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門診清創縫合術后換藥間隔時間對傷口愈合的影響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劉曉麗

  摘 要:目的 探究門診清創縫合術后換藥間隔時間對傷口愈合的影響。方法 選擇2020年1月~2021年12月東北師范大學醫院接診的86例清創縫合術患者,按照隨機抽簽法分為對照組、觀察組,每組43例。其中對照組于清創縫合術后每隔1天進行一次換藥,觀察組于清創縫合術后第1天進行首次換藥、第2天進行第2次換藥,之后改為每隔3天進行一次換藥。比較兩組傷口愈合情況,包括傷口愈合分級、并發癥、傷口愈合時間及愈合率,采用視覺模擬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評價兩組患者的傷口疼痛程度。結果 干預后,觀察組傷口愈合分級較對照組改善明顯,并發癥發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傷口VAS評分較對照組低,且傷口愈合時間短于對照組,傷口愈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清創縫合術后第1天、第2天進行換藥及每隔3天進行一次換藥更有利于減輕傷口疼痛Y狀,加速愈合時間,減少并發癥,提高愈合率,值得予以重視。
  關鍵詞:門診;清創縫合術;換藥間隔時間;傷口愈合;傷口疼痛
  中圖分類號:R6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8011(2022)-23-0184-04
  隨著我國當前交通事業、建筑事業的快速發展,開放性創傷數量明顯增多,累及軀干、頭顱、四肢等部位,損害患者機體健康,降低生活質量,甚至危及生命安全[1-2]。針對開放性創傷的處理,以及時清創為首選,改善局部組織修復條件。所以清創術在傷口愈合過程中占據了重要的地位,通過清除污染、壞死的組織,縫合切口,減少污染程度,甚至提高傷口清潔度,達到一期愈合目的,以維持傷口部位的形態及功能[3-4]。
  傷口換藥是保證清創縫合術后患者傷口愈合的重要操作,控制感染,促進肉芽組織的正常生長及傷口愈合[5-6]。值得注意的是,清創縫合術后傷口的滲血情況容易增加創面感染風險,如若伴有活動出血,則會造成傷口處于血液當中,影響組織修復,延長愈合時間。此外,血痂的形成易壓迫創面,誘導炎性反應加劇,造成機體免疫功能紊亂,降低機體抵抗力,誘發創面感染[7-9]。所以做好傷口的換藥處理對傷口愈合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有研究指出,清創縫合術后切口愈合狀況與換藥間隔時間存在一定的聯系[10]。因此,確定統一換藥間隔時間已成為保證清創縫合術后傷口愈合的關鍵所在。本次研究選擇東北師范大學醫院清創縫合術患者開展研究,探究換藥間隔時間對其影響,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20年1月~2021年12月東北師范大學醫院接診的清創縫合術患者86例,按照隨機抽簽法分為兩組,每組43例。對照組男23例,女20例;年齡20~67歲,平均年齡(45.33±5.17)歲;傷口直徑0.4~12.0 cm,平均傷口直徑(7.45±1.17)cm;傷口部位為軀干18例、四肢14例、頭部11例。