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高職計算機網絡課程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改革實踐探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王清政

  摘要:在現代的信息化時代,培養專業技能強、創新素養能力高的知識型計算機人才成為教學改革的重要目標,特別是在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及計算思維能力等方面,教學改革的深入發展向計算機專業綜合素質提出更高要求。針對目前計算機網絡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多種問題,要求教師明確新型教學理念,重視在計算機課程上培養學生的計算思維能力。鑒于此,該文主要從“線上+線下”教學這個角度出發,對計算機網絡課程“線上+線下”教學的具體策略以及實施方式進行深入探究,旨在促進計算機網絡課程“線上+線下”教學質量的提升。
  關鍵詞: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計算機網絡課程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號:1009-3044(2022)32-0162-03
  隨著我國教育事業的不斷發展與完善,計算機網絡課程這門學科在教學內容以及目標上也發生了很大變化,從最初教會學生學習慢慢變成了以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以及綜合素質為教學目標,這就導致傳統的教學模式不能滿足當下計算機網絡課程教學的教學要求。而“線上+線下”的混合式教學這一新型的教學方式也逐漸得到學生與教師的接受,同時計算機網絡課程作為高職院校學生計算機學習的核心課程之一,通過混合式學習的方式也能更深入發展學生的學習能力和邏輯思考能力。
  1 高職計算機網絡課程教學中開展“線上+線下”教學的意義
  1.1 促進資源利用
  一般來說,教師的教學資源獲取方式較為單一,而線上線下教學這種新穎的教學方式的引入不僅可以幫助教師創新教學方式,還可以促進資源的合理利用。老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能夠選取一些適合課堂教學的線上教學資源,讓學生在生活化的情境中感受計算機網絡課程學習的樂趣[1]。
  1.2 啟發學生思考
  計算機網絡課程是一門綜合性與技巧性較強的學科,而高職院校生的思維能力還不夠成熟,在完成一些計算機網絡課程作業時會存在困難。而在計算機網絡課程教學過程中合理地運用線上線下教學不僅可以將現實生活與抽象的計算機網絡課程知識相互連接,還可以讓學生在學習計算機網絡課程的過程中感受到計算機網絡課程學習的快樂,從而讓學生更加直觀地學習與運用計算機網絡課程知識,引導學生進行思考與反思。
  1.3 改進教學機制
  在以往的計算機網絡課程教學中,教師大多采用一種灌輸式的教學方法,未能結合學生實際進行教學。這種方式不僅會讓課堂氛圍變得沉悶、無趣,還會影響學生的上課效率,造成學生的學習能力不能得到大幅度的提升。而線上線下教學這種教學方式的引入可以將學生所學的計算機網絡課程知識與現實生活相互結合起來,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探究積極性的提升,幫助學生更加積極主動地投入計算機網絡課程學習的過程之中,為后續的計算機網絡課程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形成深厚的計算機網絡課程影響[2]。
  1.4 培養學生的計算思維能力
  計算思維能力是一種學習能力強的集中體現,它主要是基于計算機科學概念,尋求新的解題思路,設計新的理解系統。一般來說,計算思維體現在以下三個層次:計算思維意識、創新思維方法和計算思維能力。這是循序漸進、由低到高的三個學習層次,培養學生計算思維能力的不同學習階段。因而線上線下這種混合式教學方式也要求教師對各個層次提出不同的能力要求,進而幫助學生提升自己的學習能力。
  1.5 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計算機網絡課程作為一門簡潔易學的程序設計語言,初始學習門檻較低,普遍性優勢明顯,對于沒有任何編程基礎的學生也具有更強的學習優勢。同時,計算機課程具有良好的可擴展性,利用線上線下這種混合式教學的方式可以讓學生在掌握計算機課程后會比較容易銜接其他編程語言,對計算思維創新的培養提供了更加便捷的途徑[3]。
  2 計算機網絡課程教學存在的問題
  2.1 教師教學觀念落后
  許多高職院校與教師對計算機網絡課程的重視程度普遍較低。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計算機進入我國的時間較晚、應用范圍較窄、發展方向較為模糊。由此計算機在我國的發展與創新的理論與實踐有限,探索領域的局限性也導致計算機教學觀念落后,教學過程沒有互動,學生學習的計算機網絡課程中專業知識不能活學活用,學生的思維和計算思維能力沒有突破性進展[4]。
  2.2 教學模式過于陳舊
  計算機網絡課程的教學模式主要分為理論與實踐模塊,許多學校與教師沒有將二者充分融合,理論課程的單一灌輸成為主要教學模式。單一固化的教學模式嚴重抑制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學習積極性不高,直接導致教學效率低下。部分教師專業水平有限,沒有及時調整教學計劃,在教學方式創新、教學計劃調整方面設計能力不足,執著于現有的教學模式,無法實現教學效果的最大化。
  2.3 實踐訓練的匱乏
  對于計算機網絡課程的實踐訓練模塊,要有專業的設備與高效的訓練系統,有利于鞏固學生對計算機網絡知識的記憶,打好應用基礎并且發展計算思維能力。許多學校沒有充分利用各種設備資源,甚至缺乏專業教學設備,主要還是通過大型的教學授課,缺乏針對性的系統訓練。在這種“一對多”的教學演示中,教師對學生的有效指導訓練幾乎沒有,自主訓練鞏固時間有限,學生不但實際操作能力低,同時自主探究能力也較低。
  3 計算機網絡課程教學中開展“線上+線下”教學的策略
  3.1 培養科學的計算思維意識
  在教學改革要求下,混合式教學模式也得到了深入的研究,特別是計算機專業對科學教學觀念的認知方面,打破了傳統的教師主導課堂的局面,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對學生在學習中存在的問題進行正確的引導,提供創新的環境。計算思維能力的運用對于新課程要求下改革教學模式意義重大,教師在這種課堂模式構建中將起到關鍵作用。鑒于學生是教學活動的主體,要求教師針對學生的行為表現將教學計劃作用于學生學習科學過程,將課程教學活動從單純的“教授”轉變到“引導”上來,全方面構建在計算機專業中發展計算思維能力的實踐探索。學校需要積極轉變教學理念,在培養學生的計算思維能力方面給予計算機課程充足的教學資源,順應時代的發展,積極構建高效的教學課程體系[5]。

