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邊境旅游研究現狀及展望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郝天齊 呂本勛
摘 要:1987年起,我國第一次批準邊境城市開展一日游活動,開啟了邊境旅游發展之路,經過30多年的發展,邊境旅游研究碩果累累。本文利用Cite Space軟件對1993―2022年邊境旅游的研究文獻進行可視化分析,從多個視角分析邊境旅游的研究成果,并進行總結和展望。分析結果顯示出邊境旅游研究中的核心力量、研究熱點、研究趨勢和主要研究區域。
關鍵詞:邊境旅游;邊境地區;Cite Space軟件
中圖分類號:F592.7 文獻標識碼:A
邊境旅游是一種在特定區域內,以特殊的時空條件和環境為依托而進行的旅行活動,它既包括對自然山水風光的觀賞、游覽,也涉及民俗風情、民族服飾等人文要素的欣賞與感受。1996年3月,為了進一步推動旅游業對外開放,國務院批準發布實施《邊境旅游暫行管理辦法》,此文件是由我國多部門聯合制定的,完善了我國邊境旅游的管理規定,并對邊境旅游進行了界定。在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邊境地區對外開放力度進一步加大的新形勢下,邊境旅游也取得了一定的發展成就。在邊境旅游研究中,一些學者對邊境旅游的概念界定進行了研究和討論。姚素英認為邊境旅游是指兩個鄰近國家或地區的居民,在邊界城市或者地區之間進行短期旅游的一種活動[1]。劉小蓓認為在邊界地區從事旅游活動或從指定邊界口岸出境的旅游者,在雙方商討約定的時間和地區進行的旅游活動是邊境旅游[2]。徐鵬認為,我國邊境地區居民到相鄰國家邊界城市短期旅游,也就是經當地政府同意,可以組織接待我國一級外邦周邊國家旅游的行為,屬于邊境旅游[3]。
基于邊境旅游的發展現狀,本文在搜集、整理文獻的基礎上,通過Cite Space軟件梳理國內邊境旅游相關研究,繪制相關知識圖譜,實現了可視化分析,以期能夠清晰、直觀地展示邊境旅游的研究趨勢和研究熱點問題,為后續邊境旅游的研究提供借鑒。
?。ㄒ唬┭芯糠椒?
本文將采用Cite Space軟件進行研究。Cite Space是一款文獻計量學軟件,可給出聚類視圖、時區視圖和時間線視圖。聚類視圖可對各個學科的知識結構進行比較直觀的展示,時區視圖可對各研究對象的主題進行清晰的描繪,體現出隨著時間演變的趨勢和相互之間的影響,時間線視圖則可更加清晰地體現研究主題的時間跨度。Cite Space軟件功能區劃分清晰,分為執行操作區域、時間選擇區域、文本處理功能區域和網絡配置功能區域等,在網絡配置功能區中包含合作網絡分析、共現網絡分析、共被引分析等。
?。ǘ祿碓?
本文以中國知網作為來源數據庫,以“邊境旅游”為主題,文獻類型為“學術期刊”進行檢索;經過檢索發現最早的包含邊境旅游的期刊文獻于1993年發表,故數據檢索時間設置為1993―2022年,檢索時間為2022年7月21日;共檢索到學術期刊677篇,剔除不相關的期刊文獻等無效數據后,最終篩選出549條學術期刊作為數據集進行分析。
?。ㄒ唬┌l文量分析
邊境旅游期刊文獻的產出量如圖1所示。從1993年有關邊境旅游的第一篇期刊發表起,經過30多年的發展歷程,邊境旅游研究的發文量逐漸豐富,研究大體可劃分為3個階段:第一階段為1993―2010年,這期間發文量起起伏伏,總體呈緩慢增長的趨勢,特別是在1993―2003年,發文量較少,可以看出學者對于邊境旅游的關注度不高,2003年后隨著對外開放和經濟發展,學者逐漸將目光轉向邊境旅游研究上;第二階段為2011―2019年,這期間發文量快速增長,學者對于邊境旅游研究的關注度顯著提升,特別是2019年發文量突增;第三階段為2020―2022年,這三年邊境旅游發展受阻,對于邊境旅游的研究產生了極大的影響,發文量突減。總體而言,邊境旅游研究的階段性明顯,研究不斷深入。
?。ǘ┻吘陈糜窝芯苛α糠治?
