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盆腔炎的婦產科臨床治療效果分析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劉愛芳
摘要:目的 觀察研究慢性盆腔炎的臨床治療效果。方法 選取2020年5月~2021年5月于醫院婦產科進行治療的慢性盆腔炎患者120例進行觀察研究,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60例。其中,對照組采用常規西醫治療法,觀察組在常規治療的基礎上,配合中醫治療法,針對臨床治療效果進行比較分析。結果 通過對比分析,觀察組臨床治療中的綜合有效率、綜合滿意度以及平均生活質量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治療過程中及治療后的不良反應,觀察組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結論 本次研究中,觀察組主要采用左氧氟沙星+替硝唑聯合中醫治療方法開展治療。通過比較分析,發現此種治療方法能夠顯著提高療效,減少不良反應,患者的生活質量得到改善,且滿意度較高,具備很高的臨床推廣及應用價值。
關鍵詞:慢性盆腔炎;婦產科;臨床治療效果
慢性盆腔炎是一種常見臨床婦科疾病,其通常發生在女性內生殖器及周圍結締組織中,主要的臨床癥狀為腹痛。此病癥的機理相對較為復雜,且合并多種并發癥的情況較為常見,治療上主要依賴于抗生素類藥物。其中,利用率較高的抗生素藥物通常需要覆蓋革蘭陰性菌、衣原體、革蘭陽性菌、厭氧菌以及淋病奈瑟菌等,一般選用廣譜抗生素聯合用藥的方式,能夠得到相對顯著的臨床治療效果,同時能降低并發癥的發生率,具有十分重要的臨床應用意義。本次研究針對不同的治療方式展開比較分析,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20年5月~2021年5月于醫院婦產科進行治療的慢性盆腔炎患者120例進行觀察研究,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60例。其中,對照組采用常規治療方式,年齡范圍為25~40歲,平均年齡為(31.5±2.2)歲;觀察組在常規治療的基礎上,采用中西醫聯合治療的方式,年齡范圍為27~41歲,平均年齡為(34.4±3.1)歲。通過專業的臨床檢查及診斷,能夠明確120例患者皆為慢性盆腔炎,與患者及家屬簽署研究同意書。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納入及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患者有明顯的腹痛癥狀,且通過按壓子宮或者附件區有明確的壓痛感;患者分泌物存在異常,或者有取放環、宮腔操作史。
排除標準:患者具有表達或言語障礙,及其他影響研究的疾病。
1.3 治療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治療方式,即給予左氧氟沙星(濟南利民制藥有限責任公司生產,國藥準字H20163845)+替硝唑(廣州南新制藥有限公司生產,國藥準字H20173023)進行治療。將300mg的左氧氟沙星+100mL生理鹽水靜脈滴注,每天2次。在替硝唑的使用上則為400mg,每天2次,需要持續治療2周時間。
觀察組在對照組治療的基礎上,利用中醫治療方式,合理明確處方,主要有桃仁、丹皮、生地各9g,木香、茯苓各12g,赤芍、桂枝各15g,丹參18g,薏仁20g,金銀花、蒲公英各30g。以上處方中藥用水煎服,用量500ml/次,用藥次數為2次/d,堅持服用7d。如果患者的癥狀沒有改善,應添加延胡索9g,同時依據患者身體狀態適當增加劑量,可將以上中藥劑熬成湯,之后灌腸治療,持續治療2周的時間,觀察治療效果[1]。
1.4 觀察指標
觀察及比較分析兩組患者的臨床治療成效,設定顯效、有效、無效三個衡量標準。其中,顯效為臨床癥狀得到顯著改善,且不存在下腹疼痛等癥狀;有效為臨床癥狀有一定改善,且不存在不良反應,同時機體免疫力得到增強,明顯提升了生活品質;無效為臨床癥狀不僅沒有得到改善,還出現惡化的情況,對生活水平產生不良影響。在此基礎上,需調查患者的滿意度。其中,非常滿意的評分范圍為80~100分;滿意的評分標準為60~79分;不滿意則指評分在60分以下。此外,觀察患者出現的不良反應,主要包括白帶異常、月經紊亂以及盆腔瘀血,計算不良反應率,為準確的治療效果判斷奠定良好基礎。針對兩組患者的生活質量評分標準,滿分為100分,設定三個評判區間,即81~100分為生活質量得到提高;61~80生活質量沒有明顯改善;60分以下為生活質量下降。
1.5 統計學方法
數據處理采用SPSS21.0統計學軟件,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比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對比
通過統計分析兩組患者的治療綜合有效率,觀察組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2.2 兩組患者滿意度對比
