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DSD技術配合護理措施對前牙外傷患者美學修復的療效研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李璐 李從玉

  [摘要]目的:研究底只微笑設計(Digital smile design,DSD)對前牙外傷患者美學修復的效果并總結其護理措施。方法:收集筆者醫院2018年12月-2020年5月就診的前牙外傷患者120例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兩組,每組各60例,對照組采用常規修復技術配合護理措施,觀察組采用DSD美學修復技術配合護理措施,比較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及美學修復效果。結果:術后3、6個月兩組間的修復成功率比較差異不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術后9個月觀察組修復成功率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的牙齒形態、牙齒顏色、舒適度、齦緣形態及個性化特征評分均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的近中牙齦乳頭、遠中牙齦乳頭、唇側牙齦緣曲度、唇側牙齦緣高度、根部凸度、軟組織顏色、軟組織質地評分及總分均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的牙冠狀態、牙冠外形輪廓、牙冠顏色、牙冠表面質地、牙冠透明度評分及總分均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前牙外傷患者采用DSD技術配合護理措施進行美學修復遠期效果比常規修復效果好,護士在操作前的必要說明、操作中的醫護配合和操作后的器械消毒是DSD技術順利實施的重要保障。
  [關鍵詞]前牙外傷;護理干預;數字化微笑設計;美學修復;美學指標;療效
  [中圖分類號]R473.78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008-6455(2022)10-0170-04
  Effect of DSD Technology Combined with Nursing Measures on Aesthetic Restoration of Patients with Anterior Teeth Trauma
  LI Lu,LI Congyu
  (Stomatology Center,Suining Central Hospital,Suining 629000,Sichuan,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effect of DSD technology on aesthetic restoration of patients with anterior teeth trauma and summarize its nursing measures. Methods 120 patients with anterior tooth trauma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December 2018 to May 2020 were col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s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with 60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conventional repair technology combined with nursing measures,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treated with DSD aesthetic repair technology combined with nursing measures. The treatment effect and aesthetic repair effect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s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repair success rat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at 3 and 6 months after treatment (P>0.05). 9 months after operation, the repair success rat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The scores of tooth shape, tooth color, comfort, gingival margin shape and personalized characteristic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The mesial gingival papilla, distal gingival papilla, labial gingival margin curvature, labial gingival margin height, root convexity, soft