1.研究作者
根據所選文獻對作者合作網絡進行分析,將時間切片設置為1,節點類型為“Author”,獲得了如圖2所示的作者合作知識圖譜,圖譜中包含466個節點,連線295條,密度為0.002 7,可見發文作者之間的合作較為分散,多數學者處于孤立研究的狀態。發文量是作者W術能力的核心體現,圖譜中作者字體越大,代表發文量越多。由圖2可以看出,研究學者已經具有一定的規模,明慶忠、熊靜、方世巧、劉佳林和張廣瑞是邊境旅游研究中發文量較多的作者,明慶忠與其他作者的合作最為密切。
2.研究機構
在Cite Space操作界面,節點類型選擇為機構(Institution),時間切片設置為1進行可視化分析,Node Labels下詞頻(Threshold)設置為3,得到圖3。圖譜中共有節點351個,連線126條,密度為0.002 1,可以看出機構之間合作不夠緊密,需要加強相互間的合作。根據圖3可知,我國邊境旅游研究機構大多分布在旅游院?;蛘哐芯克?,特別是廣西、云南地區的院校,如南寧師范大學旅游與文化學院、云南財經大學旅游文化產業研究院、云南師范大學旅游與地理科學學院等。一方面反映出高等院校對邊境旅游的重視,是邊境旅游研究中的主力軍,發揮了自身專業優勢,從另一方面也表現出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廣西和云南都是邊境省份,在邊境旅游的研究中具有地域優勢。圖譜中連線越多說明研究單位合作越多,連線越粗說明相互之間的合作越密切。如圖3所示,云南財經大學旅游文化產業研究院、云南師范大學旅游與地理科學學院、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這些機構合作研究較為密切,但跨區域合作較少。
nlc202302071625
邊境旅游研究機構的發文量通過Cite Space軟件分析得出結果,如表1所示。從表1可以看出邊境旅游研究發文量前十的機構,其中前五位南寧師范大學旅游與文化學院,發文量為37篇,云南財經大學旅游文化產業研究院、云南師范大學旅游與地理科學學院、南寧師范大學國家水利風景區發展研究中心,發文量均為30篇,廣西旅游科學研究所,發文量為29篇,這些研究機構都分布在廣西和云南兩個省份,再次表明區域位置是影響邊境旅游研究的重要影響因素。
(一)研究熱點
關鍵詞用于表達文獻核心內容,可以更好地體現文章研究領域。本研究對所選取文獻中的關鍵詞進行共現分析,得出邊境旅游研究中的熱點與關鍵詞,把握邊境旅游的研究方向。在Cite Space軟件操作界面,選取關鍵詞(Keyword)為節點類型,進行可視化分析,獲得了圖4中關鍵詞的共現圖譜。圖譜中共有節點428個,也就是有428個關鍵詞,連線共有785條,密度為0.008 6,關鍵詞間關系較為密切。圖譜中圓圈代表節點,圓圈越大,關鍵詞出現的頻次越高,熱度也就越高。在同一篇文獻中出現過的關鍵詞會產生連線,線條的粗細表示關鍵詞出現在同一篇文獻中次數。在邊境旅游的研究中,邊境旅游作為關鍵詞的出現頻率最高,“廣西、鄉村旅游、旅游開發、云南邊境、旅游資源、旅游扶貧”是近幾年的研究熱點。
中心性(Centrality)是衡量關鍵詞重要程度的P鍵指標,中心度大于0.1說明在研究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核心關鍵詞按中心度排名得到表2,從表2可以看出,“邊境旅游”的出現頻次為194,中心性為0.92,在關鍵詞中頻次最高,中心度也最高,這與本文以“邊境旅游”為檢索詞具有直接聯系。關鍵詞的頻次并不能決定中心性的高低,“中越邊境”的出現頻次為19次,中心性為0.15,“云南省”的出現頻次為23次,中心性為0.12,“云南省”的頻次高于“中越邊境”,而“云南省”的中心度低于“中越邊境”。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云南省、中越邊境地區是邊境旅游主要的研究區域。
?。ǘ┭芯壳把胤治?