對比分析兩組患者的治療滿意度,觀察組的綜合滿意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2。
2.3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對比
不良反應主要涉及白帶異常、月經紊亂、盆腔淤血等。通過對比分析兩組患者,觀察組不良反應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3。
2.4 兩組患者生活質量對比
針對兩組患者開展為期1個月的治療工作,比較觀察組及φ兆榛頰叩鈉驕生活質量評分。其中,觀察組的平均生活質量評分為(96.35±3.62)分,對照組為(71.58±5.63)分,觀察組的生活質量明顯高于對照組[2]。
3討論
3.1 慢性盆腔炎的常用治療方法
慢性盆腔炎較為常用的治療方法為西醫治療法,利用抗生素進行注射。雖然西醫治療方式雖然能夠在短時間內對病毒形成抑制作用,但無法做到根治疾病,難以徹底消除炎癥。
中醫治療方式在慢性盆腔炎臨床治療中的利用率較高,相對于西醫治療方式,方法較多,包含內服、外敷等。內服中藥時,需要準確選擇藥材及明確藥量。通過多種藥材的有效搭配,才能獲得相對理想的治療效果。同時,需要重視煎藥用水的使用,優先選用溫水;待中藥劑煎煮完成后,于早飯前及晚飯后內服即可。如果采用外敷的中藥治療方式,同樣需要控制用藥種類及數量,結合患者的身體狀態進行選擇,治療周期一般為1周[3]。
nlc202211141923
3.2 慢性盆腔炎的臨床治療總結
慢性盆腔炎早期通常為急性盆腔炎,體現出不易治愈的特點,導致患者接受治療后依然反復發作,從而引發慢性盆腔炎。因為慢性盆腔炎有著復雜的病癥機理,如果得不到及時、有效的治療,容易出現惡化現象,從而引發多種婦科疾病,如白帶增多、月經紊亂以及腰腹疼痛等。同時,引發慢性盆腔炎的因素較為復雜,最重要的為患者自身的免疫能力低下,為外源性致病菌提供侵入的機會,并引發內分泌紊亂,增加感染慢性盆腔炎的概率。此外,通過分析部分盆腔炎病例,主要因急性盆腔炎遺留的病理改變,不存在病原體。
很多婦科疾病的臨床治療采用手術的方式,但在此過程中,容易引發對患者的巨大創傷,很大程度上增加了感染慢性盆腔炎的L險,如子宮輸卵管造影術、刮宮術、人工流產及輸卵管通液術等。以上手術過程中,難免會對患者的盆腔造成損傷,體現出侵入性特點,如果醫務人員未按照規范要求進行手術操作,則會加重患者生殖道黏膜損傷及壞死,導致生殖道內源性菌群的病原體上行,引發盆腔炎癥。此外,盆腔炎出現概率較高的時期為性活躍期,下生殖道感染較為常見,主要涉及細菌性陰道炎、衣原體性宮頸炎及淋病奈瑟菌性宮頸炎等,以上疾病容易利用生殖道與盆腔的連接進行感染。
結合對現階段臨床治療方式的分析,主要采用藥物治療手段。本次研究中,利用左氧氟沙星及替硝唑開展治療工作,以上藥物均屬于抗生素藥物。其中,左氧氟沙星的作用機理是與細菌DNA回旋酶亞基A結合,目的是對酶的切割及連結功能形成抑制作用,阻止細菌DNA的復制,實現在短時間內滅菌的目標。通過總結分析本次研究,采用左氧氟沙星+替硝唑聯合中藥的治療方式,能夠讓患者的臨床癥狀得到改善。針對患者病變引起的周圍組織增生黏連,能夠獲得良好的治療效果,進而改善患者的血液循環能力,不斷提高患者的血氣含量,進而實現溫通經脈、活血化瘀、祛濕化熱的目標[4]。
采用單一的中醫治療方式,雖然能夠得到一定的治療效果,且穩定性較強,但是見效較慢;而僅采用常規的西藥治療方式,雖然能夠在短時間內獲得顯著的治療成效,但是容易對患者機體造成損傷。如采用兩種治療方式結合的治療模式,能夠發揮取長補短的作用。中藥治療中,茯苓、丹參均為君藥,能夠發揮祛濕熱、散瘀結的作用,同時可補充肝腎精氣,有助于緩解患者胸悶、胸痛及乳房脹痛等癥狀;而赤芍、薏仁以及桂枝等為臣藥,能夠起到緩解肝郁氣滯的作用,以防寒邪入體;金銀花、蒲公英等藥物為佐藥,生地、桃仁為使藥,在以上藥物的配合下,有利于減少對機體造成的損傷,同時達到祛濕化熱、健脾敗毒的目的。此外,中西醫聯合治療的方式投入的成本較低,有利于緩解患者的就醫壓力,減少臨床不良反應,提高患者對醫療機構的滿意度。
本次研究中,采用左氧氟沙星+替硝唑聯合中醫治療的模式,能夠在慢性盆腔炎的臨床治療中得到顯著成效,且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命質量,緩解慢性盆腔炎帶來的痛苦,體現出更強的安全性與經濟性。因此,此種治療方式值得臨床推廣及應用。
參考文獻:
[1] 胡玲.慢性盆腔炎婦產科臨床治療的效果分析[J].中外醫療,2020,39(24):78-80.
[2] 尹淑霞.慢性盆腔炎婦產科臨床治療效果觀察研究[J].中外醫療,2020,39(12):7-9.
[3] 劉繼明.慢性盆腔炎婦產科臨床治療效果觀察[J].中國實用醫藥,2021,16(3):105-107.
[4] 李雪青.慢性盆腔炎婦產科臨床治療效果探討[J].醫療裝備,2016,29(4):76-77.
nlc202211141923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6/view-1544214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