觀察組男24例,女19例;年齡21~66歲,平均年齡(46.15±6.05)歲;傷口直徑0.4~12.0 cm,平均傷口直徑(8.15±1.20)cm;傷口部位為軀干20例、四肢13例、頭部10例。上述兩組基線資料(平均年齡、性別結構、傷口部位等)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已取得東北師范大學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的批準?;颊邔Ρ狙芯績热荨⒛康木阎獣?,并簽訂知情同意書。
  1.2 納入與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①接受清創術患者;②神志清楚,理解、溝通等能力正常,依從性良好。
  排除標準:①認知障礙者;②患心理疾病者;③合并占位性病變、凝血功能障礙、傳染性疾病、重要臟器功能衰竭等;④研究過程中因自身原因主動退出者。
  1.3 方法
  所有患者均進行清創縫合術。(1)術前準備。全面評估患者病情實際狀況,針對合并休克者,及時進行搶救,確定休克好轉,再進行清創處理。針對顱腦、腹部存在輕微傷者,先進行處理;四肢閉合性損傷者,應進行檢查,確定有無骨折;傷口較大者,進行預防性抗生素治療。(2)麻醉。上肢清創者以腕部/臂叢神經阻滯麻醉為主;下肢清創者以硬膜外麻醉為主;創傷較嚴重者以全身麻醉為主。(3)清潔皮膚。使用一次性無菌敷料保護傷口,再對周圍皮膚組織進行常規清洗,如使用汽油擦掉油污,再用蘸有消毒皂水的軟毛刷刷洗皮膚,用溫水沖凈;再換另一只軟毛刷刷洗一遍,取紗布擦干皮膚;取適量1%過氧化氫溶液進行沖洗,之后用氯化鈉溶液反復沖洗,最后用碘伏消毒液清洗、消毒。(4)充分暴露傷口。予以清創處理,如淺層傷,以切除傷口周圍不整皮膚邊緣0.2~0.5cm為宜,配合止血,清除異物、血凝塊,輔以無菌氯化鈉溶液沖洗;深層傷口,以完整切除腐肉、壞死組織為主,視情況擴大清創范圍,注意充分止血。(5)根據傷口部位及實際狀況,采取相應的縫合處理。
  對照組于清創縫合術后每隔1天進行一次換藥。(1)換藥時按照無菌操作原則切開傷口的外層敷料,再用適量氯化鈉溶液浸濕內層敷料,并用無菌鑷子將其取下,如若出現少量滲血則用無菌紗布進行壓迫止血即可。(2)準備0.5%碘伏棉球,或是75%酒精棉球,按照由內到外原則常規消毒傷口周圍皮膚組織,之后用浸濕0.9%氯化鈉溶液的棉球清洗傷口。(3)結合傷口的大小、部位等,修剪無菌紗布,使其較傷口邊緣超出1~2 cm左右,完全覆蓋傷口,再輔以無菌敷料覆蓋紗布,用彈力繃帶進行妥善固定,注意保持松緊度適宜,避免造成患者的不適。
  觀察組于清創縫合術后第1天進行首次換藥、第2天進行第2次換藥,之后改為每隔3天進行一次換藥至傷口拆線即可。換藥的操作步驟與對照組相同。
  在傷口換藥過程中,需注意以下事項:(1)重視患者隱私的保護及保暖工作的落實。(2)揭開敷料時保持動作輕柔,避免暴力操作,若敷料粘緊傷口,應用氯化鈉溶液浸濕敷料,再用攝子夾取氯化鈉溶液棉球輕輕按壓創面,按照傷口長軸方向緩慢揭開敷料。(3)嚴格執行雙手持攝法,一個攝子專門負責清洗傷口,保持兩攝子互不相碰,按由內至外原則環狀消毒不規則形狀傷口,再依次消毒傷口、針眼、縫線及周圍皮膚,注意消毒范圍在敷料邊緣之外。(4)換藥時注意評估、記錄傷口愈合狀況。(5)傷口敷料需裝入黃色醫療垃圾袋內集中處理。

