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上線下一體化教學模式的實踐與探索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劉宗妹 周新紅
基于新媒體技術開展課程教學研究,解決教學時空限制問題,設計出“微信+超星泛雅網絡教學平臺+線下”支持下的立體式教學模式,線上教學聚焦知識點推送、發布任務等,引導學生學會自主學習、知識鞏固;線下教學通過啟發式教學、小組討論等,實現師生間的實時互動,培養學生專業高階思維能力。該文以司法警官類院校人才培養目標為導向,以“監獄信息化概論”課程教學研究為基礎,提出司法警官類院校課程教學改革的創新方向。
線上線下一體化教學監獄信息化概論翻轉課堂實踐
G40-057
―Take the Course of "Introduction to Prison Informationization" as an Example
LIU Zongmei ZHOU Xinhong
(Guangdong Justice Police Vocational College, Guangzhou,Guangdong Province, 510520 China)
Based on new media technology to carry out course teaching research, solve the problem of teaching time and space constraints, design a three-dimensional teaching model supported by "WeChat + Chaoxing Fanya network teaching platform + offline", online teaching focuses on knowledge point push, publishing tasks, etc. Guide students to learn autonomous learning and knowledge consolidation; offline teaching realizes real-time interaction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through heuristic teaching, group discussions, etc., and cultivates students' professional higher-order thinking ability. Guided by the talent training goal of judicial police officer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based on the course teaching research of "Introduction to Prison Informatization", this article proposes an innovative direction for the course teaching reform in judicial police officer colleges.
Online and offline integrated teaching; Introduction to prison informatization; Flipped classroom; Practice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提出要重視信息技術對教育發展的重要影響。教育部等九部門關于印發了《職業教育提質培優行動計劃(2020―2023 年)》(簡稱行動計劃)的通知,提出以“互聯網+”教育形式,開展線上線下一體化教學模式,改革職業教育課堂,滿足多樣化學習需求,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終身學習的能力,呈現以學生為主體的教育模式。司法警官類院校課程建設須突出創新性、包括教學內容的革新,通過科學多方位“增負”,增加“蹦一蹦才可夠得著”的學習成就感,如:“監獄信息化概論”面向科技強警帶來的變革,以推動智能化現代文明監獄建設為教學目標,教學中需增加具有挑戰性的設計,增加學生學習的成就感;信息化教學的創新,信息化教學不僅是教學方法的更新,更是教學理念的優化升級,信息化教學的特征是智能化、網絡化、數字化和多媒體化。線上線下結合授課作為高校課程改革的重要舉措,通過創新教學形式實現以網促學,突破課堂教學的時空限制,彌補教學時長不足的問題,重構師生關系,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改革評價方式,實現過程考核與結果考核的有機結合。
