綏芬河市邊境旅游融合發展的條件與路徑研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于洪雁 路科
摘 要:黑龍江省綏芬河市是龍江絲綢之路經濟帶上的重要節點,是國家“一帶一路”框架下的重要陸路口岸,也是開展邊境旅游的最佳實驗地。本文根據產業融合理論,對綏芬河市邊境旅游融合發展的條件進行分析,詳細剖析綏芬河市的旅游資源稟賦與旅旅游服務設施,并從發展目標、發展對策等方面提出綏芬河市邊境旅游融合發展的路徑。
關鍵詞:邊境旅游;融合發展;綏芬河市
中圖分類號:F595.12;F125 文獻標識碼:A
基金項目:黑龍江省哲學社會科學研究規劃項目“中俄跨境廊道區域旅游融合度的測度、影響機制和路徑選擇”(19JYE256)。
在經濟全球化、區域集團化背景下,各國的經濟聯系日益密切。邊境地區因為具有特殊的地緣優勢與資源優勢,地緣優勢不斷轉化為邊境經貿發展的優勢。邊境旅游因資源的異域性、環境的多樣性、地緣的顯著性而具有巨大的發展潛力和強大的旅游吸引力。
伴隨“一帶一路”實施與推進,邊境地區憑借特殊的地緣關系與獨特的創新價值而發揮了重要的戰略意義。2015年發布的《國務院關于支持沿邊重點地區開發開放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見》中明確提出“支持綏芬河、黑河等有條件地區研究設立跨境旅游合作區”。2018年,國務院批準設立內蒙古滿洲里、廣西防城港首批邊境旅游試驗區,為邊境旅游業的發展帶來了新機遇。綏芬河市作為東北亞經濟圈的腹地,是中國東北地區對外開放、參與國際合作的重要窗口和重要樞紐[1]。綏芬河市擁有發展邊境旅游的資源優勢與文化優勢。在“一帶一路”倡議背景下,綏芬河市如何利用這一發展機遇,促進邊境旅游的融合發展,成為發展的關鍵問題。本文對綏芬河市邊境旅游融合發展條件進行分析,并從發展目標、發展對策等方面提出發展路徑,以期促進綏芬河市邊境旅游的融合發展、可持續發展。
學者對邊境旅游的研究不斷深入,關注了邊境旅游發展特點,包括季節性、規模與演變性,不均衡發展的差異性、互聯性、政治性。邊境旅游具有一定的敏感性、脆弱性和綜合性,其發展離不開對影響因素和機制的深度把握。學界從多個學科視角進行了探討,如客源國收入和匯率、邊境線資源、交通系統、跨境制度、跨境保護區建立、知識創新、歷史文化接近性等。我國學者認為地緣關系、市場需求規模與政府干預、口岸建設等要素更能體現邊境這一特殊地域系統旅游的發展原因[2],認為邊境旅游發展逐漸由受單一要素影響過渡到受多因素的綜合作用影響[3]。
綏芬河市在1992年被國務院批準為中國沿邊開放城市,2000年獲得“中國優秀旅游城市”稱號。綏芬河市在邊境旅游方面具有資源、文化和歷史優勢[4]。
(一)區位交通
綏芬河市位于黑龍江省東南部的邊境地區,毗鄰俄羅斯遠東最發達的濱海邊疆區,邊界全長27.5 km,管轄范圍460 km2。西距省會哈爾濱460 km,距符拉迪沃斯托克港僅210 km。綏芬河是東北鐵路干線濱綏線和301省道的發源地,一條鐵路和兩條公路是連接俄羅斯的重要交通要道。2018年高鐵通行后,綏芬河直達哈爾濱、沈陽、大連等地的時間大大縮短。優越的區位與交通優勢,使得綏芬河在發展對俄邊境旅游中具有更加明顯的優勢。
?。ǘ┞糜钨Y源基礎
獨特的區域位置和自然地理條件造就了綏芬河市豐富、古樸、原始、神奇的邊境旅游資源。經過野外調查、文獻查閱,結合國家標準《旅游資源分類、調查與評價》(GB/T 18972-2003),綏芬河市擁有的旅游資源包括三個層次:主類、亞類和基本類型。
1.自然旅游資源
從地文景觀旅游資源來看,綏芬河市境內東高西低,四面環山,屬于低山丘陵區,山脈系長白山系老爺嶺余脈,大小山峰由140多座,最高處鹿窯嶺海拔883.1 m,最低處的水曲律溝海拔324 m,山頂渾圓,山脊曲折平緩,山峰散立,構成了復雜的低山地形。主要有天長山、地久山、大友山、五花山、紅花嶺前山等。適宜開展山地自行車、騎馬、滑冰、滑草、山林漫步、涉溪等多種體育旅游項目。
