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飲食調理聯合情志護理對慢性胃炎患者營養狀態、生活質量的影響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何婷婷
【摘要】 目的 探討中醫飲食調理聯合情志護理對慢性胃炎患者營養狀態、生活質量的影響。方法 選取醫院2021年8月11日- 2022年9月12日收治的66例慢性胃炎患者為研究對象,采用隨機數字表法結合組間性別、年齡、病程均衡可比的原則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33例。對照組患者實施常規護理,觀察組患者實施中醫飲食調理與情志護理結合護理,對比兩組患者生活質量評分和營養狀態。結果 實施中醫飲食調理聯合情志護理后,觀察組白蛋白(ALB)、血紅蛋白(Hb)和血清總蛋白(TP)水平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生活質量評分在4個維度評分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中醫情志護理和飲食調理在慢性胃炎調理中具有明顯優勢,能夠改善患者生活質量,提升營養狀態,對患者起到良好調理作用。
【關鍵詞】 中醫;飲食調理;情志護理;營養狀態;生活質量
中圖分類號 R248.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1-0223(2023)03--03
慢性胃炎是一種常見的胃黏膜炎性病變,該病主要由病毒、毒素感染、幽門螺桿菌感染等引發,患者有不同程度的消化不良以及腹部脹痛、反酸和餐后腹脹[1-2]。該病病程長,嚴重者將引發休克以及出血,威脅患者生命安全。慢性胃炎的治療主要以藥物櫓鰨由于治療周期較長,治療過程中患者常出現心煩、失眠等癥狀,很多患者往往因為焦慮和恐懼,面對治療半途而廢[3-4],嚴重影響治療效果及預后,因此在該病的治療中輔以合適的護理方案具有重要意義。中醫護理以中醫理論為基礎,通過飲食調節和情志護理,以辯證和中醫手段對患者進行護理,旨在先醫其身,再醫其心,促進患者病情康復[5]。本研究通過臨床實驗探究中醫飲食調理聯合情志護理對慢性胃炎患者營養狀態、生活質量的影響,現將結果報告如下。
1 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選取醫院2021年8月11日- 2022年9月12日收治的66例慢性胃炎患者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①經診斷屬于慢性胃炎者;②住院資料齊全者;③無任何精神疾病且神志清晰者;④對本研究護理模式依從性極高者。排除標準:①資料缺失者;②中途無故缺席本研究者;③精神狀態異常、意識不清晰者;④對本研究護理模式依從極差者;⑤造血功能及免疫功能異常者;⑥營養不良者。在保證組間性別、年齡、病程均衡可比的基礎上,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33例。對照組男20例,女13例;年齡23~80歲,平均年齡45.98±4.41歲;病程3~13年,平均病程6.86±3.23年。觀察組男18例,女15例;年齡24~81歲,平均年齡46.03±4.37歲;病程4~15年,平均病程6.89±3.20年。兩組患者基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本研究經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批,并提前將研究相關情況告知患者及家屬,患者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護理方法
1.2.1 對照組 實施常規護理。醫護人員在患者入院時將關于慢性胃炎的注意事項以及一些疾病控制的方法、發病原因、疾病防護、疾病日常護理以及相關治療告知患者,讓患者對病情有初始了解并做好面對后續治療的準備。期間還要指導患者用藥方法,叮囑患者按時用藥,對患者進行日常生活護理以及常規飲食指導,以及一些合適的運動指導,若發現患者出現并發癥要及時告知醫生進行處理。
1.2.2 觀察組 實施中醫飲食調理與情志護理結合護理。具體為:
(1)飲食調理:①進食時間和方式,每天需要約定時間,在固定時間點讓患者進食,原則上應少食多餐,叮囑患者進食時細嚼慢咽,保證食物充分嚼碎,避免食物摩擦消化道。②食物選擇,日常飲食主要以魚類、雞蛋、瘦肉這些富含蛋白質的食物為主,通過清淡烹飪的方式為患者補充營養。食物要新鮮、清潔、松軟,禁止或者減少食用富含粗纖維的食物,避免刺激腸道,還要多補充維生素和以及微量元素等。③藥膳干預,在合理飲食的前提下結合中醫藥膳調理,選取溫補的藥材,如茯苓、黨參、白術等,將其煎煮為藥液,患者早餐后服用,幫助腸胃蠕動。
?。?)情志護理:這種護理方式是以改善患者情緒狀態為主的護理,①順情解郁法,對有抑郁情緒的患者采用此法,可邀請患者參加關于該疾病的相關講座等,在講座中摻入一些成功病例,幫助患者增加信心,以更加積極的心態面對治療,平時多與患者溝通,為患者播放輕松的音樂,降低負面情緒。②移情易性法,平時注意培養患者興趣愛好,提倡患者多培養養花、養魚、下棋、繪畫和唱歌等愛好,通過興趣愛好轉移注意力,使患者的不良情緒得到進一步緩解。③醫護人員為患者詳細講解疾病的相關知識,患者如果出現抑郁情緒要及時排解,不斷提升患者對疾病的了解程度,減輕其不良情緒。④對部分存在猜忌和顧慮的患者,可進行解惑干預,醫護人員每天堅持用溫和的語言與患者溝通,關注患者情緒和心理需求,正確引導患者,及時解答患者的疑惑,幫助患者緩解心理壓力。
