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帶一路”背景下B站UP主的非洲敘事研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李婷
摘要:“一帶一路”背景下,在非洲工作生活的中國人越來越多,部分人攝制了與非洲相關的視頻并上傳到B站,這些視頻作品參與塑造了非洲形象。本文分析了B站UP主非洲敘事的奇觀化、浪漫化、在場性、個體化、去魅化特點,指出了“草根”身份媒介實踐的局限,提出應創新挖掘非洲敘事模式,以合拍片形式打開敘事格局,以推動中非故事傳播得更深更遠。
關鍵詞:一帶一路 B站UP主 非洲敘事
UP主是指在視頻網站、論壇、ftp站點上傳視頻音頻文件的人,簡稱為上傳者。B站UP主就是指在嗶哩嗶哩網(簡稱B站)上傳音視頻文件的人?!耙粠б宦贰北尘跋拢蟹情g的交往合作更加密切,人們看到非洲、了解非洲的愿望也越強烈。與此同時,越來越多的中國人選擇前往非洲工作和生活。隨著對非洲的日益融入,部分人群開始攝制在非洲工作生活的視頻并上傳到B站,成為參與非洲敘事的一股重要力量。這些B站UP主攝制、傳播的非洲故事,不僅增進了“一帶一路”背景下中非各領域的互動認知,也參與塑造了多元化、個性化的非洲形象。他們的非洲敘事,既承襲了主流非洲敘事的奇觀化、浪漫化,又將在場性、個體化、去魅化注入其中,引起廣泛關注。文章分析了B站UP主非洲敘事中存在的問題,提出應創新挖掘非洲敘事模式,以合拍片形式打開敘事格局,以推動“一帶一路”背景下的中非故事傳播得更深更遠。
隨著“一帶一路”的深入推進,很多非洲國家的社會經濟煥然一新。但在西方媒體掌握話語權的當下,真實、客觀、全面展示現代非洲的聲音卻不多。因此,B站UP主以中國民間視角講述非洲故事、塑造非洲形象,獲得了廣泛關注。
1.“一帶一路”背景下真實非洲的影像再現。在西方媒體的話語霸權之下,非洲形象被“囚禁”在“貧困”“落后”“野蠻”的話語體系之中,被奇觀化甚至妖魔化。當融入非洲之后的他者開始記錄、傳播自己的非洲生活并成為B站UP主后,他們傳遞出了一個真實、現代的非洲,從而滿足了中非人民彼此互動了解的需求。中非之間的差異并不意味著雙方無法溝通,B站UP主從“貿易”“基礎設施發展”“文化”等不同視角所展開的非洲敘事,不僅是“一帶一路”所關注的重點議題,也為非洲當地經濟發展作出了獨特貢獻。比如,“小龍闖世界”(在盧旺達當農場主)就十分重視中非之間的文化聯結,經常拍攝、發布非洲青年在農場演唱《相信自己》《海闊天空》《回憶總想哭》等中國歌曲的視頻,同時推銷盧旺達的農產品,對中非文化、貿易合作進行了生動的詮釋。
2.民間視角參與塑造非洲形象。長期以來,國內有關非洲形象的傳播主要來自媒體特別是主流媒體。但主流媒體塑造的非洲形象,往往具有一定的宣傳意味、曲高和寡,缺乏對單一個體的體察和呈現。隨著B站UP主這一民間視角的接入,對多元化呈現非洲起到了推動作用。他們本身就工作、生活在非洲,對非洲有著作為一個普通人的認知、思考和經驗,更容易帶給觀眾親近感,從而凸顯人文關懷?!拔涓缭诜侵蕖保◣變葋喼匈Y企業員工)的視頻以生活記錄為主,如參加非洲朋友的生日宴會、在非洲蓋新房、觀看當地的宰羊祭祀習俗等,為受眾呈現出一個文化豐富多彩以及與中國一樣渴望發展、合作交流的非洲形象,具有很強的貼近性。
B站UP主的非洲敘事對主流非洲敘事既有復制,亦有超越。在復制方面,承襲了主流非洲敘事中的奇觀化和浪漫化特點,將非洲“他者化”。在超越方面,基于“草根”身份的媒介實踐,為非洲敘事增添了更多在場性、個體化、去魅化,提升自主傳播實踐的價值和關注度。
1.奇^化。B站UP主的非洲敘事,首先體現出一種奇觀化特點。所謂“奇觀化”,即一種由感性的可觀看性建構起來的幻象。在非洲形象的塑造中,表現在對非洲國家、人民的部分特征、差異(如非洲的“貧困”問題)進行夸張與放大,而使其成為一種“媒體奇觀”。在“峰哥在非洲”(幾內亞中資企業老板)的視頻中,這一特點得到了充分體現,如《給非洲當地工人發工資,看看他們一個(月)掙多少錢……》中,介紹了非洲當地工人在中資企業的工作情況;同時也會突出一些非洲的“奇觀”,如非洲駕駛員有3個老婆、15個孩子,又如非洲的極高通貨膨脹――挖機工的工資300萬幾內亞法郎(折合人民幣2100元)、裝載機工的工資200萬幾內亞法郎(折合人民幣1500元)。奇觀化思路下,“3個老婆”“15個孩子”“月薪幾百萬”等簡單、易于捕捉的數字凸顯了非洲人工作生活的真實狀況,再結合對當地整體收入情況的介紹,亦能反映中資企業對非洲人的優厚待遇。