tissue color, soft tissue texture and total scor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P<0.05). The crown state, crown contour, crown color, crown surface texture, crown transparency and total scor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P<0.05). Conclusion The long-term effect of DSD technology combined with quality nursing measures for aesthetic restoration of patients with anterior teeth trauma is better than that of conventional restoration. The necessary instructions of nurses before operation, the cooperation of doctors and nurses during operation and the disinfection of instruments after operation are important guarantee for the smooth implementation of DSD technology.

nlc202302091829



  Key words: anterior teeth trauma; nursing intervention; digital smile design; aesthetic restoration; aesthetic index; curative effect
  前牙位于口腔前部,易發生外傷,修復時對美學效果的要求較高[1]。DSD是由巴西牙醫團隊提出[2],通過計算機輔助影像學數據進行計算,根據患者面部微笑美學的分析進行美學修復設計[3],使用3D打印以及CAD輔助性設計方案分析,最終使用計算機模擬的修復體進行修復,實現前牙冠的微笑美學修復制作。DSD技術通過其強大的圖像處理軟件技術,以及可視化及個性化的美學修復[4-5],將患者的牙體形態、牙齦特征以及面部比例均體現在修復過程中,廣泛應用于前牙美學修復和種植中。在臨床操作中,護士需要對患者說明各種拉鉤、反光板的用法,并在患者的配合下采集完整的術前資料。在DSD技術中,術前病例的完善采集和保存是修復體制作精密和美觀的必要前提,同時有利于醫患溝通、判斷預后以及學術交流。術后相關器械的消毒、保養和儲存也是護士的必備技能,同時,患者術后隨訪和病歷采集有利于醫生對病情的前后對比。本研究采用DSD技術對前牙外傷患者進行美學修復,觀察治療即刻和遠期療效,為基于DSD技術的前牙外傷美學修復提供參考。
  1 資料和方法
  1.1 一般資料:收集筆者醫院2018年12月-2020年5月就診的前牙外傷患者120例作為研究對象,其中男55例,女65例;年齡22~46歲,平均年齡為(25.36±2.59)歲;平均體質量指數為(24.55±2.39)kg/m;患牙數量1~3顆,平均為(1.09±0.39)顆。按照隨機原則將患者分為觀察組以及對照組,每組60例,兩組一般臨床資料具有可比性(P>0.05),見表1。本研究已通^醫院倫理委員會審查同意。
  1.2 納入標準:①上頜前牙外傷患者;②若需進行牙髓治療,應行完善的牙髓治療后;③牙周健康,無附著喪失。
  1.3 排除標準:①伴有上頜牙槽突骨折者;②伴有嚴重的牙髓癥狀和牙周炎;③對修復材料過敏者;④不能配合治療者。
  1.4 方法
  1.4.1 治療方法:觀察組采用DSD美學修復技術配合護理措施,對照組采用常規修復技術配合護理措施。觀察組治療前,首先對患者進行常規口腔檢查,采集患者基本資料和DSD相關資料并錄入電腦,使用Keynote軟件對患者進行美學指標量化分析,并將模擬修復后效果展示給患者,雙方溝通效果滿意后,將其發送給義齒制作加工中心。修復技師根據資料進行診斷蠟型制作同時在其上進行診斷飾面制作,在對患者進行常規取模后,參照DSD技術對患者進行修復體試戴。同時對患者進行口內試戴以及滿意度評價,如果醫患雙方均對以上模型滿意,則制作義齒,如果對以上模型不滿意,調整后再次進行試戴及滿意度評價,直至醫患雙方滿意為止。對照組在進行常規口腔檢查后,直接進行相關治療和牙體預備,取模型并送往義齒制作加工中心制作。
  1.4.2 護理措施:①心理護理干預。患者入院后帶患者參觀科室環境,了解診療設備,同時詢問患者基本情況,了解患者病情;積極回答患者關于病情的問題并進行心理疏導、安撫,消除患者負面情緒,緩解患者焦慮心態,增強患者依從性和信任度,讓患者接受自己的病情;美學修復前,在保證隱私權和肖像權的前提下,向患者展示病歷和模型,消除患者對病歷采集過程的緊張心情;密切關注患者對治療本身和療效的描述,尤其是評估患者對前牙修復的心理期望,為后續醫患溝通做好準備;②病歷采集。囑患者清水漱口除去牙面污垢并在口角涂抹凡士林軟膏防止口角干裂潰瘍,并耐心向患者講解開口器、側拉鉤和反光板如何使用,說明操作過程中口角稍有不適不必擔心,且正確的操作不會損傷患者的黏膜。在患者配合狀態下,熟練的操作可以提高診療的效率和患者的信任;③結束后將采集的資料整理、記錄,以便下一步使用。使用過的開口器、側拉鉤和反光板沖洗后放入污物盒送往消毒室進行高溫高壓消毒,在此過程中注意反光板使用前后要用布包裹,防止表面劃痕,相機案件接觸的部位使用一次性消毒濕巾擦拭后儲存。術后和復診時,通過對患者術區牙體的觀察和問診,采集相應的美學修復評價資料,進行下一步分析。
  1.5 觀察指標
