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對接本土特色產業構建中職計算機應用專業課程體系的探索與實踐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封春年

  摘要:針對目前中職計算機應用專業課程體系“適應性”不強的問題,玉林市第一職業中等專業學校的計算機應用專業通過精準對接本土玉林牛巴特色產業所急需的線上融媒體推廣師和線下平面設計師這兩個與計算機密切相關的工作崗位,開展課程改革,探索實踐“雙矩陣”課程體系設計方法,對教學內容進行重構與模塊化設計,形成由“職業綜合素質類課程、崗位核心類課程、職業拓展類課程”三位一體并融合“崗課證賽”的課程體系和課程標準,實現了教學質量的“提質”與人才的“培優”目標。
  關鍵詞:計算機應用;中職;課程體系;專業建設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3044(2022)32-0125-03
  1 概述
  2020年教育部的職業教育提質培優工作計劃中明確指出,現階段的職業教育應當緊密依靠當前經濟社會發展的實際需求,進一步提升專業人才的培養質量,通過服務地方經濟發展來帶動職業教育就業質量的整體提升,實現職業學校辦學水平的提升。
  2021年4月12日至13日,全國職業教育大會召開,大會圍繞優化職業教育類型定位,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增強職業教育適應性等內容做出一系列重大部署。教育部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司司長陳子季提到,在所有教育類型中,職業教育與經濟社會聯系最為緊密,是教育,也是經濟,更是民生[1]。從職業教育內部來說,要進一步深化改革、勇于創新,建設實施好 “雙高計劃”、職業教育提質培優三年行動計劃等重大改革項目,助力職業教育質量提升[2]。
  綜上所述,職業教育的發展與本地經濟發展息息相關,職業教育必須為地方經濟服務,不斷提升辦學質量和人才培養質量,不斷優化專業構建,只有向本地社會輸送高質量技術技能人才,才能有效支撐地方經濟發展,成為推動當地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
  目前,在我國中等職業教育中,計算機專業教育普遍存在專業課程設置與社會需求脫節的現狀。社會對計算機人才缺口巨大,而學校培養的人才卻難以滿足市場的要求,這一矛盾導致了現階段中職計算機專業學生就業問題嚴峻。
  現有的研究主要針對校企合作的較多,但是從地方特色產業出發構建課程體系的研究較少,計算機應用專業課程體系構建存在部分課程內容不能精準地對接工作崗位標準,課程體系設置缺乏對本土特色產業的針對性以及與行業前沿脫節等問題,與玉林本土特色產業的社會需求不相符。
  因此,開展結合地方經濟特色產業,構建專業課程體系的研究十分必要。
  2 對接本土特色產業構建中職計算機應用專業課程體系擬解決的關鍵問題
  2.1 解決計算機應用專業的課程體系無法有效服務地方經濟發展的問題
  按照以前的單一性學科人才教育模式,很難滿足當前時代發展的實際需求,培養的人才在市場之中的競爭優勢也必將受到極大的制約。社會更多的是需要既有專業技能,又能適應交叉行業發展需求的創新人才。為此要想推動經濟的穩健發展,就要結合當前教育改革的新要求,通過跨界融合的學科整合,實現創新人才的培養[3]。
  部分計算機應用專業課程體系構建沒有充分考慮以下四方面需求:企業需求、就業需求、教學需求、學生需求;出現了無法精準對接工作崗位標準,課程體系設置缺乏對本土特色產業的針對性,與行業前沿脫節等問題,從而導致學生的教育教學質量不高[4]。
  針對以上問題,玉林市第一職業中等專業學校(簡稱:玉林一職)多方協同調研走訪,促使計算機應用專業課程對接玉林牛巴這一本土特色產業,精準定位線上融媒體推廣師和線下平面設計師兩個工作崗位及畢業生職業成長路徑;經校企專家研究,制定一體化教學改革方案,對計算機應用專業的課程體系實施跨界整合,在教學過程中,重點體現基于工作過程的思想,通過“任務驅動、項目導向”,讓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掌握工作崗位能力相關知識,真正突出教學過程的實踐性、開放性和職業性,有利于學生的職業成長[5]。
  2.2 突破傳統的課程體系設計模式,增強學生崗位適應能力
  在我國職業教育的發展中,計算機應用專業因為自身專業課程體系與實際的社會生產相脫節,導致很多課程教學質量不高,難以適應社會的發展需求,這就導致在這一階段的發展中計算機應用人才就業缺口相對較大,且難以適應高壓的創新工作需求[6]。
  要解決以上問題,就要探索新的課程設計模式,增強學生崗位適應能力,如融入工作崗位職業標準,采用“崗位能力和對應課程支撐矩陣”和“課程目標與教學內容支撐矩陣”兩個矩陣,通過這種“雙矩陣”的設計方法來構建課程體系,打造體現職業任務和崗位流程的“項目導向、課崗一體”課程體系,以職業能力成長為主線,對教學內容進行重構與模塊化設計。
  3 對接本土特色產業構建中職計算機應用專業課程體系的主要研究內容
  在構建計算機應用專業課程體系時,重點從課程目標、課程內容、課程結構和課程評價四個維度進行構建,如表1所示。
  3.1 構建“三位一體”的模塊化課程體系
  圍繞產業需求側與供給側全要素融合,明確專業人才培養目標與規格,構建由“職業綜合素質類課程、崗位核心類課程、職業拓展類課程”三位一體構成的模塊化課程體系。該課程體系對應三層次遞進(基礎知識、崗位核心能力、個性發展能力)提供三個發展路徑(就業、創業、升學)、校企雙元實施。
  1) 職業綜合素質類課程:主要由思政、德育類、體育類、勞動美育類、創新創業通識類、信息技術及綜合素質選修課組成,主要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格及良好的品格,為后續職業生涯發展奠定基礎。
  2)崗位核心類課程:基于職業能力分析表,以職業能力成長為導向,校企共同梳理專業對接各崗位核心能力及素質要求,構建專業基礎課程和崗位核心能力課程,形成專業崗位核心類課程模塊,為學習者勝任崗位工作打下堅實基礎。