突現詞是某個階段被引頻次突然增加的關鍵詞,預示著領域內研究趨勢的變化方向。圖5中顯示了突現強度較高的關鍵詞。旅游者的突現強度最大,受到較強的關注,邊境地區、旅游業、新疆持續時間較長,說明在較長的時間內持續受到關注。1992年,國家實施沿邊開放戰略,國務院批準14個對外開放的沿邊城市,相關政策得到完善,邊境旅游的發展逐漸走向正軌。2015年,國家發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務部共同發布《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愿景與行動》,積極推進同沿線國家的合作,“一帶一路”也成為關注熱點。影響因素和文旅融合從2020年開始突現,一直延續至今,《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提出,要完善現代文化產業,促進文化與旅游的融合發展,文旅游融合是未來一段時間的研究熱點。
(三)研究趨勢
對于邊境紅色旅游的研究,不同時期有不同的側重點。本文在分析關鍵詞突現和關鍵詞聚類的基礎上,制作了關鍵詞聚類時間線圖譜,如圖6所示,以便更加清晰地從時間維度梳理邊境旅游的發展進程。依據網絡結構、聚類的明確程度,Cite Space軟件給出了聚類模塊值(Q值)和聚類平均輪廓值(S值),其也是圖譜繪制效果的評估準則。通常認為Q值大于0.3時聚類結構明顯,S值大于0.7時意聚類效率高且具有較強的說服力。圖6中,Q值為0.616 6, S值為0.889 7說明本圖譜聚類結構顯著且具有較強的可信度。從圖6我可以清晰地看出,研究主要集中在邊境旅游、中越邊境、云南省、旅游扶貧、旅游、現狀等。隨著邊境旅游研究的深入,研究內容也有了縱向和橫向的延伸,圍繞主題研究深入至海洋文化、旅游發展、發展模式、邊境貿易和發展路徑,研究內容越來越豐富。
對于邊境旅游的研究,2019年達到高峰,但這兩年出現斷崖式下降的狀態。早期的研究者主要以張廣瑞為代表,2012年明慶忠發表了第一篇文章,2019年達到頂峰,一年中發表了12篇文章,成為邊境旅游研究的中堅力量。南寧師范大學旅游與文化學院、云南財經大學旅游文化產業研究院、云南師范大學旅游與地理科學學院、南寧師范大學國家水利風景區發展研究中心和廣西科學旅游研究所是主要研究機構,廣西和云南是主要研究地區。邊境旅游的熱點在發展中是不斷更迭的,前期主要集中在邊境地區、旅游者、旅游業等問題上,隨著研究的深入,研究內容和研究領域也隨之拓展,主要集中在以下三方面。
nlc202302071625
?。ㄒ唬┦崂磉吘陈糜伟l展歷程
從宏觀層面看,葛全勝等通過梳理國家的整體發展戰略和我國邊境旅游的發展特點,將我國邊境旅游分成4個階段,結合發展格局,對邊境旅游的發展提出了針對性建議[4]。明慶忠從邊境旅游的發展階段、發展價值、發展戰略、發展政策和發展實施五方面綜合探討了我國邊境旅游的發展[5]。從中觀層面來看,田里根據我國邊境旅游發展經歷的3個階段,從空間區域和安全風險類型的角度分析了我國邊境旅游不同階段發展面臨的國家安全問題[6]。熊禮明通過論述邊境旅游管理研究背景和意義,對邊境旅游管理的研究現狀進行了剖析[7]。從微觀層面來看,高俊等以霍爾果斯口岸為案例地,對新疆邊境旅游的發展演化特征進行了分析,探究了影響新疆邊境旅游發展的主要因素[8]。
?。ǘ吘陈糜伟l展中不同地區存在的問題及策略進行探討
對于邊境旅游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和策略研究,大部分學者以地區為例進行探討,主要集中在云南地區、中俄邊境、中越邊境和廣西地區。張廣瑞總結了課題組對云南省瑞麗、畹町地區邊境旅游的考察內容,梳理了瑞麗、畹町兩個地區邊境旅游的發展特點和發展問題[9]。鄧鵬等對中俄邊境旅游的現狀和問題展開了探討,并提出了相應策略[10]。肖揚通過闡述中越邊境旅游的發展現狀和困境,提出了針對性的建議[11]。黃耀東通過探討廣西邊境旅游發展的優勢與機遇,分析開發的障礙與問題,提出廣西邊境旅游開發的建議[12]。