  1.5.1 治療效果:對兩組術后3、6、9個月的修復成功率進行比較。修復后,患者自覺臨床癥狀全無,同時咀嚼功能正常,核樁未發現明顯的折斷、松動以及脫落等,牙體組織無繼發性齲齒以及折斷,根尖部位以及周邊無明顯異常則為修復成功,否則為修復失敗[6]。
  1.5.2 美學指標:術后9個月,分別對兩組患者的牙齒形態、牙齒顏色、舒適度、齦緣形態及個性化特征進行比較,每個指標共計100分,分數越高,代表美學修復效果越好。
  1.5.3 紅色美學指數[7](Pink esthetic score,PES):分別對兩組患者的軟組織美學效果進行評價,包括唇側牙齦緣曲度、唇側牙齦緣高度、近中牙齦乳頭、遠中牙齦乳頭、根部凸度、軟組織顏色以及質地,按照患者的解剖學關系,根據解剖關系的完整性進行評價,其中缺失為0分,不完整為1分,完整為2分。
  1.5.4 白色美學指數[8](White esthetic score,WES):術后9個月,對兩組患者的白色美學指數進行比較,包括牙冠狀態、顏色、表面質地、透明程度及外形輪廓,每項評價為0~2分,分數越高,患者的美學指標越好。
  1.6 統計學分析:采用SPSS 19.0軟件處理,計量數據采用t檢驗進行比較,計數數據采用卡方檢驗。當P<0.05時,認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治療效果比較:觀察組術后3、6個月的修復成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但術后9個月修復成功率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nlc202302091829



  2.2 兩組美學指標比較:觀察組牙齒形態、牙齒顏色、舒適度、齦緣形態及個性化特征評分均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2.3 兩組PES指標比較:術后觀察組近中牙齦乳頭、遠中牙齦乳頭、唇側牙齦緣曲度、唇側牙齦緣高度、根部凸度、軟組織顏色、軟組織質地各項評分及總分均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2.4 兩組WES指標比較:術后觀察組牙冠狀態、牙冠外形輪廓、牙冠顏色、牙冠表面質地、牙冠透明度各項評分及總分均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5。觀察組典型病例見圖1~2。
  3 討論
  口腔醫師對患者進行牙冠修復過程中,為達到較好的美學修復效果以及空間比例,往往會造成患者牙齒的黑三角情況發生,對于前牙冠的修復具有顯著的負面影響[9]。近年來,隨著數字技術不斷發展,數字化微笑修復技術得到廣泛應用,同時在患者中得到廣泛認可[10]。牙體修復的重點在Mock-up標準化操作,通過對牙體的微創預備,降低患者多余的磨除量,最大限度保留患者的健康牙齒,在最少的組織損傷的前提下,達到最好的美學效果[11]。而在對患者的治療過程中,采用數字化的DSD技術進行牙冠修復體的設計,滿足患者美學要求的基礎上,同時降低了患者的牙體組織損傷情況,臨床療效更好。DSD技術是在美容牙科的基礎上發展而來,主要依賴于Keynote以及Photoshop等軟件對患者的修復體進行模擬,最終為患者獲得較為直觀以及數字化的修復效果展示。在對患者的修復過程主要包括對數字面弓以及設計口內的牙齒形態,通過對牙齒與牙列、牙齒和上頜、牙齒長寬比例以及牙齦位置關系分析,進一步達到患者美學的要求。而在對患者的以上模擬過程中,主要依賴拍攝正面照以及口內照片的精度。通過對術前美學參數的模擬,對于術后效果以及患者滿意度的提升均具有積極的意義。
  本研究在牙冠修復過程中,采用DSD技術對患者的牙冠進行修復體設計,通過可視化的美學分析,并讓患者的面部特征參與到修復體的設計中,設計過程中,可對患者的美學效果進行預測并及時調整,進而達到良好的術前溝通以及術前美學分析。同時,醫師的規范化標準操作,也是保證患者修復效果的重要因素[12]。目前對于患者的前牙區域的修復仍然局限于2D模式,2D模式向3D模式的轉變過程中,會造成不同程度的誤差,本研究中通過精確的拍照技術,采用診斷蠟型Wax-up技術進一步提高精確度,同時采用Mock-up模式對患者的牙弓牙列牙體進行匹配,最后可將患者的面容面型以及嘴唇形狀進行三維設計。DSD技術不僅可以獲得個體化設計,同時患者的舒適度以及滿意度顯著提升,且遠期療效好,美學效果穩定。陳侃沛等[13]采用DSD技術修復前牙牙體缺損,使患者的滿意度以及舒適度顯著提升。馬藝菡等[14]在口腔科的種植修復過程中采用DSD技術,患者的美學效果得到顯著提升。田國兵等[15]通過對前牙美學修復中采用DSD技術,提高了醫患溝通效率,且患者的預后較好,與本研究結果一致。
  在DSD美學設計修復過程中,正確的護理配合可大大提高醫患溝通和醫技溝通效率,心理護理干預可緩解患者對未知操作的緊張心態,精細的病歷采集為醫師提供準確原始數據,術后器械的規范消毒可有效防止交叉感染。在醫患交流、醫技交流、醫醫交流中,護士的熟練操作尤為重要。沈鴿蘭等[16]對前牙美學修復患者進行滿意度分析,在采取合理的護理措施干預下,進行DSD修復的患者對臨床美學修復效果感到滿意。該方法方便快捷,大大節約了醫患雙方的時間成本和溝通成本,護理人員在病歷采集、器械保養和醫護配合等方面的細心操作使得DSD技術高效、高質量地開展。但是本研究還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由于樣本量較少,在臨床的推廣還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有待在日后的大樣本研究中進行驗證。
  [參考文獻]
  [1]劉梅,杜月明,錢敏,等.數字化微笑設計(DSD)在前牙瓷貼面微創美學修復中的應用[J].南京醫科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7,37(8):1039-1042.