2.浪漫化。在B站UP主的非洲敘事中,受眾能看到異國情調的非洲,UP主將鏡頭對準非洲自然景觀、民間風俗,以及日常生活場景,尤其是獨特的人文和地理風貌,來體現非洲的美好。如“一尾鹿-”(駐科摩羅留學生),作為一位女性UP主,經常拍攝在非洲旅游的見聞,攝制和發布了多條旅游類Vlog,讓觀眾看到原來非洲也是一個蘊藏美好、靜謐的棲居之地。如《在科摩羅的第三個春節流水賬 打包年夜飯自己開車去海邊看日落》,記錄了她制作年夜飯、自駕去海邊看日落的一天,視頻開篇就是海邊霞光萬丈的日落場景,以及UP主“看好不好看,是不是很美!是不是”的同期聲;片中拍攝非洲的云,配合“遠處的云彩可漂亮了”“你們有沒有覺得這里的云很低,就感覺你這樣一伸手就能夠到一樣”的同期聲,凸顯了一種原生態、浪漫化的生活狀態。這種對非洲的“烏托邦”化,與部分觀眾對非洲的認同和向往契合,也展現了對非洲的興趣及其尊重。
3.在場性。差異化的非洲形象呈現源自于塑造主體與非洲當地的接觸程度。如BBC等西方主流媒體,在以非洲為故事發生地的紀錄片中,會將非洲描述為低端的經濟受惠者,將非洲人描述為“懶惰”“散漫”等,這種偏見源于對非洲話語的忽視、缺乏對非洲當地的實際聯系。反觀“小龍闖世界”“武哥在非洲”“峰哥在非洲”“一尾鹿-”等B站UP主,他們都是在“一帶一路”中非合作背景下,長期生活在非洲的人,有的甚至在非洲結婚生子。這種與當地的緊密聯系,讓他們拍攝的作品沒有居高臨下之感,更具真實性。如“武哥在非洲”經常拍攝他給當地工人發工資的情形,并介紹每一個工人的家庭、工作情況,鏡頭中很多非洲人盡管生活艱辛,卻也用心上進。同時,我們也能從中了解到中資企業在幾內亞經歷的歷史性變化,反映了中非交往的新格局、新面貌。
nlc202209271351
4.個體化。非洲大陸廣袤無邊,各個國家之間社會經濟、歷史文化差異巨大,過去國內主流媒體基于宣傳需要,將非洲形象統一化,塑造成一種“非洲兄弟形象”。B站UP主往往通過獨特的個人視角,為這一形象做出豐富和有益補充。如“小鐘Johnny”(在非洲工作、旅居的環球背包旅行者)上傳的作品分為非洲見聞、非洲美食、非洲華人故事三大類,這些視頻并不注重宏大敘事,也不追求高質感的畫面,更多是從個人的視角來探索非洲、近距離體察非洲,讓觀眾感受非洲的真正魅力。目前該UP主已擁有50.4萬粉絲,收獲300.4萬點贊。
5.真實性。在傳統媒體的敘事中,有關非洲形象、中非關系的宣傳報道基本從正面展開,經常使用“發展與共贏”“古老與新興”“命運共同體”等詞匯描述“一帶一路”背景下中非之間的平等和相互支持的關系。B站UP主的非洲敘事角度則更為獨特,他們的作品往往很具體,擁有很強的真實性。這點我們從視頻標題/同期聲/字幕中詞匯的使用就可以看出來?!胺侵揎w哥”(在非洲工作10年的江蘇人),主要拍攝猴哥、大胃王、老二、小翠、大哈(給交流對象所取的綽號)等非洲人的日常生活,其視頻標題往往淺白直接,如《非洲工人一年都吃不到一次牛肉,買2公斤去給工人解解饞……》《排水管架好趕緊走,大市場人員復雜,很不安全,所以今天不拍了……》等,向觀眾展示了幾內亞存在的安全問題、貧困問題,以及中國人在此工作生活的挑戰與困難,也傳遞出非洲的發展潛力。
當下,B站UP主的非洲敘事仍然存在諸多問題,為此應反思“草根”身份媒介實踐的局限,推動中非故事傳播得更深更遠。
1.B站UP主非洲敘事存在的問題。當下B站UP主的非洲敘事主要存在題材偏軟、場景過少、情節乏力、解說過多四個方面的問題。