nlc202212021210



  1.4 ^察指標
  傷口愈合情況。傷口愈合分級標準:甲級愈合,傷口愈合完好,無感染、血腫、滲血等表現;乙級愈合,傷口愈合不佳,伴有不同程度的感染、滲血及血腫等表現,無化膿現象;丙級愈合,傷口感染、滲血等嚴重,出現化膿性炎癥,需要切開引流處理,清除感染、肉芽組織后再縫合[11]。
  并發癥情況。對發生感染、血腫、痂皮損傷、肉芽增生患者進行統計、分析。并發癥發生率=(感染+血腫+痂皮損傷+肉芽增生)例數/總例數×100%。
  傷口的疼痛程度、愈合時間及愈合率。疼痛程度判定標準:選擇視覺模擬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量表為工具,評價患者傷口疼痛程度,該量表總分10分,分值越高,疼痛越嚴重,兩者呈正比。傷口愈合率=傷口愈合例數/總例數×100%。
  1.5 統計學分析
  應用SPSS 26.0統計學軟件分析數據,計數資料表示為[n(%)],組間差異行χ2檢驗,等級資料行非參數秩和檢驗;計量資料表示為(x±s),符合正態分布,行t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傷口愈合情況比較
  干預后,觀察組傷口愈合分級較對照組改善明顯,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比較兩組傷口愈合率及并發癥情況
  干預后,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傷口愈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比較兩組傷口的疼痛程度、愈合時間
  干預后,觀察組傷口VAS評分較對照組低,傷口愈合時間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3 討論
  結合臨床實踐觀察,發現換藥間隔時間的不同,會導致患者傷口疼痛程度、敷料與傷口粘連的程度、換藥所需時間等方面存在明顯的差異性[12]。丁健科[13]等人指出,頭面部受傷患者在受傷后6 h以內進行清創縫合,組織愈合良好,且并發癥少。周霞[14]指出,清創縫合術患者在術后平均2~3 d進行一次換藥可加快傷口愈合,以及減少并發癥,提高I期傷口愈合率。由此認為,合適的間隔時間換藥可降低傷口感染風險,促進傷口愈合,縮短住院天數。研究指出,清創縫合術后傷口愈合與感染、出血、積液等方面因素有關,也與換藥間隔時間存在一定的聯系[15]。臨床實踐指出,清創縫合創面感染通常出現在術后48~72 h,如若術后首次換藥時間越推后,感染風險越高,原因在于術后組織損傷可導致血管通透性改變,尤其是血漿、含電解質液體滲入組織間隙,加上因擠壓而增高組織間隙壓力,引發傷口局部腫脹;另外在組織表面滲液的刺激、影響下可導致敷料、傷口之間處于粘連狀態,造成換藥時痂皮、新生肉芽組織的受損,形成痂皮撕脫傷[16]。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傷口愈合分級較對照組明顯,說明清創縫合術后每隔1天進行一次換藥操作過于頻繁,增加傷口暴露時間,使其與外界環境接觸時間過長,增加感染風險的同時還會影響傷口的修復,增加乙級、丙級傷口形成幾率。而清創縫合術后第1天進行首次換藥、第2天進行第2次換藥,之后改為每隔3天進行一次換藥有利于創面肉芽組織的生長,促進傷口愈合。
  創傷修復的關鍵在于再生肉芽組織的數量、質量。研究指出,術后72 h是肉芽組織大量形成的關鍵[17]。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較對照組低,原因為清創縫合術后每隔1天進行一次換藥操作相對頻繁,在反復牽拉、揭開傷口敷料時容易降低局部組織的再生能力,甚至引起局部微循環的灌注不足、促生長因子的聚積,進而導致傷口愈合不良,加上頻繁的換藥操作會加重患者疼痛刺激,造成機體內分泌系統激素水平變化,甚至增加肌肉緊張感,以及減少組織修復所需營養物質,影響傷口愈合,增加并發癥風險。而清創縫合術后第1天進行首次換藥、第2天進行第2次換藥,之后改為每隔3天進行一次換藥可控制炎性反應,預防傷口感染,還可保護傷口表面新生肉芽組織的生長,以及減少痂皮損傷,促進傷口愈合。注意在操作過程中嚴格遵守無菌操作原則,針對傷口滲血、滲液等異常表現進行及時處理。疼痛是換藥過程中的常見問題,也是繼血壓、呼吸、脈搏、體溫之后的“第五大生命體征”[18-19]。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傷口VAS評分較對照組低,傷口愈合時間短于對照組,傷口愈合率高于對照組,原因為術后第1天進行首次換藥,可避免細菌的加速分裂增殖,減少細菌數量,從而降低傷口感染風險,加上術后第2天進行換藥處理可避免敷料與皮膚過于粘附,減輕創面疼痛程度的同時為創面的愈合提供良好的環境,保護新生肉芽組織及促進其生長,進而縮短傷口愈合時間,提高傷口愈合率[20]。
  綜上所述,清創縫合術后第1天進行首次換藥、第2天進行第2次換藥,之后改為每隔3天進行一次換藥的整體效果更理想,可減輕患者傷口疼痛癥狀,縮短傷口愈合時間,減少并發癥,提高傷口愈合率。
  參考文獻
  [1]陳福靈,鄒文.不同壓力參數下傷處脈沖沖洗在開放性骨折清創治療中的影響[J].檢驗醫學與臨床,2020,17(23):3517-3519.
  [2]李道衛.急診創傷清創縫合術后不使用抗生素臨床分析[J].航空航天醫學雜志,2020,31(9):1085-1086.
  [3]Jiang B, Tang R, Zheng D Y, et al. Clinical effectiveness of super pulsed carbon dioxide fractional laser debridement surgery in treating chronic wounds.[J]. Chinese journal of burns,2020,36(4):273-279.

