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衛視《七夕奇妙游》對傳統文化符號的應用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朱欣英 姚紅亮
摘要:中國傳統文化底蘊深厚,也積淀了大量獨具特色的文化符號,這些符號成為傳統文化節目傳播的重要載體。本文以河南衛視傳統文化節目《七夕奇妙游》為例,將符號分為視覺符號和聽覺符號,通過能指、所指和解釋關系,嘗試剖析傳統文化節目的符號選擇與應用。文章的論證過程,從《七夕奇妙游》節目的符號運用特點、原則和啟示等幾方面展開,對于傳統文化節目挖掘、運用文化符號,進一步弘揚我國優秀傳統文化具有一定意義。
關鍵詞:河南衛視 七夕奇妙游 傳統文化 符號選擇
2021年,從春節的《唐宮夜宴》一炮而紅,到后來的《元宵奇妙夜》《清明奇妙游》《端午奇妙游》和《七夕奇妙游》,河南衛視的奇妙游系列節目在創新中弘揚傳統文化,一經播出便創造了收視奇跡。本文以《七夕奇妙游》為例,剖析節目中使用的視覺符號和聽覺符號,討論節目中的符號運用特點、原則及其啟示,探究這些符號是如何傳播傳統文化的。
要探究《七夕奇妙夜》節目對傳統文化的符號選擇,首先要明晰本文所指的傳統文化是“在中國歷史發展過程中所形成、發展且保留下來的,具有穩定形態的中國文化”。細化到具體門類,包括建筑、服裝、文字等。按照不同的標準,可對符號進行不同的分類。本文將符號分為視覺符號和聽覺符號,分別從這兩個方面討論不同符號傳遞的意義。
1.節目的視覺化符號分析。視覺符號和聽覺符號是符號的兩大體系。視覺符號是指通過視覺傳遞意義的符號,包括建筑符號、人物符號、實物符號等。
表1列e了河南衛視《七夕奇妙游》中出現的部分視覺符號。七夕是中華民族傳統節日,節目中也使用了大量具有古代象征意義的符號傳遞傳統價值觀、宣揚傳統文化。一是建筑符號。除節目《為自己鼓掌》外,其他5個節目中均出現了仿古建筑,構建出濃厚的古代背景,使受眾在觀看時直接被帶入節目營造的“七夕”氛圍中,增加了受眾觀感。二是人物符號。節目采用主線敘述手法,塑造出唐小竹、唐小天、唐小可三位“唐小妹”的形象,以人物對話形式將6個節目串聯起來,徐徐展開。主角唐小天是一位聰明伶俐的飛天達人和空間站機械師,從2035年穿越到古代,起到承上啟下、引領全局的作用。三是實物符號。節目中的實物符號大多為人物服飾,配合古代人物形象使用,起錦上添花的效果?!镀脐嚇贰泛汀稙樽约汗恼啤分惺褂玫膶嵨锓栞^多,鎧甲、烈火、鷹、沙漠等都是為了營造濃厚的戰爭氣氛,帶動受眾情緒,塑造人物形象。星象、牛郎織女圖等都是我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與渾天儀、空間站等符號一同使用,顯示出天文學的一脈相承,既是傳統文化的流傳也是現代文明的發展。四是行為符號。該符號多以動態手法傳遞價值取向,與人物符號配合使用。《龍門金剛》中,飛天和金剛在龍門石窟中舞姿驚鴻,惟妙惟肖地再現了石窟中的護法金剛形象,動態手法拉近了與受眾的距離,豐滿了人物形象?!督o女孩》中的唐代女子潑水、化妝、下棋,活潑可愛,靈動有加,拜牛郎織女畫像的行為起到點題效果,豐富多彩的行為再現古代女子生活場景。五是文字符號。節目中的文字符號基本為歌詞字幕,值得一提的是,很多都以書法形式展現出來。書法作為我國傳統文化瑰寶,在這里使用與“七夕”這一傳統節日呼應。節目最后出現字幕――“感謝陪我們經歷所有的你”,2021年七夕前夕,河南經歷了特大暴雨災情,得到了全國人民的守望相助。字幕隱喻了對全國人民的感謝,傳遞出中華民族患難與共的價值取向。
2.節目的聽覺符號分析。聽覺符號是指通過聽覺傳遞意義的符號,在電視、舞臺等場景有同期聲符號和音響符號等。
河南衛視《七夕奇妙游》中的聽覺符號可分為同期聲和音響(見表2)。同期聲主要以人物對話的方式呈現,整期節目以唐小天的穿越旅程為主線,通過唐小天與其他人物的對話串聯各個節目,將受眾帶入唐小天的所見所聞所感中,解釋節目行為,顯得自然而富有趣味性。音響起烘托作用,每個節目以一首主題曲為背景,既宣示節目主旨又增加受眾觀感。同時,《破陣樂》中多種民族樂器交相輝映,讓觀眾眼前仿佛呈現出戰場殺敵的景象,使人聽之振奮、心潮澎湃。
