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SWOT分析探究紅色研學旅行的發展路徑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陳杭旭 張藝巾 李想 龔雯瑞 操思怡 楊淑梅
摘 要:研學旅行將研究性學習和旅行體驗相結合,是素質教育的新內容和新方式。紅色研學旅行是指通過旅行的方式傳承紅色基因,對培養學生歷史榮辱感、弘揚愛國主義精神、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重慶市渝中區積淀了巴渝文化、抗戰文化、紅巖精神等厚重的人文底蘊,孕育了重慶這座紅色文化名城的“根”和“源”。本文將以以重慶市渝中區紅色研學旅行為例,通過SWOT分析法探究紅色研學旅行的發展路徑以提出優化建議,助推渝中區紅色文旅產業高質量發展。
關鍵詞:紅色旅游;研學旅行;SWOT分析法
中圖分類號:G639.2;F592.7 文獻標識碼:A
基金項目: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202110637001)資助。
在“十二五”規劃期間,中央決定將紅色旅游規模及其內容進行拓展。而紅色研學旅行作為其重要的實踐形式,一方面傳承了“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的教育理念和人文精神,另一方面體現了紅色旅游具有的學習性、故事性、參與性三大特點。
重慶作為國家紅色歷史文化名城,是紅巖精神的起源地、巴渝文化的發祥地,且具抗戰時期國民政府陪都這一特殊身份,因此孕育了大量紅色文化旅游資源。而渝中區作為重慶市的母城和文化發源地,在抗日戰爭時期,為中華民國戰時首都、陪都和中共中央南方局、八路軍重慶辦事處所在地,具有紅色文化旅游地代表性,對各地發展紅色研學旅行具有借鑒意義。
近年來,紅色旅游呈現迅猛發展的勢頭,2021年攜程發布的上半年紅色旅游報告統計數據顯示,通過網站預訂紅色景區門票的人數同比增長208%,較前一年同期實現正增長達35%。從紅色景區的消費群年齡分布來看,“00后”人數明顯增加,同期增長約2.5倍,紅色旅游受眾群體趨于年輕化[1]?!?0后”參加紅色旅游的人數大幅度上漲,也與當前國家政策相關。在國家把中小學研學旅行作為推進素質教育的一個重要部分開展后,全國各地中小學校逐步開展研學旅行。并且相應公布了一批青少年研學實踐教育基地和營地,從名單上看,紅色旅游景區因其具有獨特的資源優勢,被評為研學實踐教育基地的比例較高。
?。ㄒ唬┞糜味ㄎ?
直轄以來,重慶城市化快速擴張,城市版圖和功能迅速更新迭代?!吨貞c市渝中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又進一步指出,要緊緊圍繞重慶建設國際知名旅游目的地,對照5A級景區建設標準,加快推動全域景觀提升、全程智能服務、全城氛圍營造[2]。依靠自身的陪都抗戰文化和豐富的旅游資源,打造為全市乃至西部重要的紅色旅游目的地。
?。ǘ┵Y源情況
渝中區的紅色文化旅游資源在全國范圍內具有不可替代的獨特性。渝中區作為著名二戰名城,擁有抗戰文化、陪都文化等多種文化,完整地保留著大量世界級的抗戰遺址及文物,歷史與現代、傳統與國際在渝中區交融。各類旅游資源相輔相成,形成了具有全國乃至全世界競爭優勢的資源體系[3]。
本文的研究數據主要通過網絡問卷調查的形式獲得。調查問卷正式發放于2022年3月25日―2022年3月30日,通過網絡發放問卷的二維碼和鏈接,回收了問卷共計180份,有效問卷總計156份,有效率為87%。后續使用SPSS對數據進行因子分析。
?。ㄒ唬﹥瀯?
