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市夷陵區林業科技推廣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 科學技術是生產力,林業科學技術是推動林業生產建設發展的動力。本文分析了夷陵區林業科技推廣工作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相應的對策,以期為林業科技推廣工作的開展提供參考。
關鍵詞 林業科技推廣;問題;對策;湖北宜昌;夷陵區
中圖分類號 F326.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9)01-0134-02
為了準確把握夷陵區林業科學發展的主動權,將全面推進現代林業建設作為林業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最生動實踐,宜昌市夷陵區林業局緊緊圍繞如何重新詮釋林業科技在林業產業中的作用這個主題,突出林業科技在林業產業發展中扮演的角色,發揮林業科研推廣單位的平臺優勢、效率優勢,分析了影響和制約夷陵區林業科學發展的問題,并提出了相應的對策。
1 存在的主要問題
1.1 基礎薄弱,有心力不足
夷陵區林業系統基層單位20多個,實際在職人數在150人以上,主要從事森林管護、林業項目規劃設計、檢查驗收、營林工程和病蟲害防治、資源管理、野生動植物保護等工作,沒有真正履行技術推廣和科研職責,林業科技推廣工作比較弱化。
1.2 經費短缺,難以發揮作用
缺乏相應的項目和事業經費,導致單位無活力、發展無后勁,嚴重影響了林業科技工作的順利開展,不利于發揮其應有的作用,基層林業科技推廣僅靠“一張嘴,兩條腿”。
1.3 網絡不健全,缺少溝通和交流
林業基層單位對當前國內外和省內外科技信息了解甚少,信息閉塞,沒有形成有效的上下互動網絡。
1.4 突出人才欠缺,整體素質偏低
真正從事林業科技推廣工作的人員不多,且整體素質偏低;了解世界林業科技前沿,掌握高、新、尖等技術的人才缺乏。
1.5 科技成果轉化率低,缺乏必要的科技推廣示范基地
主要是科技成果本身與林業生產結合不緊密、缺乏科技推廣經費和科技示范基地,制約了科技推廣工作的開展。
2 對策
2.1 完善林業科技推廣體系
認真貫徹《國務院關于加快科技服務業發展的若干意見》,以加速技術轉移與科技成果產業化為目標,建立健全科技創新服務體系。區林業技術推廣站應起到牽頭和指導的作用,區林科所應起到組織領導作用,鄉鎮林業站具體實施,形成三級機構信息互通、工作互助、團結協作的網絡。
2.1.1 織好林業科技推廣隊伍網。建立完善區、鄉、村聯動的林業科技推廣網絡,通過聘用首席林業科技推廣專家、派遣科技特派員、選聘林業鄉土人才等形式,架起“專家”與“林農”、成果與生產之間的橋梁,解決科技成果推廣的“最后一公里”問題。
2.1.2 織好技術服務網。通過開展“林業科技周”、送科技下鄉等科技推廣普及活動,加大力度舉辦面向林農的林業專題技術培訓班,發揮好全區12個林業站和150多名林技員的作用,實行聯村、聯戶、聯地塊,手把手、一對一地向林農推廣適用技術;同時,要順應社會信息化發展潮流,利用“互聯網+”技術,為林農提供科技咨詢、技術培訓的網絡平臺,提高林農的林業生產經營水平[1-2]。
2.1.3 織好科技示范網。以現代林業示范園區、專業示范村、示范戶為載體,建立科技示范基地,組織林業專家定期到示范基地開展現場培訓,通過示范基地輻射,把先進適用的林業技術成果傳播出去,以推動科技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
2.2 抓好科技人才,支撐體系建設
著力引進和培育高層次人才和團隊,以產、學、研等科技合作為載體,圍繞全區主導產業、重點產業,開展與院士、千人計劃人才、知名專家的合作,建立院士、專家工作站,實施請進來、送出去、委托培養等多種形式的專業培訓,組織觀摩學習、沙龍和聯誼等學習活動,提升科技人才素質;并按照“1個調研課題+1個項目+1個基地+1個示范點+1個培訓計劃+1個團隊”的“6個1”思路,建立健全農業科技特派員制度,支持農業產業可持續發展。
2.3 抓好科技項目,示范帶動體系建設
積極向上爭取科技項目,以科技項目、示范基地、產業規劃、科普活動、精準扶貧、創新創業為抓手,大力組織實施區級科技項目,鼓勵企業運用新成果、新技術提升產業技術含量[3]。
2.3.1 生態修復技術。圍繞改善人居環境、保障國土生態安全,開展生態屏障構建與完善、森林生態系統提質、濕地生態系統恢復和重建等研究,為增強森林和濕地生態功能提供技術支撐。
2.3.2 森林災害防控技術。圍繞預防和控制森林災害,開展森林火災監測與撲救、林業有害生物預警與防控、野生動物疫源疫病監測與防控等技術研究與應用,全面提高林業防災減災能力。
2.3.3 森林經營技術。圍繞提升森林質量,開展珍貴用材林和速生用材林的立地選擇、地力維護、水肥調控、樹種混交、目標樹培育、大徑材促成等森林經營技術研究,為深入實施國家儲備林建設提供技術支撐。
2.3.4 林業產業提質增效技術。緊緊圍繞茶葉、柑橘、獼猴桃、核桃、木本油料、中藥材、森林旅游等產業集群開展科技項目、技術攻關,促進農民增收致富,提高林地生產率,實現可持續經營[4]。
2.4 營造良好氣氛
精簡項目管理的程序和手續,把科研人員從繁瑣的報告和表格中解放出來,讓其少一些雜事干擾、多一些時間研究;大膽地采取體制機制上的鼓勵政策,激發一線、基層林技人員開展科學研究和成果推廣轉化的積極性;依托林業院校,開展基層林技人員定向培養,為基層林技隊伍建設提供源源不斷的后備資源。
2.5 加大資金投入
強化政府在林業科技投入中的主導地位,特別是對公益性、前瞻性、基礎性研究,要給予長期穩定支持。要拓寬林業科技投入渠道,引導工商資本、社會資本以及各類資金投入林業科技創新;特別是要鼓勵林業龍頭企業加大科技研發投入,建立財政支持與社會投入相結合的科技投入新機制。
2.6 加強輿論宣傳
積極宣傳林業科技工作者勇攀高峰、服務林農的先進事跡,總結推廣林業科技創新好經驗、好成果、好模式,營造尊重知識、尊重創新的良好氛圍。倡導尊重科學家個性的學術文化,宣傳科研試錯的探索價值,增強敢為人先、勇于冒尖、大膽質疑的創新自信,探索鼓勵創新、寬容失敗的林業科研容錯糾錯機制,積極引導廣大林業科技人員恪守學術道德、履行社會責任,潛心研究,積極創新,服務林農。
3 參考文獻
[1] 顏勁草.科技興林在新農村建設中的地位和作用[C]//湖南省科學技術協會.湖南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論壇優秀論文集.長沙:科學出版社,2006.
[2] 賈勝利.林業科技如何服務于“林改”的淺見[C]//國家林業局,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中國林學會.第二屆中國林業學術大會:S1 集體林權制度改革與科技支撐論文集.南寧:中國林學會,2009.
[3] 梅陽陽.浙江省林業科技政策研究[D].杭州:浙江農林大學,2012.
[4] 蘇馨花,秦玉林.林業科技工作戰略的調整與林業科技體制改革[C]//中國林學會.2005年中國科協學術年會26分會場論文集(1).新疆:中國林學會,2005.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8/view-1491255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