從水域風光旅游資源來看,綏芬河區域內的水域資源面積2447 km2,屬山區性河流,水流急促。綏芬河市境內有小綏芬河、寒蔥河、北海公園、天長山水庫、金家溝水庫、五花山溝等河流、湖泊等,河中有┩酚?、大马刽~、鰭目魚等特產,是開展休閑度假、水上娛樂項目、生態旅游與科普旅游的好去處。
從生物旅游資源來看,全市森林資源可觀,在市域460 km2的面積中,林地面積為334 km2,自然保護區20.80 km2。森林覆蓋率達到79.3%,高于全省均值的10.86%,負氧離子濃度每立方厘米高達24 000個,有天然氧吧之稱。有草莓、蕨菜、黃芪、五味子、益母草、木耳、松茸多種經濟價值較高的水果和名貴藥材;虎、熊、野豬、馬鹿、狼、狐、林蛙等多種野生動物,是發展邊境自駕游、軍事體驗游的佳地。
從氣候旅游資源來看,綏芬河市屬于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春天山花爛漫,夏天涼爽宜人,平均氣溫22.5℃,秋天色彩絢麗,冬季嚴寒漫長,霧霾天氣很少,優良天氣可達348天,冰雪資源豐富,是夏季開展避暑旅游,冬季開展冰雪觀光、冰雪藝術和運動的佳地。
2.人文旅游資源
綏芬河有悠久的對外通商歷史,形成了邊境口岸文化。陸路口岸、國際貿易城、國門、綏芬河博物館、中東鐵路記憶館等近現代建筑?,F存歷史文化遺跡86處,其中有6處為省級歷史文物,24處為市級文物。以“百年口岸”為主題的百年鐵路橋、百年火車站、百年咖啡館等特色景點也被打造一新。
綏芬河深厚的紅色歷史積淀,成為百年口岸的另一個文化印記。游客可以參觀一系列紅色旅游遺址遺跡,中東鐵路涵洞、天長山軍事要塞等,以及紅花嶺東北抗聯小鎮。還可以到綏芬河黨史教育基地、中共六大紀念館、革命紅軍烈士紀念碑等,開展走革命紅路、觀黨史歷程、聽紅色經典等系列紅色教育,感受百年口岸深厚的紅色歷史積淀。
nlc202302071335
?。ㄈ┞糜畏赵O施基礎
根據黑龍江省文化和旅游廳2021年1月發布的資料,綏芬河市現有旅行社42家,其中,國內旅行社20家,經營邊境游的旅行社22家,經營邊境旅游業務的旅行社包括松江國際旅行社、新紀元國際旅行社、綏芬河中國國際旅行社、環球國際旅行社等;經營國內和入境旅游業務的旅行社包括天馬旅行社、九州旅行社等20家,為綏芬河市邊境旅游的發展提供了對外派出與對內接待的有力保障。
旅游住宿接待也是旅游業發展的支柱產業,是發展邊境旅游的基本保障。綏芬河市現有可用于接待邊境旅游的星級酒店、賓館、民宿等有50多家。其中,四星級酒店2家,三星級及以下酒店2家,星級酒店數量較少,級別不高。此外,綏芬河市限額餐飲企業有65家,包括了不同類型、不同檔次、不同風味的餐廳、餐館,有體現異域飲食文化的俄羅斯餐廳、有體現少數民族風味的特色餐廳、有體現東方飲食文化的中式餐廳,有體現地方風味的東北餐廳,可以滿足不同類型旅游者的多種需求。
(一)發展目標
1.打造邊境旅游的全域發展
以經濟發展、城市建設、文化引領和文化融合發展為目標,以全域旅游為手段,全方位規劃、多角度挖掘、多產品設計,促進綏芬河市邊境旅游的全域全面發展。以綏芬河市邊境自然旅游資源和人文旅游資源為基礎,以綏芬河市工農業發展為依托,以信息技術為手段,以歷史文化為內涵,全方位打造、設計綏芬河市邊境旅游產品,全面完善旅游基礎設施,全面提高旅游服務質量[4]。
2.打造陸海絲路的標志性節點
以綏芬河市為核心,我國東北地區為腹地,打造南聯琿春口岸,北聯密山口岸(興凱湖),西聯雪鄉、亞布力、鏡泊湖、長白山的邊境旅游格局。打造集“異域風情、界江文化、界湖文化、冰雪體驗”為一體的省內省外的東部黃金旅游圈。
?。ǘ┌l展的路徑
1.與科技產業結合,全面打造智慧旅游城市
大數據、互聯網、數字經濟、社交新媒體等的發展為旅游產業發展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新改變,智慧旅游、全域旅游、旅游產業融合等新發展模式對旅游產業進行了新布局。綏芬河市邊境旅游產品打造中應該不斷與科技產業相結合,加強在線旅行社的運營、旅游新媒體的策劃、旅游電子商務的發展、旅游網紅主播的打造,將綏芬河市邊境旅游旅游的發展由傳統形式向智慧型、數字化轉變[5]。
