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創呼吸機治療中的護理問題及干預策略研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許翠娟
摘 要:目的 分析無創呼吸機治療中的護理問題,探討相應的干預策略與臨床效果。方法 開展回顧性分析研究,研究樣本為80例接受無創呼吸機治療的患者,入組患者均于2020年9月~2021年9月在赤峰市醫院接受住院治療。按照護理方法不同進行分組處理,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40例。對照組實施常規護理,觀察組聯合實施舒適護理。觀察護理前后兩組患者的舒適狀況量表(General Comfort Questionnaire,GCQ)、生活質量健康調查簡表(Short from health survey,SF-36)評分以及并發癥總發生率、護理滿意率。結果 護理后,對照組的平均GCQ評分高于觀察組,平均SF-36評分低于觀察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對照組的并發癥總發生率高于觀察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的護理總滿意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對接受無創呼吸機治療的患者實施舒適護理可以有效改善其生活質量和舒適度,減少并發癥,并提高患者的護理滿意度。
關鍵詞:無創呼吸機治療;舒適護理;舒適度;生活質量;并發癥
中圖分類號:R47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8011(2022)-23-0-03
臨床上,針對呼吸衰竭等患者經常需要實施機械通氣治療。常規機械通氣治療過程中,需要對患者實施氣管插管或者氣管切開等處理[1]。這些有創操作會對患者的機體造成不同程度的損傷,使患者身心痛苦。近年來,無創呼吸機治療這一新型的治療方式開始被積極地應用到呼吸衰竭等患者的治療之中。但是,在無創呼吸機治療過程中,患者需要長時間佩戴面罩進行治療,面部皮膚等容易出現損傷,并存在明顯的身體不適。為了確保無創呼吸機治療的順利實施,盡可能改善患者的身心舒適度,提高其生活質量,還需要從臨床護理角度出發,為患者提供必要的護理服務。本研究分析無創呼吸機治療中的護理問題,探討相應的護理措施與臨床效果。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開展回顧性分析研究,研究樣本為80例接受無創呼吸機治療的患者,入組患者均于2020年9月~2021年9月在赤峰市醫院接受住院治。對患者按照護理方法的不同進行分組處理,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40例。對照組中,男性23例,女性17例;年齡28~74歲,平均年齡(52.01±1.95)歲;病程3~11個月,平均病程(2.90±0.12)個月。觀察組中,男性21例,女性19例;年齡29~75歲,平均年齡(52.49±2.01)歲;病程3~12個月,平均病程(2.81±0.13)個月。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本研究通過赤峰市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患者及家屬對研究知情同意,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納入與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①符合使用無創呼吸機適應證的患者[2];②認知功能正常,具備基本聽說讀寫能力的患者;③患者精神狀態正常,可以與工作人員進行正常溝通;④基本生命體征穩定的患者。
排除標準:①處于昏迷狀態的患者;②臨床依從性不佳,無法配合完成無創呼吸機治療及相關護理的患者;③無法采集到完整臨床病歷資料的患者;④合并低血壓和心律失常等情況的患者。
1.3 方法
入院后對兩組患者均實施無創呼吸機治療。在治療過程中,對照組實施常規護理,包括對患者進行病情觀察,做好病房清潔和消毒,協助患者佩戴面罩,回答患者的提問等。
觀察組聯合實施舒適護理。(1)舒適心理干預。在開始治療之前,護理人員主動與患者交流,向患者介紹無創呼吸機治療過程中的各種注意事項,包括治療目的和面罩的佩戴方式等。交流過程中注意耐心、溫和地詢問患者是否存在疑問,對于患者的提問及時進行回答。對于存在恐懼和焦慮等情況的患者,進行耐心的引導和陪伴,通過介紹主治醫師資歷或者以往成功案例等方式來緩解其心理壓力[3]。(2)舒適環境干預。主動詢問患者對室內溫度條件和光線、噪音等的感受,了解患者的真實感受和訴求。結合患者的需要,通過調節空調溫度和窗簾、提供耳塞等方式,為患者打造出良好的治療環境。對于前來探視的患者親友,及時進行必要的解釋和教育,獲得患者親友的理解和配合,合理控制探視時間,保持良好的病房環境,保證患者可以獲得充足的休息,確保治療的順利開展[4]。