nlc202212021210



  [4]Hirokawa E, Sato T, Fujino T, et al. Hydrosurgical debridement as an approach to wound healing: an animal thermal burn model.[J]. Journal of wound care,2019,28(5):304-311.
  [5]張稱,王惠子,王琳,等.銀離子敷料聯合濕性換藥護理在術后感染性傷口患者中的應用[J].齊魯護理雜志,2021,27(18):153-155.
  [6]闞天燕,肖蕾蕾,趙娟,等.濕性愈合療法對Ⅱ期、Ⅲ期壓瘡患者治愈時間、臨床療效及換藥間隔時間的影響[J].寧夏醫學雜志,2018,40(5):478-480.
  [7]Onesti M G, Fioramonti P, Fino P, et al. Effect of enzymatic debridement with two different collagenases versus mechanical debridement on chronic hard-to-heal wounds.[J]. International wound journal,2016,13(6):1111-1115.
  [8]Ahmad H, Siddiqui S S. An Unusually Large Carbuncle of the Temporofacial Region Demonstrating Remarkable Post-debridement Wound Healing Process: A Case Report[J]. Wounds : a compendium of clinical research and practice,2017,29(4):92-95.
  [9]Michailidis L, Bergin S M, Haines T P, et al. Healing rates in diabetes-related foot ulcers using low frequency ultrasonic debridement versus non-surgical sharps debridement: a 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J]. BMC research notes,2018,11(1):732.
  [10]興全.門診清創縫合術后換藥間隔時間對傷口愈合影響的研究[J].系統醫學,2017,2(14):140-141,144.
  [11]丁雪梅,周光霞,李豹, 等..脈沖清創在糖尿病足潰瘍患者傷口愈合中的應用[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20(6):444-448.
  [12]王滿華.不同首次換藥時間對清創縫合術后患者傷口愈合、疼痛的影響比較[J].中國醫藥指南,2021,19(22):69-70.
  [13]丁健科,肖博夫,崔江波,等.頭面部皮膚裂傷手術時機對傷口愈合及患者滿意度的影響[J].中國美容整形外科雜志,2021,32(4):231-233.
  [14]周霞.門診換藥間隔時間對傷口愈合的影響研究[J].安徽衛生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0,19(6):147-148.
  [15]肖愛新,謝海楓,鄭才,等.門診換藥間隔時間對傷口愈合的影響研究[J].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20,41(16):2075-2076.
  [16]譚海燕.可視化宣教護理對外科門診換藥患者焦慮與疼痛的影響[J].黑龍江醫學,2021,45(22):2416-2417,2420.
  [17]李佳,柳長明,朱勁松,等.不同類型切口換藥中應用銀離子藻酸鹽敷料的效果分析[J].黑龍江醫藥科學,2021,44(3):4-5.
  [18]朱闖劍史京萍,王鳴,等.負壓封閉引流聯合局部浸潤麻醉下清創并手術縫合修復胸部正中切口愈合不良的臨床應用[J].中華損傷與修復雜志(電子版),2021,16(4):316-321.
  [4]陳妹宜,梁少惠,鄧金燕,等.藻酸鹽敷料配合濕潤燒傷膏用于手術切口感染換藥的效果觀察[J].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19,40(2):199-200.
  [20]趙秀,王敏.高吸收傷口敷墊在急性壞死性胰腺炎清除術后傷口護理中的應用[J].實用醫院臨床雜志,2020,17(6):26-30.
  作者簡介:劉曉麗(1981.1-),女,漢族,籍貫:廣東省深圳市,碩士研究生,主治醫師,研究方向:創傷清創治療。

nlc202212021210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6/view-15442893.htm

相關文章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