1.區位優勢
地理位置優越。渝中區為重慶的中心城區,地處嘉陵江與長江交匯處,為重慶母城,是重慶市的商貿、信息、金融、文化中心和水路客運交通樞紐。
2.資源勢
紅色文化底蘊深厚。渝中區曾是中華民國的戰時首都、陪都和中共中央南方局、八路軍駐重慶辦事處所在地,眾多革命抗戰事件留下了珍貴的紅色文化資源,且隨著時代發展形成抗戰文化的新符號與新闡釋。
通過對“重要程度”與“滿意程度”兩個評價指標進行因子相關性分析可知,受訪者對其看重的游覽內容的滿意度(實際感知)與期待值的相關性較強,且文化保護、科普、內涵挖掘、精神傳承等多項指標的實際感知反響較好,這為研學基地的發展鋪好了前路(見表1)。
(二)劣勢
滿意度量化評分標準為5分制,由多項指標的得分平均值與標準偏差數據可見,渝中區紅色景點基礎設施建設、旅游資源利用、旅游環境規劃、紅色教育效果等方面評分皆低于4分,研學旅行產品要素的顧客感知效果有較大提升空間(見表2)。
1.基礎設施服務較為滯后,資源開發程度不一
旅游環境是影響游客感知的決定性因素之一,具有市場篩選項目建設地的重要參考價值。渝中區紅色景點基礎設施建設跟進不及時,與其他知名休閑景點相比,研學旅行目的地形象有待提高。
問卷調查結果顯示,“人民解放碑”知名度最高且滿意度最高,而“新華日報營業部舊址”相對而言聲量過小,開發程度欠缺,這不利于渝中區整體的區域資源整合。
2.資源開發形式急需更新,文化內涵挖掘不足
發展紅色研學旅行的目的在于通過與傳統教育情境相異的環境及方式增進游客對國情歷史、民族精神的感知,而問卷顯示受訪者對紅色資源的教育感知或共情程度較低,這與傳統的“講解+被動接收”的教學方式吸引力低、感知效果較差密切相關,單一的游覽模式(游客自行瀏覽)難以深入地發揮紅色資源的感召作用。
3.研學項目營銷力度欠缺,市場影響范圍較窄
一方面,渝中區多處抗戰革命文化遺址景點的知名度低,開發程度低,多數游客對其未有耳聞,故游覽欲望無從談起。另一方面,紅色研學旅行本身作為新興旅游模式,研學項目留給受眾的解讀空間有限,消費者易對其存在刻板印象,這會影響消費者對紅色研學旅行的體驗欲望。
nlc202302071516
?。ㄈC會
1.紅色文化的需求與供給之間的不平衡
綜合代際差異、地域差異、收入水平等因素,47.4%的受訪者參觀紅色景點的意愿較高,極少數受訪者持抗拒態度。近年來,重慶知名度及旅游資源吸引度增高,大量游客涌入重慶主城會相應地增加紅色旅游景點的游覽人次,本項目有著龐大的受眾群體(見表3)。
傳統教學體制內的紅色文化教育成效有待提高,方式有待拓展,與此同時,受訪群體特別是學生群體訪問紅色景點的意愿高、可行性強,而紅色研學旅行可在與學校教育情境不同的生活情境中彌合理論、歷史與實踐之間的空隙,讓學生更好地實現知行合一,故而紅色文化研學的需求日益增長。
2.紅色資源之于上層建筑的重要地位
紅色精神的繼承發揚是時代發展和國家頂層設計的要求。近年來,在全國紅色旅游發展綱要的指導及國家政策的支持下,各地政府積極響應號召,推進紅色文旅發展。2022年重慶市人民政府印發的《重慶市文化和旅游發展“十四五”規劃(2021―2025年)》提到以渝中區解放碑為中心打造長嘉匯演藝聚集區,這為渝中區紅色研學基地的打造提供了機遇。
3.全域化旅游時代與智慧化旅游時代的到來
旅游業被賦予經濟社會發展新動力的使命,我國旅游業越來越重視集約和效益,這都需要通過不同于以往的智慧化手段來實現,頻繁涌現的新技術為其實現提供了可能。當前資源廣義化、渠道數字化、產業智能化的旅游市場正適宜拓展新領域,5G與互聯網的融合不斷催生新業態,有利于紅色研學項目走向多元化、智能化。
?。ㄋ模┩{
1.公共活動風險和管理體系革新的問題
在大眾旅游時代背景下,旅游業內管理體系的革新面臨著很大挑戰,紅色資源的開發利用和景點管控需要專業化人才,而相對應的人才缺口較大;旅游研學不同于傳統教育形式,教育場所及模式的轉換伴隨著參與者的人身安全、財產安全甚至公共安全等方面的不確定性。
2.大重慶范圍內旅游市場同質化競爭激烈
重慶市內已有越來越多的文旅融合景區,如烈士墓、白公館、渣滓洞一體的一日游線路,紅色文化與景區、周邊環境高度契合,發展較成熟,而渝中區紅色旅游資源豐富但未有成型的、聯合的、可進入性高的旅游景區體系。除此之外,渝中區內外具有多處較為知名的人文景觀和自然景觀,如洪崖洞民俗風貌區、南山風景區、嘉陵江灘等旅游吸引物也在相當程度上分走一部分客源。
3.渝中區紅色旅游景點資源融合不充分