?。ㄈ吘陈糜问袌霭l展動態的研究
孟愛云等從旅游流要素的集聚擴散機理所呈現的旅游流集散特征、擴散路徑及網絡組織運動形式等方面出發,探討了影響驅動我國陸路邊境旅游流集散模式的主要因素[13]。鄭遼吉運用行為者網絡理論,對邊境旅游產品的創新和聯合開發模式進行了探討[14]。田里等構建了邊境旅游吸引物評價體系,并\用模糊數學與IPA分析法進行分析,探索了影響邊境旅游吸引力的主要因素,并發現保持邊境旅游需要的核心是跨境購物[15]。盧迪等以廣西客源為研究對象發放問卷,通過數據分析對廣西邊境旅游游客需求特征進行了探究[16]。
2020年,邊境旅游的發展面臨嚴峻的考驗,邊境旅游的發展戰略也需要重新構建。今后,對于我國邊境旅游的研究需要在三方面進一步加強。一是創新研究思路,采用跨學科綜合研究的方式,借助數理統計、研究模型,提升邊境旅游研究的嚴謹性。二是加強邊境旅游與興邊富民戰略的有機結合,把發展邊境旅游作為改善邊境民生、促進區域協調發展的重要舉措。三是完善相關政策,推進邊境旅游政策的修訂與創新。
本文通過Cite Space軟件對國內邊境旅游的研究進行一定的梳理與總結,分析了邊境旅游研究中的核心力量、研究熱點與研究趨勢,但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本文的分析研究僅局限于發表在期刊的文章,沒有把碩博士論文和相關著作等納入研究范圍,研究內容的全面性有待進一步提高。
[1] 姚素英.試談邊境旅游及其作用[J].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學報,1998(3):17-22.
[2] 劉小蓓. 廣西邊境旅游發展研究:以廣西東興市為例[D].成都:四川大學,2004:9-10.
[3] 徐鵬.黑龍江省邊境旅游開發研究[J].知識經濟,2015(2):126-127.
[4] 葛全勝,席建超,王首琨.中國邊境旅游:階段、格局與若干關鍵戰略問題及對策[J].資源科學,2014(6):1099-1106.
[5] 明慶忠.邊境旅游發展觀[J].社會科學家,2019(11):11-17.
[6] 田里.邊境旅游面臨的國家安全問題研究[J].湖湘論壇,2022(2):66-77.
[7] 熊禮明.我國邊境旅游管理研究現狀及拓展思路[J].商業時代,2009(4):88.
[8] 高俊,曹開軍,徐明月,等.新疆邊境旅游發展演化特征及其影響因素:霍爾果斯案例[J].中國生態旅游,2022(3):442-455.
[9] ZHANG G.關于云南省瑞麗、畹町邊境旅游情況的考察報告[J].旅游學刊,1994(4):26-29.
[10] 鄧鵬,門冬.黑龍江省對俄邊境旅游的現狀、問題及對策[J].西伯利亞研究,2002(1):23-26.
[11] 肖揚,馬藝芳.廣西―越南邊境旅游發展策略研究[J].邊疆經濟與文化,2009(7):7-8.
[12] 黃耀東.廣西邊境旅游發展戰略研究[J].東南亞縱橫,2014(1):30-34.
[13] 孟愛云,耿進娜,劉英昀.中國陸路邊境旅游地的旅游流模式及其驅動因素[J].地域研究與開發,2022(3):101-105.
[14] 鄭遼吉.丹東邊境旅游產品創新與聯合開發:基于行動者-網絡理論觀點[J].世界地理研究,2009(2):128-134.
[15] 田里,唐夕汐,王桀.游客感知視角下邊境旅游吸引物的吸引力測評[J].資源開發與市場,2018(1):128-132.
[16] 盧迪,高靜.廣西中越邊境旅游客源需求特征研究[J].中國商論,2016(13):111-114.
nlc202302071626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7/view-1544484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