行腹腔鏡下無張力疝修補術。全麻后,順臍作一弧形切口,長約1 cm[4]。穿刺針刺入腹,創建二氧化碳氣腹,控制腹壓在8~15 mmHg;壓力滿足要求后,置入1 cm套管針,在直視下于雙側腹直肌外緣平臍位置各作一個操作孔,且置入到對應操作器械;在腹腔鏡直視下找出疝囊口,并在疝囊口上方約2 cm處向同側髂前上棘方向剪開腹膜,充分游離腹膜前間隙,顯露恥骨聯合、恥骨梳韌帶、腹直肌,暴露髂恥束,繼續分離恥骨梳韌帶至其與股靜脈交界處[5]。辨認髂恥束,注意保護血管和精索。針對疝囊較大的患者,可切斷處理;針對疝囊較小患者,可直接分離復位,最后將補片平鋪在腹膜前間隙,固定良好后對腹膜進行縫合和修補,保證縫合沒有破口后排盡腹腔內的二氧化碳,撤出腹腔鏡器械、套管針,依次對各個切口進行縫合[6]。
1.3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患者手術情況:包括切口長度、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恢復活動時間、住院時間。
?。?)比較兩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
?。?)比較兩組患者術后疼痛情況:利用視覺模擬評分法(VAS)進行評估,分值越高表明疼痛越明顯。
?。?)比較兩組患者生活質量:利用SF-36評分量表進行評估,包括生理功能、軀體疼痛、精力評分、社會功能、情感職能。
?。?)比較兩組治療有效率:顯效,病情顯著改善,臨床癥狀消失;有效,病情稍有改善,部分臨床癥狀消失;無效,病情和臨床癥狀均沒有改善,甚至出現惡化。治療總有效率=(顯效+有效)/總例數×100.00%。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0.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 兩組手術情況比較
研究組患者切口長度、術中出血量、恢復活動時間、住院時間均短于常規組(P<0.05)。見表1。
2.2 兩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比較
研究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率明顯低于常規組(P<0.05)。見表2。
2.3 兩組術后疼痛評分比較
研究組患者術后疼痛評分低于常規組(P<0.05)。見表3。
2.4 兩組生活質量評分比較
研究組患者生活質量評分明顯高于常規組(P<0.05)。見表4。
2.5 兩組治療總有效率比較
研究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常規組(P<0.05)。見表5。
3討論
腹股溝疝主要是因為腹壁肌肉強度降低、腹內壓力上升引起的?;颊吒构蓽蠀^有可納性包塊,且伴墜脹不適等表現。臨床中,成人腹股溝疝在外科中較為常見,主要分為斜疝、直疝兩種類型。臨床研究顯示,一旦患者發病,會直接影響到生活質量,特別是老年患者講,基礎疾病多樣性,增加了治療困難。由此可見,針對成人腹股溝疝的相關臨床研究具有較高臨床實踐與理論研究意義。研究顯示,很多成人腹股溝疝患者合并其他的心腦血管疾病,如肺心病、偏癱、腦梗死、肝硬化等,加之隨著年齡增加,腹壁強度會逐漸變弱,以至于腹壁出現較大缺損。這時若利用傳統手術治療,受到較大張力影響,容易導致縫合組織撕裂,進而導致疝復發[7]。此外,傳統開放性無張力疝修補術手術時間較長,會給患者機體帶來較大創傷,術后疼痛較為明顯,傷口愈合較慢,且術后容易出現一系列并發癥,會影響到治療效果和術后康復。
nlc202211141909
近幾年,腹腔鏡技術不斷發展,腹腔鏡無張力疝修補術逐漸應用在成人腹股溝疝治療中,且獲得了不錯的效果。腹腔鏡無張力疝修補術可有效彌補傳統開放性無張力疝修補術的不足,屬于微創手術,在手術過程中借助腹腔鏡引導將一塊根據病變部位大小確定的補片置入覆蓋整個肌恥骨孔的缺損部位,能夠有效避免周圍部位疝的發生。在手術過程中,手術器械一般不需要直接進入到患者腹腔組織內部,可有效促進患者恢復,減少復發率,提升患者生存質量。且該手術不會導致腹腔內粘連,對臟器周圍組織損傷小,具有較高的安全性。此外,該手術方式適應癥范圍較廣,造成的創傷口較小,操作較為簡單,通常情況下患者在術后第二天便可以下床活動,可以在短時間內康復,減少并發癥發生。
本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患者手術時間要長于常規組(P<0.05),切口長度、術中出血量、恢復活動時間、住院r間均要短于常規組(P<0.05);研究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率為6.25%,明顯低于常規組(P<0.05);研究組患者術后疼痛程度明顯低于常規組(P<0.05);研究組患者生活質量要明顯高于常規組(P<0.05);研究組患者治療有效率為96.87%,明顯高于常規組(P<0.05)。
綜上所述,在成人腹股溝疝治療中應用腹腔鏡下無張力疝修補術具有確切效果,且患者疼痛程度輕,生活質量較高,值得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1] 于勇.比較開放式與腹腔鏡疝修補術治療成人腹股溝疝的臨床療效[J].中國醫藥指南,2022,20(12):68-70.
[2] 呂承剛,劉良超,王亞東,等.腹腔鏡經腹膜前疝修補術與疝環充填式無張力修補術治療成人腹股溝疝的臨床預后對比分析[J].中國醫藥導報,2021,18(26):121-124.
[3] 祖連平.腹腔鏡疝修補術(TApp)與開放式無張力疝修補術治療成人腹股溝疝的效果對比觀察[J].當代臨床醫刊,2021,34(3):66-67.
[4] 周品一,郭大偉,周勇.經下腹正中切口腹膜前無張力疝修補術和完全腹膜外疝修補術在成人腹股溝疝治療中的應用[J].中華疝和腹壁外科雜志(電子版),2020,14(4):446-449.
[5] 張隆陶,王勁.開放式無張力疝修補術治療成人腹股溝疝的效果研究[J].黑龍江中醫藥,2020,49(4):212-213.
[6] 丘漢育,陳國強,龔皓.腹腔鏡全腹膜外腹股溝疝修補術治療成人腹股溝疝的臨床效果[J].國際醫藥衛生導報,2020,26(14):2028-2030.
[7] 嵇斌.對比腹腔鏡疝修補術與開放式無張力疝修補術治療成人腹股溝疝的臨床效果及優缺點[J].名醫,2020(8):100-101.
nlc202211141909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6/view-1544214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