首先,題材偏軟。題材的選擇,體現的是B站UP主對非洲生活的感悟、對作品價值的判斷、對觀眾喜好的預測。UP主們往往偏愛非洲民俗、風景、美食之類的文化題材或非洲民眾生活工作情況之類的社會題材,呈現角度主要是漢語傳播、贊頌風景、謳歌文化,以至于題材偏軟。實際上,“一帶一路”背景下,存在大量人們關心的議題,如新聞咨詢、政策環境、五通發展(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基礎數據、合作項目等,都可以作為創作的素材。B站UP主可以在其中去找人物、找故事,提升題材的價值性以及作品傳播的生命力。
其次,場景過少。場景是視頻內容的基本單元內容,但多數B站UP主進行非洲敘事時呈現的場景都比較單一,如自己日常工作環境的畫面、UP主對著鏡頭的講述、被拍攝對象對著鏡頭的講述,而體現人物活動、故事、事件的畫面不夠多。之所以存在這一問題,其主要原因在于UP主的非專業性:一方面,對視頻表達特點體認不強;另一方面,時間精力的付出不夠,缺乏跟拍、守候、陪伴,采集不到豐富的動態畫面。
此外,情節乏力。B站UP主的非洲敘事,有很多是對“一帶一路”下非洲發展的呈現,但缺乏時間延續、空間轉換和事件脈絡,更遑論情節的推進,主要是一種碎片化的講述,敘事節奏也存在一定的問題。當一則視頻的長度超過10分鐘,要吸引觀眾的持續觀看就需要具體的人物、鮮明的個性、貫穿的事件,而這些要素都要通過情節予以展現,這是很多UP主作品所不具備的,他們往往缺乏合適的腳本,在講述故事時也鮮見簡潔明了的情節線索,因此,有時難以引發觀眾的情感共鳴。
最后,解f過多。在B站UP主的作品中,很多都是對人物、事件、主題的解說或評價。很多時候,UP主生怕觀眾看不懂,理解不了或擔心作品不夠深刻,希望“引導”一下觀眾,將作品的意義一一道出,但實際上,視頻敘事和文字敘事區別很大,在元素、語法、解讀方面完全不同。視頻作品并非必須靠大量的解說,用畫面配以說明性字幕就能實現清晰、完整的敘事。解說詞可用,但不能喧賓奪主,一切內容應以清晰、直觀地傳遞主題為宗旨,以引發觀眾的情感共鳴與價值共振。
2.對B站UP主非洲敘事的建議。針對非洲敘事既有的問題,B站UP主應從創新挖掘非洲敘事模式、以合拍片形式打開敘事格局兩個維度入手,反思自身媒介實踐的局限。
第一,要創新挖掘非洲敘事模式。目前B站UP主的非洲敘事模式較為單一,所以盡管缺乏資金與條件,UP主仍可以效仿電影制作,嘗試進行多種模式類型創作。隨著“一帶一路”的深入推進,一些中國人逐漸融入非洲,甚至移民非洲。這些移民中,有的人是看重非洲的巨大市場,有的人則喜歡上了非洲慢節奏的生活,這些都可以作為UP主們的素材和靈感來源。UP主們要做的就是選好題材,打破文化隔閡,更加深入地體驗非洲當地的政治、經濟、文化,以及中非官方、民間的交往,去尋找和探索其中的深層邏輯,以及每一段故事里的精彩之處,不斷提升非洲敘事的寬度與深度。
第二,以合拍片形式打開敘事格局。中非之間的交往,可以追溯到明朝的鄭和下西洋,“一帶一路”背景下,中非之間也留下了很多故事。目前,在B站UP主的非洲敘事中,非方參與的較為有限,更多是邀請一些非洲當地人作為演員。很多時候,他們受限于自身的身份和學識對非洲的民族性和現代文明缺乏闡釋能力,無法傳遞出更多的信息。與此同時,隨著非洲的發展,在YouTube、快手、抖音等平臺上,出現了很多非洲本土視頻博主,有些博主甚至能說一口流利的漢語,他們作為當地的精英,對當地的歷史和現狀有著充分的理解。B站UP主如果能與之合作,共同開展視頻作品的創意、策劃、編劇、制作,既可以提升在非洲當地的影響力,又可以進一步打開中國的觀眾市場,還可以在國際上引發更多觀眾的共鳴。
作者系新疆藝術學院講師、中國傳媒大學博士研究生
參考文獻
[1]湯輝.非洲的異域想象――中國拍攝的非洲紀錄片研究[D].杭州:浙江師范大學,2017.
[2]周海金.非洲華僑華人生存狀況及其與當地族群關系[J].東南亞研究,2014(01).
【編輯:楊石華】
nlc202209271351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7/view-1544036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