nlc202301131112



  3)職業拓展類課程:基于多崗遷移能力,打造利于學習者多崗就業、橫向拓展的跨專業課程模塊;基于升學深造,設置升學技能培訓課程包;基于創業環境,打造有利于學習者創業實踐的“專創融合”課程模塊;形成職業拓展及個性發展類課程模塊;培養學生縱向發展及橫向跨界遷移能力。
  在教學過程中,重點體現基于工作過程的思想,通過“任務驅動、項目導向”,讓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掌握工作崗位能力相關知識,真正意義地將教學中的事件任務要求充分展現出來。
  3.2 精準對接玉林牛巴特色產業中的線上融媒體推廣師和線下平面設計師的兩個工作崗位
  依托地方產業發展,調整優化專業設置。職業教育人才培養工作的實現要在現有的工作基礎上,精準對接相關產業工作崗位,進一步優化專業課程體系設置,不斷地增進學生技能水平的全面提升,推動地方經濟的穩健發展。針對本土玉林牛巴特色產業所急需的線上融媒體推廣師和線下平面設計師這兩個與計算機密切相關的工作崗位,開展課程改革,通過組織企業走訪和專業論證,與具有地方特色的玉林牛巴企業對接合作,緊密依托“玉林牛巴”特色產業優勢,做強做大玉林牛巴產業。
  玉林一職在與玉林牛大叔食品有限公司聯合開展實施的教學工作過程中,結合線上融媒體推廣師和線下平面設計師這兩個工作崗位,對計算機應用專業的課程體系實施跨界整合的學科整合教學。從師傅帶徒弟、課程+崗位一體化培養模式等重構專業課程銜接體系,在現有的教學基礎上,逐步制訂了教學的相關改革方案,同時積極推進混合式教學改革,形成了相對系統的課程體系標準,加快了職業教育人才培養管理機制的創新。此外,為了滿足不同學生的實踐要求,通過構建專項課程教學改革方案,解決了專業交叉、師資分散等多種問題。
  3.3 融入職業標準,探索實踐“雙矩陣”方法,形成以工作崗位能力為中心的課程標準
  “雙矩陣”的概念:是指采用“崗位能力和對應課程支撐矩陣”和“課程目標與教學內容支撐矩陣”兩個矩陣。“課程與崗位能力支撐矩陣”構建職業能力成長導向的課程體系;“課程目標與教學內容支撐矩陣”構建課程內容,創新了課程體系及課程設計方法。
  根據職業教育的特點,人才培養目標定位必須堅持既有利于學生就業,又有利于未來職業發展,堅持課程在專業能力和職業素養兩個維度上與本土特色產業――玉林牛巴產業的職業崗位進行有效對接融合。
  面對本土特色產業所需的線上融媒體推廣師和線下平面設計師兩個工作崗位,通過將計算機應用專業對接的職業崗位工作項目進行分解細化為多項工作任務,用專業術語將完成工作任務所需要的技能、知識、工具、方法、要求等描述出來,進行歸納整理、提煉編碼,最終形成職業能力分析表。
  依據提煉出的職業能力分析表,繪制出“崗位能力和對應課程支撐矩陣”和“課程目標與教學內容支撐矩陣”兩個矩陣,以培養工作崗位能力為根本,充分融入教學策略及達成性評價方法等內容,重組教學內容,創設適應個性化學習的不同等級梯次的教學項目,實施以學生為中心的引導式、輔助式教學,促進學生合作學習,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溝通交流等綜合素質和能力,進行“任務驅動、項目導向”教學,編制出一整套計算機應用專業的課程標準,形成了計算機應用專業的特色內涵,實現教學質量的“提質”與人才的“培優”目標,進而對接和服務地方經濟發展。這種課程體系的設計方法對其他專業的建設可以起到拋磚引玉作用。
  3.4 以“崗課證賽”融合為導向進行課程的多元考核評價
  “崗課證賽”是四元評價主體,其中“崗”的評價以企業為主,自我評價為輔,綜合學生所在實習小組的整體意見和實習指導老師的意見,客觀全面地對崗位實習進行評價?!罢n”的評價主要以學校任課教師對學生學習相關課程后的評價為考量?!白C”的評價來自行業從業門檻需要獲取的證書,目前主流是1+X證書,以學生實際獲得行業的證書與認可為標準,對學生獲取與計算機應用專業相關的從業證書和榮譽證書給予評價?!百悺钡脑u價主要是以校級、市級、省級、國家級的中等職業學校學生技能大賽、廣西中小學電腦制作機器人競賽以及計算機相關行業類比賽的成績進行綜合評價。
  “崗課證賽”融合的多元評價,以“課”的靜態評價為主, “崗、證、賽”作為某一時間段的動態評價為輔。評價的重點還是要落實到學生學習的過程性評價上,比如在“崗、課”上,而結果性評價則側重于“證、賽”的最終結果,評價最終要實現過程性評價與結果性評價相結合。
  “崗課證賽”融合的多元考核評價需要企業的共同參與。評價的主體有學校方、企業指導教師等,尤其是關于實踐教學標準與培養目標的耦合度、實踐教學標準與企業崗位能力標準的匹配度、實踐教學過程等指標的考核,企業的評價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7]。
  4 對接本土特色產業構建中職計算機應用專業課程體系的主要研究成果
  4.1 提高計算機應用專業學生的技能水平
  每所中職學校都非常重視學生的技能比賽,因為它不僅是教學質量的試金石,還是專業評估的硬指標[8]。玉林一職的計算機應用專業實施“雙崗驅動,三位一體,崗課證賽融合”的課程體系后,學生的技能水平大幅提升。近五年,學生參加各類技能比賽,獲自治區級及以上獎勵48項,其中,國家級比賽三等獎1項,省級比賽一等獎9項,二等獎21項,三等獎17項,成果頗豐。
  4.2 促進計算機應用專業的“雙師型”教師成長
  玉林一職的計算C應用專業在“雙師型”教師培養方面,引領了學?!半p師型”教師成長。目前,計算機應用專業的教師100%獲得“雙師型”教師資格,其中4人為高級“雙師型”教師資格。2020年,國家推行“1+X”證書后,4名成員獲得“1+X”培訓講師證書。經過努力,封春年老師成為廣西中等職業學校第三期名師工程培養對象,底利娟老師成為玉林市中職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2.0指導專家。