課堂作為教育系統中重要的育人場域,是傳道、授業、解惑、互動、激勵、總結與評價的統一。傳統的課堂把知識傳授放在課堂中,而知識內化放到課堂后進行,即“課上上課,家里作業”。2007年,美國科羅拉多州林地公園高中兩名化學教師伯格曼和薩姆斯為了幫助由于生病缺課學生能跟上學習進度,他們使用視頻編輯工具錄制PPT并同步講解音頻,上傳至網絡,供缺席學生自主學習。隨后更多學生受益于該教學方式,同樣地,更多教師也將此模式應用到教學實踐中,翻轉課堂得到了社會認可。翻轉課堂是“家里上課,課上作業”,學生在家里自行觀看由教師制作好的知識講解視頻,教師與學生在課堂上進行練習、實踐、答疑、總結等教學活動。翻轉課堂把教學過程中的知識傳授由課堂中進行翻轉到課堂前在家里進行,知識內化由課堂后翻轉到課堂上進行。美國的Robert Talbert教授在他教授的課程中運用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并且構建出翻轉課堂的結構模型。在此模型中,翻轉課堂操作程序分為課前和課中兩部分,課前觀看教學視頻,課中進行少量的測評、解決問題、知識內化和總結。2012年以來,結合翻轉課堂思想,利用MOOC、SPOC等開放課程的引導作用,豐富了教學形式,改善了教學成效,但也存在開放課程沒能很好地結合學生特點來設計的弊端。
傳統課堂教學,信息量大、消化困難、創新思維培養不夠。經過新冠肺炎疫情期間的線上教學體驗,改變了教師的教育觀念,提升了師生的認同感,但缺乏對學生學習的引導,甚至把線下教學復制到線上,信息維度單一,彈幕等小工具無法彌補互動效果,學習環境不佳。著名心理學家赫博?西蒙提出,學習的結果來自學生的思考,影響學生的學習行為是教師促進學習的唯一途徑。近年來,00后“網絡原住民”群體步入大學校園,如何有效發揮線上教學優勢,促進虛擬和現實結合,突出教W創新性,是一線教育者亟待解決的重要課題。
文章以“回歸初心、引領前沿、創新教育”為契機,以深度學習的核心理念為指引,積極探索線上線下一體化教學,重點培養學生的知識構建能力。微信是騰訊公司推出的及時通信服務軟件,它的使用非常廣泛,具有發送文字、語音、圖片、視頻等功能,只要在網絡環境下即可運行相應功能,不需付額外費用,所以為一體化教學提供了諸多便利。超星泛雅網絡教學平臺為用戶提供方便快捷的移動學習服務,該平臺集課程學習、專題創作、辦公應用為一體,為讀者提供一站式學習與工作環境。利用“微信+超星泛雅網絡教學平臺”線上教學使學生了解課程內容,激發認知,實現移動翻轉課堂教學,利用校內外實訓基地、虛擬仿真中心進行線下教學,檢驗學生自主學習情況,進行重點難點問題突破,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進而培養學生的思索能力和創新能力。
線上線下一體化教學作為一種特殊的教學模式,也擁有喬伊斯和韋爾在《教學模式》中的5個因素。
教學模式是在一定理論指導下的教學行為規范。線上線下一體化教學的理論依據分別是掌握學習理論、建構主義學習理論。掌握學習理論認為學生學業差距主要是學生在單位時間內掌握知識程度的差距,只要學生有足夠的時間和適當的教學,他們之間學業差距將會縮小。在線上線下一體化教學模式中,學生根據自身掌握知識結構及能力情況,課前自主性地觀看教師制作的教學視頻及掌控學習時間,掌握教學內容中的基礎淺層知識,課上更加側重的是以學生為認知主體,教師為主導,通過師生、生生間的互動、協同進行練習、實踐、總結等教學活動,使學生更深刻、更全面地理解所學知識。
任何教學模式都是基于一定的教學目標而設置。線上線下一體化教學的教學目標是使學生全方位發展,傳授學生知識并使之內化,通過有效的師生互動、生生互動、教學答疑來培養學生的溝通表達能力、辯證思維能力和協作學習能力。
每一種教學模式都有特定的操作程序,它規定了教學過程中先做什么、再做什么。線上線下一體化教學形式應體現多樣化,課前自主觀看視頻并完成小測、課中師生互動攻克學習難點、課后鞏固測驗內化知識。
實現條件是指各種各樣的條件因素。線上線下一體化教學中首先要具備一定的網絡信息技術基礎條件,如網絡帶寬、學習終端、在線視頻平臺、多媒體制作工具等。教師和學生均需具備一定的信息素養,如教師需具備制作多媒體及應用在線教學信息化系統的能力,學生需具備使用信息化學習平臺自主學習的能力。在課堂上,教師應盡可能地設計更多地教學場景有利于老師與學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交流、協作。