  [2]劉佳怡,王敏,喬庚,等.3D打印技術與傳統修復技術在前牙微笑體驗中的臨床應用對比[J].實用口腔醫學雜志,2020,36(6):934-938.
  [3]金巨樓,李韋萱,劉定坤,等.數字化微笑設計在前牙瓷貼面美學修復中的應用及其修復效果分析[J].吉林大學學報(醫學版),2019,45(4):916-921,988.
  [4]楊光美.數字化微笑設計在口腔臨床中的應用[J].甘肅醫藥,2020,39(9):787-790.
  [5]趙傳奇.數字化微笑設計應用于上前牙美學修復中的價值評價[J].中國醫藥指南,2019,17(23):151-152.
  [6]于江利,唐仁韜,馮琳,等.數字化光w透照法判斷齲洞深度[J].北京大學學報(醫學版),2017,49(1):81-85.
  [7]丁姍姍.即刻種植與早期種植對前牙種植體周邊軟組織美學效果比較分析[J].中國美容醫學,2019,28(12):132-135.
  [8]鄧小林,袁爽,朱丹婷,等.氧化鋯和二硅酸鋰材料制作前牙修復體的白色美學評估[J].口腔材料器械雜志,2021,30(1):41-44,49.
  [9]李振,孟翔峰,溫波.臨時冠對前牙區種植軟組織塑形的美學觀察[J].口腔醫學,2021,41(2):128-132.
  [10]Tancu A M C,Preoteasa E,Popa S,et al.Digital techniques for anterior teeth form selection in complete edentulism[J].Rom J Mil Med,2019,12(1):34-38.
  [11]于海洋,趙雨薇,李俊穎,等.基于牙體牙髓、牙周及功能健康的顯微微創牙體預備[J].華西口腔醫學雜志,2019,37(3):229-235.
  [12]薛強,唐麗琴,柳麟翔.標準化流程在前牙美學修復中的臨床應用效果分析[J].中國美容醫學,2018,27(9):91-94.
  [13]陳侃沛,劉亦涵,陳建鋼,等.DSD在前牙冠微笑美學修復中的臨床應用[J].臨床口腔醫學雜志,2020,36(9):546-548.
  [14]馬藝菡,周文娟,柳忠豪.數字化微笑設計在美學區種植修復的臨床應用[J].中國口腔種植學雜志,2020,25(3):146-149.
  [15]田國兵,武峰,趙彬.DSD在前牙美學修復中的應用[J].山西醫科大學學報,2017,48(6):624-626.
  [16]沈鴿蘭,吳紅梅,劉梅.數字化微笑設計治療中的數碼攝影技巧及護理干預[J].護士進修雜志,2017,32(2):141-143.
  本文引用格式:李璐,李從玉.DSD技術配合護理措施對前牙外傷患者美學修復的療效研究[J].中國美容醫學,2022,31(10):170-173.

nlc202302091829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6/view-15445054.htm

相關文章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