與湖南衛視、東方衛視相比,河南衛視轉型起步晚,并不具備明顯競爭優勢,但奇妙游系列節目一經發布就迅速占領網絡高地。微信指數中,2021年8月14日“七夕奇妙游”日熱度達到3.5億余次,8月15日達到2億余次。網友集中關注的議點在于節目中使用了大量的傳統文化符號,彰顯了傳統文化的魅力,相較于其他衛視的熱播節目,該節目還原古代場景,在傳統文化中進行了再創新,符號更突出、更多元、更具備完整的體系。
1.多元化。節目中不僅運用了大量的視覺符號,還使用了大量聽覺符號。其中視覺符號還包括建筑符號、人物符號、實物符號、行為符號、文字符號等多種類型。反觀其他文化類節目,雖然也運用了一定的傳統文化符號,但數量少、頻率低,不具備多元化的特點。例如,《奔跑吧》《極限挑戰》等綜藝節目中也有傳統文化特輯,將嘉賓置于仿古建筑群中,使用傳統文化符號營造懷舊氣氛。但與《七夕奇妙游》相比,這類節目更注重游戲環節的趣味性和參與度,往往把文化符號置于游戲環節中。如將某一游戲道具作特定命名,命名帶有濃郁傳統文化氣息。這類做法往往浮于表面,難以與受眾取得精神共鳴。而《七夕奇妙游》并沒有設定游戲環節,節目全程圍繞“七夕”這一主題,將受眾帶入唐小天的穿越之旅,每一幀中都能出現特定符號,且均有據可查。
nlc202210131443
該節目中,多元化的符號運用特點進一步豐富了傳統文化的內涵,使受眾在觀賞節目時能夠零距離感受傳統文化,達到“活”化傳統文化的效果。例如,在《為自己鼓掌》一節中,因為呈現的主題是不同歷史時期的天文學成果,雖然該章節沒有一句解說詞,但因為符號的組合使用,不僅沒有破壞節目主題,反而將傳統天文學成果與現代天文學成果實現了有效銜接,以藝術方式呈現傳統文化魅力。
同時,多元化的符號使用特點一方面傳遞了文章主旨,另一方面增加了節目的趣味性和感染力,使每一章節所傳遞的傳統文化都有了個性化的表達方式。例如,《給女孩》這一章節中,使用了歌詞與古詩兩種文字符號。這里值得說明的是,古詩字體采用了娟秀小楷,巧妙結合章節傳遞的柔性主題,營造出輕松愉悅的氛圍。
2.系統性。節目的符號運用不是分散的,而是一個完整的符號系統,這樣的布局使符號在保證多元化的同時不會顯得雜亂無章。一方面,從節目開始的穿越到節目間的銜接,單個節目中的布景、人物服裝、人物行為等都使用了多元化的傳統文化符號表達,這些符號按照系統布局形成整體,以意義強烈的情節為受眾描繪出我國古代的七夕節日景象;另一方面,在運用多種符號的同時,節目還使用了隱喻與轉喻、組合與聚合等符號使用技巧。這些技巧可以將符號系統地連接起來,如唐小妹們互點花鈿,將人物符號、行為符號與實物符號組合使用,更具真實性,給予受眾更直接的觀感。
節目中也不乏一些活潑的時尚元素,活靈活現的展示出傳統文化的個性,其中人物符號“唐小天”尤為突出。唐小天的人設為2035年的女航天員,性格活潑可愛。在章節《破陣樂》和《為自己鼓掌》的銜接部分,設計了唐小天與白居易相遇的場景,兩人以接誦《琵琶行》的形式呈現了一場跨越時空的對話。節目中,唐小天見到白居易時,表情驚喜,增加了更多趣味性。接誦詩詞的環節也為節目增加了一些深邃的詩意與哲理化的思辨表達,豐富了節目的文化價值,留給受眾更多回味空間,起到教育引領作用。
同時,系統性的符號使用方法可以起到貼近受眾,增強傳播力的作用。《七夕奇妙游》節目借助互聯網和新型傳播媒介思維創作,通過5G、VR等現代技術對“七夕”這一歷史文化進行科普與深入解讀,是用創新理念打造傳統文化的時代產物,對文化類節目來說是一次具有突破意義的新嘗試。節目中使用的視聽符號具有多元化、系統化特征,以“穿越”為主線串聯故事脈絡,創意新穎,播出后受到越來越多人的關注與肯定,尤其在青年人中引發了強烈的文化共鳴,起到消解文化隔膜的效果。
節目的符號系統是由建筑符號、人物符號、行為符號等視覺符號和同期聲、音響等聽覺符號組合而成。這些符號不僅各自發揮功能,而且根據節目需要按照一定原則進行了有機整合。
1.組合與聚合。索緒爾指出,所有訊息都是被組合與聚合的結果,而系譜軸與毗鄰軸就是組合符號的方式,揭示符號之間的構成關系。從節目的毗鄰軸來看,整期節目由幾個小節目組成,《龍門金剛》剛柔并濟,傳遞積極樂觀、奮斗不止的價值觀;《給女孩》再現古代民俗,鼓勵女孩自強、自信、自愛;《愛》重溫經典愛情戲曲迎合七夕主題;《破陣樂》配以民族樂器歌頌民族英雄;《為自己鼓掌》致敬我國古今航天人,表現大國航天夢想的傳承;《夜空中最亮的星》致x河南“7.20水災”全國各界的支援。節目立足七夕主題,將有關七夕的中國文化傳統符號進行組合與聚合,凸顯我國傳統文化價值,創造了獨一無二的視覺感受。同時,多元化的節目組合可以滿足不同層次受眾的需求,使受眾在節目中找到共鳴點,對節目產生收視興趣。