nlc202301131112



  4.3 推動計算機應用專業的教學改革創新
  玉林一職的計算機應用專業教師致力推進教學改革創新,推動教師參與技能大賽、申報教改項目,不斷提高教學改革和教學研究能力,不斷提高R凳導能力獲得了一系列好成績:主持或參與了與計算機相關的廣西中等職業教育教學改革項目13個,結項11個,獲得自治區教學成果獎2項,其中劉煥蘭老師主持的教學成果《依托名師工作坊的中職教師“雙輪驅動、四能一體”培養模式的構建與實踐》獲2021年廣西職業教育教學成果評比一等獎;出版了《影視后期制作――Premiere CC》等教材4本,其中李桂春老師參編的教材《圖形圖像處理(CorelDRAW X8)》入選國家“十三五”職業教育國家規劃教材;發表了教育教學改革論文30篇;成功申請了實用型專利7個;參加教師教育教學技能比賽,獲獎16項,其中一等獎4項,二等獎7項,三等獎5項。
  參考文獻:
  [1] 本刊編輯部.學習宣傳貫徹全國職業教育大會精神 加快構建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專訪教育部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司司長陳子季[J].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21(5):3-10.
  [2] 以“雙高計劃”建設為引領 推進中職學校內涵建設[EB/OL].(2021-01-13)[2022-03-10].http://www.zjzcj.com/show.php?id=49801.
  [3] 卞B.中職計算機專業課程設置探討[J].科學咨詢(決策管理),2007(9):64.
  [4] 翟紹果,許琳.“四位一體”的研究型與實踐型教學模式與策略――基于西北大學勞動與社會保障專業的教學探索[J].教學研究,2013,36(4):70-72.
  [5] 徐愫芬.轉型背景下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應用型課程體系的建構[J].職業技術教育,2015,36(35):20-22.
  [6] 陳讓誠.論中職計算機專業的課程設置和社會需求的結合[J].信息與電腦(理論版),2013(4):200-201.
  [7] 陳秋雪,封春年.“引企入校,產教一體”探索電子商務專業校企合作實踐教學新模式[J].科技與創新,2018(17):98-99,101.
  [8] 封春年.以三大賽為抓手推進中職計算機應用專業教學[J].廣西教育,2018(10):21-22.
  【通聯編輯:光文玲】

nlc202301131112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8/view-15444072.htm

相關文章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