2.與文化項目結合,推出特色旅游內容
一是將邊境旅游與紅色文化相結合。綏芬河要以抗戰文化為依托,打造特色旅游品牌。可以對“抗戰秘密交通線”“周恩來臨時住所”等進行深入挖掘;對“綏芬河要塞”“觀月臺要塞”等景點進行整體設計,挖掘歷史痕跡與內涵;對紅色旅游項目與邊境口岸旅游有機結合起來,進行聯合開發,形成完整的邊境文化旅游產品。
二是將邊境旅游與節慶活動相結合。綏芬河應推出邊境特色節慶游,利用節日舉辦“品茶節”“旅游文化周”“異域風情節”“土特產展示周”等節慶活動,形成集產品交易、文化交流于一體的規模型的邊境旅游盛會。
三是將邊境旅游與少數民族文化相結合。綏芬河邊境擁有豐富的少數民族文化資源。應該將少數民族習俗文化、飲食習慣、服飾內涵、民居等加以梳理,與邊境旅游形成互動,以展示少數民族原生態文化為主要形式,并讓游客參與、體驗其中的特色邊境游。
四是以異域風情文化為依托,推出異域風情游。綏芬河應專注于東北亞經濟圈,規劃建設充滿異域風格的建筑,形成特色邊境街區。建筑按照統一風格整體設計和布局,將所有的店鋪串聯,形成特色街區,成為熱點、賣點、吸引點,打造吃、住、行、游、購、娛六方面相結合的特色街區。
3.與現代工農業相結合,實現“旅游+工農業旅游”
工業旅游、農業旅游是旅游產品的新形式。綏芬河市應該抓住旅游產業融合發展的契機,不斷將邊境旅游與工業、農業等相結合,實現“旅游+工農業旅游”的新模式、新產品、新業態[6]。例如,綏芬河市可以依托市區內的維多寶林食品有限公司、曲美木業、遠健進出口有限公司等企業,打造“旅游+工業”的邊境旅游新形式,沉浸式深度體驗工業游、開發工業旅游紀念品,實現邊境旅游與工業發展的產業融合。依托現有的桃花島、藍洋生態園、農業科技生態園等景點建設農業觀光游、農業采摘游、農業體驗游。一方面,精心打造、設計相關旅游產品;另一方面,改善旅游基礎設施、增強城市的吸引力,將農業采摘、工業產業體驗游打造成為邊境旅游的新品牌。
?。ㄈ┡c周邊城市聯合,延長旅游線路與產業鏈條
綏芬河市邊境旅游發展應該聯合周邊城市,延長旅游線路,并延伸旅游產業的鏈條,形成邊境旅游發展環線。以綏芬河為核心,以東北為腹地,以全為輻射區,打造多條旅游線路,如“綏芬河-哈爾濱”“綏芬河-長白山”“綏芬河-大連-北京”等多條旅游線路。同時,可以設計一些專線旅游,如名湖、名城、名港專線游:“綏芬河-五大連池療養度假游”“綏芬河-鏡泊湖-興凱湖風光游”。
綏芬河市擁有發展邊境旅游的區位優勢、資源優勢、文化優勢。在“一帶一路”倡議和“新常態”背景下,本文對綏芬河市邊境旅游融合發展的條件進行分析,并從發展目標、發展對策等方面提出發展路徑,綏芬河市應該把旅游產業當作最優的發展項目、最現實的人氣拉動項目、最大的強市富民工程,實現邊境旅游的產業轉型升級,促進邊境旅游的融合發展。
[1] 王毅.自貿區背景下綏芬河全域旅游發展對策研究[J].對外經貿,2022(4):80-83.
[2] 于婷婷,左冰,阿榮,等.中國邊境地區旅游發展的空間格局及驅動機制[J].經濟地理,2021(2):203-213.
[3] 黃愛蓮,朱俊蓉,彭聰.中國邊境省域旅游經濟空間結構演變及特征研究[J].經濟問題探索,2021(1):155-170.
[4] 史鵬飛,明慶忠,韓劍磊,等.基于PMC指數模型的邊境旅游政策綜合量化評價與比較研究:來自廣西和內蒙古兩個自治區的案例[J].地域研究與開發,2020(6):91-97.
[5] 王雨君,曾雪,崔宇婕,等.邊境小城市文化旅游產業發展研究:以綏芬河為例[J].經濟師,2020(7):139-140.
[6] 李靖宇,馮笑凝.綏芬河市在中俄兩國邊境口岸市場對接中的主體功能地位[J].俄羅斯中亞東歐市場,2010(1): 26-35.
nlc202302071335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7/view-1544480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