2.隱喻。隱喻以相似性為基礎,是指將未知東西轉換為已知表達。對一檔電視節目而言,由于時間、地點、成本等因素的制約,節目展示出的內容是有限的,因此節目組會對節目信息進行編碼,以保證傳播內容有效。同時出于傳遞更深層次意義的目的,節目編碼者往往采取隱喻的手法。牛郎織女是我國古代著名的愛情故事,牛郎織女星在七月初七一年一會也是七夕節產生的原因,這源于我國古代人們對星象的崇拜。隨著時間推移,牛郎織女已經成為我國傳統文化的隱喻。節目多次使用牛郎織女傳遞七夕意義。如《給女孩》中,一群唐裝女孩相聚在一起拜牛郎織女,求得好姻緣;《為自己鼓掌》中,畫面出現牛郎織女星,呼應七夕主題。除了牛郎織女外,節目中還使用了大量星象符號,將他們與七夕這一因星象而形成的節日巧妙連接在一起,達到彰顯我國傳統文化魅力的目的。
節目有意識地選取不同符號傳遞價值取向,對傳統文化的符號選擇還是可圈可點的。對該節目的符號運用方式進行總結,能對同類型節目的符號選擇起到一定示范作用。
1.建立健全符號運用意識。符號是用來傳遞思想的工具。對節目制作者而言,具備符號運用意識是節目制作成功與否的關鍵。建立健全符號運用意識,首先要求節目制作者明確節目欲傳遞的思想。《七夕奇妙游》節目制作者正是具備強烈的符號運用意識,才取得節目播出當天占領全網熱搜的好成績。在河南衛視以往播出的文化類綜藝節目中,節目制作者運用符號的意識逐漸提升,但仍有不足。而《七夕奇妙游》在節目策劃與節目拍攝上取得了飛躍式的進步,節目制作者運用符號的意識顯然更健全,節目制作者逐漸意識到,符號是具有表意作用的,應巧妙借用更多符號有效傳達意義,與受眾產生共鳴。因此,他們更加善于挖掘、運用一些有價值的符號,賦予節目更深刻的意義。
nlc202210131443
2.符號使用更加突出針對性和多元化特征。要想保證節目畫面的豐富性,且能準確有效地為受眾傳遞信息,就需要節目制作者在選擇符號時既有針對性,又要突出多元性?!镀呦ζ婷钣巍饭澞恳鈭D是傳播我國傳統文化,從以上對節目視覺符號與聽覺符號的分析看,節目對符號的選擇比較到位,對節目的氛圍營造、傳播效果都起到了積極作用。聽覺符號意義使用方法相對簡單,呈現方式也更為直接,主要通過同期聲、音響的方式烘托氛圍,幫助解碼視覺符號的意義。受眾可以通過節目中人物對話直接獲取劇情,了解故事發生背景,在頭腦中構建出意義框架。視覺符號更為復雜、龐大,使用多元化的符號。相對聽覺符號的簡單和直接,視覺符號更為隱蔽,受眾在解碼時也具備更多的不確定性。然而,視覺符號仍然是意義傳遞中不可或缺的方式。節目更多使用了視覺符號,包括建筑符號、人物符號、實物符號等多個方面。由此可見,視覺符號的使用范圍是非常廣泛的,使用更加多元化的視覺符號可以更有效地烘托節目氛圍,傳遞節目意義,甚至起到超出預期的效果。
3.依托獨特地域資源,打造具有本土文化內涵的意指系統。文化是一個民族賴以生存的土壤和接續傳承的靈魂。每個地域在漫長的歷史發展中都形成了自己獨特的文化內涵和文化呈現方式,這種本土文化具有濃郁地域特征,Φ鋇厥苤詼言是熟悉且親切的。河南位于黃河中下游地區,是中華文明的搖籃,以河南為中心的中原文化也是中華文化的重要源頭和核心組成部分,挖掘這些內容不但可以豐富節目內容,更可以有效弘揚我國傳統文化。
作者單位 洛陽廣播電視臺
參考文獻
[1]沈鈺扉.作為符碼的影像――艾柯影像三重分節理論評析[J].中國圖書評論,2019(08).
[2]周曉宇,張睿.淺析中國電視娛樂節目與傳統文化[J].江西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1(03).
[3]趙毅衡.符號學:原理與推演(修訂版)[M].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16.
[4]李彬.傳播符號論[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12.
【編輯:王秦】
nlc202210131443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7/view-1544101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