渝中區紅色資源雖然數量多且類型豐富,但分布過于零散,景區個體與片區總體之間缺乏合理規劃以至于難以整合其他資源,還未能形成集約化的產業區和較完整的產業鏈,紅色旅游產業附加值體現得尚不明顯,仍需向“旅游+紅色研學”的融合形態前進。
?。ㄒ唬﹥灮A設施建設,合理規劃促進資源整合
促進渝中區紅色景點內外部基礎設施的完善,提升道路等級,提高景區的通達度以及合理規劃各景點的布局,設計游覽專線[4]。要結合重慶軌道交通、游輪、索道等設施強化景區聯合,連點成線,讓發展程度較好的景區發揮輻射帶動作用。
從“食住行游購娛”六方面出發完善本地紅色旅游產品結構,延伸產業鏈,增進與當地居民、個體經營戶的合作,提升接待水平,擴大景區容量,從而延長游客在旅游目的地的停留時間,以創造更多的旅游產業效益。
?。ǘ┮允袌鲂枨鬄閷?,深挖研學產品開發可能
紅色研學旅行提供的是多種體驗方式的復合型旅游產品,產品的供應要深入了解受眾需求,在本次調研中,“沉浸式體驗虛擬現實(Virtual Reality,VR)技術/增強現實(Augmented Reality,AR)”“觀看電影/紀錄片”是受訪者對研學基地期待值最高的參與方式,項目基地應利用先進技術提高景區智慧化建設水平,拓展游客的體驗方式,如VR、立體投影等沉浸式游覽形式,提升游客的體驗感,增進游客對紅色文化的感知程度。還可挖掘歷史遺留的文化痕跡,結合歷史人物、事件,開發紅色旅游文創產品,打造富有巴蜀特色的紅色文化品牌。
要順應“互聯網+”的發展趨勢,搭載現有的數字化平臺建立專屬的景區信息服務平臺,為游客提供游覽預約、景區建筑、歷史事件講解、紅色文化傳承、線路交通、應急救助等信息,提升游客的旅游便利度,降低景區的意外發生率和風險。
(三)加紅色旅游人才隊伍建設,提升從業者素質與服務水平
在人才引進方面,加強與本地高校和相關科研機構等的溝通和交流,通過發布紅色旅游專項合作,吸引相關人才的智力支持,或直接委托高校開辦旅游人才培養班,針對性地培養紅色研學旅行發展實際缺乏的專業復合型人才。在旅游業內部人才培養方面,聘請領先的培訓團隊,注重培養紅色旅游從業人員的綜合突出能力,通過公平的考核篩選保留真正需要的人才[5]。
?。ㄋ模╈`活運用營銷手段,擴大外宣推介影響力
如今,在傳統媒體的傳播收益性價比式微的新媒體時代,在線旅行社(Online Travel Agency,OTA)平臺不斷上線新功能以提升用戶使用便捷度、提高商家與消費者兩終端的溝通效率;微博、小紅書、抖音等社交平臺或短視頻平臺也已成為眾多生產者的宣發陣線,其傳播的實時性和極高的互動性成為供需雙方互相了解的堅實橋梁。
紅色旅游景區應利用好諸多數字化平臺,及時接受用戶反饋以改進自身產品與服務,通過大數據推算更靈活地細分市場,識別不同層次和類型的消費群體,以實現多元化、個性化的產品定制和推廣,提高自身市場影響力,增強消費者黏性[6]。
通過SWOT分析渝中區紅色旅游資源現狀可知,紅色研學旅行基地項目雖面臨著公共活動風險、同質化競爭激烈、對口專業人才欠缺等威脅,但其可立足現有豐富紅色文化資源,扎根巴蜀革命文化底蘊,在日益增長的市場需求的催動下以紅色旅游為優勢產業,對渝中區片區內公共服務、相關產業等資源進行更全面、更系統的整合優化,推動紅色文旅產業與其他產業融合發展,以實現社會共建共享。
[1] 李麗麗.基于人文地理的紅色研學旅行活動設計:以河北西柏坡研學為例[J].中學地理教學參考,2022(16):92-93.
[2] 張直.全域旅游背景下文商旅融合發展的策略與路徑:以重慶市渝中區為例[J].重慶行政,2019(6):74-76.
[3] 向春燕,周春燕.基于紅色旅游資源的研學旅行產品開發:以重慶紅巖景區為例[J].重慶文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21(1):68-79.
[4] 馬曉艷.甘肅會寧紅色文化傳承的智慧旅游思考[J].旅游與攝影,2022(10):59-61.
[5] 張建潔,雷倩.基于SWOT分析的延安紅色旅游發展路徑探析[J].遼寧農業科學,2021(6):30-33.
[6] 杜濤,白凱,黃清燕,等.紅色旅游資源的社會建構與核心價值[J].旅游學刊,2022(7):16-26.
nlc202302071516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7/view-1544482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