教學評價是指教學過程中的評價方法。線上線下一體化教學目標是讓學生能得到全方位的發展,其評價主體應多元化,教師、小組成員、同班學生均應參與到評價之中;評價涵蓋全過程,對學生的評價應貫穿學習的各階段,盡可能地多角度對學生進行綜合性評價,不能以偏概全。
基于Robert Talbert教授、張金磊等對翻轉課堂的研究,結合微信和超星泛雅網絡教學平臺大眾、交互、精準、實時、多元等特性,構建如圖1所示教學模型。
觀看教學視頻:課前,教師參照課堂學習模塊資料設計課程微課,微課著重講解將要上課的課程內容重點,時間控制在8 min以內,內容簡要明了,盡量吸引學生的“眼球”。微課可通過教師自建的微信公眾號、微信群、超星泛雅網絡教學平臺等發布給學生。學生通過上述渠道,可以在課堂外的任意地點、任意時間觀看視頻。選擇看什么視頻,快進或后退視頻播放進度都由學生自己掌控,給予學生充足的學習自主權及思考問題的時間。
課前練習:根據“最近發展區理論”設置課前練習,教師可通過微信群與學生進行信息溝通,也可通過超星泛雅網絡教學平臺發送練習題給學生。
交流平臺:交流不僅僅限于學生與老師之間的交流,還可以是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交流,通過創建一個友好的線上學習交流平臺,使老師能及時了解與解答學生課前學習的疑惑,學生能多渠道地獲得自主學習的線上支持。
確定問題:教師需要根據課程內容和學生在課前自主學習的總體情況,包括觀看視頻的次數及練習答題的正確率以及在交流平臺中互動反饋的信息,總結出一些學生在學習上的共性問題并層次分組,小組規??刂圃?人以內。在學習平臺中的課程測試模塊挑選不同難度等級的題目及確定不同難度級別的實操題目,用于小組內成員獨立探索學習。
創建環境:教師根據上一階段的分組情況,告知學生進行小組分組,確定每組組長及其職責,老師根據各小組所確定的學習問題,安排小組任務,如有任何疑問,學生除了可以在課堂中直接向老師提問,也可在小組微信群、超星泛雅網絡教學平臺中進行提問。
獨立探究:學生通過在獨立探究中逐步提高自主學習能力,在獨立探究過程中,教師應對學生進行適當的指導,學生遇到疑問應及時通過線上或線下方式及時告知教師。
協同學習:協同學習是一種通過小組或團隊以對話、爭論等形式解決問題。教師應在課堂教學中創建用于協同學習的問題與環境,充分讓小組成員參與到協同學習活動中,并隨時捕捉學生的動態并及時加以指導。小組成員在溝通協作的過程中可基于小組微信群,及時把確定或完成的內容上傳到群中供其他成員及老師了解最新學習動態。
成果交流:教師可使用微信墻的圖片墻功能(如微信小程序的 Hi 現場)把學生個人及小組成果投屏到多媒體教室的大屏幕中,然后通過微信墻的投票功能讓學生為作品投票打分,讓獲評較好的學生及小組對大家進行學習分享。
反饋評價:線上線下一體化教學的評價不同于傳統課堂的評價,線上線下一體化教學的評價應采取多元而不是單元評價,注重學習的過程性而不是單次結果性的成績。評價應由老師、學生本人、小組成員、班級同學共同完成,并結合每次課前、課中學習的總體表現。對每節課堂中進行實時的反饋評價,可以通過微信墻的彈幕功能(如微信小程序的Hi現場),發起對某一知識點或當節課評價反饋的主題,學生對其進行實時反饋并投屏到多媒體教室的大屏幕中,讓學生與教師均能看到教學成效,教師再根據實時評論進行進一步的交流互動。
《監獄信息化概論》作為司法警官類院校一門比較重要的專業拓展課,按照頂層設計篇、智慧安防篇和智慧應用篇設計,講述防控的智能化、管理的精細化、決策的科學化、矯正的知識化,即強調的是對監獄的全面感知、協調聯動,尤其強調的是在以人為本的理念下實現智慧的教育矯正,建立矯正知識庫,真正實現監獄監管矯正罪犯的功能和價值。該課程教學過程中按照目標導向原則進行課程設計、課程實施、課程總結三個環節設計。
通過該課程系統的學習和嚴格的技能訓練,掌握智慧O獄的頂層設計問題,了解智慧監獄的建設績效、標準規范和評價指標問題,解決監獄云與大數據處理中的隱私保密問題等,同時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職業品質和職業素質,為推動智能化現代文明監獄建設奠定基礎。
該課程教學對象是司法警察類相關專業大二學生,教學中注重引導學生將理論知識靈活運用到未來實際工作中,通過智慧監獄建設優秀成果展示,進一步拓寬學生的視野。
利用微信、超星泛雅網絡教學平臺等方式開展線上教學,其中微信群進行重點難點問題的探討,超星泛雅網絡教學平臺存放課前、課后學習資料;利用多媒體教室、模擬監獄進行課下教學,探索學校與監獄共建虛擬教學平臺,通過沉浸式虛擬現實技術,增強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學習效率,緩解學生學習的疲憊感;教師研究成果和學生優秀設計案例放入成果展示專欄,進一步啟發學生的創新意識。