(3)舒適面罩護理。結合患者的面部情況以及治療的需要,協助患者挑選合適的面罩。幫助患者佩戴所選定的面罩,詢問患者的佩戴感受,幫助患者適當調節面罩的松緊度。在無創呼吸機治療過程中,及時與患者交流,了解患者的面部感受,檢查面罩的密封性[5]。充分考慮長時間佩戴面罩治療對患者面部皮膚的壓迫和損傷問題,以及患者對自身形象的擔憂,定時觀察患者治療過程中的面部情況,及時檢查其皮膚情況。利用美皮康等對患者進行面部處理,以減少面部損傷的出現。(4)并發癥干預。結合科室以往的護理經驗,提高對各種無創呼吸機治療過程中相關并發癥的警惕程度,制訂科學的并發癥預防護理措施??陀^分析不同患者的臨床情況,對其進行并發癥發生風險的個體化評估。結合不同患者的風險評估結果,開展針對性的護理。做好對患者呼吸道的觀察和護理,定時觀察患者的呼吸道情況,并為患者進行適當的翻身、拍背等操作,指導患者科學咳嗽,對于排痰困難的患者,及時報告醫師進行針對性處理[6]。
1.4 觀察指標
①臨床舒適度。對入組患者治療過程中的舒適度進行評估,評估工具為舒適狀況量表(General Comfort Questionnaire,GCQ),評估的內容包括環境舒適、精神心理舒適以及生理舒適,評分范圍為3~9分,評估時間點為護理前和護理后,評分標準為得分越低,對應的臨床舒適度越高。
nlc202212021439
?、诓l癥發生率。觀察并記錄無創呼吸機治療過程中出現并發癥的患者例數,相關的并發癥主要包括面部不適、胃腸脹氣、壓力性損傷等。并發癥總發生率=(面部不適+胃腸脹氣+壓力性損傷)例數/總例數×100%。
?、凵钯|量。對兩組生活質量進行評估,評估工具為改良的健康調查簡表(Short from Health Survey, SF-36),評估的內容包括情感功能、精神狀態、軀體質量和社會功能,評分范圍為0~100分,評估時間點為護理前和護理后,評分標準為得分越高,對應的生活質量越高。
④護理滿意度。對患者進行護理滿意度調查,調查工具為赤峰市醫院自制問卷,調查具體內容包括基本護理操作、專業護理技能、服務態度和溝通交流效果等,評分范圍為0~100分,60分以下為不滿意,61~85分為基本滿意,86分以上為非常滿意,總滿意率=(非常滿意+基本滿意)例數/總例數×100%。
1.5 統計學分析
完成各項觀察指標的數據結果收集,整理之后統一導入到SPSS 19.0統計學軟件進行處理,護理前后GCQ評分與SF-36評分均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護理滿意度以及并發癥發生率均以[n(%)]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護理前后GCQ評分比較
護理前,兩組GCQ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對照組GCQ評分明顯高于觀察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并發癥的發生情況比較
對照組并發癥總發生率明顯高于觀察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兩組護理前后SF-36評分比較
護理前,兩組間SF-36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對照組SF-36評分明顯低于觀察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2.4 兩組護理滿意度比較
觀察組的護理總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3 討論
在無創呼吸機治療過程中,患者容易出現不同程度的心理壓力和情緒問題,還可能會出現呼吸道感染等并發癥[7-8]。治療的同時,應注意分析相關的護理問題,并積極采取有效措施予以干預[9]。臨床上,為數不少的患者對無創呼吸機治療的相關流程等不夠了解,在治療之前容易產生恐懼、擔憂等心理。在無創呼吸機治療過程中,患者需要長時間佩戴面罩接受治療,容易產生一定的煩躁、焦慮心理,并容易出現各種身心不適[10]。因此,治療過程中患者的舒適度和生活質量,也成為衡量不同護理措施實施效果的重要參考依據[11]。在本研究中,通過對兩組臨床舒適度與生活質量進行評估和比較發現,護理前兩組GCQ評分與SF-36評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但護理后對照組GCQ評分明顯高于觀察組,SF-36評分明顯低于觀察組。由此可見,通過對接受無創呼吸機治療的患者實施系統的護理干預,有效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質量和臨床舒適度。分析其中的原因,可能是因為在舒適護理模式下,十分注重對患者身心感受的了解和分析,并積極地為患者提供多方面的護理服務,以增強其臨床舒適度,促進其快速恢復。在護理中,注意體諒患者,關心患者,理解患者對無創呼吸機治療的擔憂和恐懼心理,對其實施了細致的心理護理。結合患者實際需求,創設良好環境條件的方式,為患者提供優質的治療環境,使患者能夠在良好的身心狀態下,以較為舒適的方式接受治療[12]。