nlc202301131017



  3.2 積極優化教學方法
  計算機網絡課程線上線下教學模式不僅僅針對學生,也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積極創新,打開自身的思維和計算思維能力,幫助發展學生核心素養的同時優化各個教學環節。目前,傳統固化的灌輸式教學方法容易導致學生學習主動性普遍較低,枯燥乏味的教學模式嚴重降低了教學效果,因此要激發學生的熱情,與時俱進,改進教學內容,探索任務驅動式教學,培養學生的計算思維能力,定時舉辦計算機理論知識和操作競賽,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對計算機課程的學習興趣,為教學內容的有效性和未來發展對策創造更多可能,發揮創新教學的無窮力量。教師要轉變教學理念,同步進行課堂理論學習與實踐操作課程,為教學實驗增添更多可能,使學生在求知欲中發展計算思維能力[6]。
  3.3 提高實踐中的計算思維能力
  在計算機理論與實踐的高效融合方面,實踐學習主要注重三個方面:(1)注重對基礎計算機知識的教授,信息的處理能力是計算機操作的基礎,包括信息數據的收集、分析、篩選和判斷,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和有效性;(2)培養專業的計算思維能力,在科學的數據模型中將抽象問題具體化、復雜問題簡單化、圖文問題數據化,便于后期的數據處理;(3)設計和開展創新實踐活動,可以觀摩計算機高手,舉辦各種計算機比賽,利用多種數字資源協同創新,創造和共享學習技能。把計算機計算思維能力的培養和教材內容相聯系,整合成為新課程要求下的計算機知識內容,在學生分組討論或進行計算機演示時,梳理基礎知識網絡,鞏固知識,發現創新亮點,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探索能力[7]。
  3.4 構建知識網絡
  基于學生自身擁有的學習積累,教師應將學生的知識互聯互通,將計算機程序操作上升到計算思維能力思維高度。計算機專業計算思維能力的重點是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和創造能力,教學內容結合實際操作,整合提升學習能力和思維能力,在有限的教學時間里將教學內容設計為絕大多數同學接觸過的知識鏈,通過這種因材施教的方式指導學生了解各個教學重點,提升思維的靈活和機動性。計算機課程教學的主要目的是幫助學生建立完整的計算機操作知識鏈,理解數據處理的同時加以運用,以解決實際問題,堅持開放性原則,不將教學內容囿于教材內容,鼓勵和監督學生們對所有課堂學習知識加以復習和鞏固,從基礎上提高教學的積極性和計算思維能力[8]。
  3.5 增強日常上機操作模塊
  該部分的教學模塊主要側重學生日常生活中的計算機基礎,這就需要教師在計算機基礎教學過程中根據課文的特定話題開展相關公式、算法的講解,通過通俗易懂的方法、技巧幫助學生上機練習。其次,在混合式教學過程中,教師也可以充分借助現代信息科學技術為學生設定特定的學術情景,讓學生在親身參與高職院校計算機基礎的過程中充分感受到所學的公式、函數以及算法在實際生活的應用。而且教師作為學生學習路上的“小助手”,還應發揮為人師表的率先作用,在學生上機練習的過程中給予學生一些適當的指導和一定的鼓勵,幫助學生化解畏難情緒,提升學生學習計算機基礎的信心和勇氣。學生通過此模塊的針對性訓練,不僅能夠掌握特定場合的交際術語與基礎理論,還能與同學和老師進行日常交流對話,為今后的高職院校計算機基礎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9]。
  3.6 進行多元化評價
  為了檢驗學生在線上線下學習期間的成果,對學生的計算機能力進行多元化評價成為高職院校教師進行計算機網絡課程混合式教學最重要也是最輕松的一個模塊。具體來說,教師應該通過各式各樣的方式為學生提供充足的展示舞臺,讓其通過演講、角色扮演、分組討論等形式來展示自己的階段性學習成果。在這一過程中,教師也應以一個指導者的身份,從學生的參與度、認真度、完成度等多個角度進行綜合評價。由于課堂僅僅只有45分鐘,教師無法對學生進行一一評價,因此,可以利用網絡信息技術或網絡軟件的語言功能對學生進行客觀評價,滿足學生計算機基礎學習的個性化需要。
  3.7 采取小組合作的混合式教學