堅持立德樹人,以學生需要為導向,把思政元素融入課堂教學中,實現課程承載思政、思政融入課程。用心挖掘思政元素,將“課程思政”與教學改革各環節相融合,即在專業知識傳授與指導的各個環節中強調主流價值引領,挖掘其思想政治教育資源,培養具有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奉獻創新意識的監獄人民警察。構建課程思政案例挖掘組,根據大綱要求,圍繞道德修養、家國情懷等,制訂真切的教學場景,將思政元素融入課堂傳達給學生。
以專業課程教學實踐為基礎,構建《監獄信息化概論》教學資源庫,保證線上線下教學的知識儲備,采用邊建邊用的方式,利用超星開放式教學平臺,保證線上教學的質量。由于資金投入有限,很難建立完備的實訓基地,基于沉浸式虛擬現實技術特點,利用科學技術模擬三維虛擬世界,給學生提供視覺、聽覺和觸覺的數字模擬,使學生將自己“投射”到這一數字模擬環境中,并實現對虛擬世界的感官體驗和互動行為。
制訂全面的教學方案設計,開展線上線下混合教學研究,實現資源上傳、在線視頻觀看、測試題目部署、在線測試、學生訪問統計、學習進度跟蹤、學生成績統計等功能。教學過程中采用課前自學、課中教學和課后復習3階段構筑閉環教學。課前自學和課后復習階段,利用班級微信群進行學習信息的溝通,利用學習通發布課前學習任務,根據教學重點設計課前學習清單,學生觀看教學視頻,掌握課程內容。線下“面對面”教學階段,通過小組討論、課堂問答、交叉提問等方式,討論解答學習中的難點,提高學生參與度,避免淺表性學習,開展深度性學習。課中教學階段,教師可使用微信墻的圖片墻功能(如微信小程序的Hi現場)把學生個人及小組成果投屏到多媒體教室的大屏幕中,然后通過微信墻的投票功能讓學生為作品投票打分,讓獲評較好的學生及小組對大家進行學習分享。
線上線下一體化教學通過超星泛雅網絡教學平臺實現網絡終端助力三尺講臺,在堅持初心不變的情況下拓寬了教書育人的舞臺,精確設置了教學章節和多個任務點,通過簽到、選人、投票 、問卷、搶答、討論等多個環節,豐富了課堂形式,該門課的簽到率達到95.21%,批閱了多份作業并導出數據,結合學生的日常課堂表現,生成相應的學情報告,通過比較發現,線上線下一體化教學大大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學成效顯著提升。
發揮課堂教學的主陣地作用,融合線上教學技術優勢,超星泛雅網絡教學平臺等平臺為線上線下融合教學提供了豐富的土壤,借助于“微信+超星泛雅網絡教學平臺+線下”等優化方法,構筑“銜接式”課程設置,進行了教學方法的突破,很好響應了“互聯網+教育”的需求,實現了科技服務于教育。今后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更加努力提高自身的教學水平,努力培養學生成為“會學”型人才。 從學生思想轉變和教師角色改變等角度提出要求,為全國司法院校的課程建設和教學改革提供參考。
[1]郭文良,崔瀟文.智慧學校文化建設的機制與路徑[J].教育科學研究,2021(5):47-52.
[2]李先國,龔向堅,陽劍蘭.“翻轉課堂”在高校傳統思政課教學中的挑戰及優化[J].科技資訊,2021,19(5):152-154.
[3]劉宗妹.高校教育信息化的發展趨勢及建設路徑[J].西部素質教育,2018,4(14):105-106.[4]劉宗妹.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思索與改進研究[J].湖北開放職業學院學報,2020,33(2):146-147,180.
[5]李駿揚,于海琴.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與多層次認知網絡構建的融合:以“計算機程序設計”課程為例[J].東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1,23(S1):149-153.
[6]鮑威,陳得春,王婧.后疫情時代線上線下學習范式和教學成效的研究:基于線上線下高校學生調查數據的對比分析[J].中國電化教育,2021(6):7-14.
[7]李海東,吳昊.基于全過程的混合式教學質量評價體系研究:以國家級線上線下混合式一流課程為例[J].中國大學教學,2021(5):65-71,91.
[8]于勇.“互聯網+”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在高職課程《車站信號自動控制系統維護》改革實踐的探索[J].江西建材,2021(2):204-205.
[9]劉宗妹.“區塊鏈+AI”助力高校學生評價體系研究[J].中國教育信息化,2020(21):38-42.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8/view-15445617.htm