同時,還注意幫助患者選擇、佩戴面罩,強化治療過程中的面罩檢查和皮膚管理等,以確保治療的順利開展,并減少面部損傷的出現。整個治療過程中,患者的身心都處于較為平和、舒適的狀態,舒適度和生活質量也相對較高[13]。另外,無創呼吸機治療中容易出現并發癥,如面部不適、呼吸道感染等,因此實施必要的護理措施,減少并發癥、提高患者的護理體驗具有重要的作用[14]。本研究中,對照組的無創呼吸機治療并發癥總發生率明顯高于觀察組,護理總滿意率明顯低于觀察組。綜合上述結果可知,舒適護理措施的應用,不但有效減少了各種無創呼吸機治療相關并發癥的出現,還顯著提高了患者的護理滿意度。在對患者實施舒適護理的過程中,注意對患者實施全程的密切觀察和護理。通過對患者進行科學的風險評估,掌握不同患者的具體情況,并采取針對性的護理干預,有效防止各種并發癥的出現,從而顯著減少并發癥發生。整個過程中,各項護理措施的實施均以患者的實際情況和臨床需求為中心,全面、細致的護理措施很好地滿足了患者的護理需求,為患者帶來了良好的護理體驗,有效提高了護理滿意度[15]。
綜上所述,接受無創呼吸機治療的患者在其治過程中可能會出現身體不適和并發癥,針對這一情況對患者實施全面系統的舒適護理,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舒適度和生活質量,減少各種并發癥發生,并提高患者的護理體驗,獲得較高的護理滿意度,臨床效果顯著。
參考文獻
[1]秦玉梅.臨床護理路徑在無創呼吸機治療呼吸衰竭護理中的應用及對患者肺功能的影響[J].國際護理學雜志,2021,40(6):1097-1100.
[2]陳灝珠,林果為,王吉耀.實用內科學(第14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3:1337-1341.
[3]董憲珍,鄭桂玲,崔艷玲.肺源性心臟病伴慢性呼吸衰竭患者無創呼吸機治療依從性的影響因素分析及護理干預[J].護理實踐與研究,2020,17(15):26-29.
[4]周曉春,施冬萍,楊小婷.內宣外撫聯合交互溝通對呼吸衰竭行無創呼吸機治療清醒患者心理舒適度的影響[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9, 38(12):1755-1757.
[5]馬春秀,唐麗娟,鐘海洋.人性化護理對接受無創呼吸機療法治療的急性期COPD并發Ⅱ型呼吸衰竭患者治療依從性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國際護理學雜志,2021,40(2):301-303.
[6]楊芳,劉梅.愛立敷泡沫敷料反向粘貼法在預防無創呼吸機所致鼻而部壓力性損傷中的應用研究[J].護士進修雜志,2019,34(19):1808-1810.
[7]許紅蘭.針對性護理在重癥心力衰竭無創呼吸機治療中的應用[J].檢驗醫學與臨床,2021,18(20):3046-3047,3068.
[8]陳春燕,謝華文,李太華,等.醫護一體化護理模式對COP 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行無創呼吸機治療患者的影響[J].齊魯護理雜志,2021, 27(4):49-52.
[9]陶麗君.無創呼吸機治療COPD合并II型呼吸衰竭患者應用手機APP輔助式延續運動方案干預效果研究[J].護理實踐與研究,2021, 18(7):949-953.
[10]盧圣杰,武寧,王軍,等.米力農聯合無創呼吸機治療心力衰竭合并呼吸衰竭的臨床研究[J].河北醫藥,2021,43(11):1682-1685.
[11]吳令波,張芬.肺心病無創呼吸機治療失敗的相關因素分析及護理對策[J]. 護理實踐與研究,2020,17(14):16-18.
[12]吁慧娜,熊雅媛,張娜.舒適護理在COPD伴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無創呼吸機治療期間的應用效果[J].當代護士(上旬刊),2021,28(5):47-49.
[13]任雁,周望梅,劉丹.無創呼吸機干預在新生兒急救護理中應用的效果觀察[J].現代科學儀器,2021,38(3):164-166.
[14]喬輝.無創呼吸機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呼吸衰竭患者的臨床護理效果[J].中國醫藥指南,2021,19(8):7-9.
[15]羅靈芝.舒適護理在無創呼吸機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中的影響[J].中國社區醫師,2020,36(22):142-143.
作者簡介:許翠娟(1988.7-),女,漢族,籍貫: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本科,主管護師,研究方向:呼吸內科常見疾病護理。
nlc202212021439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6/view-1544290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