1.3 觀察指標
?。?)營養狀態評分:抽取患者空腹靜脈血2ml,通過血清分離后,利用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測定白蛋白(ALB)、血紅蛋白(Hb)和血清總蛋白(TP)的水平。
(2)生活質量評分:采用生活質量評定量表(QLQ-C30)進行評定,包含軀體功能、社會功能、總體健康和情感角色4個維度,滿分100分,患者得分和生活質量呈正相關[6]。
1.4 數據分析方法
采用SPSS 22.0統計學軟件分析處理數據,計量資料用“±s”表示,組間均數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計算百分率,組間率的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nlc202301161458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營養狀態對比
護理干預前,兩組患者的Hb、ALB、TP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干預后,兩組患者的Hb、ALB、TP水平均上升,觀察組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生活質量對比
護理干預前,兩組患者生活質量4個維度評分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干預后,兩組患者4個維度評分均高于干預前,組間比較對照組低于觀察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慢性胃炎是臨床上較為多發的疾病,患者可出現腹瀉、貧血、消瘦等癥狀,甚至劇烈腹痛和黑便,嚴重威脅患者生命安全[7-8]。由于病程較長,治療過程中患者難免有抵觸、抑郁以及飲食不規律等問題,因此需要通過飲食調理以及護理促進患者積極配合醫生。傳統飲食和護理雖然能提升患者飲食質量,促M恢復,但飲食規律性不強。慢性胃炎易復發,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以及積極心態十分重要[9]。中醫飲食調理主要是規律飲食結合藥膳護理,幫助患者調理情緒,保護胃黏膜,聯合情志護理,幫助其糾正不良情緒,樹立信心。本研究中,觀察組患者的生活質量評分均明顯高于對照組,提示通過針對慢性胃炎患者實施“三分治,七分養”的原則,飲食調理結合中醫情志護理,先對患者的身心進行調節,再結合飲食補充讓患者的胃部營養充足,降低了之前由于患者不懂飲食導致的胃部刺激,患者腸胃得到調節后,生活質量進而得到提升;觀察組患者的營養狀態優于對照組,原因和中醫飲食調理有關,通過茯苓、黨參、白術等一系列藥膳,對患者機體進行調理,茯苓具有健脾胃、根除胃部濕氣的作用,黨參則能活血通絡、溫補益氣,對脾胃和肺部都有很好的調節作用,白術有良好的止痛效果和化濁潤燥功能,這些藥膳讓患者胃黏膜得到保護的同時,營養更加全面,調理全身血液和器官。情志護理則是通過及時與患者溝通,充分了解患者內心想法,通過琴棋書畫等愛好陶冶情操,轉移注意力,更加有助于患者養成良好心態,促進病情好轉[10],二者結合,能讓患者身心舒暢,飲食規律,營養狀態自然提升。
綜上,中醫飲食調理與情志護理優化慢性胃炎營養狀態、生活質量改善明顯,有助于病情康復。
4 參考文獻
[1] 張濤,王珍珍,馬霓.中醫飲食護理結合耳穴埋豆在慢性胃炎患者中的應用[J].齊魯護理雜志,2022,28(11):59-62.
[2] 張卓穎.中醫護理干預慢性非萎縮性胃炎臨床研究[J].新中醫,2021,53(18):183-185.
[3] 賀文芳,朱曉玲,鄭曉玲.中醫臨床護理干預在慢性胃炎疾病中的應用效果[J].光明中醫,2021,36(20):3538-3540.
[4] 覃尚紅,梁麗,周成華,等.慢性胃炎伴焦慮抑郁的中西醫研究概況[J].當代醫學,2021,27(16):192-194.
[5] 曾遠銀,羅芳,許敏.中醫飲食調理聯合情志護理干預對慢性胃炎患者情緒及營養狀態的影響[J].黑龍江醫藥,2021,34(2):488-490.
[6] 黃偉霞.中醫情志護理和飲食調護在慢性胃炎患者護理中的應用效果[J].承德醫學院學報,2021,38(2):135-137.
[7] 卜婷婷.中西醫結合護理慢性胃炎患者應用研究[J].遼寧中醫藥大學學報,2021,23(8):217-220.
[8] 黃益軍,陳群梅,吳鳳.中醫護理干預對慢性胃炎患者的臨床效果觀察[J].中醫臨床研究,2021,13(9):65-66.
[9] 鄭淑鳳.飲食調護聯合中醫情志護理干預慢性胃炎臨床研究[J].新中醫,2020,52(24):164-167.
[10] 周紅梅.情志護理和飲食調護在慢性胃炎中的效果評價[J].中國城鄉企業衛生,2020,35(5):157-158.
[2022-11-21收稿]
nlc202301161458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6/view-1544428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