  在高職院校計算機網絡基礎課程的小組合作之前,教師應充分了解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學習狀態,并在教學目標的要求下,創設一個實際情景模擬,發布本次任務的目的和要求。對于高職院校計算機專業的教師而言,一個目標明確而有效的教學任務不僅可以激發學生對此課程的興趣,挖掘學生的潛能,而且可以讓課堂質量實現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時,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師在進行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的過程中,由于不能與學生面對面接觸,提前發布一定的任務或者布置一定的作業可以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提升對計算機網絡課程的學習質量?;旌鲜浇虒W是一種新型的教學法,教師應與多種教學方法有機結合,不斷創新教學手段與方法,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與課堂教學質量。在教學任務發布之后,教師可以采取小組分組或同桌合作的形式,把所需要完成的任務讓學生自主分配,通過組長與組員內協商的形式最終合理分配任務。這種教學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也培養了學生的合作精神與團隊意識。其次,在任務完成的過程中,教師可以改變自己以往的身份,以一個指導者角色為學生在計算機網絡基礎課程中遇到的問題及時答疑。另外,由于高職院校的學生年齡較小,表揚與鼓勵是對于他們最好的肯定,教師可以用事先準備好的行動結果評估表,對學生完成任務的效率與質量做出中肯的評價。同時教師也應該讓小組成員互相評價,進而提高學生的溝通交流能力與思維能力。最后,在評價完成之后教師還是要以混合式教學為中心,對此次任務及時總結,并對所出現的問題進行分析與處理[10]。
  4 結束語
  綜上所述,計算機網絡課程采取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方式,不論是對學生的學習熱情還是對教師的課堂教學能力都是極具挑戰性的探索過程。無論是在生活還是學習中,混合式教學模式都得到了廣泛的應用,而計算機網絡課程在學校培養學生的計算思維意識方面發揮了獨特作用。因此,教育工作者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選擇對培養學生的創新素養意義重大,需要在教學實際中不斷應用線上線下混合式的教學方式落實創新理念培養。
  參考文獻:
  [1] 王剛,楊興春,周長明.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的改革與實踐――以計算機網絡課程為例[J].四川警察學院學報,2020,32(5):102-109.
  [2] 曉靜.線上線下混合式實訓教學模式研究――以“計算機網絡技術”課程實訓為例[J].現代信息科技,2020,4(17):189-192.
  [3] 沈桂芳,王勝和,杜琰琪.基于OBE的翻轉課堂混合式教學模式研究――以“計算機網絡基礎”課程為例[J].現代信息科技,2020,4(9):179-181.
  [4] 陳家遷,覃一海,溫劍鋒.人工智能背景下SPOC混合教學模式的設計與實踐――以高職“計算機網絡基礎”課程為例[J].現代信息科技,2020,4(4):161-163.
  [5] 解紅,劉建.“互聯網+”背景下混合式教學模式研究與實踐――以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為例[J].中國現代教育裝備,2020(5):50-52.
  [6] 張銳敏,周濤,查志華.“互聯網+”背景下混合式教學改革研究與實踐探索――以“計算機網絡與通信”課程為例[J].工業和信息化教育,2020(3):60-64,69.
  [7] 顏萌.新形勢下民辦高?;旌鲜浇虒W改革實踐――以“計算機與網絡基礎”課程為例[J].無線互聯科技,2021,18(24):152-153.
  [8] 楊小梅.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實踐與思考――以計算機網絡課程為例[J].科教導刊,2021(3):80-81,99.
  [9] 朱坤華,姬真真.基于智慧教學工具雨課堂的混合式教學模式研究與應用――以《計算機網絡技術》課程為例[J].教育現代化,2019,6(A0):199-200,206.
  [10] 安華萍.基于云課堂的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的研究與實踐――以《網絡設備配置與管理》課程為例[J].電腦知識與技術,2019,15(21):119-121.
  【通聯編輯:代影】

nlc202301131017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8/view-15444062.htm

相關文章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